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些提升自己「氣質」的事情

2021-01-20 極簡主義生活方式

大號保持純粹,小號與你分享日常

飯飯的第 34/365篇日更原創

最近因為看到有朋友堅持練瑜伽,整個人的體態和精氣神有了極大的提升,幾乎讓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生活中也有很多就是身材樣貌也並不如何出彩的人,但整個談吐、走路姿態、明亮的眼睛都會讓人感覺很有氣質,很好看。

意識到了這點,我又重新開始堅持每天靠牆站立10分鐘,哈哈哈哈,聽說還有天鵝臂什麼的。這件事可比日更寫文章課簡單多了,但是對於氣質的改變也是巨大的。

這幾年不是都在講投資自己嗎?我覺得除了學習各種技能之外,提升自己的氣質也是很重要的,甚至我會覺得比能力更重要。

///

在工作中遇到過這樣的感覺,最近我們與「暫停實驗室」創始人郭婷婷老師做了場直播。

我很少看直播,但這次直播的居然讓我聽進去了,而且有收穫。

同事問我,最打動你的點是什麼?我說除了獲得了一些讓自己內心平靜的方法之外,印象最深的是老師的氣質,讓我很自然地願意聽她講,也更能聽進去。

郭婷婷老師是做積極情緒和正念方面的課程的,其實只要看到她本人,哪怕只是通過手機視頻看到她的言語和神態從容,就知道她是常年堅持正念的那種。

之前另一位正念的賈坤老師也是,他是給國家射擊隊做正念訓練的老師,我們很多見過他的同事回來都說,見到本人有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和很多人雖然看起來都挺好,但內心無比焦慮的狀態完全不一樣。

這是我對氣質最直觀的感受,是你第一眼,通過簡單的語言和神態,就能感受到的魅力。

隨著大家對於物質對社交品質要求越來越高,氣質也越來越重要。

///

氣質這個東西,是靠很長期的積累,然後很自然而然散發出來的。

不是很好的口才,不是很厲害的能力,不是顯性的各種,是身形、精神和思想的綜合體。

《西遊降魔篇》裡有個很貼切的描述:

一個見過大世面的人總能在人群中散發出與眾不同的氣質,溫和卻有力量,謙卑而有內涵。換句話說,所謂見世面就是當你知道什麼才是「好」之後,歷經潤物無聲的滋養和經年累月的薰陶,才成就的氣質與修養。

就是氣質體現,是通過所有別人能觀察到的每一個細節感受到的。很難通過刻意的練習裝出來,只能是長期做一些事情來積累沉澱。

///

提升氣質這塊,我在做的幾件事:

1,多讀書,多和有思想的人交流。

這兩件事會決定我們的談吐。

這幾年我有個明顯的感覺,就是有些人一張口,就感覺這個人沒有太多想法,說的都是一些網絡上看過來的觀點,這會讓我瞬間失去交談的欲望。

而有些人話不多,但是總能讓你眼前一亮,遇見這樣的人我都會變得很主動,找機會約Ta在書店或者咖啡館聊,每次聊都很嗨收穫很多。

還有個堅持就是有機會就去看些展覽,歷史的、藝術的、人文的,也不需要如何懂,就是多看多感受即可,對於我們的審美提升有很大幫助。

2,瑜伽/舞蹈/運動,體態也很重要。

常年練習瑜伽/舞蹈和運動的人,給人的感覺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不過我是個不太運動的人,所以我就只選擇靠牆站立10分鐘,然後堅持每天的波比跳就好了,希望以後能找到喜歡的可以堅持的運動~~~

3,豐富自己的經歷和閱歷

如果可以,我建議大家多去經歷些不一樣的事情,去國外旅行、參加有意思的活動,比如:攀巖、巖洞探險、滑板……

與讀書不一樣,經歷和閱歷會給我們帶來非常豐富而「直接」的感受,不需要經過思考就能自然沉澱到氣質當中,成為我們的一部分。

而且這是隨著年紀增長,年齡的焦慮會越來越強,而豐富的經歷和閱歷是為數不多能夠讓我們感到心安的資本。

寫在最後:

