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售進口藥算賣假藥?六種情形屬刑法意義上的"假藥"

2021-01-17 央視網
網售進口藥算賣假藥?六種情形屬刑法意義上的"假藥"

原標題:

  新聞背景

  近幾年,隨著海外代購規模的不斷擴大,藉助淘寶、微博、微信等公共平臺銷售海外產品正在成為新的網絡銷售途徑。近日,蘇州一女子錢某在淘寶網店上銷售德國藥品最終被判刑的案件引起了公眾的關注。這並不是網絡平臺中發生的首例此類案件,從抗癌藥到止咳藥,再到支氣管炎用藥,都有涉及。網絡平臺銷售進口藥構成犯罪嗎?這類「進口藥」算假藥嗎?

  1

  六種情形屬刑法意義上的「假藥」

  生活中,我們普遍認為不具有醫療效果、對人身體造成傷害的藥品是假藥。如先前被披露出的治療腫瘤的處方藥「美羅華」「赫賽汀」「特羅凱」,在市場上可以賣到上萬元甚至幾萬元,但卻是通過灌裝低檔原料藥、鹽水勾兌等方法製作出來的,沒有藥效,甚至對人體產生傷害。

  不過,這種認識與刑法意義上的「假藥」有所不同。為嚴厲打擊通過生產銷售假藥危害人身健康的行為,我國刑法中規定了「生產、銷售假藥罪」,同時也明確了「假藥」是按照藥品管理法的規定屬於假藥和按假藥處理的藥品、非藥品。

  根據藥品管理法中的相關規定,成分不符合國家藥品標準和冒充藥品的即是假藥。就此看來,海外進口藥如果符合國家標準且沒有冒充藥品的就不是假藥。但同時該條又規定了按假藥論處的六種情形,包括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禁止使用的;依照本法必須批准而未經批准生產、進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須檢驗而未經檢驗即銷售的;變質的;被汙染的;使用依照本法必須取得批准文號而未取得批准文號的原料藥生產的;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範圍的。由此看來,即便其成分可能屬於符合國家藥品標準的「真藥」,但是屬於上述六種情形的,同樣按照假藥論處。

  也就是說,已經取得我國藥品批准文號或者取得進口許可證的海外進口藥,根據刑法規定,是不被認定為假藥的。但是在沒有取得國家審批手續的情況下,應按照假藥處理。而此次事件中的蘇州女子錢某,通過網絡購進德國產的用於治療急、慢性鼻竇炎和支氣管炎的藥品,再通過淘寶網店轉賣出去,就是在沒有相關手續的情況下,銷售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禁止進口的藥品,最終被按照假藥論處,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20.6萬元。

  2

  「不知」代購違法不是抗辯理由

  銷售假藥罪,從傳統上的四要件理論來講,其客體是藥品管理秩序和患者的健康權、生命權等合法權益;客觀方面表現為有違反藥品管理法律、法規,銷售假藥的行為;主體是銷售藥品的自然人或者單位;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過失不構成該罪。

  司法實踐中,對銷售假藥罪的焦點大多集中在主觀故意的認定上。如被告人多以進口藥對病人有療效,「不知進口藥為假藥」的藉口來辯解,這種情況是否不構成犯罪故意呢?

  就實體藥店而言,我國藥品管理法中明確規定,開辦藥品生產企業,須經企業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並發給《藥品經營許可證》,憑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註冊,否則不得經營藥品。同樣,對於網店而言,銷售國內藥品也需要實體藥店的許可手續,並經過網絡平臺的註冊。如出國代購海外藥品,則須取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核發的《進口藥品註冊證》,並經該部門授權的口岸藥品檢驗所檢驗合格,憑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出具的《進口藥品通關單》通過海關。藥品的特殊性決定了行為人對銷售藥品必須盡到注意義務,而一般海外代購藥品的行為,行為人主觀上是明知道代購的是藥品,且行為人代購的藥品價格一般低於市場價。因此,「不知」並不能成為代購海外藥品的理由。藥品的銷售必須經過正規的途徑,使用非正規途徑、沒有監管的藥品,必然要承受風險。

  3

  旅遊留學時捎帶藥品也違法

  在海外代購藥品的案例中,有部分是無銷售資格的人到海外旅遊或者求學中「人肉」代購,從中賺取差價,這種情形是否構成犯罪呢?

