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馮明珠接任臺北故宮新院長

2020-12-15 鳳凰網讀書

■ 已為臺北故宮服務34年

■ 從事清史研究獲任後表示將結合民間力量推動大故宮計劃

白陶鬹(大汶口文化晚期)

李安忠(宋)《竹鳩圖》

玉螭紋觿(戰國)

本版藝術品均為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

懸缺1個半月的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人選於昨日塵埃落定,馬英九辦公室13日宣布,任命馮明珠為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

馮明珠昨天上午恰好在臺北出席臺北故宮博物院即將在10月舉辦的「商王武丁與後婦好——殷商盛世文化藝術」特展新聞發布會,當被問及任命事宜時,她表示有接到徵詢,但未接獲人事命令。而昨天下午任命發布後,她表示自己也感到很意外,並覺得「任重道遠」,故宮很多業務要繼續推動。」

馮明珠擅長歷史研究

前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任職至今年7月底,周功鑫原在臺灣輔仁大學任教,2008年5月20日借調至臺北故宮擔任院長,今年7月借調時間屆滿,周功鑫請辭回校任職。周功鑫請辭後,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由現任故宮政務副院長周築昆暫代,而院長職位懸缺至今。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7月底請辭後,馮明珠一直被傳為將接任院長的熱門人選。她1978年從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畢業,同年就進入臺北故宮博物院工作,一路從圖書文獻處幹事做到文獻處長,2008年接任臺北故宮副院長至今,工作生涯幾乎奉獻給臺北故宮,對臺北故宮運作及文物了解甚多。當時在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主修中國近代史,師從臺灣近代史名家李守孔先生。因工作關係,也從事清史研究,曾參與《清史稿校注》,著作以藏學、清史、清代檔案為主。

積極推動故宮南院建設

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在接受早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上海博物館和臺北故宮的關係一直非常好,這幾年兩館之間交流頻繁,他本人和馮明珠的私交也很好。「她在臺北故宮任職多年了,」談及馮明珠,陳燮君給予了很高評價,「她待人非常熱情,對中國文化非常認同,對歷史也很有造詣。她本身是一位歷史方面的學者,從未中斷過對於學術的追求,同時,她策划過一系列的大展。」

而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也向早報記者表示:祝賀馮明珠出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今後也會繼續加強兩岸故宮博物院的合作。「我和她很熟,是老朋友了。她是著名的學者、作家,在工作中很有研究精神。」

馮明珠院長上任後,未來的工作重點將從三個方面展開。首先,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國際級博物館,「未來如何維繫其國際地位不墜,並肩負典藏、研究、保存、展覽、教育及娛樂等現代化博物館功能」將是其最重要之職責。其次,臺北故宮博物院目前每日平均參觀人數為10000至12000人次,「為提供更優質的參觀質量,展示及典藏空間之擴建,實有燃眉之急。然因目前政府財政拮据,如何結合民間力量,推動大故宮計劃是目前積極思考之方向。」實際上,從去年10月,臺北故宮博物院就宣布正式啟動「大故宮」計劃,該計劃預計耗資近300億元新臺幣,使在外雙溪的臺北故宮展館面積增加5倍,並在附近另開發4.8公頃土地建設文化創意園區。馮明珠提到的第三點是,將繼續積極推動故宮南院(去年10月開始,臺北故宮博物院在嘉義興建南院)的軟硬體建設,馮明珠表示,故宮南院開幕預定推出的8個展覽正在按進度籌劃,硬體部分雖然因為工程問題延宕,但仍朝2015年底正式營運的目標努力。

上海博物館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近年籤訂了「友好協議」,兩館交流密切,比如去年年末的「路易十四和康熙大帝」特展,上博就曾出借展品予以支持。

人選公布前有4人呼聲高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空缺後,曾傳出臺灣高層圈選準院長名單。名單上列的人不少,當中最受矚目的有兩位出身臺北故宮、兩位出自歷史博物館。

兩位出身臺北故宮的人選包括副院長馮明珠和從臺北故宮退休的朱惠良。此外,史博館現任館長張譽騰和史博館前館長、「政務委員」黃光男的呼聲也不小。不過,4人多半低調應對此事。

臺北故宮副院長馮明珠最早傳出「已經進過馬英九辦公室」。馮明珠說,她確曾在8月8日進過「馬辦」,但是參加「馬辦」月會、聽史丹佛中心經濟學者卡爾森博士演講,並沒有獲馬英九召見或談及人事。

另一位熱門人選朱惠良,擁有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考古研究所博士學位。她與馮明珠一樣出身臺北故宮基層,在臺北故宮服務近20年,曾代表新黨出馬獲選「立法委員」;2000年曾與許信良搭配競選正副臺灣地區領導人。兩年前,她回到臺北故宮,不久退休。朱惠良表示,她退休後照顧97歲的父親,過得很快樂,並未被徵詢。