日更到現在,我好像慢慢找到了一個主線。就是雖然好像什麼都寫,但主線其實都是圍繞著「對抗生活的無意義」。

我沒有什麼很大的志向,但也絕不甘心把生活的很平庸,所以我會很有動力去做很多事情,來找到生活的意義感,並從中找到樂趣。

而且不是社會規訓的意義,我更希望活出自己內心的暢快。

相關焦點

  • 大二、大三的學生,現階段做哪些事情可以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2020 年被稱為「最難畢業季」,事實上,最近幾年的就業形式應該都比較嚴峻。作為非畢業年級的同學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角度提前做好準備,增強自己未來的就業競爭力。而實習就是在大學生在正式參加工作前,給自己「加碼」的重要一環。針對實習,他歸納了兩點優秀實習生應該具備的素質:第一條叫做皮實,也是我認為對於實習生最重要的一條。前面說過了,99%的實習生都需要做非常瑣碎且基礎的工作。
  • 「槓桿青年」如何讓自己的生活井井有條?
    每天需要頻繁地和客戶及各個項目小組進行郵件及電話溝通,一般來說工作開始前先根據項目優先級決定當天的「To Do List(待辦事項清單)」,然後逐攻破。策劃和導演的前期工作一般在家裡完成,和客戶、代理店、製作團隊等很多人溝通的時候,我會選擇在咖啡店碰頭。遇到廣告要做現場活動、片子完成前、攝影、開會、剪輯等忙的時期也會整日整日不在家。這種時候。也經常在外面的咖啡店利用間隙時間做其他項目的策劃案。
  • CallmeMOSAIC馬賽克書店與睿本MOP 堅持做自己「信」的事
    「但願人們都可以做自己信的事,只有做自己信的事,才能給人以力量」。這可能是MOP接觸過的最有文藝氣息最具書卷氣味的一個項目——CallmeMOSAIC馬賽克書店。書店,已然是一個思維最碰撞的地方。所以原先的商業被網際網路衝成廢墟無可避免,品牌要做的是在廢墟上以「增加顧客價值」的方式重建。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這樣的感受,如果只是為了購物,相比於人擠人的商場,我們更願意在網上點點滑鼠。而走進實體店,顧客更想要的是體驗,或者說「享受」。
  • 想要提升日語詞彙量,該做些什麼?
    在學習寫法的過程中,我們要特別注意日文漢字與我們中文漢字上的差別,例「歩く」的「歩」其實比漢語的「步」的寫法多了一個點,如果用中文的方式去記憶,那麼就會出現一些問題。其次我們要了解單詞的假名讀法,我們在記憶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單詞是濁音還是半濁音,切記不要稀裡糊塗地記,因為這樣只會增加之後學習的一些負擔。
  • 「書展2019」偵探兒童書助提升邏輯思考 化身「小柯南」智破懸案
    【書展2019】偵探兒童書助提升邏輯思考 化身「小柯南」智破懸案「真相只有一個!」這句耳熟能詳的臺詞,出自日本動畫《名偵探柯南》。相信不少人曾在讀推理小說、漫畫時,幻想自己是名偵探柯南,智破大大小小的懸案。香港的兒童、年輕一代可能未必認識「江戶川柯南」,但或許都有讀過一些偵探故事。今年書展2019的主題就是科幻推理,要講推理,當然要數大名鼎鼎的夏洛克.福爾摩斯!順帶一提,《名偵探柯南》的主角工藤新一(即江戶川柯南)便非常崇拜創造出福爾摩斯的作者──柯南.道爾。
  • 一座「山」,喚醒一座「城」
    一條前進的山路,被鋪陳為「時間軸」,建築與景觀的創新構成一個個 「場景」,業態規劃與品牌組合打造「內容」,每一個發生在場景內的當下情緒和體驗被記錄,充當場景遊客的消費者則作為「主角」,在「這有山」的空間中演繹著自己的故事。於是,一部以東方語言詮釋的電影序幕由此展開,「這有山」向我們傳達的是:「不用離開城市,這裡就是遠方。」