  在江蘇海安發生的一起留日博士代購日本藥的案例中,被告人在日本攻讀博士學位,看到其他留學生通過代購獲得了可觀的費用,為賺取生活費用,便以自己和妹妹的名義,在淘寶上註冊了店名,從事藥品、化妝品等商品代購,由其妻負責銷售。其後被偵查機關傳喚,並將扣押的藥品送交藥品監督部門進行鑑定,最終被鑑定為未經過國家批准的假藥。該留日博士及其妻子最終分別被法院判處六個月至一年有期徒刑,適用緩刑,並處罰金。

  如上文所述,具有銷售藥品資格的藥店銷售未獲得批准文號的「假藥」構成犯罪,根據刑法中「舉輕以明重」的原則,不具有藥品銷售資格的行為人代購「假藥」同樣是犯罪。因此,旅遊或者留學者代購進口藥從中牟利的行為,也構成犯罪。

  在網絡C2C(即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模式下,海外代購情況越來越多,代購假藥的案件也是層出不窮。對此,需要多方合力才能夠遏制這種違法犯罪行為。首先,完善醫藥保障體系,要從重點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門診小病延伸,不斷擴大醫保制度的保障範圍,持續提高醫療保障水平,讓百姓看得起病,買得起藥。其次,加強網絡平臺的監管責任,作為網絡交易的平臺提供者,應當對其平臺下的產品具有審核、監督義務,尤其是藥品之類的專營、特殊商品,更須盡到專門的注意義務;對不能盡到監管義務的網絡平臺,處以行政處罰。再次,構建網絡平臺藥品監管體系,藥品管理部門應該逐漸建立健全藥品網絡交易監管機制,延伸執法監管觸角,形成網絡監管執法常態化模式,嚴厲打擊擅自銷售進口藥的行為,從源頭上遏制。最後,加強輿論宣傳,通過各種媒體對該類銷售行為的違法性和購買假藥的危害性進行普及,讓銷售者樹立法律紅線意識,使其不敢售;同時,提高消費者的用藥安全意識,使其不願買。

  延伸閱讀

  代購有風險 入行需謹慎

  海外代購本身並不違法,但是有兩種情況卻需要注意:第一,對於法律法規禁止買賣的商品,或者未經主管部門許可、審批的具有特殊限制的商品,如藥品、珍貴文物、珍貴動物及其製品、珍稀植物及其製品、淫穢物品等,可能涉嫌違法甚至犯罪。第二,代購商品時沒有及時申報和繳納稅款,可能涉嫌逃稅。

  因此,代購在帶來便利和利益的同時,也伴隨著不同的風險,希望店家在代購時,一定要及時了解我國法律法規對於代購商品的限制與規定,在經營活動中應當把握一定的尺度,在合法範圍內發展代購業務。(作者單位: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

