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深耕「綠色經濟試驗田」:在茶馬古道上換道超車

2020-10-12 江蘇經濟報

普洱江城瑤族新村

「趕馬的小阿哥,阿妹來等著,阿哥你要快快來,妹妹把情話說……」一曲《馬幫情歌》訴說著茶馬古道上經久流傳的故事。

雲南省普洱市寧洱縣同心鎮那柯裡村是這首歌的發源地。這裡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原名馬哭裡,當年古道崎嶇難行,馬幫途經須涉水蹚過村裡的一條河,馬馱重負,面對清涼的河水,都流下傷心的淚。古道悠悠,普洱的今天早不見往日的閉塞和貧瘠。9月底,《華夏時報》記者在同心鎮採訪看到,昔日馬哭裡的綠水青山打造成了那柯裡的金山銀山;而作為全國首個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普洱更是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發展路。

「普洱發展必須換道超車,為什麼一定要換?怎麼換?」普洱市發改委主任胡良波對記者說,「普洱要走綠色經濟發展的路子,不要任何帶血的GDP。」他同時還是普洱建設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領導小組副組長,對於選址無量山的120m脈衝星射電望遠鏡大項目,他一邊講解科技項目完全不會破壞自然環境,一邊邀請本報記者兩年半後建成時再去考察。

而作為名副其實的礦產大市,礦業一度是普洱的經濟支柱。同時,普洱森林覆蓋率71.18%,保存著全國近1/3的物種,是雲南「動植物王國」的縮影。一邊是經濟發展,一邊是環境保護,兩難之下,普洱當機立斷,深耕「綠色經濟試驗田」。

生態經濟學家、美國國家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小約翰·柯布對普洱考察後盛讚:普洱無與倫比,在綠色發展方面,已經走在了前列。

換道超車

聯合國環境署專家讚譽普洱為「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

十年前的普洱顯然不太匹配。普洱市位於橫斷山系縱谷多金屬成礦帶的南部,主要有三大成礦帶,即哀牢山、盆嶺構造和褶皺成礦帶,礦產地 600 多處,礦種 40 多種;其中金、鐵、銅、鉛鋅、鉀鹽等儲量均居全省前列,探明金儲量佔雲南的 81%,鐵儲量佔雲南的 51.68%,是個名副其實的礦產大市。順理成章,礦業一度成了普洱的經濟支柱。

2004 年底,普洱把礦業作為支柱產業加以培育,3 年後就配置了 187 個礦權,雲南銅業集團、昆鋼集團、中金集團等 28 家大型集團前來勘查和開發。2007 年底,礦業產值佔了普洱 GDP 的近三成。

《華夏時報》記者查閱文件發現,2013 年的官方表述還把礦業作為五大經濟支柱之一。轉折點也正是那一年,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普洱建設首個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同樣是那一年,千年古茶樹林集中的景邁山下 22 億鐵礦儲量被探明。這是長江以南最大的鐵礦資源,不過至今未開發。

拉祜族苦聰人不但提前脫貧,還過上了幸福小康生活

2017年9月8日,《華夏時報》以《忍住22億噸鐵礦開採衝動 普洱「綠色經濟試驗田」樣本調查》為題報導。彼時,是普洱打造綠色經濟的關鍵年,綠色經濟佔普洱市 GDP 比重已高達 92% ;而今年是普洱建設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的收官之年。

「只要綠色、生態、惠民的GDP,不要帶血、汙染、低效益的GDP,絕不靠賣地、賣林、賣礦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對此,胡良波告訴記者,普洱發展綠色產業,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兩條底線」一起守,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兩座寶山」一起建的綠色發展之路。

如今的普洱,四大國家綠色產業基地建設成效明顯,現代茶園、咖啡園面積和產量居全省第一;電力裝機規模全國第四、全省第一,成為「雲電外送、西電東送」的清潔能源基地;雲景林紙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木漿生產企業、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被認定為首批國家工業旅遊示範基地,全市接待國內遊客人數和旅遊總收入增幅連續5年居全省前列。「十三五」以來,全市GDP年均增長10.2%,高於全國3.2個百分點。

