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慶建院90周年 北京故宮副院長受邀出席

2020-12-16 臺灣頻道

原標題:臺北故宮慶建院90周年 北京故宮副院長受邀出席

  中新社臺北10月8日電 (記者 劉舒凌)臺北故宮博物院8日慶祝建院90周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婁瑋一行受邀出席,並表達了共同推動文明進步、和平發展的願望。

  慶祝活動上,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還和婁瑋一道,在正館向當天前來參觀的海內外遊客發送壽桃,分享故宮90歲生日的喜悅。

  回顧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歷史,馮明珠8日表示,感恩當年負責文物運輸的故宮前輩,他們保護文物免受日本侵略摧殘,運送部分文物來臺、延續文化傳承,並將故宮人的專業精神和文物知識傳承下來,成就今日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聲望。她也感恩在烽火戰亂中捍衛文物安全的將士以及歷年來文物捐贈者化私為公、豐富了故宮典藏。

  婁瑋介紹,自2009年兩岸故宮博物院院長首次互訪,到今年,雙方已經和即將合作舉辦五次大展和五次研討會。引述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的話「從開始『少了寒暄』到『心照不宣』,從『心照不宣』到『心心相印』」,他表示,這是兩岸故宮人情感歷程真實的寫照。

  婁瑋表示,兩岸故宮同根同源,有著天然的、隔不斷的血脈聯繫,相信雙方共同努力,定能在推動文明進步及和平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10月之際,臺北故宮為慶祝建院90周年精心策劃「神筆丹青——郎世寧來華三百年」特展及「天保九如:九十年來新增文物選粹」特展。其中,北京故宮提供了8件郎世寧重要作品參展,與臺北故宮院藏品一同完整呈現這位宮廷畫師的藝術面貌。(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將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共慶建院90年
    臺北故宮博物院將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共慶建院90年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1-10 16:59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臺北1月10日電(記者 許雪毅、陳斌華)今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
  • 「兩個故宮」的建築延伸:北京故宮北院與臺北故宮南院
    眾所周知,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另一個是中國臺灣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收藏各有千秋,呈現的都是炎黃子孫的共同文明,缺一不可。兩岸的故宮都保存70萬件以上的文物。最大的不同是北京故宮是明代成祖下詔令建成的紫禁城建築群,其中的文物是前朝的積累,建國後又大規模的整理,修復;而臺北故宮則是為了保存、展覽遷臺文物而修建的傳統宮廷建築形式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第二座「臺北故宮」故宮南院 揭開神秘面紗
    在建中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   (資料照片) 大陸遊客赴臺觀光,臺北故宮博物院幾乎是必看景點據院長馮明珠透露,作為今年90周年院慶最大獻禮,臺北故宮南院區將於12月28日開館試營運。試營運為期半年,前3個月免費對外開放。臺行政當局6月16日召開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會議,為臺北故宮南院開張預做「搶客」部署。馮明珠預估,第一年將吸引逾100萬參觀人次。 作為南臺灣觀光教育文創重鎮,佔地68公頃、耗資近80億元(新臺幣,下同)的臺北故宮南院讓很多人充滿期待。
  • 【特別報導】「海棠依舊——兩岸三院同人書畫交流展」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
    活動現場|來源:《小康》雜誌社|記者:靳晶2016年3月18日,「海棠依舊——兩岸三院同人書畫交流展」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武英殿開幕,北京故宮院長單霽翔,臺北故宮副院長何傳馨,南京博物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嵇亞林出席並致辭。
