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獲聘北京故宮研究院顧問

2020-12-15 人民網

原標題:馮明珠獲聘北京故宮研究院顧問

  圖/中新網

  在臺北故宮服務38年,於今年隨臺灣政黨輪替卸下重擔的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昨天獲聘北京故宮研究院顧問。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故宮研究院聘任的顧問均為德高望重、學養深厚的學者,負責對故宮學術發展建言獻策,參與學術評判。馮明珠系迄今第五位。前四位分別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傅熹年、著名古文獻專家李致忠、德國海德堡大學科學院院士雷德侯教授和英國牛津大學前副校長傑西卡·羅森女勳爵。

  在這位學者型院長的任期內,臺北故宮南院於去年底開館試營運,在人流管控限制下,營運至4月30日參觀人數達62.3萬多人,超越羅浮宮朗斯分館,帶動了地方繁榮;臺北故宮的教育推廣、文創成果、國際及兩岸交流等,均有傲人成果。特別是在跟北京故宮文化交流方面多有推動。為肯定其在臺北故宮的貢獻,卸任前,馮明珠獲得一等功績獎章。

  本次受邀來京,她帶來兩場學術講座:臺北故宮發展博物館文化創意,以及剛剛在臺北故宮南院落幕的嘉慶展。講座受到北京故宮以及在京博物館同行並各界文化人士的熱情歡迎,場場呈現聽眾爆滿的盛況。

  「昨天單霽翔院長提出請我擔任北京故宮研究院顧問,說可以給我一天時間考慮,我當即就答應了——北京故宮請我當顧問,這是我的榮耀。」馮明珠表示,「我一生幾乎都是在博物館工作,博物館事業是我最熟悉也是最熱愛的工作,我一定會竭盡所知、所能來擔任這個顧問。」

  單霽翔表示,臺北故宮關於文創、新媒體及策展方面的經驗交流,對北京故宮的展覽業務很有啟發。比如馮明珠講座中提及的博物館展覽的色彩問題,北京故宮也將向社會公布自己的「故宮色」,「期待兩岸故宮同仁一起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努力。」

  □演講亮點

  談博物館創意發展

  分享臺北故宮文創產業成功之道

  「朕知道了」膠帶圈的火爆銷售,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臺北故宮文創產品的開發水平。講座中,馮明珠介紹了臺北故宮已故院長秦孝儀提出的「從傳統中創新藝術與生活結合」營運準則,這一準則影響臺北故宮發展至今。

  她介紹,臺北故宮研究同仁組成創意發想團隊,從故宮典藏出發,發掘元素,開發出一系列與生活結合的衍生性商品。例如絲巾、領帶、桌巾、壁飾、扇子、錢包、名片匣、鑰匙圈及文房用具等;故宮科技室也從研究古人燒造技術出發,官產合作,仿製出各式銅器、瓷器、漆器、玉器、墨及手工紙等。故宮禮品供貨商店遂而聲名鵲起、業績大漲,又適時引進了百貨公司營銷制度,為臺北故宮文化創意產業開啟了一條康莊大道。

  她還分享了臺北故宮如何應用數字科技與新媒體藝術,創新展示手法與創意製作,使臺北故宮在兼顧博物館傳統功能外,更邁向無牆博物館、行動博物館、雲端博物館與新媒體藝術博物館之列,帶動了臺灣文化創意產業鏈的發展。

  談嘉慶展

  臺灣民眾深信嘉慶曾遊臺灣傳說

  「嘉慶君·遊臺灣——清仁宗文物特展」是馮明珠卸任前策劃的展覽。談及策劃該展的緣由,是因為清代皇帝中最受臺灣民眾喜歡的,就是這位功績常被父輩掩蓋的嘉慶。

  傳說嘉慶皇帝為太子時曾遊臺灣,臺灣許多名勝古蹟因攀附嘉慶君到訪成為旅遊景點。然證之於歷史,嘉慶皇帝登基前或即位後均未到訪臺灣。那為何有此傳說?興起於何時?這引起研讀清史的馮明珠的好奇。經過近兩年的細緻研究、選件與規劃,展覽以「嘉慶皇帝與臺灣」「嘉慶皇帝其人」「宮廷收藏與藝術」「文化事業」和「安內靖亂」等5單元開展。

