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沒有價格戰

2020-12-19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拼多多的成功並不是因為價格便宜,而是它發掘了那些被人忽視的消費市場,並形成了商品製造-流通-消費的閉環。消費者想要的永遠是更便宜的商品,電商平臺想要獲得長久發展,必須摒棄價格戰思維。

「所有的直播帶貨,不管你多麼紅,都缺不了一句話,全網最低價。」

前些天,張瑞敏在青島全球創投網絡大會上表示:直播帶貨就是價格戰,沒什麼新鮮的東西。

張瑞敏說這句話的時候,直播帶貨的風頭依然很足,好似真的要「顛覆零售業」了,但一些爭議與行業灰產已經漸漸浮出水面:

  • 董明珠單日直播帶貨銷售額從幾十萬,到幾億,再到幾十億僅僅過了一個月,經銷商「集中式分銷」仍然是一筆理不清的爛帳;
  • 另一方面,不少直播刷單的案例被曝光,「1288贊+88條真人評論+10萬播放」30元買到、「120元買1萬個機器粉」;
  • 直播帶貨,商家虧本的現身說法也越來越多……

前淘寶直播運營負責人趙圓圓在微博破口大罵,直指某些直播帶貨的「戰報」誇大弄虛,他還調侃:薇婭李佳琦覺都不睡打拼了四年,沒有輸給時間,輸給了吹牛。

商家的促銷手段、營銷說辭顯然是有水分的,但消費者對低價有天然的、本能的訴求,「低價」作為招攬顧客的慣用法門始終具有長效的競爭力。

問題在於,怎樣的「便宜」才是合理的,可持續的?

這個問題,其實也是拼多多崛起、上市乃至至今仍然在面對質疑的一點。

2018年的夏天,拼多多在美國上市, 這個時間段前後,各大電商平臺都已經意識到了拼多多的威脅。

由於拼多多「砍一刀」的特點突出,各方紛紛上馬了自己的社交電商,社區團購一時間層出不窮。

到現在,基本上各家的社交電商項目還是一眾「半死不活」的狀態,而社區團購倒閉、合併的新聞幾乎沒有斷過(疫情階段有一定利好)。

拼多多的社交、團購模式為何沒有被復刻?

社交電商只有兩類,拼多多和其他社交電商。

究其原因,後者僅僅從表面上模仿了拼多多拉人頭的「社交模式」,卻無法把拉來的人頭轉化為穩定、互動的用戶群,最終結果是無法低成本解決增量市場問題,依託「真實社區」的團購模式尤其囿於規模化難題。

直播帶貨走紅後,有人稱這種模式就是「人型聚划算」,為何不是「人型拼多多」?

這也側面說明,直播帶貨只是模塊簡單的團購、促銷,只能是簡單的「聚划算」,而年度GMV發展到萬億體量的拼多多已經具備了相當程度的複雜性。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 拼多多崛起至今,其實從來沒有大張旗鼓地使用過價格戰這套電商慣用的手法(百億補貼我們後續會詳解),而是把精力更多投入到產品的優化、物流的建設、供應鏈整合、運營效率提升等更長效的基礎建設上。

不打價格戰,但依然「便宜」,拼多多的價格問題就很值得探討了。

一、價格戰啟示錄

上世紀末,國內市場經濟初步成型後,價格戰這種最天然而又野蠻的商戰法門就一直擾動著商業秩序,影碟機、微波爐、冰箱、彩電、空調等家用電器更是價格戰大顯身手、確立格局的領域。

過去幾十年的商品經濟發展史表明:

價格戰雖然能帶來一定階段的商品銷售利好,但沒有技術創新和運營效率優化的價格戰,大多會導向低質的零和競爭。

2012年的夏天,是電商行業價格戰打的最兇的一年,蘇寧、京東、國美三方掀起的價格混戰以「永遠比對方低10%」的宣傳策略,結果促使蘇寧投入更大資源轉型線上化,京東也藉此近乎拉平了與天貓的差距。

2012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首次超過1萬億,達到1.3萬億,淘寶商城雙11訂單數達到1.058億筆,其後淘寶商城升級為天貓商城,阿里註冊的「雙11」商標獲批。

