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執政聯盟失去議會多數 因總理「拒絕中資」?

2020-12-18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史雨軒】

據星洲日報9月11日報導,世界最大島嶼,丹麥自治區格陵蘭島聯合政府,因中方投資3座機場擴建問題爭執不下鬧分裂,失去議會大多數席位。

聯合執政的「納雷拉克」黨在10日宣布退出執政聯盟,外媒分析因不滿格政府總理吉爾森獨斷,將丹麥資金引入機場擴建計劃。

法新社11日稱,去年吉爾森訪華後,外界一度猜測格陵蘭機場將由中國企業投資建設, 但最新決定表明他「不想損害與美國關係」。報導稱,丹麥首相拉斯穆森10日訪問格陵蘭島,吉爾森當天宣布同意丹麥在3座機場升級中出資1.09億美元。

一直傾向於格陵蘭島獨立的「納雷拉克」黨隨後宣布,他們並沒參與協商,吉爾森的決定導致丹麥介入格陵蘭內政。因此「納雷拉克」黨宣布退出執政聯盟後,吉爾斯領導下的前進黨市區議會多數席位(31席中剩12席,尚需4席),需要重組執政聯盟。

金·吉爾森,96-03年是一名丹麥國家警察,2005年進入政壇(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德國之聲在11日報導此事,稱格陵蘭執政聯盟分歧在于吉爾森選擇丹麥,而非中國來投資機場機場升級項目。《歐洲觀察者》網站說的更清楚,「拒絕中資」讓吉爾森失去議會多數席位。

格陵蘭位置過於偏遠,全島人口不足6萬人,物流與人口往來大多依靠航空運輸,因此自治政府希望擴建首府努克、旅遊景點伊盧利薩特和卡科爾託克的3座機場,以此迎接歐美的直航班機。

據星洲日報報導稱,今年3月底,格陵蘭國有卡拉利特機場公司選定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在內的6家公司入圍3座機場擴建方案的招標,本方案的造價為36億丹麥克朗(約5.6億美元)。

單單是中國企業的參與,就引起美國和丹麥政府警惕,丹麥認為此舉意味著中國圖謀「北極擴張」,「危害國家安全」,甚至分裂丹麥的嫌疑。

格陵蘭島圖勒基地(Thule)對美國更是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據美國《防務新聞》稱,這個永久性空軍基地擁有一條3000米長的跑道,美國國防部更是號稱這裡是世界上最北的深水良港。

不過最關鍵的還是在於美國國土防禦基地所在,圖勒基地是美國重要的的戰略飛彈防禦基地,這裡部署了美國空軍第21空間聯隊一部分,負責運作監視北極空天飛彈預警雷達和空間監視系統。

如果中美俄爆發核戰,中國與俄羅斯的洲際飛彈攻擊美國本土最近路徑就是通過北極上空,這或許是美國反應如此強烈的原因。

而丹麥國防部長則在6月4日接受採訪時表示,要對中國的投資「保持警惕」,理由是中國建設的機場可能有「其他用途」。

美國圖勒基地與遠程預警雷達(圖片來源:防務新聞)

美國國防部一名官員曾對《防務新聞》表示,他們認為中國對格陵蘭島存在「特殊興趣」,懷疑中國以投資基礎設施為途徑,在北極圈內擴大影響力,最終目的是將美國基地從格陵蘭島排斥出去。

路透社此前報導稱,今年1月中國發表了《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提出「願依託北極航道的開發利用,與各方共建「冰上絲綢之路」,路透社稱,中國鼓勵企業前往北極地區修建基礎設施,展示了中國在北極地區的雄心。

近年來,中國企業投資了幾個格陵蘭島的項目,其中包括南部的稀土、鈾礦,以及首府努克附近的鐵礦,這些經濟投資大多受到格陵蘭當地人的歡迎,因為有助於當地經濟發展。

《經濟學人》5月份報導稱,格陵蘭島依賴丹麥政府的補貼及捕魚維持經濟活力。但不少格陵蘭島政治家認為,採礦和旅遊業可以為格陵蘭島帶來新的收入,擺脫對丹麥的經濟依賴。所以如果中企對該島進行投資並開展項目,會受格陵蘭島居民熱捧。

