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素有「刮油神器」稱號的廣西百香果,在拼多多上一夜成名。 「拼多多上20元能買一大箱,好吃還能刮油,真的太棒了。」
國慶前夕,一則「拼多多銷售全網最低價新版iphone」的話題火爆網絡。在雙11期間更是賣出20萬部新版iPhone。
拼多多價格屠夫的稱號深入人心,毫不誇張的說,拼多多打開了中國消費的一扇新大門。那麼,拼多多是如何做到讓商品如此便宜又實惠?簡單兩句話概括:薄利多銷的拼購模式、產地直達的高速公路。
薄利多銷就是指商家以「薄利」求「多銷」,受惠於拼多多的拼購模式,直面3.8億用戶的需求,可以迅速匯集海量訂單。
而拼多多的優勢就在於,通過拼團模式,可以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需求。所以在拼多多上看到銷量數十萬、上百萬的爆款,也就不足為奇了。
產地直達就更加直白明了,通俗的講就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也就是所謂的C2M模式。以前,商品到達消費者手裡需要經過廠家/農戶、收購商、批發商、超市/菜市場等好幾道關口,每個關口都要賺取一部分利潤。
但拼多多所採用產地直達的模式,消費者下單後,就直接從廠家源頭或田間地頭髮貨,將供應鏈壓縮到極致,降低大部分中間物流成本。
以河南中牟大蒜為例,在往年,剛出土的鮮蒜被販子收走,到了批發市場,再經過超市/菜市場到達消費者手中,層層加價,在地頭1元/斤的大蒜,到超市變成了8元/斤。
而如今,拼多多上的中牟大蒜5斤9.6元還包郵,不僅蒜農掙到錢,消費者也能買得更便宜,一舉兩得。
除此之外,拼多多三年來無時無刻不都在致力於供給側改革,農貨端由拼多多培養的「新農人」牽頭,指導農民科學與規模化種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而其它日化、服裝等製造業受益於拼多多大數據統計,可以提前預知市場需求,「產多少量、銷多少量、賣多少錢」都有了明確的答案,可以有效避免產能過剩等不必要開支。
拼多多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便宜有好貨」,用長久以來的不懈努力,拼多多正在走出一條只屬於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