一個影響深遠的變化開始發生,價格戰作為一種競爭策略在電商行業逐漸走衰,2012年之後,天貓「雙11」「雙12」、京東「618」為代表的購物節時代到來。

注意,雖然購物節同樣是以低價、商家讓利標榜的促銷,但價格戰再未對電商格局產生過太大的影響,電商領域的價格戰漸漸「殺價難殺敵」。

同時,「明碼標價」受衝擊嚴重,價格促銷也逐漸下沉於中小品牌,由於整個網絡零售的市場增量依然充足,阿里京東的雙強格局中,還誕生了一些垂直獨立電商。

「雙11」最開始幾年,某些電商平臺創始人還曾表示,各大電商集中在一個時間點搞促銷有很多弊端,每個平臺不同時間段的促銷活動才是良性的。

然而,目前各大平臺還在不斷將「戰火」燒到競爭對手的購物節中,「淘寶66大促」、「京東618大促」、「沃爾瑪&京東88購物節」、「蘇寧818購物節」、「聚划算99划算節」、「雙11購物狂歡節」、「雙12購物狂歡節」……整個促銷周期繼續拉長,不算傳統節日的促銷,僅「人造購物節」就覆蓋了一年四季。

這個過程中,電商行業的低價現象,從價格戰「消滅對手」為主的競爭路線,走向購物節的形式後,賣貨成為最重要的目的。

其中,參與購物促銷節的商家也很難產生「兩兩對應」的競爭,營銷預算花在直通車、精準客買量顯然更為實際。

阿里京東在擴張規模的同時,也把提高貨幣化率的重要級不斷提高。

就消費者而言,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電商商品的價格「不實惠了」,不僅很多產品跟線下大零售商相比沒有價格優勢,甚至很多商家「先提價再降價」、「大數據殺熟」、「複雜的優惠算法」等伎倆也越來越多。

此外,價格戰有一個基礎的背景是信息差的存在,這個差異在後續被不斷填補。

商家成本價格的信息差雖然不可能消除,但消費者的渠道信息差被不斷減弱,人們有非常多的網購渠道選擇,很多提供比價、選品、團購服務的網站也得以發展,還有羊毛黨的崛起。

這說明,消費者始終需要更便宜的商品。

2020年,北師大收入分配研究院的一則數據顯示:

  • 目前我國月收入低於2千的人口有9.64億,佔人口的68.85%,低於1090佔42.85%有6億人;
  • 中等收入2000-5000,3.64億人佔26%;其中2000-3000是14.58%, 2億人;
  • 高收入人群,月收入5000以上有7182萬人,佔比5%,其中1-2萬/月是785萬,佔人口0.56%,超過2萬元的784萬人0.05%, 超3萬/月,只有70萬人。

這是我國消費市場的基本面,也是拼多多賴以崛起的重要背景。

回到最樸素的認知——價格的基礎由供需決定,這樣的消費背景決定了「低價」的競爭策略在商品關鍵要素差異不大的時候,一定是效果最好的。

從懷疑到嘗試,再到「真香」,就是拼多多式的「價格闖關」(通過價格補貼向高消費群體的闖關),尤其是「百億補貼」後,拼多多在城市市場的用戶群增長與認可度上明顯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改觀。

黃崢出身於普通家庭,這影響了他對商業的思考:「我腦子裡一直都記著我爸媽這樣的普通家庭,他們是怎麼思考的,他們是怎麼生活的。 」

如果說直播帶貨的「全網最低價」是噱頭大於實惠,那麼簡單粗暴的「拼多多式便宜」自然會讓絕大多數人實踐「真香定律」。

二、商家需要拼多多

幾年前一直有一個說法,講微信內部的商品交易應該是一個超過萬億的零售市場,這個事實在拼多多身上得到了驗證。

黃崢曾講:「社交媒體的商業化是很差的,40—50%人的眼球轉化出來的交易量可能只佔到整個社會零售總額的8%,跟目的性購物的收縮式電商相比,這是巨大的不匹配。在這樣市場容量巨大且行動支付爆發的時候,我們用一個模式把這個東西給激發了。兼有阿里和騰訊思維是我們成功的關鍵。」

前文提到「其他社交電商」對拼多多的簡單效仿很難奏效,拼多多不是簡單的社交裂變與團購,而是重視人的價值,發掘關係流量,並通過技術模式將其規模化、穩定化,很多細節都能看出來拼多多在這方面下的功夫:

