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網訊 近日,浙江省教育廳發布《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其中提到將探索把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
文件包含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全面提升義務教育質量、促進城鄉一體優質均衡發展、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和激發學校辦學活力等五大項重點任務。
文件提到要強化體育鍛鍊,促使每位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推進學校體育評價改革,改進體育中考。
此外,學校要指導學生形成1至2項藝術特長。建立常態化學生全員藝術展演機制。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
文件還提到,將深化高中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考試招生錄取制度。
針對教育優質均衡該文件提出,到2022年浙江力爭30%的縣(市、區)創建成中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
為推進關鍵領域改革,激發辦學活力,文件提出,倡導教育家辦學,支持校長大膽實踐,創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造就一支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質專業化校長隊伍。
文件一出臺,一石激起千層浪,尤其是文中提到的將探索把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引發了學校、老師、家長的熱烈討論。
「現在課外補習的開銷已經很大了。如果藝術類科目也算分,那又是一大筆開支。現在的教育真是越來越得拼爹了。」
「現在學校也開設了美術音樂課程,學生們也普遍反映喜歡音樂和美術。如果納入中考,可能孩子們有了考核,就有排斥心理了。」
「藝術類納入中考,我支持。我覺得難度肯定不會特別高,但是可以讓孩子更加全面的發展。。」
.......
為此,記者採訪了杭州幾所學校的校長,聽聽他們怎麼說。
杭州第七中學校長張江英:藝術教育,對於創造幸福人生更具有重大意義
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學校長張江英表示,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是落實「五育並舉」,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的必然要求。藝術教育,對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趣味和審美格調。
一直以來,杭州第七中學立足「安定樹德,厚樸立人」,堅持「藝文兼修,協調發展」,學校招收文化班、美術班兩類學生。因此在學生教育目標的定位上,學校著力於以促成與同齡人相比,多一份藝術鑑賞和藝術創作能力的具有七中特質的學生健康成長。
在七中濃厚的藝術氛圍下,從杭州七中走出去的文化班畢業學生,與其他普通高中畢業生相比,具有較好的美術方面的鑑賞能力;而美術班畢業學生,則不僅有良好的美術鑑賞能力,而且具有較好的美術創作能力。這樣的能力特長,使前者在日後的社會生活中能擁有更多與審美相關的幸福感;而後者則由於生涯規劃的前置,能有效地避開職業倦怠,對於創造幸福人生更具有重大意義。
另外對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勢必將對學校提出更高的要求,張江英表示,在師資培養、課程設置等方面深化改革和創新,可以探索「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的教學模式,滿足不同特質的學生的需求。
「中考對學校的教育教學會產生重要的導向作用,如何建立藝術類科目的評價體系非常重要,我們可以從理論考和實踐考相結合、聯考和校考相結合、必修和選修相結合等多種方式、多個維度去探索和思考。」
春蕾中學副校長張玲:現代化教育根本目的是培養孩子綜合素養
春蕾中學副校長張玲表示,藝術教育對孩子綜合素養的提高有著無可比擬的作用。通過藝術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種子,可以形成感知美、認識美、感悟美、創造美的能力。
在春蕾中學,藝術類教育主要分兩類開展,第一類是全員參與的基礎類藝術課程,每周都有的音樂、美術課;第二類是針對有藝術特長學生開設的定向類藝術課程。
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張玲表示她比較關心的還是考試的形式,是筆試,還是面試?還是兩者相結合?藝術類教育考試,要防範走入應試教育的道路。另外,每個孩子的藝術天賦存在差異性,如何保證藝術類科目考試的公平公正,也是需要著重考慮的。
東城中學、東城第二實驗學校副校長李卓:美育教育不能和藝術考級混為一談
東城中學、東城第二實驗學校校長在採訪中表示學校美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美育課程的開設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激發創造活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我們希望培養的學生既具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素養,又具有基本的欣賞美和創造美的素養,能夠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複合型人才。
記者了解到東城中學、東城第二實驗學校構建了以「體藝科」為核心的大健康課程體系。通過課堂教學改革,開設了口風琴進課堂等校本課程,建立了常態課堂、年級活動、社團課程和校級特長生訓練等「階梯式」的培養體系,幫助每一位學生掌握一至兩門運動技能或藝術愛好。
每周五下午,全校開設了76個興趣社團,學生非常喜歡包括藝術類在內的社團課。本校培養的學生參加學校的民樂團、合唱團、舞蹈隊等訓練後,在市、區藝術節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不久前,學校與市文聯籤訂了「文藝播種共建合作項目」,希望通過引入專業的社會資源,推進學校的美育工作,構建豐富多彩的美育格局。
如果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李卓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一是時間上需要有更多的保障,做到課內教學和課外延伸相結合。二是形式上要更加多元,建立適合不同學生的美育培養路徑。三是觀念上要正確看待美育,不能過於功利,美育教育不能和藝術考級混為一談,家長和學校要把授知、育德、審美、益身有機統一起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勝利實驗學校副校長李雪慧:藝術修養是在不斷實踐體驗中修煉而成
在勝利實驗學校副校長李雪慧看來,對大部分學生來說,能夠學會欣賞、有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和審美格調就足夠了。學校不應該因為藝術課程被納入中考而引導所有家長加強藝術類的學習。
「那些有藝術天賦或興趣的孩子,可以建議家長給孩子提供更多的機會,加強這方面的學習或提升。但一定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要這樣做,不然這會帶來另一個極端,成了另一部分孩子的』災難』。藝術修養的提高應該與德育、智育、體育等結合,在不斷實踐體驗中慢慢修煉而成。」
事實上,勝利實驗學校一直非常重視五育並舉,在藝術指導上,學校先培養學生的興趣,再發展他們的特長。建立了「德、智、體、美、勞、科創」六大門類的選修課程,滿足不同需求學生的興趣培養。學校希望通過課程學習,每位學生能夠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形成藝術特長。此外,每周二、四放學後,學校還開設「精品社團」,為有藝術特長的精英學員提供學習和展示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