  • 馬英九臺北故宮南院植樹 與嘉義縣長大和解
    臺北故宮南院全景。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嘉義縣長張花冠三年前為了臺北故宮南院無法如期開館,炮轟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承諾跳票,還設置跳票計時天數的廣告牌;昨天馬到臺北故宮南院植樹,張感謝馬英九,臺北故宮南院在她縣長任內完工試營運,雙方互動融洽上演大和解。
  • 臺北故宮南院年底試運營,「翠玉白菜」不一定南移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從規劃設立至今已有15個年頭,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今年12月28日,佔地68公頃、耗資近80億元新臺幣的南院區將揭開其面紗,開館試運營。院長馮明珠透露,此番開館試運營將作為今年故宮90周年院慶(1925年北京故宮建立)的最大獻禮,試運營將為期半年,前3個月免費對外開放,她預計,第一年就將吸引超過100萬的參觀人次。
  • 臺北故宮南院開館迎客
    記者幾年前趕在旅遊旺季拜訪臺北故宮,當時因中文語音導覽器早被人佔盡,只能以英文導覽器勉強代替,為了穿越人潮,在侷促的展室中多看文物一眼,也是被折騰得夠嗆。 聽說臺北故宮的「兄弟」南院籌建過程長達15年,其間遭遇天災人禍導致工期延宕。千呼萬喚始出來,正如馬英九所說,恰逢臺北故宮建院90周年,這份生日賀禮,「來得正是時候」。
  • 北京故宮元宵賞燈預約火爆,島內感慨:「去中國化」害了臺北故宮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雯雯】北京故宮在元宵夜首度開放遊客預約賞燈的消息一出,購票網站瞬間癱瘓。這不禁讓臺灣島內感慨萬千,臺北故宮近幾年淪為政治鬥爭和「去中國化」的犧牲品,兩岸故宮的發展已經此消彼長。
  • 兩岸共慶故宮90周年院慶 鎮館之寶齊亮相(圖)
    兩岸共慶故宮90周年院慶 鎮館之寶齊亮相(圖) 2015-10-14 10:25:30(圖自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新網10月14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兩岸故宮共同慶祝90周年院慶,端出不少「鎮館之寶」,書畫展品上各有亮點。隨著北京故宮《清明上河圖》撤展,「石渠寶笈特展」的第二期由馮承素摹的《蘭亭序帖卷》接棒;臺北故宮則有同樣展現出帝國自然及人文景觀的大畫《京杭運河圖》,以及蘇軾的《寒食帖》。
  • 臺北故宮今年展覽精彩紛呈 南院區年底開館
    原標題:臺北故宮今年展覽精彩紛呈 南院區年底開館  新華網臺北2月25日電(記者曹典、李寒芳)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25日向媒體透露,位於嘉義的臺北故宮南院區將於今年年底對外開放,新的一年將獻上諸多精彩展覽,為故宮博物院90周年院慶獻禮。
  • 臺媒:兩岸故宮參觀人數此消彼長 臺北故宮節節下滑
    中新網2月14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從除夕開始,北京故宮參觀人數便天天爆滿,且一連至初八的門票均售罄;反觀臺灣的南、北故宮,參觀人數從2016年迄今節節下滑,曾引領風騷的文創商品近年也未見亮點。此外,北京故宮透過《我在故宮修文物》到《如果國寶會說話》等節目,讓文物及衍生商品成「網紅」,兩岸故宮運營情況,顯然此消彼長。
  • 民進黨當局「獨」害「臺北故宮」
    臺灣記者的鏡頭裡,「南院」展場空空蕩蕩,老百姓在「南院」園區曬娃、溜狗、散步,就是不進展場。花錢巧語騙記者第一次接觸「故宮南院」是2007年。聽說奧運會發起人顧拜旦先生邀請中國參加奧運會的信件收藏在臺北故宮,在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前,記者從新聞角度出發申請採訪臺北故宮。
  • 臺北故宮南院BOT遭拖延 樺璽質疑故宮逼退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上周《時報周刊》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BOT零執行,疑改朝換代遭刁難」,指出南院BOT案得標企業遭故宮藉故拖延興建進度。有經驗承辦BOT的融資銀行均明確表示,從沒遇到主辦政府機關不同意地上權設定負擔的情事,BOT案執行單位樺璽公司也質疑臺北故宮博物院高層意圖更換契約廠商。
  • 臺北故宮南院將開館試營運 耗資近80億新臺幣(圖)