  • 從H5時代的「拼好貨」到小程序時代的「拼多多」,再到獨立App,拼多多對微信流量的利用率始終是最佳且最符合實際情況的;
  • 利用社交關係打開了電商行業的增量市場,拼多多式的勝利是行業的共贏;
  • 拼多多的安裝包體積是電商App中最小的,一直在淘寶App的二分之一以下,這對下沉市場的用戶更加友好、有吸引力;
  • 多多果園等遊戲化運營手段確實增強了消費者尤其是下沉市場用戶的購物趣味性、用戶粘性。

這些措施帶來的直接結果是拼多多爆發式的流量增長,而流量對電商行業具有最佳的激勵效應。

消費者感知最直接的就是價格,低價自然擁有最佳的競爭力。

拼多多憑什麼便宜呢?因為商家需要拼多多。

傑克·韋爾奇在《商業的本質》中談到,很多人不屑低價策略,認為價格肯定要倒閉,卻不知道反思自己的成本是不是太高了。

他進一步講到,他們在預測未來時還設想競爭格局是固定不變的,「在他們的分析中,自己是不斷前進的,而他們的競爭對手則是原地踏步的。」

阿里、京東在2016年前後顯然犯了這樣的錯判,在整體增長趨於遲緩後,阿里提出新零售、京東提出無界零售。

那兩年類似的概念很多,根本原因就是行業普遍認為電商的流量挖掘已經基本結束了,傳統電商開始進軍線下零售渠道,只要掌握了品牌在零售渠道的話語權,才能最大程度將商家的廣告費用預算納入到自身體系當中,但商家的運營和營銷成本始終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這一切都是由壟斷所構成的。

而在拼多多將微信散碎的商品流量連結成一個整體,並且開拓了三四線、鄉鎮農村等下沉市場後,電商行業龐大的新增流量就顯現了出來,阿里、京東的用戶二次高增長也得益於拼多多對下沉市場的開拓。

拼多多龐大的交易流量已經在最初幾年吸引了海量的尾部、腰部淘寶商家。

大約在三四年前,有傳言天貓80%的商家都是不賺錢的,行業內還有說法,稱「無百萬不入貓」,天貓商家的進入門檻之高可見一斑。除了5%的交易額扣點,天貓店鋪的運營普遍還需要鑽展、淘寶客、直通車等高費用的付費推廣項目。

淘寶店鋪雖然沒有佣金,但是頭部效應明顯的環境下,不做付費推廣運營做起來是非常非常難的,淘寶的高流量費甚至把不少中小商家逼到了閒魚上。

中小商戶面臨的流量環境也越來越差,交給淘寶、天貓的渠道費用導致運營成本高企,這自然會壓縮利潤、抬高價格。

吸引著中小商家的拼多多(不是退出淘系),有著低佣金、低平臺服務費等優惠條件,再加上拼購模式產生的總訂單量非常可觀,自然可以再價格上低於淘寶,吸引對價格更敏感的下沉市場用戶。

三、拼多多的中國式未來

判斷零售業發展,最直觀的體現形式是規模,但最樸素的價值判斷,是行業要素整合與效率的提升。

拼多多的流量優勢相對阿里、京東為什麼更具有價格優勢,也需要從拼多多的產品與商業模式去評估。

還以社交流量為例,前文提到拼多多重視人的價值,善於發掘關係流量,是與其他社交電商最大的不同:

  • 社交化最重要的是建立用戶之間的關係鏈,這種關係鏈不是社群式傳播,用戶無視、屏蔽、退群更多是無效流量,但熟人的社交「砍單」是基於穩定社會關係的人對人傳播,社交關係由此可以成立;
  • 拼多多拼團、砍價等社交帶貨的模式並不只是低價策略,實質上是將營銷成本轉嫁為「消費者讓利」,從而將消費者本身轉變為自己的「推銷員」,來實現拉新與銷售額上的增長;
  • 最後,通過多多果園這種遊戲化的運營策略,拼多多能保持用戶的用戶粘性產生更多消費場景。

拼多多在社交上的出色,實際上從微信對拼多多限流後並沒有造成嚴重的用戶流失、甚至還在增長也能看出來。

自然,拼多多也有流量增長的瓶頸,依賴微信低價社交流量的高速增長期過去後,拼多多的獲客也已進入了三位數時代。

百億補貼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針對特定產品的高額補貼,既帶來了拼多多在高客單價產品上的價格優勢,也吸引了支付能力更強的高淨值用戶。

