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9月5日電 題:中元節街頭節味濃 臺北倡「以米取代金紙」
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邢利宇
9月5日是農曆七月十五,是祭祀先人的中華傳統節日之一。走在臺北街頭,處處可見民眾臨街擺放祭祀品,點燃香火虔誠祭拜,隨後給先人焚燒紙錢,祈求風調雨順、家庭幸福,街頭節日氣氛非常濃厚。
臺北計程車司機許文宗告訴記者,中元節在臺灣是一個很隆重的節日。民間有個說法,農曆七月是地府鬼門大開的時候,萬鬼都從陰間來到人間尋求供奉。普通百姓從七月一日開始就「禮敬亡靈」。中元節「拜鬼」,不但要祭拜故去的親人,而且也要顧及「孤魂野鬼」。
圖為臺北市政府的中元節普渡儀式現場。 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攝
在臺灣民間,也有「五鬼運財」的說法,祭拜亡靈是積陰德,會帶來財運。所以商家在中元節這天都要舉行祭拜儀式,期盼帶來好運生意興隆。
當日,記者行走在臺北市南京東路附近,短短幾百米路程中,就有十多家商鋪在門前擺放豐富祭品,做完祭拜禮儀的人們,在祭桌前焚香燒紙錢,空氣中飄起一陣煙味。
臺北市政府當天中午也舉行中元節普渡儀式,儀式上首次以米取代金紙,不再燒紙錢。臺北市市長柯文哲表示,當天祭祀用的「平安米」,包裝像文創商品,普渡結束後可帶回家或捐給弱勢團體,「以米代金」符合時代進步和環保。
這場普渡儀式的供桌上,具有類似金銀紙和平安符外形的「平安米」最引人矚目。相關地方民政部門也表示,對於中元節祭拜儀式,臺灣民眾越來越重視環保,倡導「以米代金」,目的是減少因燒紙錢帶來的環境汙染。
圖為處處可見民眾臨街擺放祭祀品,點燃香火虔誠祭拜,隨後給先人焚燒紙錢,祈求風調雨順、家庭幸福,街頭節日氣氛非常濃厚。 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攝
中元節也給商家帶來了商機。因應普渡需求,上周末臺灣各大超市湧現採買人潮。據超市業者統計,今年泡麵、飲料、餅乾、罐頭等包裝食品銷量不錯,特別是受高溫炎熱天氣影響,飲料銷量尤其好。其中黑松沙士飲料堪稱「中元暢銷王」,統計顯示,8月份大潤發、家樂福及愛買則三家超市銷售該款飲料共達上百萬罐。
在大陸南方一些地區,中元節有放河燈的習俗。在寶島臺灣,基隆望海巷漁港的中元節放水燈習俗也已經延續了一百多年。9月4日晚至5日凌晨,上萬名當地民眾聚集在這裡放水燈,期盼自己所放水燈的燈火越燒越旺,在海中越飄越遠,從而預示自己這一年運勢越來越好。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並列為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