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人的雪綿豆沙,一段羅曼蒂克消亡史

2021-02-17 FoodWine吃好喝好

東北飯桌有一種特殊的人文關懷——女士菜。

這不是什麼菜系,卻盡顯粗枝大葉的東北男人心底對老婆的溫柔。女士菜,簡單說就是甜的。雪綿豆沙松仁玉米紅酒雪梨拔絲地瓜藍莓山藥鍋包肉,通通都是女士菜,雪綿豆沙則是其中最神秘也最受歡迎的一個。

根據我有限的經驗,這菜可不是你啥時候想吃就能吃得到的,吃它,得有面兒。當一個和老闆有私交的長輩帶你去吃飯,點完菜後,環視一周,大氣又隨意地喊出一句:「桌上有丫頭,給丫頭整個雪綿豆沙!」那一刻,幼小活潑的你,平時吃倆菜就跑,這回能一直守到硬菜上齊,只等最後一個雪綿豆沙上桌。渾圓似朵朵錦桃,潔白似片片雲朵,雪綿豆沙在東北孩子心中的地位不是一般的高,不僅因為它不易吃到,還因為這仙氣的名兒,這潔白的身,感覺吃了就能變得賊漂亮賊高貴。

聽長輩說,最開始這菜哪個館子都有,普通飯館、海鮮館子就連燒烤攤都能吃到。後來,這菜就變成「隱形菜單」消失了,專為熟悉它的本地人提供。再後來,「尋找雪綿豆沙」的帖子就總能在東北人活躍的貼吧裡看見,每個人都愁眉苦臉,這菜怎麼就吃不到了呢,求了半天老闆,也不給做。

雪綿豆沙這道風花雪月的菜,就這樣悄默聲兒的隱形於東北飯館裡,幾乎走向了消亡的邊緣。

群眾基礎如此之深,卻瀕臨滅絕,究竟是文化的丟失還是大眾口味的淪喪?

都不是。後廚會舉起腫脹的手臂告訴你:「姐,這菜老累了。」老闆會舉起計算器敲給你看:「哥,費力還不掙錢。」

在打蛋器還未普及的年代,做雪綿豆沙完全靠手。取五六個雞蛋,只留蛋清,四隻竹筷、一支鐵臂、同一個方向、長達15分鐘堅決的腕力,直至蛋清能插入筷子不倒。接著立刻用筷子夾起準備好的豆沙球,往蛋清糊裡一轉,均勻的裹上一圈蛋清,這手法一定得是熟練工種,才能讓豆沙處在正中央的位置,不能多停留一刻,就要將蛋清球放入燒至四五成熟的油鍋裡,然後筷子小心翼翼從中抽離出來,接著兩個三個四個……一鍋白白胖胖的雪綿豆沙漂浮在熱油上。

雖然這菜一看就會,但是一做就勸退。打發蛋清、豆沙裹蛋清、油鍋燒熱、炸蛋清,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出現紕漏,需要極其豐富的經驗,屬於「必須下館子才能吃到」系列。所以東北人普遍認為會做雪綿豆沙的廚子都是差不了的好廚子。

成本不過是幾個雞蛋和一丟丟豆沙,以前最多賣10塊錢一盤,東北人普遍還認為只有徒手打發的蛋清糊才有靈魂!這靈魂,讓後廚流出了眼淚。

做這道菜至少得20分鐘,如果一天有20個人點它,這廚子基本就不用幹別的活兒,一天就在打蛋清了。在東北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廚師千萬別找服務員當女朋友,倆人一吵架,就推薦客人點雪綿豆沙。

雪綿豆沙還講究現做、現炸、現吃。跟吃拔絲地瓜一樣,務必要在上桌第一時間落箸,一番謙讓徒使朵朵滾圓滿漲的「棉桃」撒了氣就不美了。用筷子夾著它的時候根本不敢使力氣——雪衣太喧軟,吃不得勁兒的。哆哆嗦嗦送入口,首先,是將融未融的白糖顆粒輕磨你的唇舌,繼而濃鬱的蛋香裹挾著豬油特有的醇香在口腔裡綻開來,像一場小型爆炸現場,彈撥牙齦,咀嚼間耳畔有類似鏟雪的聲音。再略略施力,咬穿柔韌白嫩的外衣,口腔大面積接觸到綿綿軟軟糯糯的澄沙餡——小心燙嘴!蛋香、油香、豆香一通兒橫行,讓人捨不得完成最後吞咽的動作。借用汪曾祺先生的話:「這東西只宜供佛,人不能吃,因為太好吃了!」