史博館現任館長張譽騰擁有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博士學位,曾任臺南藝大文博學院院長,並擔任過「文建會副主委」,博物館界人士曾分析其有傲人學位及豐富行政資歷,出線機率不小。還有一位熱門人選是「政務委員」黃光男,他曾任史博館館長多年,任內引進兵馬俑大展等掀起特展熱,聲望及輩分皆高,但他說未獲高層徵詢。

馮明珠  

1950年出生於香港,祖籍湖北黃陂。1978年畢業於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主修中國近代史。歷史研究所畢業後即進入臺北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歷任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故宮學術季刊主編等,並寫有《清宮檔案叢談》、《知道了:硃批奏摺展》等著作。多從事清史研究,參與編寫《清史稿校注》。著作以藏學、清史、清代檔案為主。

臺北故宮博物院 - 歷任館長

(1965年8月建館後)

蔣復璁(1898-1990)

任職期1965年9月至1983年1月

秦孝儀(1921-2007)

任職期1983年至2000年

杜正勝(1944- )

任職期2000年至2004年

石守謙(1951- )

任職期2004年5月至2006年1月

林曼麗(1954- )

任職期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

周功鑫(1947- )

任職期2008年5月至2012年7月

相關焦點

  • 空缺1個半月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由副院長馮明珠接任
    中廣網臺北9月14日消息(記者李贏)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7月底請辭後,空缺1個半月的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人選昨天(13日)塵埃落定,由副院長馮明珠接任。  作為新院長的熱門人選,馮明珠當選之後說,自己到這個位置上有點意外,不過在業界或者外界看來,這隻桂冠非他莫屬。
  • 專訪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臺北故宮票價仍然很低
    圖片說明: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 陳太曦攝【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太曦】驅車前往臺北故宮的路上,一出自強隧道右轉至善路就見到這樣的場面:十多輛大型遊覽車停在路邊,數百名大陸遊客魚貫下車,目標就是對面的臺北故宮。日前,臺北故宮宣布普通票從160元(新臺幣,下同)漲到250元,優惠票從80元調漲到150元。
  • 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獲聘北京故宮研究院顧問
    圖/中新網   在臺北故宮服務38年,於今年隨臺灣政黨輪替卸下重擔的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昨天獲聘北京故宮研究院顧問。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故宮研究院聘任的顧問均為德高望重、學養深厚的學者,負責對故宮學術發展建言獻策,參與學術評判。馮明珠系迄今第五位。前四位分別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傅熹年、著名古文獻專家李致忠、德國海德堡大學科學院院士雷德侯教授和英國牛津大學前副校長傑西卡·羅森女勳爵。
  • 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到南京就是老友相見
    【導語】24日晚,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等一行7人順利抵達南京。在為期一天的行程中,馮明珠將在南京進行簡短訪問。  【解說】馮明珠說,她不是第一次來到南京,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就是他多年的好友。此外,馮明珠的母親是南京人,讓她感到更加親切,她表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將和南京博物院加大合作。
  • 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圖三:翠玉白菜文創產品 前不久,現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在接受環球人物雜誌記者採訪時道出了她對文創的理解:「一件精巧的文創商品,也許只是來自於創作者一個轉念或者一個巧思。 30年前的東西現在還在賣 環球人物雜誌:臺北故宮從什麼時候開始做文化創意商品。 馮明珠:秦孝儀先生1983年擔任故宮院長,當時他就提出「從傳統中創新,藝術與生活結合」的大方針,不但要求我們編《故宮文物》月刊,還讓我們把故宮典藏和生活結合起來,開發日常用的東西。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組團21日訪大陸(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組團21日訪大陸(圖) 2014年07月29日 11:03:4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將典藏與生活結合打開文創之路——訪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
    原標題:將典藏與生活結合打開文創之路——訪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  新華網臺北10月9日電(記者孟昭麗 陳鍵興)10月1日至7日,臺北故宮商店營收突破2000萬元(新臺幣,下同),而今年前九月營收累計高達5億4855萬元。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夜遊秦淮河 稱對南京情感特殊
    24日晚,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一行來到南京夜遊秦淮河,馮院長用「情感上的親切」來形容自己的感受。  【解說】畫舫凌波、槳聲燈影,夜間的秦淮河水有一種寂靜的悠揚感。馮明珠剛到南京,就和自己的老朋友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一起,坐在遊船上夜遊秦淮河。從崑曲聊到江南書院,兩位老朋友相談甚歡。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 為韓4.0計劃背書