記者連續一周輾轉普洱多地採訪,沿著茶馬古道,從思茅到寧洱再到鎮沅、景谷和江城,從那柯裡到茶樹王之鄉再到雲嶺牛場、雲景林紙車間和澳洲堅果基地,滿眼都是綠色經濟。而重點打造的現代林產業、旅遊康養產業、高原特色農業3個千億級產業,生物藥、普洱茶、現代製造業3個五百億級產業,現代物流、數字經濟2個百億級產業,更成了普洱換道超車的動力源。

普洱新招牌

擁有普洱茶和咖啡豆兩張金色名片的普洱,加冕了綠色經濟新招牌。

人均純收入超過1.5萬元的那柯裡和普洱同步,下一個臺階是實現全面小康。普洱市副市長杜建輝告訴記者:「普洱全市GDP保持年均兩位數高速增長,目前綠色GDP佔比高達94%,走出了一條生態與生計兼顧、增綠與增收協調、綠起來與富起來統一的綠色發展新路子。」

這一切在胡良波看來,來之不易。

「我們都在用GDP來衡量經濟發展狀況,建設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亟須探索一種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模式,建立一套評價體系、約束機制和導向機制。」胡良波對記者介紹說,普洱編制實施了全國第一個綠色經濟考評體系,將GEP核算、TEEB評估、生態文明建設「一辦法兩體系」納入到全市綜合考核內容,與GDP雙核算,使考核的機制更健全、結果更客觀。

GEP是指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是一種與GDP相對應的、側重衡量生態資源狀況的統計與核算體系。由三部分構成:一是直接產品價值(如食材、木材、淡水等)。二是調節服務價值(如調節氣候、保持水土、固碳釋氧等)。三是文化服務價值(如旅遊景觀、美學靈感、教育科學研究等)。核算體系中調節價值佔90%,產品價值和文化價值僅佔10%,是一套明顯注重生態保護、提倡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核算體系。經核算,普洱GEP從2010年的4440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7230億元,表明生態環境質量逐年提高,資源承載能力逐年增強。

而TEEB是指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主導,在國內剛剛起步。普洱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合作,在全國第一批完成了TEEB評估。經評估,2015年普洱TEEB為7430億元,說明普洱在開發生態原產地產品和生態文化旅遊上潛力巨大。

「GEP核算和TEEB評估直觀地用貨幣化的形式估算出了全市綠水青山的價值量,為普洱『生態立市、綠色發展』提供了決策依據。」胡良波稱。這也是普洱打造綠色經濟樣本的關鍵所在。

本報記者梳理時間軸看到,2017年9月,普洱與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中國科學院生態研究中心共同開展普洱市境內GEP核算體系研究工作;經過一年的探索研究,建立了涵蓋普洱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生命生態系統的GEP核算體系。2018年10月,普洱市GEP核算成果發布,2010年、2013年和2016年三個核算年,普洱市的GEP分別為4440.4億、4831.3億和5058.7億元,用貨幣化形式直觀地反映出了全市「綠水青山」的含金量。同期,全市的GDP分別為248.1億、425.4億和567.5億元,GEP與GDP的比值在逐漸縮小,表明全市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呈良性發展狀態。同時也說明,普洱發展綠色經濟的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全省首家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領導幹部離任先查生態帳、環保帳。」不斷健全的政績考核體系越來越明顯地成為了普洱綠色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風向標。