然而,基於種種考慮,丹麥已經幾次拒絕中企的投資。2017年,中國一家礦業集團曾計劃,收購格陵蘭島一個廢棄的海軍基地用作商用。

但遭到丹麥出面反對,丹麥以軍隊需要為由,將原先公開售賣的格羅尼達爾海軍基地重新收回,用作海軍人員培訓基地和倉儲物流基地。

半島電視臺稱,就本身而言,格陵蘭島熱衷吸引外國投資,以便獨立於丹麥。2009年公民投票後,格陵蘭島法理上隨時可以宣布獨立,但目前的財政困難是最大限制,每年財政預算一半來自丹麥本土財政轉移。格陵蘭自治政府總理金·基爾森(Kim Kielsen)坦言:「我們希望擺脫封鎖補助金,因為我們希望獲得獨立」。

「這筆錢數量很大,大約有6.2億美元,所以格陵蘭人很難獨立。如果他們能填補這個缺口,才能讓獨立變成可能」,巴黎國關自由研究所(ILERI)的南北極地緣政治學教授米卡·梅雷德如此說。

相關焦點

  • 格陵蘭執政聯盟分裂失去議會多數,外媒:因總理放棄中資
    【文/觀察者網 史雨軒】 據星洲日報9月11日報導,世界最大島嶼,丹麥自治區格陵蘭島聯合政府,因中方投資3座機場擴建問題爭執不下鬧分裂,失去議會大多數席位。 聯合執政的「納雷拉克」黨在10日宣布退出執政聯盟,外媒分析因不滿格政府總理吉爾森獨斷,將丹麥資金引入機場擴建計劃。
  • 格陵蘭 是個怎樣的島?
    1940年4月,德國佔領丹麥,格陵蘭議會單方面宣布格陵蘭島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並要求美國給予保護。1941年7月美國開始在格陵蘭島建設多處軍事基地。二戰期間,格陵蘭島上居民的消費品主要來自美國和加拿大。二戰結束後,出於地緣政治考慮,美國再次產生了購買格陵蘭島的興趣。1946年,杜魯門政府就曾出價1億美元從丹麥手中買走格陵蘭,但遭到丹麥的拒絕。
  • 斯裡蘭卡為何出現總理之爭
    不過,維克勒馬辛哈隨後表示他仍是總理。分析人士指出,在這種情況下,議會的表態將成為關鍵,因為按照斯憲法規定,總統任命的總理必須獲得議會多數議員支持才行。(小標題)矛盾由來已久斯裡蘭卡總統新聞辦公室發表聲明說,拉賈帕克薩已在總統秘書處宣誓就任新一任總理。
  • 義大利總理孔特面臨執政危機 兩則消息傳來歐元上躥下跳
    義大利前總理馬泰奧·倫齊(Matteo Renzi)周三(1月13日)宣布,他有意讓他領導的中間派政黨退出執政聯盟,這將使義大利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再次陷入政治混亂。
  • 捷克議會
    議員在下列情況下亦將失去議員資格:1拒絕宣誓或宣誓時有保留;2任期屆滿;3放棄議員資格;4失去選舉資格此外,眾議院還設有6個常駐代表團:常駐各國議會聯盟代表團、常駐北大西洋議會代表團、常駐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議會代表團、常駐歐洲委員會議會代表團、常駐西歐聯盟議會代表團和常設中歐倡議組織代表團。
  • 立陶宛議會批准對布特凱維丘斯的總理提名
    新華網裡加11月22日電(記者 李德萍)維爾紐斯消息:立陶宛議會
  • 中企曾在此引發政壇大地震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丹麥王國被納粹德國軍隊佔領,格陵蘭島就因遠離歐洲大陸被美國保護。當時,擔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就曾考慮支付1億美元(購買了最少相當於現在的60億美元)的巨款將格陵蘭島買下。不過戰後該島立即歸還給了丹麥,或許美國還指望丹麥這個盟友能堵住蘇聯的波羅的海艦隊呢。