除了通過iPhone這類標品的低價打出名氣,百億補貼最獨特的創新在於,把補貼品放在一個盤子裡,按需補貼。「人民需要什麼,拼多多就補貼什麼。」這種針對用戶的可選補貼,能夠實現對用戶的滴灌式精準補貼。

從消費者關係的角度看,建立用戶信任是最難的,「真香」只有0次和無數次,iPhone用的放心,買衛生紙、水果、生活用品等低客單價商品也就順理成章了。

自然,「讓利」始終不是平臺、商家的目的,我們依然能看到消費者與商家在平臺規則上的博弈。

事實上,商品銷售存在著多重環節,流通即成本,網際網路也無法消滅「中間商賺差價」。

商業的基本競爭力,來源於對成本環節的優化、提效降本,這是一切「便宜」的核心邏輯,所謂可持續的「便宜」,一定是針對零售環節的不斷優化、創新。

拼多多崛起的過去,既帶來了商業上的創新價值,也為人們揭示了一個很少被看到、也需要電商服務的消費群體,那些關注到最廣大人群的商業創新,終會創造巨大價值。

從目前的市場現狀而言,我們既很難斷言拼多多已經增長到頭,甚至移動網際網路、消費網際網路紅利殆盡的說法,也不一定成立。

對用戶而言,始終在尋求「更優質的商品」和「更便宜的商品」,消費者剩餘應該建立在商品的製造、流通、消費的更有效運轉的基礎上。

創新的目的不是「顛覆」,而代表著新的希望與增量市場。

 