  展覽通過文物、史料,從正面詮釋了這位站在大清王朝由盛轉衰關鍵時期的君王,看他如何查辦大貪官和珅;如何匡時杜弊,穩住大清江山;如何延續盛清三朝藝術與文化的成就,發展出嘉慶朝特色;以及他與臺灣的深厚情緣。

  京華時報記者張然

(責編:馮亞濤、連品潔)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前院長請辭北京故宮顧問,灣灣的玻璃心可以放下了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4日表示,為了平息她個人受聘擔任北京故宮研究院顧問所引發的風波,她3日寄雙掛號信函向北京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請辭顧問一職
  • 62歲馮明珠接任臺北故宮新院長
    馮明珠昨天上午恰好在臺北出席臺北故宮博物院即將在10月舉辦的「商王武丁與後婦好——殷商盛世文化藝術」特展新聞發布會,當被問及任命事宜時,她表示有接到徵詢,但未接獲人事命令。而昨天下午任命發布後,她表示自己也感到很意外,並覺得「任重道遠」,故宮很多業務要繼續推動。」
  • 專訪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臺北故宮票價仍然很低
    圖片說明: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 陳太曦攝【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太曦】驅車前往臺北故宮的路上,一出自強隧道右轉至善路就見到這樣的場面:十多輛大型遊覽車停在路邊,數百名大陸遊客魚貫下車,目標就是對面的臺北故宮。日前,臺北故宮宣布普通票從160元(新臺幣,下同)漲到250元,優惠票從80元調漲到150元。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 為韓4.0計劃背書
    國民黨2020參選人韓國瑜提出未來要讓臺北故宮博物院所有文物在同時間展出,面對外界質疑此一主張的可行性,韓國瑜政策顧問團總召張善政昨召開記者會說明,韓國瑜打算藉由臺北故宮4.0計劃實踐,用數字展覽補實體展覽空間不足,前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也出席記者會為臺北故宮4.0計劃背書。
  • 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還有不少人將之與臺北故宮的肉形石耳機、翠玉白菜傘、「朕知道了」膠帶紙一一對應,認為「萌是一樣的萌」。不過,說到文創,臺北故宮博物院絕對算得上是先行者。圖一:翠玉白菜摺疊傘 有關翠玉白菜的文創商品多達幾十種 臺北故宮博物院名列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有69萬件珍貴藏品。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組團21日訪大陸(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組團21日訪大陸(圖) 2014年07月29日 11:03:4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到南京就是老友相見
    【導語】24日晚,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等一行7人順利抵達南京。在為期一天的行程中,馮明珠將在南京進行簡短訪問。  【解說】馮明珠說,她不是第一次來到南京,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就是他多年的好友。此外,馮明珠的母親是南京人,讓她感到更加親切,她表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將和南京博物院加大合作。
  • 臺北故宮要改名「華夏文物博物館」?故宮前院長馮明珠:自毀招牌
    國立故宮博物院傳將因應政院組織改造,改隸屬於文化部,因此鬧得沸沸揚揚,外界更流傳故宮將更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一說。對此,故宮前院長馮明珠於臉書貼文表示,自己反對故宮納入文化部,並指若真更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更是愚不可及、自毀招牌。
  • 空缺1個半月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由副院長馮明珠接任
    中廣網臺北9月14日消息(記者李贏)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7月底請辭後,空缺1個半月的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人選昨天(13日)塵埃落定,由副院長馮明珠接任。  作為新院長的熱門人選,馮明珠當選之後說,自己到這個位置上有點意外,不過在業界或者外界看來,這隻桂冠非他莫屬。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北京故宮在臺「大選」後已暫停文物出借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25日表示,前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在交接時提到,大陸北京故宮博物院從今年1月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束後,就暫停文物出借給臺北故宮博物院。林正儀25日上午到「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業務報告,國民黨「立委」吳志揚提到,未來臺北故宮與北京故宮之間要如何互動?林正儀透露,「目前北京故宮文物不借我們」。