吃的人享受極了,做的人崩潰壞了。對廚師來說,雪綿豆沙是噩夢的存在,對餐廳老闆來說,這道既費時又費力的菜實在不適合出現在菜單上。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南方的常州和台州。

在東北,雪綿豆沙擁有很多藝名,雪衣豆沙、彩虹豆沙、美麗豆沙……而遠在台州臨海它變成了蛋清羊尾,在常州它成為了網油卷。

- 台州臨海蛋清羊尾 -

名字不同,在做法上實則大同小異,身世卻各不相讓。唯一在白紙黑字上可考的是台州蛋清羊尾,上世紀60年代,由商業部餐飲服務司牽頭組織了一批專家到各地採風,到了臨海他們選中四個菜品,其中一個就是蛋清羊尾,70年代,收入至《中國菜譜》。當時記錄,這道菜是臨海人在明末清初創造的菜品,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有趣的是,在舒婷2010年寫的《大美臨海》中有這樣一段話:「這道『蛋清羊尾』內餡是豆沙,以蛋清攪拌麥粉為皮,再裹以網油下鍋,保持羊尾的蓬鬆形狀。其工藝複雜考究,已具有1400多年歷史。」1400年這一說法沿用在如今臨海紫陽古街的大街小巷,誰也不知道這年代從何而來,只能讓遊客信以為真、嘖嘖稱奇。

因為在臨海,這道菜也因相同的原因消失過,它與雪綿豆沙的不同之處在於內餡兒,需用豬網油包裹住用豬油熬好的桂花豆沙,吃起來更油潤香甜。二十多年前,吃蛋清羊尾要去白塔橋飯店,那是種儀式感。近些年,紫陽古街的修繕和開發,讓蛋清羊尾成了網紅,一夜間一條街前後四五個賣蛋清羊尾的小攤,上書「臨海特色名小吃,2元一個」。迫不及待嘗了,大失所望,油膩與甜膩,早沒了當年的輕盈。為了節省成本,油鍋反覆炸制、豆沙不再裹豬網油、成品冷了入鍋復炸,但是遊客是無知的,他們的蛋清羊尾初體驗交給了這樣的成品,不會再有像當地人一樣第一次吃時的震驚和回味無窮。

- 常州網油卷 -

在常州,網油卷這道菜的出處更加魔幻。相傳,是蘇東坡這個吃貨,一日在食用米糰時突發奇想,說了一段感言:「若內藏以豆沙,外裹以『雪衣』,如糕團之炮製,改蒸煮之方,為炸熘之法,豈非佳餚乎?」當然,我們怎麼也查不到這段文字的出處。只能想像,一日,蘇東坡倦了,對身邊人吐槽了這樣一句,被記了下來,歷經數代常州廚師反覆揣摩,演變成了今日常州名點「網油卷」。若按這個版本來算,距今也有1000多年歷史了

常州的網油卷和蛋清羊尾一樣,內餡更加講究,赤豆和紅棗經過蒸製後,加豬油進行熬製,熬到起泡,再用網油卷裹住內心。相比東北的雪綿豆沙,網油卷不用筷子,而是用手直接抓住豆沙球,往打發好的蛋清糊中一撈,講究手法成型,五個手指下去,做到圓和勻,年輕的師傅成功的概率很低。並且,要在油溫達到七八成熟的時候開始炸制,外衣講究色澤金黃,而非雪綿豆沙的潔白如雪。

