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狂奔,就好像問電影院裡每個人為什麼要站起來看電影?因為你不站首先是沒法看,其次是站起來的人不會受到懲罰,三是你的行為不會得到獎賞,即守法不能活,違法成本低,老實被欺負。久而久之大多數人選擇了站起來看。
有一天,你有錢了,那麼你要不要換個電影院?不換那麼繼續站著看,且保證你子子孫孫都擅長站著看,於是你必須更加狼性,也要求你的子孫保持狼性,因為你越來越害怕其他人更不守規矩!
接下來聰明的你會發現換個相對站著的人少一點的電影院可能更保險,於是你決定帶著你的財產和子孫換了電影院,可等你深入了解新的電影院後,終於明白,哪裡都一樣,於是你陷入了焦慮。
這個時代是浮躁的。你有錢,自然能做很多事,自然能追求很多事。但如果你沒錢,那你只能先去賺錢,去養家,去餬口。你可能有許多想做的事,但你未必有條件去做,你未必有時間去做。
1.現在社會上流行的價值觀基本與消費掛鈎。
以前就開始的買買買,現在流行的貸貸貸,人可以沒有某某某,但一定要活得快樂,不能委屈自己!各種名牌衣鞋包鍵鼠…花錢的風氣盛行,就會引導出「賺快錢」的急迫想法。
2.社會盛行「沒車沒房還想結婚?」的論調。
且不說有多少人把這種論調當真,就拿現實來說,車房確實是一種壓力。如果不能「賺快錢」,那就只能「啃老」,家裡出錢買房買車…而結婚是人生大事,但這種大事卻要建立在「車房」的基礎上。能不著急?
3.網絡世界縮短了人之間的距離,卻擴大了人之間的差距。
B站後浪的生活,快手上那些土味卻賺大錢的人,抖音上那些漂亮小姐姐帥氣小哥哥…高水平的生活,已經能從網上看見——原本大家面朝黃土背朝天,老死不相往來,窮人無法想像富人的生活。但看到了別人的生活,就會產生強烈的對比…有幾個人不羨慕?看到別人的那種生活,許多人就會「想賺快錢」。只有「快錢」,才能拉近「差距」。只可惜,快錢可不好賺。
4.「1+2+3」,流行價值觀+終身大事+人與人之間的顯著差距=急需賺錢。
急需賺錢,為了拉近差距,為了活的自在,為了終身大事…但世界上能「賺快錢」的事終究是少的。大部分終究是「不能賺快錢」的,所以才會出現各種投機取巧。錢難賺、壓力又大、追求又多。所以才浮躁。
5.網上的販賣焦慮、內卷+固化言論。
賣焦慮嘛,得有人買帳才行,否則沒人賣——現在的大環境,就是有人買帳的大環境。內卷+固化,說的也是現實狀態,也是一種發展趨勢——有人指出,就有人看到。其他平臺用的多,就能經常看到一些賣焦慮的內容。說是「一點也不擔心、不著急、不焦慮」,那肯定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