  • LavaRadio出了自己的「背景樂」音箱,賣點是不會犯錯的DJ口味
    最近體驗了一款名為「LavaDesktop」的音箱,它想做的事正是幫助我們提升背景音樂的質量。能聽音樂的「掃地機器人」LavaDesktop 看起來頗有些 MUJI 產品的感覺:簡潔、素雅,當然也有同事說它看起來像一個能聽音樂的「掃地機器人」。與大多數「正面朝向」的音箱不同,LavaDesktop 的揚聲器是朝上的,外面包裹著一層織布網罩。
  • 該如何明確自己寫的是「作文」,還是「文章」?
    就是,「作文」和「文章」有什麼區別嗎?記得老師回復的是:只要這篇文章有體現出你要表達的一個明確觀點,就算是一篇文章了。幾年之後的一天,看見微信群裡也有人請教類似的問題:作文與新媒體文有什麼區別?有人回答:作文是為了應試,為了達到老師的要求。而新媒體文是為了迎合用戶的需求。兩者本質屬性不同。
  • 2021:科技圈駛離「避風港」
    他們突然不再是被包容的「科技先鋒」,被嚮往的「創業英雄」,被崇拜的「商業偶像」、而成為了被認真審視,不斷詰問的「未知力量」。據我了解,所有大型科技公司都在復盤 2020 年出現的這些現象,因為這已不是個「明日天氣」如何的問題,更像是要面臨一個「季節」的更替,這需要做更深入的思考和調整。所以,為什麼在 2020 年科技公司們失去了多年來的「避風港」?
  • 專訪《簡悅》:改善 318 類網站,只為做最好的「閱讀模式」
    如何讓用戶知道簡悅有什麼功能,通過何種方式獲得幫助(答案),才是更重要的事情。了解用戶「在使用簡悅時產生了哪些困擾」,有時甚至要從反饋中發掘「用戶不太確切的知道某些功能造成的困擾」。由於是獨立開發,所以很多時候開發一款產品的原動力:自己需要且沒有適合的產品。如果能做到這點,至少能對了一半,另外一半則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產品的宣傳/營銷等。如果非要說一個情況的話,我想應該是「產品的自增長」,即在未做任何長期宣傳的情況下,你的用戶數能穩步上漲,且用戶主動意願的自發進行口碑宣傳。有沒有印象深刻的用戶反饋?
  • 如何做個有貴族氣質的平凡人
    不妨先來看看世紀婚禮上的著裝規範:在哈裡王子的婚禮邀請涵右下角,明確註明了對賓客的著裝要求:▲「uniform」「morning coat」「lounge suit」「day dress with hat」前三項針對男士,分別為制服、晨禮服和西裝;女士則要求禮服配帽子而賓客們的表現確實也很符合王室要求
  • 「19歲不是給自己放假的年齡」
    「我相信發生的每件事情都有它的道理,只要我不停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就是對的。」,歐陽娜娜在《18》這本送給自己的成人禮之書中這樣寫道。在人生的選擇上,這個看似乖巧的女孩身上透露出一種智慧的早熟。從 13 歲考入全球頂尖的柯蒂斯音樂學院,到之後中止學業,踏入娛樂圈,再到又抽身而退,重返校園,深造音樂,她似乎從來就不在乎外界的聲音,而是踩著自己的節奏慢慢長大。
  • 「月小蝦的繪本之旅」|0015「我喜歡我自己」
    而想做的事被粗暴地禁止,聽到爸爸媽媽的爭吵……這些事情不僅會讓孩子的心情變得糟糕,而且還很有可能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刻的負面影響。每一個孩子從一生下來就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情緒,也許他們不會表達,可是這並不代表成年人就可以忽略孩子成長中的情緒表現。
  • 那「比宇宙還遠的地方」在哪裡?「上」