△ 網油卷要直接用手輕輕抓住一團包裹著豆沙的蛋清。

它的沒落不僅由於技藝難、成本低,還因為現代人的生活條件好了,不愛重油,很長一段時間飯店沒有人點這道菜。近些年,網油卷似乎也有了回暖的趨勢,各個紀錄片紛紛採樣,廚師也創新出少油的網油捲來與時代達到平衡。

- 東北雪綿豆沙 -

東北雪綿豆沙的出身傳說就要低調得多。

據世代原住民的統一說法是起源於東北滿族,後成為滿清御宴上的名菜之一,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又有說法是,源於台州臨海,後由滿族入關並南下的廚師攜帶至北方,進入清朝宮廷,再經由民間流轉,留存至今。

這兩個說法當然各有各的立場,都無證可考,口口相傳,歷史本無真相,說的人多了就成了歷史。

相同的是,這兩年消失的雪綿豆沙也在某些東北餐館復興,因為打蛋器的出現,廚師終於不用面對自己打到發抖腫脹的手臂,因為做的少,懷舊的情懷一濃,價格也往上漲,普通館子裡也能賣出一盤49的高價。夜市上,也有賣雪綿豆沙的攤販,但那實在是影響初體驗食客的第一印象,找一家做得正宗的雪綿豆沙飯店至關重要,否則,真的會因為不好吃,而褻瀆了這道菜,很難會有「吃一次想半年」的吃後感。

誠然,正宗不是食物所追求的標準,但菜品得在基本水平上談風味。

至於靈魂嘛,手動打發真的要比打蛋器更細膩美妙麼?別難為廚師了,並不是他發抖的雙手讓這道菜繼續走下去,而是因為你對雪綿豆沙的念念不忘,才給了這個繾綣溫柔的菜一段羅曼蒂克的復興之路。

參考資料:

