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品牌齊發力 本土咖啡能否攪動壟斷市場

2020-12-18 新華網客戶端

  洋巨頭佔據半壁 新品牌高舉高打

  本土咖啡能否攪動壟斷市場

  雲南普洱大力發展咖啡產業。在雲南省普洱市艾哲咖啡店,顧客在購買咖啡飲品(5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我國咖啡消費市場潛力巨大,但一直為星巴克等洋品牌所壟斷。最近,本土咖啡品牌試圖在資本的助力下,通過大量補貼吸引用戶;並通過發力線上營銷和外賣業務,爭取年輕一代消費群體。本土咖啡品牌這隻「鯰魚」能否攪動沉寂已久的市場,扭轉洋品牌獨大的局面?專家認為,市場前景還有待觀察——

  近日,微信朋友圈頻頻被一款蔚藍色調的新晉咖啡品牌刷屏——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憑藉「轉發文章領免費咖啡」搶足了風頭。藉助雄厚的資本,本土咖啡品牌再一次向星巴克等國際巨頭髮起了衝擊,這一次能走多遠?

  新老品牌齊發力

  長期以來,受制於市場體量較小和國外巨頭的壟斷,本土咖啡品牌一直在夾縫中艱難生存。儘管缺少知名品牌,鮮有資本關注,但就在中國一、二線城市咖啡市場幾乎被外來者佔領的時候,藉助移動網際網路和資本的力量,本土咖啡品牌再一次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中。

  記者了解到,瑞幸咖啡以10億元入場,靠裂變式補貼的營銷手法,僅在4個月內就銷售出500萬杯咖啡。截至5月份,線下門店突破500家。

  不僅如此,瑞幸咖啡去年底便開始從星巴克「挖人」,主要招募對象為中高層管理人員,且部分崗位開出的薪酬超過星巴克同崗位3倍以上。有消息稱,星巴克北京市場約七分之一的員工已被瑞幸挖走,部分重要門店的高端手衝咖啡崗位員工甚至被挖走近四分之一。

  瑞幸咖啡創始人錢治亞公開表示,「超越星巴克,是我們創業的目標」。

  作為咖啡市場的老玩家,咖啡之翼的業績也在去年迎來了轉機。咖啡之翼年報顯示,2017年咖啡之翼共有四大業務板塊,其中城市智能咖啡機業務收入佔比已經躍居第一,達4101萬元;直營門店餐飲服務收入4011萬元,特許加盟收入1617萬元,供應鏈收入745萬元。得益於適時轉型,其2017年淨利潤為941萬元,同比增長272%,扭轉了2016年虧損546萬元的局勢。

  「在我創業的18年中,有很多機會可以轉行,但我堅持了下來,因為我覺得這個市場一定會起來。」業績的反轉讓咖啡之翼董事長尹峰看到了本土咖啡品牌崛起的希望。

  「咖啡行業過去不掙錢,並不是因為成本高,而是因為中國咖啡消費者太少,市場規模不夠大,其實咖啡的毛利率非常高。」尹峰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從去年起,中國咖啡消費市場正在發生積極變化,不僅喜歡喝咖啡的年輕用戶快速增加,而且網際網路咖啡品牌不斷湧現。

  當然,遠洋資本一位投資經理表示,本土咖啡品牌想挑戰星巴克並不容易。星巴克擁有典型的品牌「護城河」,新品牌很難追趕。補貼雖可以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客戶,但一旦補貼取消,客戶留存度就面臨嚴峻考驗。新品牌只有大力提升用戶體驗,才能吸引消費者不斷光顧。

  線上營銷或是機會

  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咖啡市場增速僅為2%,中國咖啡消費增速卻高達15%。雖然市場潛力巨大,但自星巴克進入中國市場近20年來,一直佔據著半壁江山,前僕後繼的本土咖啡品牌都無法撼動其壟斷地位。

  但本土咖啡品牌此時再次發力,是因為目前市場環境發生了積極變化。在錢治亞和尹峰看來,中國咖啡市場一大痛點是購買不方便,「新零售」興起將給本土咖啡品牌帶來彎道超車的機會。

  記者了解到,瑞幸咖啡除了快速擴張門店外,所有門店都支持移動端點單和外送業務,門店周邊1.5公裡至2公裡區域承諾30分鐘以內送達;而且同類產品都要比星巴克便宜不少。

  咖啡之翼也將業務重心轉向了「新零售」。「2017年的業績反轉主要是因為我們擴展了業務單元,新的兩條業務線作出了巨大貢獻。」尹峰說,他們剛上新三板的時候,只有兩條主營業務線,一是線下直營店,二是特許授權。後來拓展到智能咖啡機和供應鏈業務,未來也將以這兩個板塊為業務重心,更加專注深耕整個咖啡產業鏈。