相關焦點

  • 網售「進口藥」就算賣假藥?海外代購藥品也可能違法
    近日,蘇州一女子錢某在淘寶網店上銷售德國藥品最終被判刑的案件引起了公眾的關注。這並不是網絡平臺中發生的首例此類案件,從抗癌藥到止咳藥,再到支氣管炎用藥,都有涉及。網絡平臺銷售進口藥構成犯罪嗎?這類「進口藥」算假藥嗎?1六種情形屬刑法意義上的「假藥」生活中,我們普遍認為不具有醫療效果、對人身體造成傷害的藥品是假藥。
  • 浙江服裝店老闆代購日本網紅藥品,涉嫌銷售假藥罪
    《我不是藥神》裡的藥販子程勇通過國外代購藥品牟取暴利,殊不知,銷售未經批准進口的藥品涉嫌銷售假藥罪。近日,台州天台縣人民檢察院辦理了一起銷售假藥案,許某因代購無批文的日本藥品觸犯了刑法。隨著進口藥品越來越受追捧,2018年5月至9月,許某在日本藥妝店內購買各類網紅藥品,打算自用或放在服裝店內銷售,從中賺取差價。
  • 浙江天台服裝店老闆代購無批文日本藥品被查,構成銷售假藥罪
    浙江天台服裝店老闆代購無批文日本藥品被查,構成銷售假藥罪 查獲的進口假藥 中新網 圖《我不是藥神》裡的藥販子程勇通過國外代購藥品牟取暴利,殊不知,銷售未經批准進口的藥品涉嫌銷售假藥罪
  • 男子代購日本藥品 涉嫌「賣假藥」被公訴
    東快訊(記者陳欽祥通訊員石冰瑩)福清男子汪某託親戚從日本郵寄洋藥回國銷售,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私售洋藥竟觸犯了法律,後果以銷售假藥來論處。近日,汪某涉嫌銷售假藥罪被福清檢察院提起公訴。經審查後發現,今年3月20日至4月29日期間,汪某已銷售從日本進購的未經藥監部門批准進口的祛痘膏、龍角散、魚肝油等12批次共39盒的藥品,銷售金額達人民幣3622元。近日,福清市人民檢察院依法對汪某銷售假藥一案提起公訴。「我之前不知道銷售沒有經過批准的進口藥品還要負刑事責任。」汪某顯得很後悔。
  • 倒賣臺灣藥品 女老闆涉嫌售假藥
    實際上,按照我國法律規定,這些藥品未經批准、進口,應認定為假藥。11月3日,經仙遊縣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隊敦促動員,涉嫌銷售假藥的葉某到公安機關投案。 葉某今年32歲,仙遊榜頭鎮人,其丈夫為臺灣人。不久前,葉某聽朋友說臺灣的食品和藥品在大陸銷路很好,便在榜頭鎮上坤村開了一家專門經營臺灣特色食品的商店。
  • 開網店銷售進口幼兒止咳藥 四人涉嫌銷售假藥受審
    近日,合肥市瑤海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涉嫌銷售假藥的案件。四名被告人共同出資,從國外某網站購買小綠葉小兒止咳糖漿、沐舒坦兒童口服液等藥品,然後通過淘寶加價出賣,數月時間就賣了近300單。檢方認為,四被告人銷售未經批准進口的藥品(按假藥論),應當以銷售假藥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 網店賣「港藥」 竟然是假藥
    然而,港貨市場同樣魚龍混雜,最近,東莞一家藥店的經營者就因為在淘寶上銷售在內地未經合法註冊的「港藥」,被東莞市第三人民法院以銷售假藥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6個月,緩刑2年,並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楊女士自2008年起就在東莞市常平鎮經營藥店。
  • 在自家便利店賣港藥算不算銷售假藥?廣州的法院這樣判
    經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鑑定,上述藥品無藥品批准文號或《進口藥品註冊證書》、無藥品檢驗報告書,均屬未經批准生產或進口的藥品,屬假藥。  隨後,檢察院指控陳某犯銷售假藥罪。廣州市天河區法院受理後,經辦法官在現有證據基礎上,重點研究港藥如何定性、被告人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等問題。
  • 抽象危險犯的本質及限制解釋——以生產銷售假藥為例
    其三,按假藥論處的情形:(1)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禁止使用的;(2)依照該法必須批准而未經批准生產、進口,或者依照該法必須檢驗而未經檢驗即銷售的;(3)變質的;(4)被汙染的;(5)使用依照該法必須取得批准文號而未取得批准文號的原料藥生產的;(6)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範圍的。通常認為,前兩類屬於實質上的假藥,而第三類「按假藥論處」的六種情形則為形式上的假藥。
  • 新版《藥品管理法》出爐:允許網售處方藥假藥被重新定義
