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見小路是日本京都老茶館萬亭(也叫一力亭)西側的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位於四條大街向西走100米處。
街道環境清幽、規劃整齊,並排著的都是擋有垂簾的茶屋。
作為八坂神社的門前街道發展起來的祗園是日本規格最高的繁華街,講到京都就會聯想到祗園,可以說是代表性的地區。
在道路的兩旁是縱橫方向能通風的用細細的方材建成的格子窗,大街的格調與舞妓的風採十分相稱,街上排列著銷售髮簪、香和日式服裝、裝飾物品等京都特有的商店,而在日式建築中也有許多可品嘗中式菜和意式菜等的餐館,這也是祗園的另一個魅力。
既繼承了傳統,又不斷接受新事物的祗園受到人們的喜愛。
塗有華麗紅殼漆的牆壁和由竹子編織而成的柵欄的一力亭的附近,並排著的都是擋有垂簾的茶屋,街道環境清幽、規劃整齊。
這個一力,是歌舞妓劇本《假名手本忠臣藏》中,大星由良之介為了擾亂高師直的視線帶其來茶屋玩耍,作為「只園一力之所」而聞名。
「花見小路」的南北風情大不相同:北段到處林立著現代小酒館、俱樂部;南段卻是難得一見的日本傳統花街。
「花見小路」並沒有櫻花。
花見小路從江戶時代起就是整個日本最有格調的風月之地,也是目前為數不多尚能看到藝妓的場所。
如今依然如此,大多數藝妓消費場所都被當做傳統文化保留了下來,成為旅遊休閒消費的集中地。
穿過車水馬龍的四條通,踏進石板鋪砌而成的花見小路,就能看見一間間門面精巧、各具特色的茶屋、料理屋。
透過木格子窗與入口布簾的細縫,隱約可見屋內客人的談笑身影。
到了這裡,人們自然會想起美國作家阿瑟·高頓創作的小說《藝妓回憶錄》,還有章子怡、鞏俐出演的同名電影,電影中的藝妓就是在祗園發展起來的。
京都祗園是日本人民心靈的故鄉,那如詩如畫的風光和歷史悠久的建築,濃鬱古樸的日本風情,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裡是章子怡「藝伎回憶錄」的拍攝之地,也是花道、茶道的繁盛之地。
這裡茶道很有名氣,有日本的茶道大師。
分為賞茶、問茶、倒茶、請茶、喝茶。
這裡古時候用於小小消閒的地方。
如果運氣好,可以在街上看到走過的藝妓,體驗一下那純正的日本風情。
藝妓是賣藝不賣身。
藝妓都是上等人。
琴棋書畫樣樣都會,吃的白白的,頭髮卷的高高的,從小就接受高等培養。
祗園一條街的街道很窄,旁邊都是古老木質的二層小樓。
有些類似我們國家的古城。
祗園一條街上有很多穿和服的美女,穿和服是很有講究的,和服的價位也很高,好的和服都是一萬到幾十萬日元不等。
穿和服要在正式場合,佩戴統一的首飾。
和服是我國戰國時代改良過來的大唐服飾,和中國旗袍一樣是民族服飾。
這些穿著日本和服的漂亮女孩,不是藝妓。
他們也是來遊玩的遊客,穿上和服體檢日本的民族風情。
日本以白為美,和服是袖子長是已婚。
日本的和服是從大唐服裝改良過來。
日本人上身長下身短。
穿和服能顯示體型美。
日本京都祗園一條街有很多的茶室。
如果想去拿來消費都要提前預約,日本很講究什麼事都要提前預約。
父母去兒女家也要提前預約。
藝妓會用一種液狀的白色顏料均勻塗滿臉部、頸項,因此看起來猶如雕飾華美的人偶一般。
藝妓的和服與普通日本婦女穿的和服不同,普通婦女的和服後領很高,把脖頸遮蓋得嚴嚴實實;而藝妓和服的脖領卻開得很大,並且有意向後傾斜,讓脖頸全部外露。
陪酒或表演時,藝妓們都戴著髮髻,濃妝豔抹,將白色脂粉一直抹到脖頸。
據說,藝妓的白色脖頸是最能撩撥日本男人的地方。
可能是白天天氣熱的緣故,在花間小路沒有看到藝妓。
據說這裡晚上的藝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