  • 羅馬尼亞議會通過對新政府的信任投票
    12月23日,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提名總理克楚在議會投票前發表講話。新華社發(克裡斯泰爾 攝) 新華社布加勒斯特12月23日電(記者林惠芬)羅馬尼亞議會參眾兩院23日舉行聯席會議,通過對新政府的信任投票。 議會當天以260票贊成、186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對瓦西裡-弗洛林·克楚領導的新政府的信任投票。
  • 歐洲議會選舉:主流政黨席位流失大,極右翼勢力大增
    當地時間5月26日,為期4日的歐洲議會選舉投票結束。最新出口民調結果顯示,歐洲主流政黨雖保住多數席位,但優勢減弱;綠黨、自由派和極右翼政黨勢力大增。《衛報》公布的數據顯示,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雖然繼續保持議會第一大黨,但失去39個議席,目前得到議席數180個;中間偏左的社會黨也失去39個議席,目前得到152個席位;綠黨則比上次選舉取多17席,目前得到67席。綜合《衛報》《紐約時報》報導,在法國,瑪麗娜⋅勒龐領導的極右政黨「國民聯盟」以23.4%的得票率領先於總統馬克龍領導的共和前進黨。
  • 新聞背景:以色列第23屆議會選舉主要參選政黨和政黨聯盟
    新華社耶路撒冷3月1日電 新聞背景:以色列第23屆議會選舉主要參選政黨和政黨聯盟  新華社記者尚昊 陳文仙  以色列第23屆議會選舉將於3月2日舉行,這是以色列歷史上首次在一年內舉行三次大選。目前有29個政黨和政黨聯盟確定參選,其中主要包括:  利庫德集團:以色列最大的右翼保守政黨,成立於1973年。該黨曾多次贏得以色列議會選舉並進行組閣。現任領導人為多次出任以色列總理的本雅明·內塔尼亞胡。該集團主張建立自由市場經濟並復興猶太文化,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立場強硬,強調以軍事力量保障以色列國家安全,在很大程度上支持美國的「中東和平新計劃」。
  • 奧地利總理庫爾茨成第二共和國成立以來首位遭罷免總理
    新華社維也納5月27日電(記者劉向)奧地利國民議會27日召開特別會議,通過了針對總理庫爾茨及其內閣的不信任案。庫爾茨及內閣部長都被罷免,庫爾茨成為1945年奧地利第二共和國成立以來,首位遭國民議會罷免的總理。
  • 3月2日,以色列將迎來第23屆議會選舉
    去年4月9日,以色列舉行第21屆議會選舉。右翼政黨利庫德集團領導人、現任總理內塔尼亞胡雖獲組閣權卻未能在規定期限內成功組建執政聯盟,原因是幾個宗教和右翼黨派的利益訴求難以平衡。以色列前國防部長利伯曼領導的「以色列是我們的家園」黨把新政府向議會提出極端正統派猶太教徒服兵役議案作為該黨加入執政聯盟的前提條件,而宗教黨派堅決反對這一主張。
  • 歐洲議會的政黨席位之爭落幕 極右翼的崛起或影響歐盟未來決策
    極右翼民粹主義者的崛起,讓傳統中間派失去議會優勢。傳統的中間派政黨遭受了慘敗,所謂的大聯盟 - 由中左翼的社會主義和民主黨(S&D)集團和中右翼歐洲人民黨(EPP)組成 - 失去70多個席位及其在歐盟議會中的多數席位。S&D的關鍵人物之一是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而德國總理安吉拉·默克爾則是EPP的一部分。
  • 馬來西亞新總理將下議院開會推遲兩個多月