  • 將典藏與生活結合打開文創之路——訪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
    原標題:將典藏與生活結合打開文創之路——訪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  新華網臺北10月9日電(記者孟昭麗 陳鍵興)10月1日至7日,臺北故宮商店營收突破2000萬元(新臺幣,下同),而今年前九月營收累計高達5億4855萬元。
  • 臺北故宮文物丟失 幾任院長知情不報
    外界揣測是失竊或內賊,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駁斥不可能:「如果我要盜,當然是盜懷表,怎麼會盜鑰匙?」此外她透露,杜正勝、石守謙、林曼麗等前院長對於文物缺損統統知情。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北故宮去年4月完成史上第3次文物大清點,但迄今逾11個月仍未提清點報告。民進黨「立委」陳亭妃質疑,清點是在前院長周功鑫任內完成,但周退休前職務交接,卻不見任何交代,有隱匿之嫌。
  • 臺北故宮丟失5件文物附件 院長馮明珠公開致歉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昨天在臺北故宮官網發表公開信,為文物「未現」事件引起社會不安致歉。臺北故宮同時將最近一次盤點藏品的實錄po上官網。引人注目的是,除了「未現」的5件器物附件及殘片,臺北故宮還增列了12件器物附件以及文獻類文物133件。
  • 臺北故宮
    院內收藏有自北京故宮博物院、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瀋陽故宮、熱河行宮、中國青銅器之鄉-寶雞運到臺灣的二十四萬餘件文物,所藏的毛公鼎、散氏盤等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
  • 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原標題: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臺北故宮博物院名列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有69萬件珍貴藏品。  1983年,時任院長秦孝儀提出「從傳統中創新,藝術與生活結合」的文創理念,30多年來,臺北故宮已經開創出自成一格的文創產業。
  • 臺北故宮院長:目前無借文物到大陸展出計劃
    中新網1月22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對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能否出借文物至大陸展出,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21日表示,目前沒有。馮明珠21日率團訪問大陸,她當天下午在北京下榻飯店接受臺灣媒體提問故宮展品是否會出借給大陸展出時,作以上表示。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臺北故宮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
    中國臺灣網12月1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島內上周傳出臺北故宮博物院將由原來隸屬於臺行政主管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歸屬於臺文化主管部門的三級機關,甚至還傳出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去中國化」,引發輿論熱議。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11月30日首次針對此議題表態,稱「沒有改名問題」。
  • 臺北故宮慶建院90周年 北京故宮副院長受邀出席
    原標題:臺北故宮慶建院90周年 北京故宮副院長受邀出席  中新社臺北10月8日電 (記者 劉舒凌)臺北故宮博物院8日慶祝建院90周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婁瑋一行受邀出席,並表達了共同推動文明進步、和平發展的願望。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夜遊秦淮河 稱對南京情感特殊
    24日晚,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一行來到南京夜遊秦淮河,馮院長用「情感上的親切」來形容自己的感受。  【解說】畫舫凌波、槳聲燈影,夜間的秦淮河水有一種寂靜的悠揚感。馮明珠剛到南京,就和自己的老朋友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一起,坐在遊船上夜遊秦淮河。從崑曲聊到江南書院,兩位老朋友相談甚歡。
  • 臺北故宮博物院將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共慶建院90年
    新華社臺北1月10日電(記者 許雪毅、陳斌華)今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9日披露,該院將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攜手舉辦一系列院慶活動。她說,兩院現已籤約的一個重要活動是將在今年10月推出的「郎世寧來華300年特展」,到時將向北京故宮博物院借8張郎世寧的作品,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同時將舉辦第五屆兩岸故宮博物院學術研討會,主題為文化交流,包括東西方文化交流、亞洲文化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