    這個地方藏於很多人的心底裡,名字叫做「夢想」。《比宇宙還遠的地方》的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女主角真理是個平平無奇的高中二年級女生。踏上高中之後,她就立志要「揮灑青春」,做一些以前的自己不會做,亦不敢做的事情。而她想完成的其實也不是什麼特別偉大的事情,也就不過是想逃逃課,去一趟隨興的旅行而已。
  • 周航「未生」
    「之後他又遇到同樣的事情或者比較類似的事情,他還是那麼幹了。」「就像一個人他的這個習慣,就是他的天性,他對一些事情的那種感受。」周航改不了的某種堅持,就像誰也無法改變自己的應激反應一樣。 但他覺得這是不對的,「農村的教育問題本質上是農村發展的問題,我們對農村的發展都認識不清楚,那在這兒做了半天,貌似很辛苦地做了一件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實際上你掰開數字來看,這些事情都效率低下得慘不忍睹。」周航便用了近兩年時間組織了一批青年學者專門去貴州的農村做田野調查。徐斌記得在一次換書活動上,周航拿了一本梁建章的關於人口的書送給同學。
  • 「新義安」「灣仔之虎」陳耀興,替梅豔芳出頭後,因何命喪九泉?
    今天小編來說說『新義安』裡「五虎十傑」之一的「灣仔之虎」陳耀興。一、1961年,陳耀興出生於香港,家境貧困,像很多勵志故事中的哥哥姐姐一樣為了補貼家庭而早年輟學,陳耀興也早早出來混社會,到酒樓做侍應,替人要過帳等等,很早就跟小混混玩在一起。
  • 「你不適合角色,去跟製片請辭!」許瑋寧「當場給難看」證明自己:我...
    讓她立刻被激起來,當下哭出來證明自己的實力,讓對方無話可說。許瑋寧不斷在演技表現上挑戰自我,被人懷疑無法辦到時,她會逼自己做出來證明自己。高中時有劇組來學校海選演員,製片、導演一排人坐在禮堂講臺上,當時還不太會演戲的她被指定表演「任性的狀態」,硬逼著自己完成「很彆扭」的表演之後,結果獲選通過了。沒想到許瑋寧拍一半被導演告知:「你不適合這個角色,要不要去跟製片人請辭?」讓她氣不過:「當自己被懷疑沒辦法做到什麼事時,我反而會被激起來,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出來給別人看。」
  • 日語:「別に」和「大丈夫」「何でもない」各自所表達的隱藏含義
    普通關係的話:「なんでもないです」、「大丈夫です」不過,九州妹子說,我當時不論是說:「何でもない」「大丈夫です」或者是本州妹子能理解的錯誤造句「何もない」,都不會讓她心情好一些。因此,在用「別に」回答本州妹子「我沒事」的同時,也表達了一種「其實我還是很在意之前我們兩個吵架的事情」的隱藏含義,這是女孩子的思維模式,所以當時我沒懂。
  • 「茶道」聽得多,「茶修」又是什麼?
    在做學堂的過程中,我覺得「茶藝」這個概念好像還不足夠,「茶道」這個概念又過「重」,也無法表達我對茶的理解,所以我心中逐漸萌生出「茶修」這一概念,意在表明一個茶人應該有自己特屬的修養,呈現茶人精神。有了理念和精神,我又進一步思考:我們茶人到底要幹什麼?我想到「借茶修為,以茶養德」的宗旨,於是我的脈絡就很清晰了。
  • 這只不花錢做廣告的電壓力鍋「Instant Pot」真的「有毒」
    Robert Wang和另外兩位工程師用 18 個月時間和 35 萬美元存款,開發出集合壓力烹飪、慢速蒸煮、煎炒及其他常用烹飪功能的「Instant Pot」電器,提升了自動化烹飪程度。通過把智能晶片和一系列傳感器運用到產品上,「Instant Pot」能根據溫度變化,隨時調整壓力。例如,它可以煮出各種蛋黃硬度的雞蛋,提升了烹飪的人性化和智能化程度。「Instant Pot」更新換代速超過10次。未來,公司計劃通過添加傳感器和微處理器讓廚房裡的其他「傳統家電」也變得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