    馬來西亞新任總理穆希丁·亞辛4日將國會下議院今年首次會議日期推遲兩個多月。  下議院去年12月5日開始休會,今年首次會議原定3月9日召開。議長穆罕默德·阿里夫在聲明中說,他接到穆希丁信件,開會日期改為5月18日。  94歲的馬哈蒂爾·穆罕默德2月24日辭去總理職務。
  • 同觀·德國|一場州議會選舉的啟示:默克爾連任並不代表穩定
    如果人們把目光投向下薩克森州首府漢諾瓦,細看之下就會發現,社民黨的勝利也帶著一絲苦澀:迄今為止,社民黨和綠黨佔議會多數,並聯合執政——但是現在看來,雖然此番選舉社民黨的得票率上升,但是由於綠黨的得票率大幅度下降,這種組閣形式不再可能。因此,州長史蒂芬·維爾領導下的社民黨人必須尋求新的聯盟夥伴。
  • 解散州議會:沙巴州選舉舉行在即
    馬來西亞沙巴州前首席部長慕沙·阿曼7月29日在私邸召開記者會表示已獲得沙巴州議會超過半數議員支持而足以組成簡單多數優勢的州政府,這些州議員支持由他領導新的州執政聯盟,新執政聯盟支持總理慕尤丁領導的國盟政府,並將致力重振州經濟;慕沙·阿曼表示自己得到州議會65名州議員(包括5名官委州議員
  • 馬來西亞總理說疫情結束後將舉行議會選舉
    本文轉自【新華網】;馬來西亞總理穆希丁·亞辛28日說,馬來西亞將在新冠疫情結束以後舉行議會選舉。 穆希丁領導的土著團結黨當天召開視頻會議。他在講話中說:「我們將在新冠疫情結束以後舉行議會選舉……把決定權交給人民,讓人民選擇他們想要的政府。」 土團黨、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統)及一些地方政黨組建聯合政府,3月開始執政。穆希丁領導的政府在國會下議院僅有兩個議席的微弱優勢,面臨不穩定隱憂。反對黨領袖安瓦爾·易卜拉欣近期聲稱獲得多數國會議員支持、挑戰總理之位,巫統也頻頻向穆希丁施壓。
  • 前總理「逼宮」現總理,義大利「太難了」|京釀館
    文| 陶短房義大利前總理、「活力黨」領導人倫齊在當地時間13日晚宣布,因與現任總理孔特在經濟刺激計劃方案上存在分歧,決定撤出其所屬黨在政府中任職的2名部長。此舉也意味著,孔特領導的執政聯盟面臨垮臺危機,義大利《共和國報》直言這一舉動正式拉開了政府危機的序幕。孔特陷入執政危機,無疑給飽受新冠疫情和經濟衰退影響的義大利帶來了「第三重危機」。
  • 兩大陣營不再支持馬哈蒂爾任總理,馬來西亞下院或提前選舉
    繼25日原反對黨國民陣線與伊斯蘭黨撤銷對現過渡總理馬哈蒂爾繼續擔任總理的支持後,原執政陣營希望聯盟(簡稱「希盟」)26日也宣布不再支持馬哈蒂爾任總理,轉而支持人民公正黨主席安瓦爾。據馬來西亞星洲網26日報導,馬哈蒂爾在馬來西亞全國電視直播演說中說,如果可以,他將會組成一個不傾向任何政黨的「團結政府」。
  • 蒙古人民黨在議會選舉中獲絕對多數 可單獨組閣
    索德諾木策仁正式公布第8屆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議會)選舉結果。人民網烏蘭巴託6月26日電(記者 霍文)蒙古國選舉總委員會26日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該委員會主席喬依宗?索德諾木策仁正式公布第8屆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議會)選舉結果, 蒙古人民黨獲76個席位的62席,民主黨獲11席,「你和我們的聯盟」獲1席,為蒙古人民革命黨副主席賽音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