    網售處方藥解禁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為網絡銷售處方藥開了道「綠燈」。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重新劃定了網絡禁售的藥品範圍,其中包括:疫苗、血液製品、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和放射性藥品等多種國家實行特殊管理的藥品。
  • 深圳福田近期「假藥」銷售案成倍飆升
    因為它們「屬於應當經批准而未經批准生產、進口的藥品」,在我國法律裡都要按賣假藥論處。  福田法院近日公布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福田區內銷售假藥的情況呈幾何級數飆升, 2015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比上漲了12.5倍。其中,這些案件裡,很大一部分被告就是銷售各種通過網購、代購渠道進貨的境外假藥。
  • 海外代購藥貓膩:朋友圈兜售多「三無」,按國內法律是賣假藥
    但這些私自代購的藥品屬於「未經批准生產、進口」的藥品,按照我國法律,是銷售假藥。據統計,2016年,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人民檢察院共受理涉及代購銷售假藥犯罪案件18件26人,而2017年上半年,該院就已辦理此類案件25件43人,增長明顯。「在我們辦理的案件中,大部分都打著代購旗號,銷售的卻是『三無』進口藥、高仿藥。
  • 杭州一網店賣出上千萬元日本洗眼液,店家涉銷售假藥被刑拘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17日從杭州蕭山區警方獲悉,日前,當地一男子因網絡銷售非法進口藥品被警方以涉嫌銷售假藥罪刑事拘留,一年多時間,光是「網紅」日本洗眼液他就賣出了上千萬元。嫌疑人李某,30歲,杭州人,家住杭州蕭山國際機場附近,以經營代購網店為生。
  • 假藥花樣百出 瀋陽南六市場昨驚現「假藥大全」
    「辦這麼多年案子,一次發現假劣藥品種這麼全,還真是不多見」,4月4日下午,在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南六地區聯合執法隊,有關負責人向記者展示了前一日剛剛查獲的一批「問題」藥品,共有11箱,價值約2萬元左右。
  • 央視追蹤網售假藥:為降成本在藥粉中摻麵粉
    過去大家都去藥店買藥,現在網購越來越流行,很多人就又喜歡上了網絡購藥。網上買藥,價格不貴,服務也還行,又方便,又省事,不過您可得注意了,這網上的藥不是隨便就能買的,保不準您就會碰上假藥。解說:在淘寶上賣藥的店鋪有上千家,據藥監局的專家介紹,這裡面沒有一家獲得國國家的審批。
  • 龍角散、久光貼…女子日本帶回網紅藥品 竟涉嫌犯罪!怎麼回事?
    《我不是藥神》裡的藥販子程勇通過國外代購藥品牟取暴利,殊不知,銷售未經批准進口的藥品涉嫌銷售假藥罪。 近日,台州天台縣人民檢察院辦理了一起銷售假藥案,許某因代購無批文的日本藥品觸犯了刑法。
  • 網紅進口藥也可能是假藥 上國家藥監局網站可查真偽
    」等頭銜的進口商品,其中一些來自境外的龍角散、眼藥水、解熱鎮痛劑等藥品逐漸成了「網紅藥」。&nbsp&nbsp&nbsp&nbsp但這幾天,一款來自日本的「網紅藥」小粉丸,卻被市場監管部門認定為「假藥」。這是怎麼回事呢?
  • 網上假藥賣得歡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依託網際網路從事藥品營銷的新型藥品銷售模式日趨形成,一定程度上拓寬了消費者獲取藥品的渠道。但這一銷售模式也給不法分子提供了制假售假的便利。2011年以來,江蘇省濱海縣檢察院共辦理4起利用網際網路製售假藥案件,其中兩起為公安部督辦案件,涉案人員10人。     「網絡銷售假藥行為具有很強的隱蔽性。
  • 美容針、祛痘膏、麻醉藥……上海這19人因賣假藥上了黑名單
    經上海市松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認定,上述藥品均屬按假藥論處的假藥。2017年11月28日,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法院作出刑事判決書[編號:(2017)滬0117刑初1794號],判決如下:黃毅煌犯銷售假藥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扣押在案的藥品予以沒收。
  • 春熙路海淘藥店「香港島」被查 上百種產品按假藥論處並涉嫌犯罪
    殊不知,這些境外藥品和無通關證明的奶粉,均屬違法銷售。今年2月,成都市食藥監部門接舉報後對這家海淘連鎖店進行了執法檢查,當場依法扣押了疑似藥品和無通關證明的奶粉,並展開了進一步調查。10日,成都市食藥監在做客「成都面對面」節目時表示,目前該案已完成全部調查,該海淘連鎖店涉嫌構成犯罪,已正式移交給當地公安機關立案查處,103種產品按假藥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