1.《說說蛋清羊尾的事兒 》臨海市廣播電視臺

2.《中國菜譜》中國菜譜編寫組

3.《一隻蛋清羊尾的臨海美食魅力》金晨

4.《甜蜜滋味網油卷》二更·更常州

5.《一顆蛻變成網紅的「蛋清羊尾」》Camille

6.《大美臨海》舒婷

7.《網油卷:滬寧線上的常州老滋味》武進廣播電視臺

相關焦點

  • 《羅曼蒂克消亡史》上映 葛優章子怡解讀影片
        半島記者 黃靖斐  12月16日,程耳執導的《羅曼蒂克消亡史》上映,不少觀眾被它特殊的中國化敘事風格感染,甚至有人聯想到《美國往事》。電影有著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閆妮、袁泉等超強陣容,講的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的波瀾與傳奇。
  • 關於《羅曼蒂克消亡史》,聽聽主演們怎麼說
    關於《羅曼蒂克消亡史》,聽聽主演們怎麼說2016年12月19日 10:01:26來源:新華娛樂  程耳編劇、導演,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杜淳、鍾欣潼、倪大紅、趙寶剛、袁泉、閆妮、韓庚、霍思燕、杜江、王傳君、呂行、鍾漢良、馬曉偉等主演的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繼「花·浪·潮」公映海報之後,於今日發布主演特輯
  • 消亡的舊時代——《羅曼蒂克消亡史》
    《羅曼蒂克消亡史》真的是一部被片名耽誤的片子。適合在磨辰光的時候,聽吳儂軟語的上海話,看老上海灘的風情,看動蕩年代。格蠻有腔調伐?片中有三個人物我喜歡看。一是渡邊,二是王媽,三是吳小姐。開篇就交代了渡邊這個集人性善惡與複雜與一體的人物背景。
  • 羅曼蒂克的消亡與重生
    上海這個曾經的"十裡洋場",中國最繁華和西化之地,曾讓多少人"心花意亂"。結果一場繁華落盡,"空手而歸",一切歸於沉寂。就像最近熱映的一部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英文名稱為"TheWastedTimes",用來形容那段歷史再貼切不過。
  • 《羅曼蒂克消亡史》程耳拍的嗨,葛優與淺野忠信演得嗨,觀眾?
    2016年,導演程耳拍了一部《羅曼蒂克消亡史》,這一年程耳剛好40歲,古人說四十不惑,但這一點在程耳身上是絕不對不存在的。程耳從出道的第一部作品《犯罪分子》,便奠定了自己的風格。好聽的說法叫「懸疑大師」,不好聽的說法叫「逼格很高」,總之程耳從23歲出道到40歲拍攝了《羅曼蒂克消亡史》,風格一直不變,他很是執著於自己的這種將人性剖析恨透,卻又蓋上一層紗布的做法。
  • 《羅曼蒂克消亡史》觀影記
    幾筆勾勒出一個時代背景——20世紀30年代日軍侵略前的上海;再用解決綁架問題,老闆女人作風,與日本人合作開銀行的幾件事勾勒出了一個主要人物——陸先生的性格作派。進而,圍繞陸先生,周邊的相關人物漸漸浮出人格線條,粗淺不一,卻無一筆累贅。
  • 對話《羅曼蒂克消亡史》主創 解開影片九大謎團
    原標題:解開《羅曼蒂克消亡史》9大謎團 另一部是青年導演程耳執導,同樣集結了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等眾多明星的《羅曼蒂克消亡史》,但該片上映4天累計票房只有7000萬元。前者雖然票房飄紅,但口碑卻跌落谷底,目前豆瓣評分5.4分;而後者票房失意,口碑卻很好,豆瓣評分7.6分。   前日,《羅曼蒂克消亡史》導演程耳攜主演葛優、杜淳、鍾欣潼、霍思燕和呂行來到廣州中山紀念堂出席影片映後交流活動。
  • 《羅曼蒂克消亡史》:滬語對白、錯亂時空、鏡頭美學下的血色浪漫
    《羅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集歷史、懸疑、諜戰、復仇、愛情等元素為一體的文藝片。追求完美主義的程耳既是這部影片的導演又是同名小說的作者,耗時三年他以一種實驗主義的方式向大家講述了上海灘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到抗戰勝利期間波詭雲譎的時代史詩。
  • 《羅曼蒂克的消亡史》:多角度解讀經典背後的成功因素及藝術魅力
    影片《羅曼蒂克消亡史》是由華誼兄弟、英皇電影聯合出品的懸疑諜戰片,由程耳執導並擔任編劇,由葛優、章子怡、袁泉、杜淳等一眾優秀演員出演。該片講述了1937年大動蕩前夕,上海灘的風雲人物陸先生,遭遇到了侵華日軍的施壓,被迫捲入了一場暗殺陰謀。
  • 《羅曼蒂克消亡史》:章子怡首次大尺度演繹欲望背後的蒼涼
    導演用波瀾壯闊的鏡頭,演員用內斂克制的演繹,在摩登般的聲色不驚裡,將蓄勢待發的破壞和時代的悄然消亡,表達的驚心而蒼涼。亂世之下何存體面陸先生是上海人人仰望的王者,但也人人懼怕的強者。喜飲茶,善做人。知是非,懂分寸。