  記者獲悉,咖啡之翼2017年提出了「一橫一縱」戰略,縱向是咖啡全民化,即線下咖啡店、智能咖啡機,以及零售咖啡飲料、零售商品;橫向指以咖啡和輕餐飲為各種模式的線下品牌連鎖店。

  目前,智能咖啡機已經成為咖啡之翼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尹峰透露,智能咖啡機去年7月份正式推向市場,截至目前,已經籤約或者即將鋪設的數量已經達到近2500臺;今年的目標將是5000臺。

  不過,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研究會會長王永平表示,這一波本土咖啡的市場表現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營銷活動更多基於網際網路思維,靠投資提供的高補貼以換取流量;二是營銷更關注產品本身。他指出,消費者已經把星巴克的線下門店更多地當成一種商務場景,本土品牌如果單純主打外賣等產品形式,市場前景還有待觀察。

  警惕資本市場虛火

  2017年,網紅茶飲料品牌「喜茶」快速席捲了社交網絡,這也極大振奮了本土咖啡品牌的信心。在尹峰看來,這恰恰給咖啡行業釋放了一個巨大的利好信號。「喜茶創新的『茶+奶蓋』形式,正是源於咖啡,其實奶蓋茶就是茶裡面的『卡布其諾』。這種模式的演變只是咖啡的一種新生業態。」尹峰說。

  近年來,星巴克等國外咖啡品牌在中國市場門店越開越多,賺得盆滿缽滿。相比而言,中國咖啡市場上始終未能出現一個本土品牌的「獨角獸」,由於盈利、管理等方面原因,資本市場對咖啡業的熱度也不太高。

  據了解,尹峰曾在天津衛視《非你莫屬》節目的嘉賓席上坐了整整7年,擁有一定的知名度。即使在「網紅」老闆的加持下,這麼多年來,咖啡之翼也沒能做成「中國的星巴克」。反之,咖啡之翼2016年年報更是顯示公司淨利潤由盈轉虧。

  瑞幸咖啡的前路也註定不會一帆風順。深圳一家金融公司的年輕白領孫若純是瑞幸咖啡的第一批用戶,她告訴記者,之所以購買瑞幸咖啡,主要是因為有買一送一的優惠券,而且價格比星巴克低;但瑞幸咖啡的口味與星巴克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

  「事實上,身邊很多朋友都是在鋪天蓋地的廣告吸引下,下載了瑞幸的手機客戶端,真正購買的人並不多;甚至不少人在優惠券用完之後就不再關注了。」孫若純說。

  早在幾年前,在中國風靡一時的韓資咖啡品牌「咖啡陪你」也提出了「到2015年底全中國連鎖店達到5000家」的目標。目前現狀卻是創始人姜勳因公司經營困難陷入資金危機而自殺,在中國市場也掀起關店潮。

  專家表示,本土咖啡品牌上攻之路存在很多困難和挑戰,市場需要更加理性,謹防炒作過後留下一地雞毛。(記者 王軼辰)

