對於很多想要開店的人,選址十分令人頭疼的問題,如何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哪裡人流量多,哪裡符合自己店鋪的定位等等,一系列問題著實惱人。本期就教給大家一份店鋪選址指南,幫你解決選址煩惱!
一、在選址前要思考的問題
選址是一家店鋪的根基,好的位置能幫你更好地盈利,所以選址前一定要考慮清楚自家店鋪的品牌、市場、價格、地理、受眾人群及渠道等一系列定位。
可以問自己以下這七個問題:
1. 我的產品歸類:吃,穿,住,行?
2. 我的產品區別同類產品的特點是什麼?
3. 此產品處於市場的哪個檔次?
4. 我的產品價格區間是什麼?
5. 消費群體是誰?年齡?喜好什麼?喜歡去哪購買此產品?
6. 店鋪形象是什麼樣?店名,風格,色彩,店招?
7. 開在哪個城區?哪個街道?哪個購物中心?哪個社區?
8. 我的銷售渠道是什麼?購買方式是什麼?
當這些問題思考清楚後,你就可以開始著手選擇店址了。
二、「金角銀邊草肚皮」原則
對於實體人來說,我們都需要知道店鋪選址有「金角銀邊草肚皮」一說:
金角:店鋪選址首選。一般處於街角附近,因為街角匯聚著四面八方的人流,所以對比起來顧客立足時間更長,品牌曝光度更高,店鋪展示面也更大,像星巴克、KFC等都喜歡選這樣的位置。
銀邊:位於街兩端處於人流進入的埠。也就是位於商街的開口處,這裡是客人產生興趣,會留出時間停留的地方,而且因為距離金角不遠,所以也不缺客流。
草肚皮:一般指商街中間部分,或是特別深處。雖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誰會願意走那麼長的路去到最裡面,進入你的店鋪呢?而且這個地段只有分散的客流,等顧客走到這裡時,購物的興趣也會隨著體力下降,在這個位置要完全靠產品吸引客流,對店鋪要求較高。
三、取鬧避靜選商圈
所謂「取鬧避靜」就是在確定店址時,根據店鋪的定位,選擇人流密集、商業活動頻繁的商圈,避免偏僻的環境。「商圈」即以店鋪坐落點為圓心,向外延伸某一距離,以此距離為半徑構成的一個圓形消費圈。交通條件、地形和地域風光、顧客各層的活動特點和顧客的收入狀況都是決定商圈好壞的因素。
商圈一般分為三類:成熟的中央商務圈、成型的商圈和社區型商圈。
第一類是城市的核心商業區域,無論是本市人還是外地人都會去;成型的商圈一般是區域性的商務辦公樓或開發區,來購物的一般是生活節奏較快、追逐時尚潮流的年輕人;社區型商圈的主要消費人群則是社區周邊居住的消費者。
商圈受各種影響的制約,其形態往往呈不規則形狀,但從理論上說,商圈結構的三個層次可以用三個大小不等的同心圓來表示。其關鍵在於確定各層次的半徑距離。以位於居民小區的店鋪為例,一般以半徑500米為主商圈,半徑1000米為次商圈,半徑1500米為第三商圈,步行所需時間分別為8、15、20分鐘左右。此外也有來自商圈之外的購買力,如流動購買力、特殊關係購買力等,但所佔比重很小。
當然,上述數字是經驗數字,具體落實到每一間店鋪,則需要第一手的居民調查數據作為修正依據。因為店鋪經營業態業種不同,店鋪規模大小不一,其商圈半徑也會有很大的差別,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四、成行成市
相關店鋪的聚集有助於提高相同目標消費群的關注,人們一想到購買某商品就會自然而然想起這條街,比如北京的西單、王府井等。因此,選擇同類產品中知名度較高的品牌比較集中的商業區,消費者的購買目標很明確,既能夠提升店鋪的形象,又有助於提高店鋪人氣。
根據城市中環境、商圈、街道要素的不同,客層定位不同,在店鋪選址時,要根據客層的定位和品牌的定位確定店鋪地址。選址地點要和品牌定位相協調,應該不怕跟著對手一起走,甚至要和對手聯合起來。共同合作,創造市場,這在當前「租金太貴」的條件下,不失為一劑變通的良方。
五、搶佔第一原則