華夏時報記者 公培佳

相關焦點

  • 「散文欣賞」普洱與茶馬古道 文/胡春雨
    【散文欣賞】普洱與茶馬古道文/胡春雨思茅區,洗馬河,地名來自三國時代,武候南徵的往事。蜀漢大軍,駐紮普洱,曾經在此洗馬。將士遠徵不毛,思念家鄉的茅舍,故有思茅之名。武侯南徵,不僅是三國大棋局上的重要一環,對於南中地區的開發開化,尤其具有深遠影響。「武侯興茶」,成為雲南茶業的重要源頭。據傳大軍深入障鄉,茶葉的使用,對於防疫發揮了重大作用。
  • 普洱絕版木刻:茶馬古道上的刀尖技藝
    新華網 徐華陵 攝  雲南普洱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重要驛站,作為少數民族聚居最多之地,普洱擁有獨一無二的人文面貌,也催生了茶馬古道上的一項刀尖技藝——絕版木刻。  絕版木刻是在傳統套色木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凸版技法,是相對於傳統多版套色木刻能保留印版的特性而定義,由於在刻印完最後一版後不能留下再印,亦被稱為「絕版套色木刻」。
  • 普洱絕版木刻:茶馬古道上的刀尖技藝
    新華網 徐華陵 攝雲南普洱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重要驛站,作為少數民族聚居最多之地,普洱擁有獨一無二的人文面貌,也催生了茶馬古道上的一項刀尖技藝——絕版木刻。絕版木刻是在傳統套色木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凸版技法,是相對於傳統多版套色木刻能保留印版的特性而定義,由於在刻印完最後一版後不能留下再印,亦被稱為「絕版套色木刻」。歷經30餘年的發展,普洱絕版木刻藝術對中國當代版畫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現已成為中國四大版畫流派之一。
  • 一天一點普洱(1998)茶馬古道旅遊景區,夢想照進現實……
    2016年7月末的一場大雨後,我以一個旅遊業新人的身份,站在普洱市北部區旅遊環線臘梅坡大橋頭,舉目可見正在分秒必爭忙建設的茶馬古道旅遊景區施工現場。這是雲南湄公河集團有限公司正在滇藏茶馬古道零起點、馬幫集結出發的地方,按照5A級標準打造普洱城區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景區。眼前是鬱鬱蔥蔥的山林,腳下是泥濘不堪的便道,耳邊是斷斷續續、忽遠忽近的各種機械的施工聲。
  • 普洱絕版木刻:茶馬古道上的刀尖技藝
    新華網 徐華陵 攝 雲南普洱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重要驛站,作為少數民族聚居最多之地,普洱擁有獨一無二的人文面貌,也催生了茶馬古道上的一項刀尖技藝——絕版木刻。 絕版木刻是在傳統套色木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凸版技法,是相對於傳統多版套色木刻能保留印版的特性而定義,由於在刻印完最後一版後不能留下再印,亦被稱為「絕版套色木刻」。
  • 古道西風瘦馬——茶馬古道上最後的風景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在陸路上開闢了兩條對外通道,一條在北方,就是大家熟知的絲綢之路;一條在南方,被稱為「亞洲的天堂走廊」的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是一個有著特定含義的歷史概念。自古以來,地處高寒的康藏地區不產蔬菜,藏民族以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為主食,高脂肪,高熱量,需要喝酥油茶,分解脂肪,防止燥熱,補充維生素。
  • 群山 | 白仲才:茶馬古道上的旅途頓號
    在世界的印象中,普洱乃至整個雲南,似乎自古以來就是一塊封閉落後、與世隔絕的煙瘴蠻荒之隅。其實,這是歷史的一個誤會,或是史學家們的一個失誤。當年在這被稱為「蠻荒之地」的地方,人們為了打破地理環境的束縛,實現追求生存、經濟交往和心靈溝通的願望,以難以想像的艱辛和勇氣,開闢了這條隱藏於大山深谷和原始密林中的「國際大通道」。
  • 在普洱,尋找茶馬古道的歷史印記
    雲南的「網紅」旅遊景區太多,更多人開始追求小眾的旅遊地點,今天就讓我們來走進小眾的「普洱」。相較於普洱茶的名揚四海,普洱市似乎沒有太大名氣。但只要你來到普洱,重走千年茶馬古道,尋訪神秘景邁茶山,歷史的韻味一定會讓你陶醉,愛上這座美麗的城市。
  • 貢茶入京起點在普洱,茶馬古道帶你走進馬幫文化,穿越千年時光
    茶馬古道是以茶馬互市為主要內容的古代商道,歷經漢、晉、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西部國際貿易古通道之一。而位於普洱的這段茶馬古道,是當年貢茶入京的起點,也是迄今保存最完整、裡程最長、文化最厚重、沿路生態最好的一段,如今她作為景區向公眾開放,不收取大門票,遊覽起來可以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選擇項目,更加靈活。