  • 聽懂了這首歌,你就聽懂了「羅曼蒂克」
    網易娛樂12月20日報導  程耳編劇、導演,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杜淳、鍾欣潼、倪大紅、趙寶剛、袁泉、閆妮、韓庚、霍思燕、杜江、王傳君、呂行、鍾漢良、馬曉偉等主演的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繼曝光「演『中國式《教父》』是怎樣的體驗」主演特輯之後,於今日發布片尾曲MV,「電音女王」尚雯婕與「搖滾怪咖」左小祖咒深情對唱,精緻考究的電影畫面配以各具標誌性的嗓音
  • 《羅曼蒂克消亡史》首映 章子怡葛優建議看電影喝紅茶
    原標題:章子怡葛優建議看電影喝紅茶 千呼萬喚始出來,昨晚,導演程耳的最新作品《羅曼蒂克消亡史》終於揭開神秘面紗。迎第十七個記者節 看優秀新聞人煉成記   第十四屆長江韜奮獎評選日前正式揭曉,在第十七個記者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走近這些中國最高新聞獎項獲得者,通過數據和事跡,為您揭秘優秀新聞人修煉之路。
  • 家燒魚頭+豬頭燜子+水泥炸雞+雪綿豆沙+肉渣芋艿+……
    憑藉鮮美的口感,徵服無數好吃嘴的心和胃坐落於雲峰北街13號,私人訂製1樓距地鐵9號線北二路站C口700m緩步其中,風格簡約大氣典雅復古的環境一覽無餘,讓人沉浸其中>在這裡拂去浮躁,靜享這一餐一食的美好「色香味」中東北菜對「色」的要求不高而鑫奉天以此為差異點保證口味時,對傳統東北菜有了新的設計讓瀋陽人吃到不一樣的東北菜
  • 散文隨筆/再見羅曼蒂克之愛,再見柏拉圖式之戀
    ——安妮寶貝百科上,「羅曼蒂克」和「柏拉圖式愛情」的解釋。羅曼蒂克,英文romantic,又稱為浪漫,辭典上的解釋是:富有詩意,充滿幻想。(浪漫的,激情的,也就是羅曼蒂克)和romance(戀愛史、故事、浪漫)的詞根都是Rome,就是羅馬。
  • 《羅曼蒂克》曝英文插曲 梅林茂譜曲上海風雲
    網易娛樂12月9日報導 程耳編劇、導演,葛優、章子怡、淺野忠信、杜淳、鍾欣潼、倪大紅、趙寶剛、袁泉、閆妮、韓庚、霍思燕、杜江、王傳君、呂行、鍾漢良、馬曉偉等主演的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繼曝光浮世版海報之後,片方於今日發布英文插曲MV《帶我回上海》,曲風陰鬱性感、旋律觸撥心弦,瑰麗呈現「槍火慾火,眾生浮世」的大時代消亡景象:斑駁街道,鮮血淋漓,死亡也無法將狂熱平息
  • 葛優章子怡再續"羅曼蒂克" 葛大爺"搶了"汪峰位置
    別緊張,你們想多了!   由華誼兄弟、英皇影業出品,程耳導演,葛優、章子怡主演的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昨日在北京舉行了首次「登場」發布會,宣布定檔今年國慶。影片導演程耳、主演葛優、章子怡、鍾欣潼、杜淳、袁泉、霍思燕等十三人齊齊亮相。而首款「登場」預告也隨之曝光,日本性格男星淺野忠信,以及倪大紅、閆妮、趙寶剛、韓庚和鍾漢良等都有參演。
  • 來自《羅曼蒂克》的自黑 「導演沒打算讓人看懂」
    來自《羅曼蒂克》的自黑 「導演沒打算讓人看懂」 時間:2016.12.1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Wonderboy 分享到:
  • 羅曼蒂克消亡「屎」
    大多數人的樸實浪漫——吃飯也可以變成一件很浪漫的事情,我們平時看電視經常可以看到男女主角坐在餐廳裡吃燭光晚餐什麼的,其實家裡也可以,準備幾支漂亮的裝飾蠟燭就可以了,給你的他做一頓美美的晚餐,再放一些你們兩個人喜歡的音樂。你一口我一口,就製造了浪漫。
  • 舌尖上的東北,不只是鐵鍋亂燉這麼簡單,它能與粵菜媲美
    其實除了燉菜之外,東北還有很多比較受大眾喜愛的菜,比如。東北三劍客:醬骨架、地三鮮、餃子這三樣可以說是東北的三劍客,既有檔次又家常,去到東北菜館必點之一,要不然你就無法感受到東北人大塊吃肉的豪放感,好吃也不過餃子啊!
  • 網紅咖啡店的最後一晚:五道口的羅曼蒂克如何消亡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5日電 題:五道口羅曼蒂克消亡史記者 宋宇晟最後一晚的「雕刻時光」。宋宇晟 攝「你好,我要一杯拿鐵。」一切如常,沒有排隊,只是來喝咖啡的人多了一些。在擁擠著兩千多萬人的北京,這並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有人喝完咖啡離開的時候,還在問同行的人,「今天這兒怎麼這麼多人?」畢竟這家店既不是什麼「百年老店」,也遠不可能保存老北京們舌尖上的記憶。但在一些人看來,這裡確實有他們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