「第一原則」在營銷中無處不在,如購買去屑洗髮水會立刻想到「海飛絲」,這是因為海飛絲在進入中國市場時,第一個推出去屑的概念。又如談到空調,就會想到格力,這都是「第一原則」與品牌定位緊密結合的成功案例。
相對於大城市品牌的日漸飽和,小城市會成為未來重要的爭奪位置。根據第一原則,在國外品牌進入小城市之前,如果能夠把握機會,把店鋪開在小城市,就等於穩健邁出決勝終端的第一步。
同時,小城市具有租金優勢,在投入額不變的情況下,小城市開店,店鋪面積更大,一是能直觀有效地集中顧客的注意力,吸引顧客光臨;二是入口也相對寬,顧客容易進入店內,並且能夠較多滯留顧客,成交的機會就越大。當然,小城市開大店還應該考慮與城市的規格相協調。
六、根據經營需要選址
1. 根據經營內容選擇地址。店鋪銷售的商品種類不同,其對店址的要求也不同。有的店鋪要求開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比如服裝店、小超市; 但有些店就適宜開在偏僻、安靜一些的地方,比如保健用品商店和老人服務中心等等。
2. 選取自發形成某類市場的地段。在長期的經營中,某條街會自發形成為銷售某類商品的「集中市場」,人們一想到購買某商品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起這條街。
3. 選擇有廣告空間的店面。有的店面沒有獨立門面,店門前自然就失去獨立的廣告空間,也就失去了店面營銷的機會。
4. 要有「借光」意識。即把店鋪開在著名連鎖店或強勢品牌店的附近,甚至可以開在它的旁邊。例如,你想經營吃的,那你就將店鋪開在「麥當勞」、「肯德基」的周圍。因為,這些著名的洋快餐在選擇店址前已做過大量細緻的市場調查,挨著它們開店,不僅可省去考察場地的時間和精力,還可以藉助它們的品牌效應,「撿」些顧客。
七、根據人氣選址
一般來說,客流量較大的場所有城市的商業中心、火車站、長途汽車站、公交站點附近、商業步行街、大學校園門口、人氣旺盛的旅遊景點、大型批發市場門口和大中型居民區等。由於這些地方屬於商業集中地段,在車水馬龍、人流熙攘的熱鬧地段開店,成功的機率往往比普通地段高出許多。但在具體選擇鋪位時,應注意商圈內的競爭對手不宜過多,最好同類商品專營商店不要超過三家。
選擇好位置必須考慮以下因素:
1. 人流量:平常、假日及日、夜來往人次和比例;
2. 車流量:汽車、摩託車往來流量;
3. 交通:目前及未來可能增減的運輸工具;
4. 馬路寬窄與停車問題;
5. 區域特徵:競爭店、互補店、金融機構及文教、休閒設施等;
6. 人口勘察:該區人口數量、消費習慣等;
7. 商圈勘察:主要及次要商圈範圍、租金、價位。
八、考慮租金的性價比
不同地理環境、交通條件、建築物結構的店面,租金會有很大出入,有時甚至相差十幾倍。對創業者來說,不能僅看表面的價格,而應考慮租金的性價比問題。舉例來說,對月收入在2萬元左右的飲食店,其月租金在3000元-5000元比較合適,能保證一定的毛利率。現在很多城市,一條街都是一個特色的,所以找店面要根據自己的項目去找,這樣的生意比較容易成功。
九、店鋪選址評分公式
最後再送上兩個計算公式:
1. 商圈競爭係數:同分類競爭係數=同分類門店數/同分類總單量。
商圈競爭係數越大,競爭越激烈,需要採取的活動力度也會越大,同時對於服務品質和口味的要求也會越高。
2. 商圈預估單量:商圈預估單量=20%的頭部商戶的月銷之和/80% 。
這個公式是利用二八法則進行測算的。如果我們用品類預估的單量除以整體商圈預估的單量,同樣可以了解該品類在商圈的銷量佔比,從而知道該品類在商圈的需求熱度。
在這競爭激烈的社會,科學合理的選址絕對能讓你的店鋪走得更快更好,所以,多花點心思選址總比選址不當後期花大力氣整改、搞活動拉人氣來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