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用手機看奧運曾經成為一大看點;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用手機和iPad遙控機頂盒成為新的時尚。智能行動裝置面向電視觀眾的應用創新不斷深入,標誌著用戶體驗已成為體現三網融合產品與服務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
電視屏、電腦屏和手機屏的三屏互動被視為三網融合的一個標誌。如今,智能電視可以像電腦一樣網上衝浪,手機能夠實現電視節目觀看,那麼手機和電視組合在一起會有什麼新的反應呢?
早在六七年前,圍繞著手機和電視遙控器的爭論就沒有消停過。宏視遠景網絡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視遠景」董事長何曙波在接受《計算機世界》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通信和娛樂技術越來越先進,各種新興的終端設備越來越豐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反而少了,「我們的產品『棒棒導視』將全面改變電視觀眾的收視習慣和個人生活娛樂時間管理模式。」
手機升級遙控器
2007年,微軟執行長史蒂夫·鮑爾默說:「在某種意義上,我們不得不考慮將手機變成一個萬能遙控器。」2009年9月,重慶市經信委某領導稱,如果重慶年內拿下三網融合試驗城市指標,廣電系統將具備電信運營商資質,電信運營商也可製作電視節目,3年內,市民可用電視遙控器打電話、在手機上看到電信運營商拍的電視劇。
隨後,上海廣播電視臺與新浪籤約,聯手探索社交電視新模式。邊看電視邊用遙控器刷微博,新一代的IPTV機頂盒已經在滬問世。
7月25日,一款基於智能行動裝置和電視終端的交互應用軟體「棒棒導視」在京盛大發布,將手機變身遙控器,吸引了眾多媒體人和網友的目光。
何曙波介紹,「棒棒導視」是一款集電視節目導航、各類資訊和社交媒體功能於一體的導視服務軟體,也是第一款同時支持iOS和Android智能移動終端,並且支持紅外遙控的交互應用平臺。通過棒棒導視軟體及其標配的小硬體blinQ,可以用智慧型手機和iPad遙控機頂盒,在智慧型手機屏幕上快速瀏覽、隨時切臺播放自己感興趣的節目,還可與正在收看相同節目的觀眾進行語音聊天。昔日只能依靠搖控器操作電視,如今可以在手機上實現了。
此前,人們對於傳統電視搖控器的批評由來已久。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禕在微博曾這樣描述:「我覺得最糟糕的用戶體驗是電視遙控器,絕對是最悲催的設計。大部分鍵用不到,經常用的鍵又特別容易用壞。最常用的鍵是開關、頻道和音量,下面幾排按鈕都沒按過。「
在這種情況下,棒棒導視的問世滿足了觀眾的潛在需求,因為棒棒導視的小硬體blinQ只需要88元,就能把手機升級為電視遙控器,遙控電視及其它家用電器。
用戶
需要更好的解決方案
目前,中國行動電話用戶已超過10億,這是移動網際網路產業發展的基礎用戶支持。其中,智慧型手機用戶超過1億,也有數據顯示加上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已突破兩億。也就是說,最少在10多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人通過智能移動終端使用來自移動網際網路的各種應用。而何曙波的目標是,通過棒棒導視將1億多臺智能手持終端升級為遙控器。
「從大的方面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肯定會改變很多傳統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但我認為真正的變革仍將落實在對用戶的服務形態和體驗上。」何曙波稱,消費者通常靠自已的體驗做出決策,但長期來看,無論傳統網際網路還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消費者,其挑戰是個人時間越來越少、越來越碎片化,而各種新興終端、應用和內容越來越豐富。
「每個人獲取信息的手段和自主管理水平將決定其幸福指數。」何曙波認為,對於企業,無論是渠道、產品、開發商還是運營商,都要密切關注消費者遇到的上述矛盾。要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滿足消費者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需求,但又不浪費他們的時間和金錢。「我們宏視遠景之所以在奧運前推出棒棒導視產品,就是基於這種理念。」
記者觀察
對於搖控器和手機的取代關係,記者仍有一些疑惑。首先,用搖控器打電話,勾畫了一幅美妙的藍圖——三網融合互聯互通就在眼前。但是,用搖控器打電話並沒有普及,而手機取代搖控器卻在一步步實現。儘管市場上已出現搖控器發微博、語音通話等功能,但要能像手機一樣通話、上網、看電視,可能就不叫遙控器了。
其次,儘管中國進入千元智慧型手機時代,智慧型手機不僅能遙控電視機,也會成為聯網汽車遙控器。但我們應該看到,智慧型手機比較難用、續電時間短;遙控器雖然續電時間長、功能單一,但多數鍵盤無用,失靈導致電視自動開機或者打不開也是常有的事情,用它來打電話,效果可想而知了。終端廠商要趕緊生產價格在1000元左右的遙控器,也是不現實的。
最後,今天,PC、網際網路、移動等三個產業正在加速融合,電視節目以及手機、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無障礙連接,符合市場的發展規律。有人提出,飛利浦應生產能刮鬍子的手機,打火機是否能發簡訊並實現導航等功能,這些電影中發生的情節,在生活中會出現,但是無法普及。無論是手機、搖控器終端還是網際網路,互聯互通必須符合用戶使用習慣。
來源:北方網 作者:毛啟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