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73歲老人去世後,部隊派人到他家:他曾救下紅軍一個軍

2020-12-12 官場歷史

引言

紅軍時期,國民黨軍對紅軍圍追堵截。當時的紅軍處境艱難,為了能夠保存革命的火種,紅軍多次進行反圍剿抗爭。在山西有一位老人在掩護紅軍撤離的時候做出了突出貢獻,救下了一個軍,此人叫做陳廷賢,後來部隊派人尋找陳廷賢,確認他的功績。

一、家境貧寒,自謀生路

陳廷賢出生於山西的一個小村長,當時家裡面非常窮。後來父母去世了,陳廷賢有弟弟妹妹三個人,他是大哥。此時養活弟弟妹妹的責任落到了陳廷賢身上,當時年幼的陳廷賢為了照顧弟弟妹妹,只好上街去討飯。但是當時大家都比較窮,戰爭年代中,陳廷賢與弟弟妹妹們生活艱難。

後來陳廷賢還做主把一個弟弟過繼給其他人家,為了養家,陳廷賢后來做過鹽工,做鹽工的時候非常辛苦,但是陳廷賢覺得,只要弟弟妹妹能夠活下去就是值得的。做了一段時間鹽工之後,陳廷賢覺的做生意比較好,於是做起了挑貨郎,他主要賣一些小吃,比如自己製作的糕點。為了方便做生意,他從後山,自己蹚出一條路。

二、解救紅軍,立下功勞

當時紅軍二十五軍的領導人程子華率領紅軍撤退,此時的國民黨軍正在追趕,就在這個時候,紅軍遇到了陳廷賢。當時只有陳廷賢知道這條隱秘的小道,於是他帶著紅軍從這個小道下山,安全撤離。但是陳廷賢后來被國民黨人抓獲,並讓他說出紅軍的下落,在獄中的陳廷賢一直閉口不言。陳廷賢出獄之後,為了減少麻煩,最後隱姓埋名。

後來部隊肯定陳廷賢的重大貢獻,於是派人到山西打聽陳廷賢的下落,部隊的人第一次來的時候,核實了陳廷賢的身份,但是陳廷賢患病在身,健康狀況堪憂,後來部隊第二次派人來的時候,陳廷賢已經去世了,享年73歲。但是部隊肯定了他當時掩護紅軍所做的貢獻,後來陳廷賢被當地政府安葬,當地部隊人員也前去祭拜。

結語:

在革命戰爭年代,有很多無名英雄,他們為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陳廷賢最後隱姓埋名,並不奢求能夠有多大的回報,他甘願做一個無名英雄。雖然戰爭已經過去了多年,這些為革命付出重大貢獻的人大多離我們而去,但是作為後人,我們要時刻牢記革命前輩們的高尚精神。

往期精彩內容

她17歲嫁給54歲將軍,一生懷16個孩子,離世後夫妻倆葬八寶山公墓

他是國軍核心幹將,1955年卻毅然返回大陸,最終官至副國級

2020年還健在的開國將軍僅剩三位,他們都是誰,現在怎樣

他是「西北三馬」之一,迎接解放軍進城調來40輛卡車,現狀如何

古人說「五樹進宅,人窮家敗」說的是什麼樹?這些樹不能隨便種!