    原標題:臺北故宮南院將開館試營運 耗資近80億新臺幣(圖)   在建中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  (資料照片)   大陸遊客赴臺觀光,臺北故宮博物院幾乎是必看景點。據院長馮明珠透露,作為今年90周年院慶最大獻禮,臺北故宮南院區將於12月28日開館試營運。試營運為期半年,前3個月免費對外開放。臺行政當局6月16日召開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會議,為臺北故宮南院開張預做「搶客」部署。馮明珠預估,第一年將吸引逾100萬參觀人次。   作為南臺灣觀光教育文創重鎮,佔地68公頃、耗資近80億元(新臺幣,下同)的臺北故宮南院讓很多人充滿期待。
  • 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獲聘北京故宮研究院顧問
    圖/中新網   在臺北故宮服務38年,於今年隨臺灣政黨輪替卸下重擔的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昨天獲聘北京故宮研究院顧問。   在這位學者型院長的任期內,臺北故宮南院於去年底開館試營運,在人流管控限制下,營運至4月30日參觀人數達62.3萬多人,超越羅浮宮朗斯分館,帶動了地方繁榮;臺北故宮的教育推廣、文創成果、國際及兩岸交流等,均有傲人成果。特別是在跟北京故宮文化交流方面多有推動。為肯定其在臺北故宮的貢獻,卸任前,馮明珠獲得一等功績獎章。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主體工程將上梁 明年開館
    華夏經緯網5月3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及副院長周築昆等一行人於29日上午10時視察「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博物館建築工程」,當場聆聽工程簡報及進行現場踏勘施工情形。    據報導,馮明珠與臺「內政部營建署」南工處處長吳瑞安、設計建築師姚仁喜及工程團隊,於工地現場針對建築物外觀實體模型,圈選出最能符合臺北故宮南院博物館建築,象徵中國書法藝術的飛白、濃墨、渲染筆法概念外觀的淺灰色玻璃帷幕牆,主要材料玻璃及鋁擠型材料、砌石牆材料板巖顏色、樣品,並了解6月5日上梁典禮籌備情形。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於嘉義開館
    原標題: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於嘉義開館  新華網臺北12月28日電(記者傅雙琪、姜克紅)臺北故宮博物院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28日開館試營運,該館耗資109.34億新臺幣,歷時11年完工。   臺北故宮南院首展由5個常設展、3個特展和2個國際借展組成,凸顯亞洲文化多元與交流,分別為「佛陀形影——院藏亞洲佛教藝術之美」、「錦繡繽紛——院藏亞洲織品展」、「芳茗遠播——亞洲茶文化展」、「越過崑崙山的珍寶——院藏伊斯蘭玉器特展」、「藍白輝映——院藏明代青花瓷展」、「尚青——高麗青瓷特展」、「揚帆萬裡——日本伊萬裡瓷器特展」、「奔流不息——嘉義發展史和「認識亞洲——新媒體藝術展」
  • 臺北故宮欲訴北京故宮「侵權」
    11月3日,有媒體報導稱,北京故宮博物院(下稱「北京故宮」)出版的《故宮畫譜》中,收錄了包括《富春山居圖》在內的三幅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下稱「臺北故宮」)的圖片,但未經臺北故宮授權。因此,臺北故宮11月2日在給當地「立院教委會」的報告中指出,將以「圖檔涉嫌侵權」的名義對北京故宮提起訴訟。
  • 民進黨當局處心積慮「去中國化」 對「臺北故宮」下手
    臺灣記者的鏡頭裡,「南院」展場空空蕩蕩,老百姓在「南院」園區曬娃、溜狗、散步,就是不進展場。花錢巧語騙記者第一次接觸「故宮南院」是2007年。聽說奧運會發起人顧拜旦先生邀請中國參加奧運會的信件收藏在臺北故宮,在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前,記者從新聞角度出發申請採訪臺北故宮。
  • 空缺1個半月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由副院長馮明珠接任
    中廣網臺北9月14日消息(記者李贏)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7月底請辭後,空缺1個半月的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人選昨天(13日)塵埃落定,由副院長馮明珠接任。  作為新院長的熱門人選,馮明珠當選之後說,自己到這個位置上有點意外,不過在業界或者外界看來,這隻桂冠非他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