相關焦點

  • 永璞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即溶咖啡市場後來者能否居上?
    隨著國內咖啡市場不斷被打開,即溶咖啡市場玩家層出不窮。然而,以永璞咖啡等品牌為代表的「後浪」能否撼動雀巢、麥斯威爾等速溶咖啡前輩們的地位,還有待觀察。再獲融資「明年將會是有趣、有料,且激烈的一年。」配著三個加油的表情,這是永璞咖啡創始人鐵皮在朋友圈宣布融資時發布的文字。12月30日,永璞咖啡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 魔爪推中國本土化飲料,能否攪動功能飲料市場?
    在東鵬特飲發布招股書,IPO更進一步之後不久,功能飲料品牌魔爪推出一款檸檬風味的「龍茶」。作為首款中國「本土化」的產品,這也被視為魔爪攪局中國功能飲料市場的一步棋。這是自2016年魔爪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推出的首個帶有中國本土化元素的產品。在進入中國市場初期,魔爪只有綠爪Logo的有糖產品銷售。2018年才推出低糖(藍爪Logo)和無糖(銀爪Logo)類型,口味分別有蘋果、橘子、桃子、菠蘿、白葡萄。這次推出的「龍茶」,讓魔爪大家庭增添了新成員。
  • 本土化不利 太平洋咖啡進軍「精品」市場
    屢次嘗試在產品中引入國酒、茶葉等本土化元素但收效欠佳,太平洋咖啡嘗試入局「精品」市場,將精品咖啡門店Brew Bar開到國貿商城,在手衝咖啡標註咖啡豆生長海拔、處理方式、處理站、烘焙程度等細節,並主打單一產區的咖啡豆。行業分析人士認為,目前精品咖啡的市場份額並沒有很突出,精品咖啡店能否在藍海中異軍突起還有待市場檢驗。
  • 中年網紅星巴克沒落:看看哪些本土品牌幹掉了它?
    在中國市場已經步入「中年」的星巴克能否經得起國內咖啡「新勢力」的挑戰?最近,國內的咖啡市場硝煙瀰漫。主打新零售的瑞幸咖啡不到半年時間開出了500家門店,坐穩連鎖咖啡市場的第二把交椅。日前,這家新銳網紅咖啡由於星巴克的「物業排他」以及供應商「二選一」事件,憤而起訴,其向法院提交的星巴克涉嫌壟斷的訴訟已獲立案。今天,且不討論企業間的商業爭鬥。在競爭充分或不充分的市場,因商業模式或競爭邊界問題,哪個行業裡都存在摩擦。在這裡,我們只就國內的咖啡消費市場環境來說,星巴克究竟能否經得起挑戰?
  • 激發上海老品牌的市場新磁力(圖)
    上海家化復甦誕生於1898年的「雙妹」品牌,老鳳祥海外的首家門店選定雪梨,即將在下月開幕。老傳奇能續寫新故事嗎?  上海的一些老品牌正在爭相走上復甦路,但路途並不平坦。  「但隨著服裝的大批量設計及從西方向東方傳播,家用縫紉機作為工具在90年代末期迅速地退出了市場,蝴蝶牌一沉寂就是十多年。」這幾年,本土遇冷的「蝴蝶」飛向了海外:收購德國專做工業用縫製設備及自動化縫紉裝置的上市公司杜克普,將目光投向了歐美市場。  張敏透露,重振蝴蝶品牌的想法8年前就有了,但沒有得到很好的效果,在市場上至今為止,還無法說「蝴蝶」又飛回來了。
  • 「鯰魚」瑞幸攪動國內咖啡市場加速進化
    圖一:瑞幸咖啡的新零售模式顛覆了不少人對於咖啡的認知「公司附近沒有咖啡館,想喝杯咖啡非常不方便。」眾所周知,咖啡是西方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作為世界三大飲品之一,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受到熱捧。咖啡是舶來品,因而中國咖啡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由國外品牌主導。雀巢、麥氏牢牢佔據速溶咖啡的頭兩把交椅;星巴克、COSTA等咖啡連鎖企業擁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和粉絲群體;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連鎖品牌乃至便利店也紛紛推出平民化咖啡飲品。
  • 為什麼說,今天中國有望出現一家本土巨頭咖啡品牌?
    近日,高盛為一家運營四個月的新咖啡品牌出了一篇專題研究報告,更是將瑞幸咖啡推至了頂級投行的最新研究「案例譜」。資本的嗅覺往往最靈敏,從過去保守觀望到如今伺機而動,中國咖啡市場莫非進入了爆發期? 而談到咖啡,國人對咖啡店的認識,很大程度來源於星巴克。
  • 低調老師:瑞幸咖啡不知「壟斷戰略」
    瑞幸從成立到現在,他講了三個故事:一個呢是中國咖啡市場潛力巨大的故事;第2個呢是奶茶加盟,以及新零售的故事;第3個呢是最新的無人咖啡機的故事。燒錢、打市場,用資本來催肥規模,這套打法可不可以呢?可以。但是有一個戰略前提,那就是它可以通過燒錢補貼的方式形成事實壟斷,壟斷分供應壟斷、渠道壟斷、客戶壟斷三種類型。
  • 本土咖啡要靠差異化跑贏洋品牌
    多時段經營、標準化出品,讓花舍咖啡破解了傳統咖啡店的盈利難題,成為為數不多的規模化本土咖啡品牌。日前,花舍餐飲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鄭金豔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透露,花舍正在籌備進軍海外市場,並計劃五年內登陸資本市場。
  • 國內酒店市場逐漸回暖,本土品牌能否「彎道超車」?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酒店市場格局或將迎來新變化。本土酒店品牌正在加速崛起,國內酒店市場的整體復甦或將為其帶來一次「彎道超車」的機遇。 本土酒店品牌迎來新機遇 我國經濟復甦形勢持續向好。不久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前三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GDP同比增長0.7%;三季度經濟增速加快,同比增長4.9%。
