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當前新股發行規則,機構網下參與新股申購都需要一定市值的股票或非限售存託憑證。以剛剛登陸創業板註冊制首批掛牌的企業「康泰醫學」為例,該股對網下機構的市值具體要求為:以初步詢價開始前兩個交易日T-5日為基準日,參與發行初步詢價的創業板主題封閉運作基金與封閉運作戰略配售基金在該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含基準日)所持有深市非限售A股股份和非限售存託憑證日均市值應為1000萬元(含)以上。其他參與其發行初步詢價的網下機構投資者及其管理配售對象帳戶在該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含基準日)所持有深市非限售A股股份和非限售存託憑證日均市值應為6000萬元(含)以上。
據此規則,現在持牌的資管機構創新出了具體的市值打新策略,共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現金打新,需要特別準備打新底倉,對資金流動性要求較高;另一種則是市值打新,也即是說上市公司用已持有的股票作為打新底倉,參與新股申購,好處在於輕鬆盤活非流通的股票資源,無需另外準備打新底倉。
日前,多家上市公司發布關於控股股東所持部分股份非交易過戶的提示性公告,委託券商資管或基金專戶設立單一資產管理計劃,開展股票、基金等金融產品投資。
通過非交易過戶的方式參與市值打新,不僅可以盤活上市公司股東手中閒置的股份資源,同時充分享受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背景下的政策紅利,Wind統計顯示,自科創板開板以來,科創板新股發行向網下投資者大幅傾斜,2020年以來上市的73家科創板公司中,上市首日成交均價平均漲幅為210%,中位數漲幅182%;2億A類打新資金12個月網下配售收益率測算達12.7%。
隨著市值門檻的提高,短期內網下仍有足夠市值參與打新的投資者家數明顯下降,市值門檻的提高也意味著網下打新成本的上升。在目前的新股發行體制和發行節奏下,網下打新收益相對比較確定,因此,市值要求的提高也意味著網下打新收益率對市值波動的敏感性隨之上升,對於穩健的投資者而言,市值底倉的合理配置和尋求合適的對衝手段就顯得非常必要。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的對衝工具仍然不夠豐富和完善,尤其是在去年市場大幅震蕩後,做空工具更是受到諸多限制。為此,我們將從對衝成本和可操作性的角度,對比分析目前市場上常見的三種對衝工具:融券、股指期貨、期權。
1、融券對衝
假設客戶持有1000萬元現金,可在市場上買入1000萬股票市值客戶不想承受股票波動風險但又想賺取新股收益,可以分別融券賣出滬市或深市股票1000萬元後,實現風險對衝。但需要提醒的是因券源的稀缺性,可能需通過多隻證券完成操作。成本方面,考慮成本和息差,目前融券費率大約在8%-11%之間,平均大約在8.35%。
2、股指期貨對衝,
即在進行股票池建倉時,模擬股票指數比重建倉,例如在底倉建倉時構建上證50ETF,然後在期貨市場賣出上證50期貨,需要擇時購買,在股指期貨貼水於上證50ETF現貨時,會有1%以內的虧損,當然在股指期貨升水於上證50ETF現貨時,會有超額盈利。成本方面,購買期貨需要有10%到15%的保證金,即資金佔用成本。
3、期權對衝
可以根據客戶持有的個股進行個股期權對衝,這樣可以避免融券對衝時,券源稀缺的問題,而且比融券對衝,能有超額收益。以工商銀行(601398)為例,持有6個月,名義本金1000萬,牛市價差,購買股票價值102%的看跌期權、賣出股票價值110%的看跌期權,費率是4.4%;解釋:購買上面期權結構將擁有當股票下跌時得到賠付,比如股票價值為100元,當股票價格變為80元時,將得到每股22元的補貼,而當股票上漲到110元時,比融券業務能夠多得到股票上漲10元的盈利。個股場外期權對衝,靈活方便,資金佔用率低,擁有超額收益,如果各位朋友有底倉對衝需求,可以在下方留言,我們可以針對您的需求,定製個性化期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