參考資料

光明網

申明

題/山西73歲老人去世後,部隊派人到他家:他曾救下紅軍一個軍文/官場歷史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他5次重傷8次被貶,22歲獲授免死金牌,73歲去世遺體為何被解剖?
    1927年秋收起義開始後,16歲的王耀南因長期擔任爆破手,因而被選為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2團爆破隊副隊長,人生迎來轉折。圖:王耀南王耀南參軍早,幾乎所有的大事他都參與了,從秋收起義到三灣改編,從井岡山到五次反圍剿,從兩萬五千裡長徵到抗戰、解放戰爭,再到1950年開始的抗美援朝戰爭,王耀南參加的大小戰鬥不下
  • 這個軍閥派人圍追堵截紅軍,卻因抗戰時貢獻,去世後葬身八寶山
    民國時期軍閥林立,各方軍閥為了擴充自己的勢力不斷的起兵反抗,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除了蔣介石中央軍以外,當時在四川有川軍,雲南有滇軍,貴州有黔軍,兩廣有桂軍,山西有閻錫山,東北有張學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時候,中原混戰下,蔣介石最終實現了名義上的全國統一,也為後來的抗戰奠定了基礎。
  • 四川省天全縣紅軍村96歲老人王世珍80年後,再納鞋墊送「紅軍」
    原標題:四川省天全縣紅軍村96歲老人王世珍80年後,再納鞋墊送「紅軍」  3月下旬,第13集團軍某團紅一連收到來自四川省天全縣紅軍村的一份特殊禮物——96歲老人王世珍親手縫製的7雙鞋墊。這是老人時隔80年後,再次給這個連隊送鞋墊。
  • 給731部隊運屍體的父親去世後 直到81歲他都沒有結過婚
    房子是姐姐留給他的,2012年的時候,姐姐去世了,加上早幾年去世的姐夫,和他住一起的人都沒了,外甥早幾年就搬到北京去了,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回來看看他,而且回來也是下館子、住酒店,家裡待著的時間屈指可數。  趙四良81歲了,到現在都沒有結過婚。「我爸爸當年是給731部隊拉貨的,後來莫名其妙死了,人家說,我們家也有那裡面帶出來的細菌,沒人願意接近我們家。」
  • 紅軍軍級幹部建國後副國級,去世主動移出八寶山,安葬老家小山村
    隨後,他到長江局工作,並被派往平漢線(河南許昌)組織夏鬥寅部、唐生智部的兵暴,以組建紅29軍和紅30軍,因時局變動未成,後被調回上海工作。先遣部隊潛伏在橫堤大橋附近,以截斷敵軍的退路。十五旅地下組織人員在接到紅五縱隊的行動指示後,組織連隊將連裡的反動軍官幹掉,然後在夜色的掩護下,把參加兵暴的士兵們帶出城外隱蔽起來,等待紅軍的接應。
  • 安徽太和籍老兵劉大江在緬甸去世,曾隨遠徵軍赴緬抗日
    17歲那年,他考上了南京中央防空軍事學校,不久就被派到山西太原守衛軍用機場,正式成為一名高炮兵。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時年19歲的他被調去忻口做城防。劉大江所在的部隊是防空學校小炮隊。在一次行動中,他和戰友連夜拉著炮到忻口城裡,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時,日軍開始用大炮轟城。這是劉大江第一次上戰場。  1937年11月,在一次執行任務時,劉大江所在的部隊遭遇日軍。
  • 鄧嶽打勝仗險些被斃,詹才芳在刑場救下他,之後抗美援朝立首功
    有意思的是這個師長的履歷,12歲參加紅軍,16歲的時候就已經是紅軍連長了。但是由於打了敗仗,鄧嶽險些被槍斃,還是詹才芳在刑場上救下來的。詹才芳救下他之後,鄧嶽變得成熟穩重,對戰爭的思考就開始多了起來。鄧嶽12歲投身革命隊伍,成了有名的「紅小鬼」,十六歲就成了紅軍的連長。十六歲,我們都在上學的年齡,人家已經成為久經沙場的一個老兵了。別看他人小,能力卻不小。在長徵的時候,鄧嶽奉團長命令帶領連隊堅守陣地,為主力部隊的撤退爭取時間。最開始敵人派了一個排的部隊,鄧嶽一個連怎麼也能阻擊住敵人。
  • 一支神奇的「少年紅軍」
    這是一支神奇的部隊,他們只是一群「娃娃」,紅25軍戰士大部分是鄂豫皖根據地在戰鬥中犧牲者的遺孤,有一些是隨紅四方面軍入川將士子弟,平均年齡只有15歲,隊伍中甚至還有一大群十二三歲的小紅軍,人還沒有槍高。
  • 趕不上部隊、回不去家鄉,過草地掉隊的紅軍,後來怎樣了?
    攝影 阿亞1934年,年僅14歲的徐國富在四川廣元縣三鹽場許家河參加了紅軍。1935年紅軍長徵爬雪山、過草地時,徐國富在紅四方面軍30軍88師263團2營連當勤務兵。263團,265團輪流發起攻擊,一個個碉堡被我們用手榴彈摧毀,戰壕裡的敵人全部退縮到上包座達金寺院裡面,利用寺院堅厚的高牆負隅頑抗……戰鬥結束後立即打掃戰場,抓俘虜。繳獲的槍枝彈藥及戰利品堆放在達金寺院前的壩子和河邊草坪上,包座戰役勝利了!
  • 追不上部隊回不了家鄉,過草地掉隊的紅軍,後來咋樣了?
    長徵時期,紅軍將士在若爾蓋草地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歷程,過草地時,不少紅軍因病因傷在若爾蓋掉隊,從此留了下來……作者蔣桂花是若爾蓋縣人,也是雪山草地黨史資深研究者。她曾對若爾蓋草地農區的失散紅軍軍屬進行持續調查和幫扶工作,在調查和幫扶過程中,她曾聽說了長年生活在雪山草地的唯一一對紅軍夫婦徐國富、向金蘭的故事。
