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約熱內盧在巴西東南大西洋之濱,人口約900餘萬,為巴西第二大城,1960年前曾作為巴西首府、首都近200年,現為裡約州首府。亦是巴西的重要港口與交通樞紐。
裡約熱內盧在葡語中為「一月的河」之意。起緣是葡萄牙人當年到達時將裡約熱內盧所在的瓜納巴拉海灣誤以為是一條大河的河口,時當一月,便以「一月的河」命名該地,至今以訛傳訛,一直沿用了下來。不過裡約熱內盧雖非河口城市,但依山旁水,兼得山水之勝,在世界各大城市中是少有的。
若論山景,首推基督山。山在裡約熱內盧城市之中,原名科爾科瓦多山,高710米。1931年為慶祝巴西獨立100周年,在其山巔建一基督像,像高30米,基座高8米,為世界最高大的基督像。據說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基督兩臂左右平伸,整體作十字架狀,頭略低,作俯視眾生之狀。臨近看時則見基督面帶愁容,應是基督所見民生艱難、頓生愁腸之故。
科爾科瓦多山巔原本突兀高聳,其上加建了基督像,遂成裡約市地標。連山名也俗稱基督山或耶穌山了。基督山為裡約遊客必到之處。上山有有軌電纜車可乘,亦可乘園方提供之電瓶車上山,前者古舊,行時轟隆作響,乘坐別有風味。後者便捷,遊客可以自行選擇、各得其所。及至山頂,步行十餘級石階後可換乘垂直電梯,直至基督像座下。基督像座下有小平臺,繞行一周,裡約市容盡收眼底。平臺約可容百餘人,觀景者流連,以致人滿為患。80年前建造此像時肯定不曾想到能有如今這麼多人前往參觀遊覽。基督山上基督像成為裡約標誌,遊人至此,不論是否信仰耶穌基督,無不攝影留念,而且還都採取兩手左右平伸、如基督像之狀。由於塑像高大,而平臺狹小,實難得滿意之照片,幸另有一小平臺低十餘級,攝影者需下達此小平臺,方能攝得全貌。
裡約另一名山、名為甜麵包山,山體巖石光滑、山脊上草木不生,遠觀之若麵包之狀,故名。山頂有建築,有纜車可登臨,據說登頂攬勝,不亞基督山。不過若非為一探究竟,一般遊人,如我等大約是不會放棄基督山而登麵包山的。
此外還有名兄弟山的兩相似山頭,大約只是登山運動者有興趣了。
基督山遠眺
甜麵包山
據說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
從基督山看裡約市的海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