本文由 @程傑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漢堡王入駐拼多多,洋快餐新一輪價格戰開打
    5月15日,漢堡王宣布正式入駐拼多多開設官方旗艦店。在剛剛過去的5月15日至17日的拼多多「好吃節」活動期間,漢堡王除推出了1000份整點秒殺1元小皇堡的活動,還有多款熱門食品納入百億補貼。圖片來源:拼多多截止目前,漢堡王的拼多多旗艦店主頁顯示,有超過13000人進行了關注,已拼商品達到5.9萬件,其中銷量最好的12.9元的美式雞排堡單人套餐。疫情期間,餐飲行業迎來了至暗時刻,洋快餐也未能倖免。
  • 一針見血:拼多多是拼多多,極兔是極兔
    但僅因為創始人的關係,就為極兔速遞貼上「拼多多系」的標籤不太具有說服力。王衛也是拼多多的天使投資人之一,但顯然我們無法為順豐貼上「拼多多系」的標籤。03「極兔速遞不打算站隊」此外,從極兔速遞當下的業務看,其與拼多多的關係也沒有傳言那般密切。
  • 斥資10億,拼多多帶著「多多買菜」來了
    據悉,其主要打法聚焦價格戰,聲稱不差錢。此時,拼多多的強勢入局,將會讓本就暗流洶湧的生鮮電商賽道掀起怎樣的波瀾呢?滴滴式打法官方資料顯示,多多買菜是拼多多旗下實惠社區電商平臺,採用預定 自提模式。供應鏈 補貼在高手如雲的生鮮電商賽道,敢在此時強勢入場,拼多多自有其站穩腳跟的優勢點。目前來看,拼多多最大的優勢在於供應鏈以及補貼。眾所周知,燒錢補貼是快速搶奪市場的最有效方式,而在這一領域,拼多多可謂個中老手。
  • 拼多多商家直言:「我們賣的就是物美價廉!」
    社群營銷拼多多從定位開始就把自己定在了低價上,同樣它們針對的消費者也是那些低消費群體,所以才會選擇在微信中進行推廣它們這是充分利用了消費者喜歡貪小便宜的心理,來抓住大量低消費能力的群體在京東和淘寶穩穩的佔據市場的時候,拼多多沒有選擇一條普通的路去爭搶市場,而是研究了消費者的心理
  • 深度解讀為什麼拼多多便宜好貨不多,卻至今屹立不倒?
    拼多多至今在市場上生龍活虎而又風生水起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為太過於便宜。其實,拼多多幾乎大部分的產品都只是在成本基礎上售賣的,甚至也有是低於成本血虧售賣的。有廣大網友可能在質疑這一舉動,也有朋友認為:「這是在變相的賺錢」;在我看來,這其實是拼多多在為未來發家致富而在鋪路。
  • 為什麼阿里系和京東佔據較大電商市場份額後,拼多多還能異軍突起?
    阿里系沒有辦法在微信的地盤上重點營銷。分享功能,社交傳播,淘寶天貓都做不到了。社交流量這一塊兒,阿里確實敗下陣來。馬雲想做社交,可是一直不成功。京東,其實微信已經幫了不少忙,可是社交營銷,筆者覺得也不是很成功。拼多多能夠取得現在的成績,無疑是吃了社交流量最後一波紅利。騰訊財務投資拼多多,讓微信成為拼多多的助力,傳播渠道,從而通過病毒式營銷大量獲客。
  • 薄利多銷,便宜還包郵,拼多多是怎麼做到的?
    線上線下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價格戰這無疑是暴力留客最直接的方式,消費者也從眾獲益。近年來一些電商平臺的低價已經成為了標識,提到低價,拼多多一定是其中的翹楚。動輒就能在拼多多平臺上看到一兩塊錢包郵的商品,多數人都很好奇這是不是虧本的買賣,畢竟商品、物流、人工這些都是成本。
  • 進軍物流 拼多多系物流品牌極兔速遞能有勝算嗎?
    除了本身是東南亞的快遞巨頭外,還不得不提極兔速遞與拼多多和oppo的關係。儘管公開渠道信息顯示,拼多多與極兔之間並不存在直接的股權關係,但二者仍然關係匪淺。這是因為極兔背後的投資人都是一個圈子的。OPPO創始人陳明永、VIVO創始人沈煒、步步高CEO金志江和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全都師出段永平。而段永平也間接推動了OPPO和VIVO的成立,也是拼多多的天使投資人。
  • 拼多多給旅遊「砍一刀」
    日前,拼多多悄然上線旅遊出行業務,在拼多多APP首頁可見,同時在二級菜單充值頁面也有顯示。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大部分旅遊線路可以享受「百億補貼」,售價幾乎「打骨折」。百億補貼,一樣的味道事實上,拼多多醞釀旅遊業務已久。2019年底,拼多多上線「火車票」業務,入口位於拼多多首頁的充值中心,點擊後可直接購買火車票,並為新用戶贈送了兩張5元無門檻券。今年6月份,拼多多上線飛機票業務,進一步完善了出行體驗。
  • 拼多多東西便宜,無貨源沒利潤?事實以及真相!
    如果是做實體店鋪根本打不起這種價格戰,即使在網購平臺也不好做,但是拼多多的運營方式可以說是目前這方面最成功的。在本身價格就不貴的產品上我們可以通過領券,參加拼團,砍價等方式繼續享受優惠。給我們產生了一種標籤印在了每一個人的腦海裡:買便宜的首選拼多多。
  • 拼多多便宜還包郵,主要是「它」在幫忙!