  • 古道丹青 墨韻普洱
    該展覽是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系列活動之一,匯集了舒建新在普洱寫生創作尤其是以「茶馬古道」為題材的書畫作品近百幅。  舒建新,山東青州人,現為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美術館館長,致公黨中央畫院副院長,中國畫學會理事。2012年8月至今,任雲南省普洱市副市長(掛職)。  從2007年起,舒建新就和雲南結下了不解之緣。
  • 體驗雲南茶馬古道——滇藏茶馬古道主幹線
    ,運輸的物資以茶葉最為大宗,因此稱之為「茶馬古道」。、普洱茶文化傳播之路,同時也是各民族經濟、文化的交流之路。西雙版納是雲南茶馬古道的起點區域,普洱茶由西雙版納經茶馬古道運銷海內外。茶馬古道的路不好走,騎馬走了2個多小時,馬一路上都快摔跤了,非常的驚險。
  • 這裡是貢茶入京的起點:千年南絲路——普洱茶馬古道
    早在三國時期,普洱就開始種植茶葉了,在馬幫的一聲聲吆喝中,普洱的茶葉通過茶馬古道傳到全國各地那麼,來到普洱,不得不去遍布茶園的茶馬古道景區瀏覽一番。普洱自古以來便是茶馬古道上獨具優勢的滇南茶葉集散貿易中心,素有銀思茅、東南亞陸路碼頭之稱。​
  • 行走於普洱茶馬古道,感受當年馬幫的堅辛
    茶馬古道是唐代以後,特別是清朝光緒年間至民國時期思茅通往昆明、西藏、瀾滄、打洛、洵甸等地的茶馬道。茶馬古道旅遊景區位於雲南省普洱市,與距離城區5km的茶馬古城相連,穿過古城既可到達茶馬古道上風景區,從遊客中心可步行、乘景區電瓶車、索道或騎馬體驗當年馬幫的感覺到達景區主門,拾級而上,經元驛宮、宋茗閣及茶馬古道遺址等,沿路生態非常好,行在亞熱帶叢林中,遠望普洱茶山,品味源遠流長的茶馬文化。
  • 尋訪茶馬古道,普洱石屏會館與普洱茶
    作為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歷經了風風雨雨的石屏會館便是這段歷史存留的記憶,見證了這一段歷史,凝聚了幾代人的記憶。思茅區石屏會館前的石牌坊。普洱思茅茶馬驛站(石屏會館)位於思茅區順城街34號石屏會館,順城街與新興街交匯處,地處普洱市府思茅城區老街中心,是市區內僅存的一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一天一點普洱 | 穿行千年茶馬古道,盡覽五朝普洱風雲
    如今,除了厚重的歷史這裡還有現代與古典相融一趟古道之旅盡覽五朝普洱風雲景區依託現有自然資源,沿承普洱歷史文化,進行全方位、情景化的挖掘和復原,從建築景觀、民俗展現、情景演繹等多個方面對茶馬古道進行整體的復原和活化。
  • 行走在麗江的「茶馬古道」上
    北有「絲綢之路」,南有「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馬是流韻,古道是載體,其中的經濟、軍事、文化、宗教的交流便是茶馬古道之魂。
  • 葉尖上的行者小課堂——茶馬古道
    歷史上最早的普洱茶記載是乾隆年間。雲南區域早起種植茶樹最早的歷史可追溯到2700年前(所在地普洱市鎮沅縣九甲鄉千家寨,此結論為官方公布)。只是當時種植的茶樹並未用普洱茶製作工藝制茶。目前有機構發現最老的茶樹年齡為3200年(但這結果並未被官方認可) 「茶馬古道」,明初,政府為拉攏少數民族,允許雲南少數民族茶葉自由貿易,當時既有當地剪刀粗茶流出,也有川茶進入。
  • 水調歌頭.重走茶馬古道 金仁章
    水調歌頭.重走滇藏茶馬古道 金仁章茶馬互市久,(|)藏路接滇天。萬千商賈穿梭,駝鈴催曉煙。花開花落寒暑,鬼神擦肩生死,豪氣九霄間。古道生機重見,湘商著先鞭。無懼瀟瀟風雨,遠離滾滾紅塵,揮汗盡開顏。既懷滄海夢,(4)當歌彩雲南。
  • 陳年風情,茶馬古道通古今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交流的走廊。 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同時也是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明最具神秘感的絕品旅遊線路,歷來都是無數年輕人心中的「打卡勝地」。 那茶馬古道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 愛茶,是一種生活態度。
  • 雲南特色小鎮——普洱那柯裡茶馬古道小鎮
    自19年9月,普洱那柯裡茶馬古道小鎮被命名為&34;並授牌以來,那柯裡就迎來了自己的春天。開啟整體提升改造的&34;,按照&34;宜居宜業宜遊的建設目標,一路高歌向前衝。那柯裡小鎮位於雲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同心鎮,是古普洱府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重要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