  • 紅26軍——小山村走出的西北第一支紅軍
    紅26軍的建立,曾為創建、發展、鞏固以照金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然而由於王明機會主義路線的執行者杜衡(後叛變投敵)把持領導權,致使紅26軍在創建過程中歷經波折。轉角村裡的紅26軍軍部初秋一個晴朗的早晨,我們重走長徵路報導小組來到鹹陽市旬邑縣馬欄鎮轉角村,尋找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的誕生地。
  • 180師政委被俘,回國免職到農場,27年後恢復身份,軍級待遇
    1924年參加第二軍第八混成旅二團,歷任排長、連長、營長、中校副官。1927年任轉入第四軍,任少校偵察隊隊長。北伐戰爭後到傅作義部隊,任中校副團長、上校團長。  1933年率部參加長城抗戰,1936年任68師218旅旅長,在「綏遠抗戰」中一舉殲滅紅格兒圖的日偽軍,成為「抗日民族英雄」。抗戰爆發後,率部參加了平型關、忻口、、包頭、綏西、五原等戰役。
  • 西北紅軍的部隊傳承--新疆頻道--人民網
    西北革命根據地是由原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和陝北革命根據地合併後成立的,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僅存的比較完整的一塊根據地,是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徵的落腳點。西北革命根據地原有謝子長、劉志丹等領導的紅26軍和紅27軍等革命武裝,中央紅軍長徵到陝北以後又先後由西北的紅軍遊擊隊組建了紅28、29、30軍及獨立第1、2師和陝甘寧獨立師。
  • 解放軍戰士救下老人,被組織要求退伍,數月後得知老人是開國上將
    1969年20歲的趙保群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京衛戍區某部的一名戰士,1972年的一天部隊找導員找到他,稱他表現優秀準備對他進行提幹,在提幹前交給他一項任務也是對他的一個考驗,他的任務就是去到301醫院「監護」一個「張緒」的老人。期間不能與老人交談政事,也不能讓他與外界有接觸……。之後趙保群和一行5個戰士來到了醫院見到了張緒。
  • 新中國第一位去世的開國將軍,授銜後僅39天就因病去世
    資鳳出生於1895年,湖南人,出生於一個農村家庭,他參加紅軍的時間算是戰友中比較晚的,1928年,三十三歲的資鳳參加了湘南起義,並加入工農革命軍,起義後,資鳳跟隨大部隊上了井岡山
  • 投誠蘇聯紅軍的德國人:數次死裡逃生,犧牲後兩度被世人遺忘
    但是在改變陣營後,蘇聯方面卻由於擔心出現安全問題禁止讓大部分投誠而來的德國人參與到一線部隊的作戰中去。而在那些得以直接對抗納粹的人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弗雷茨.施門科爾,在戰前他曾是一名工人,後來被徵召加入德國國防軍,在向蘇軍投誠後,他和戰友們參加了多次對納粹成功的作戰行動和破壞行動,而他的相關功績在他去世後20年才被人所承認。
  • 貴州都勻籍紅軍後代千裡尋親記
    王老太回憶:「我只記得王雲臣的父親和我的父親是兩兄弟,是我的堂哥,原名叫王登和,排行么,他有兩個哥,老大王登溥,老二王登燦,解放前,因家庭困難,他出去當兵,在黔西一帶參加紅軍,跟到部隊去了哪些地方我就記不得,幾十年沒有音訊,家裡人都以為他在外面死了,每逢年過節都還供飯燒香燒紙祭奠他。
  • 陝北紅軍的主要領導人都是誰?後來結局怎麼樣?
    今天我要跟大家說的是陝北紅軍的故事,陝北紅軍的主要領導人都有誰?後來他們的結局都怎麼樣呢?紅軍長徵後到達了陝北,而陝北的紅軍部隊共有四個主要領導人,他們分別是誰呢?後來的結局又都如何?第一個就是謝子長,謝子長參與創始了陝北的紅軍,在1927年的時候就加入了共產黨,之後還領導了反對官僚主義的活動,在那之後還參加過多次起義。謝子長在1931年的時候還擔任了根據地的總指揮。謝子長在一次戰爭中不幸犧牲,那一年謝子長只有38歲,之後,政府又把他的遺骸葬到了他的老家,毛澤東還為他的墓地提了詞。
  • 97歲湘潭籍遠徵軍戰士病逝,曾在松山戰役時架炮打掉敵軍瞭望臺
    本報長沙訊 11年前,86歲的遠徵軍戰士黃天和26位戰友聚會長沙,留下一張合影。10多年來,這些人相繼去世,他成了照片上最後一名健在老兵。8月27日晚,老人病逝,享年97歲。當年組織聚會的志願者感慨:「照片上最後一名遠徵軍歸隊。」
  • 山東記者沿著紅軍的路 「遵義貧民醫院」救紅軍也治白軍
    「父親和賀誠交流很愉快,當時想送些藥給紅軍,沒想到紅軍堅決要照價付錢。」81年後,諶明道的兒子諶世昌回憶,紅軍的「異常」舉動獲得了諶明道的極大好感。以往的部隊「軍爺」哪有這麼客氣,紅軍佔領遵義,國民黨部隊撤退時還大肆劫掠一番,導致不少商戶掛出「潰兵搶劫停止營業」的牌子。諶明道拿著紅軍付的錢又去進藥,再賣給紅軍,其他一些藥店也對紅軍敞開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