    國民黨2020參選人韓國瑜提出未來要讓臺北故宮博物院所有文物在同時間展出,面對外界質疑此一主張的可行性,韓國瑜政策顧問團總召張善政昨召開記者會說明,韓國瑜打算藉由臺北故宮4.0計劃實踐,用數字展覽補實體展覽空間不足,前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也出席記者會為臺北故宮4.0計劃背書。
  • 臺北故宮要改名「華夏文物博物館」?故宮前院長馮明珠:自毀招牌
    國立故宮博物院傳將因應政院組織改造,改隸屬於文化部,因此鬧得沸沸揚揚,外界更流傳故宮將更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一說。對此,故宮前院長馮明珠於臉書貼文表示,自己反對故宮納入文化部,並指若真更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更是愚不可及、自毀招牌。
  • 這時候,臺北故宮要換院長了
    【文/觀察者網 童黎】 6個月後,臺北故宮博物院又要換院長了。 在臺北故宮向日本出借「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一事繼續發酵之際,多家臺媒今天(14日)報導稱,主張把「故宮臺灣化」的臺北故宮現任院長陳其南不會留任,博物院內部對此都很驚訝。
  • 臺北故宮丟失5件文物附件 院長馮明珠公開致歉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昨天在臺北故宮官網發表公開信,為文物「未現」事件引起社會不安致歉。臺北故宮同時將最近一次盤點藏品的實錄po上官網。引人注目的是,除了「未現」的5件器物附件及殘片,臺北故宮還增列了12件器物附件以及文獻類文物133件。
  • 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原標題: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臺北故宮博物院名列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有69萬件珍貴藏品。  1983年,時任院長秦孝儀提出「從傳統中創新,藝術與生活結合」的文創理念,30多年來,臺北故宮已經開創出自成一格的文創產業。
  • 「臺北故宮」前院長請辭北京故宮顧問,灣灣的玻璃心可以放下了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4日表示,為了平息她個人受聘擔任北京故宮研究院顧問所引發的風波,她3日寄雙掛號信函向北京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請辭顧問一職
  • 臺北故宮文物丟失 幾任院長知情不報
    臺北故宮文物丟失 幾任院長全知情但無人說話 相關新聞:臺北故宮文物傳言遭竊 配件缺損疑有內賊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外界揣測是失竊或內賊,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駁斥不可能:「如果我要盜,當然是盜懷表,怎麼會盜鑰匙?」此外她透露,杜正勝、石守謙、林曼麗等前院長對於文物缺損統統知情。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北故宮去年4月完成史上第3次文物大清點,但迄今逾11個月仍未提清點報告。民進黨「立委」陳亭妃質疑,清點是在前院長周功鑫任內完成,但周退休前職務交接,卻不見任何交代,有隱匿之嫌。
  • 臺灣新一輪人事布局 臺北故宮新院長被指涉「獨」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餘潞】蘇貞昌接任「行政院長」後迅速完成「組閣」,但部分成員名單尚未敲定。13日,「內閣」完成新一輪人事布局。臺「行政院」13日證實,「海洋委員會主委」由現任代理主委兼「海巡署長」李仲威升任,臺北故宮院長則由「國史館館長」吳密察出任。《聯合晚報》13日介紹稱,今年63歲的吳密察從臺大歷史系畢業後赴日本留學,專研臺灣近代史,2001年首度「入閣」擔任「文化部」的前身「文建會副主委」,後來任「臺灣歷史博物館」首任館長及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系主任,2016年接掌「國史館」。
  • 臺北故宮,何必「自宮」?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 現任院長緊急澄清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民進黨當局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今天緊急滅火稱,一個星期以來,關於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並沒有改名問題。他還表示,一切尊重臺行政管理機構的決定。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北京故宮在臺「大選」後已暫停文物出借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25日表示,前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在交接時提到,大陸北京故宮博物院從今年1月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束後,就暫停文物出借給臺北故宮博物院。林正儀25日上午到「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業務報告,國民黨「立委」吳志揚提到,未來臺北故宮與北京故宮之間要如何互動?林正儀透露,「目前北京故宮文物不借我們」。
  • 臺北故宮院長:博物館要有本事賺錢做公益
    2010年參觀臺北故宮人數為344萬,2014年已上升至540萬。  採訪伊始,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女士就嚴厲駁斥了谷歌上的說法,說並非文物落腳臺灣初期秘藏不示外人,並拒絕社會各界的觀覽要求,而是文物自1933年離京,幾乎一直在箱子裡遷徙。初到臺灣,因為準備回大陸,所以沒有開箱。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臺北故宮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
    中國臺灣網12月1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島內上周傳出臺北故宮博物院將由原來隸屬於臺行政主管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歸屬於臺文化主管部門的三級機關,甚至還傳出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去中國化」,引發輿論熱議。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11月30日首次針對此議題表態,稱「沒有改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