  • 比起壟斷和二選一,瑞幸咖啡更難戰勝的是星巴克的「品牌牆」?
    比如,瑞幸咖啡品牌宣傳做得聲勢浩大,但是,在這兩天起訴星巴克之後,卻遭到一輪超級猛烈的抨擊,不管是說碰瓷還是說炒作,大家自動都站到了星巴克一邊,甚至還有媒體稱星巴克為星爸爸,都是挺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首先,這些人,大都不喝咖啡。其次,喜歡喝咖啡的人也鮮有說星巴克咖啡好的。最後,其實喝咖啡也不是什麼太有品位的行為,比如英國人看到別人喝咖啡就是這樣的。
  • 蚨來咖啡品牌,傳播推廣中國人自己的本土咖啡文化
    雲南保山潞江壩的1800畝咖啡種植莊園是公司原生豆小粒精品咖啡豆的主要原料採集地。公司線下連鎖加盟咖啡實體門店均採用統一中式設計風格的標準,全部融入公司VI設計風格與品味。公司秉承「喝蚨來的咖啡,品世界的味道」的理念打造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咖啡品牌,傳播推廣中國人自己的本土咖啡文化。
  • 以25億全力升級「麥咖啡」,麥當勞的野心能實現嗎?
    近年來,國內咖啡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好,咖啡市場百花齊放。 「瑞幸開店超4500家;星巴克今年第三季度在中國開店達259家門店;三頓半、時萃、永璞、等咖啡新秀在各大電商平臺爆紅…「 近日又有一個老品牌瞄準咖啡市場發力了!
  • 中國咖啡市場步入高速發展階段 咖啡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圖)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在速溶咖啡領域,外資品牌的國產產品在中低端細分市場上處於壟斷地位,雀巢、麥斯威爾等咖啡巨頭市場份額超過80%。而以後谷咖啡和春光食品為代表的中國本土咖啡企業正處在從原豆種植和粗加工到自有品牌咖啡成品的轉型期,目前,產品深加工能力還比較低,品牌知名度有待提高,在產品價格和銷售規模上難以與外資品牌直接競爭。而高端細分市場則主要被外資品牌的進口產品所佔據   中國市場主要速溶咖啡品牌及價格情況
  • 江蘇-吳江~這家咖啡企業成為國際知名品牌本土唯一合作商,點讚!
    近年來,企業定位於打造高端咖啡豆品牌,除了在產品質量上精益求精外,還積極謀求與高端品牌的合作,通過強強聯合,提升品牌的知名度。WMF是源自德國的百年老品牌,其生產的高端全自動咖啡機在全球擁有強大的市場基礎和高端客戶群。
  • 快餐巨頭攪動中國咖啡市場,三年投資25億,預計開店4000家
    11月16日,麥當勞旗下咖啡品牌麥咖啡宣布進行全新升級。為進一步拓展在中國的咖啡市場份額,麥當勞中國未來三年將投資25億元。根據麥當勞的計劃,到2023年,中國內地將有超4000家麥咖啡。在母品牌的支持下,麥當勞中國希望麥咖啡能夠把握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釋放出特別的優勢。而麥咖啡此次顯然是有備而來,首先便是麥咖啡品牌形象和視覺的升級。從2020年11月18日起,全新升級的麥咖啡標誌和「小黃杯」將與消費者見面,「濃香體驗」也將被強化成為麥咖啡的代名詞。
  • 包裝、跨界、細分,線上咖啡攪動千億咖啡市場
    5月25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天貓咖啡發布《2020線上咖啡市場消費者洞察報告》(下簡稱《報告》),聚焦線上咖啡消費者中「新潮玩趣族」、「小資文藝咖」、「自律都市麗人」、「精緻生活家
  • 中國咖啡品牌「反哺」海外 咖啡零點吧布局全球咖啡市場
    中國咖啡品牌進軍海外市場,這對於咖啡文化的發源地歐洲是一件新鮮事兒,也是一個令國人振奮的消息,中國咖啡行業經歷了30年的發展,從雀巢的"1+2"速溶到星巴克打造的"第三空間",中國咖啡市場一直都是由外來品牌在引領、主導市場趨勢,而2018年以來,中國的咖啡市場卻進入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階段。
  • 鷹集咖啡 咖啡市場中殺出的一匹黑馬
    作為全球最主要的三大飲料之一,咖啡正越來越受到中國消費群體的喜愛。據統計,中國咖啡消費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是世界咖啡消費增長速度的10倍左右。擁有全球1/2人口,1/3咖啡產量的亞洲已經成為拉動全球咖啡產業發展和咖啡消費市場的新引擎。
  • 網際網路咖啡強勢崛起 能否攪動「一池春水」?
    天津北方網訊:8月2日,星巴克咖啡公司和阿里巴巴集團一道宣布,雙方達成全方位深度戰略合作,共同打造線上新零售智慧門店。星巴克還將借餓了麼和盒馬的配送體系,正式上線外送服務。  「和韓系咖啡風潮幾乎同期,麥當勞、肯德基也開始推出自己的咖啡品牌,McCafe和K Coffee,涉足即磨咖啡,當然,和星巴克、COSTA以及韓系咖啡平均一杯超過30元的定價相比,麥當勞、肯德基的咖啡定價平均不到20元。前兩年,7—11便利店也開始賣咖啡了,美式8元,拿鐵10元。這些不同的品牌從價位、口感、品質上,就把定位人群區分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