    到時候價格戰就是免不了的事情了。大家都知道,只要出現價格戰,那麼最後受益的就是消費者。雖然說電商平臺的價格低我們可以理解,但是,這些年來,電商平臺的商品價格似乎已經低得有點離譜了,最典型的應該就是拼多多了。在當下,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兩三元錢就能包郵的商品,其實兩三元的售價就已經足夠離譜的,再加上快遞費,甚至讓人覺得這是虧本的買賣。
  • 在拼多多 買樂高是怎樣的一種魔幻體驗?
    最後,魔幻之旅中最關鍵的問題來了:到底,在拼多多,能不能買到正品樂高玩具?發現,其實不止這四款樂高玩具哦,這幾家店其實是有其他套裝的,但是為什麼在拼多多搜索「樂高」並按照價格從高到低排序顯示最貴的就這四款?難道拼多多的搜尋引擎做了與某寶相反的操作,即屏蔽高價格的商品,只保留低價格的?這操作實在太魔幻了。好吧,說到底,拼多多的火爆絕對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咱們國家13億人口中,絕大部分的老百姓真的不是那麼有錢啊。
  • 拼多多「拼」了!
    近日,一位網友查詢物流狀態發現,他在辛巴直播間搶到的230毫升SK-II神仙水,竟然是從拼多多溫州保稅倉發的貨。老鐵們恍然大悟,原來不僅是庫克,快手一哥也要從拼多多進貨。一身江湖氣,靠搞笑和真性情吸粉的辛巴,是目前最不遺餘力做供應鏈的帶貨網紅。他經常教徒弟,「沒有好的貨帶不來的人,貨比什麼都重要」。
  • 從電商數據追溯京東、蘇寧、國美、當當網價格戰簡史
    拼多多「百億補貼」後起之秀拼多多可以稱得上是雙十一大潮中的一股清流。拼多多的發展歷程和他的公開信一樣值得探討:能從阿里和京東的電商天下中,找到一片新大陸就足以證明拼多多的過人之處。與其他電商平臺不同,拼多多在雙十一過後並沒有發布自己的數據報告,而是補充了一封公開信:「2019年11月11日已過,拼多多並沒有更多『雙11數據』對外披露。」拼多多在公開信中表示,「人們都很關心數字和宏大的事物,但拼多多連實時數據大屏還未曾來得及搭建,公司上下都在急著補貨、比價和補貼。
  • 漢堡王入駐拼多多,麥當勞出半價桶:快餐品牌打響價格戰?
    近日,知名西式快餐品牌漢堡王正式入駐拼多多,開設官方旗艦店。從線下到線上,漢堡王的營銷矩陣正在發生變化,新一輪用戶搶奪大戰或許已經打響。快餐行業走上低價營銷之路品牌君沒記錯的話,漢堡王應該算是首個在「拼多多」這一平臺上發力的西式快餐品牌。都說入鄉隨俗,進駐拼多多後,漢堡王的系列營銷操作也很「拼多多」。
  • 騰訊拼多多分手了!拼多多該怎麼辦
    在平日的生活中,我們常會收到微信好友發來如下消息:「快來幫我砍一下」、「幫我澆個水」、「幫我助力點一下,你也能領現金」等一些外部連結,而這些都是來自一個叫拼多多的app。提起拼多多,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簡直無孔不入滲透到每個人的生活圈中,像身邊的老人,在家的主婦,公司裡的同事,班上的同學等,哪怕你不使用拼多多,你都能從旁人嘴裡聽到它。甚至網上還有人調侃道:想知道一個人是否對生活低了頭,就看他有沒有給你發拼多多連結。
  • 拼多多怎麼不是新人?了解拼多多規則
    或雖說拼多多開店看起來簡單,只需要註冊、交付保證金,然後就可以直接上架商品,但其實新手想要玩轉拼多多,必須要掌握下面拼多多上貨助手提到的幾點,否則店鋪很難取得好的銷量。二、資金允許一定要開直通車若預算充足,資金允許,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開拼多多直通車,不管你是做活動的套路,還是自然搜索的套路,記住直通車必須要開,而且開了就不要停,也不要刪除,因為一旦刪除重新開,效果可能就沒有之前好,很可能開不動。
  • 拼多多多多錢包怎麼開通 拼多多多多錢包開通攻略
    拼多多多多錢包怎麼開通 拼多多多多錢包開通攻略時間:2020-12-11 22:2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拼多多多多錢包怎麼開通 拼多多多多錢包開通攻略 拼多多多多錢包怎麼開通?拼多多是一款十分便利惠民的電商平臺軟體。
  • 同是網購平臺,為何拼多多就比淘寶便宜?看商家道出個中實情!
    拼多多以其獨特的社交電子商務運營模式迅速佔領了市場,並已成為國內電子商務界最大的黑馬,用戶數量超過了京東。當然,拼多多近年來的快速崛起不僅得益於其獨特的社交電子商務運營模式,還得益於其低廉的價格。每個人都是第一次使用淘寶的時候,都會因為價格比實際商店便宜得多而喜愛。
  • 極兔速遞燒錢狂奔:通達系圍堵,拼多多、OPPO輸血
    多家快遞加盟商表示,拼多多快遞需求,是極兔對外宣稱的基本盤。「拼多多給了極兔業務支持,會參與新的融資。一開始行業都不看好,但現在,極兔的發展,遠超預期。」有資深快遞人士表示。「拼多多系」,是外界對於極兔速遞的第一印象。但可能,這家公司想像力不亞於拼多多本身,快遞界「拼多多」,是目前資本市場對於極兔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