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文物丟失 幾任院長知情不報

2020-12-21 人民網

臺北故宮文物丟失 幾任院長全知情但無人說話

相關新聞:臺北故宮文物傳言遭竊 配件缺損疑有內賊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建築設計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築形式,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著米黃色牆壁,潔白的白石欄杆環繞在青石基臺之上,風格清麗典雅。臺灣故宮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共約70萬件,分為書法、古畫、碑帖、銅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琺瑯器、雕刻、雜項、刺繡及緙絲、圖書、文獻等14類。博物院經常維持有5000件左右的書畫、文物展出,並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種特展。

去年臺北故宮完成大盤點,包括懷表的鑰匙、水丞的銅小匙等5件文物出現配件遺失。外界揣測是失竊或內賊,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駁斥不可能:「如果我要盜,當然是盜懷表,怎麼會盜鑰匙?」此外她透露,杜正勝、石守謙、林曼麗等前院長對於文物缺損統統知情。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北故宮去年4月完成史上第3次文物大清點,但迄今逾11個月仍未提清點報告。民進黨「立委」陳亭妃質疑,清點是在前院長周功鑫任內完成,但周退休前職務交接,卻不見任何交代,有隱匿之嫌。陳亭妃要求臺北故宮據實以告,若24小時內不公布,她將向檢調單位、廉政部門、監察機構告發。

馮明珠:前幾任院長統統知情

臺北故宮清查出來「未現」的古物,包括《清銅鍍金內填琺瑯琵琶式懷表》的鑰匙一柄、《青玉八卦水丞》的銅小匙、《青玉刻花爐》的3片殘片、《仿古玉圓璧》的殘片、《三鑲玉如意》3小嵌片;其中只有懷表曾對外展出過。

對於外界揣測是失竊或內賊,馮明珠駁斥不可能:「如果我要盜,當然是盜懷表,怎麼會盜鑰匙?」

馮明珠表示,臺北故宮文物遷臺共有3次大規模盤點,此外每年按季進行例行性抽點,由院長主持。她強調,這5件文物缺損「發生時間」推估在2001年至2008年間,「杜正勝、石守謙、林曼麗等前院長統統知情。」

強調「未現」 無人受懲處

馮明珠25日在公開發言中,都以「未現」一詞取代「不見」,「究竟是掉了,還是在庫房?大家都還在找。」她指出,前院長杜正勝推動「改箱為櫃」,把庫房裡裝在鐵皮箱裡的文物擺放到展示櫃,過程中很有可能遺落在鐵皮箱裡,「或雲深不知處。」

是否有人員因文物缺損遭到懲處?馮明珠表示,去年盤點後已上籤提報處分,前院長周功鑫按程序報告臺北故宮指導委員會,委員會做出不處分決定,臺北故宮也上報行政機構。

不過,文物缺損消息曝光,面對不少壓力,馮明珠說,懲處名單會進行研議,但部分人員已退休,還要再和人事室討論。

遺失損害 應提報並公布

陳亭妃指出,文物大清點有標準作業流程,任何遺失或損害,除由行政機構銷號還要呈報監察機構,並在臺北故宮文物月刊或學術季刊公布。她接獲爆料,臺北故宮去年4月文物大清點後,卻沒提供任何報告記錄。事後她向臺北故宮詢問,臺北故宮回稱文物總數量與第2次文物清點結果一樣。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丟失5件文物附件 院長馮明珠公開致歉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昨天在臺北故宮官網發表公開信,為文物「未現」事件引起社會不安致歉。臺北故宮同時將最近一次盤點藏品的實錄po上官網。引人注目的是,除了「未現」的5件器物附件及殘片,臺北故宮還增列了12件器物附件以及文獻類文物133件。
  • 疑似監守自盜 臺北故宮文物2附件3殘件「未現」
    目前清查未現的文物配件包括「清銅鍍金內填琺瑯琵琶式懷表」附的小鑰匙(發條)、「青玉八卦水丞」的銅小匙、「青玉刻花爐」的三片殘片、「仿古玉圓璧」的一小片殘片、「三鑲玉如意」的三嵌件。大半附件與殘件「未現」的時間不明確。  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表示,臺北故宮絕對沒有如外界揣測的「監守自盜」,因為文物的價值在主件而非附件,「不可能只偷了小鑰匙而留下懷表」。
  • 這時候,臺北故宮要換院長了
    11日,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率「內閣」總辭,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隨後宣布蘇貞昌接任「行政院長」。臺灣《聯合報》1月14日又報導稱,準「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等人13日在記者會上宣布了新「內閣」名單,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待選任」。 據報導,陳其南這幾天並未打包個人物品,臺北故宮內部對他不留任一事都很驚訝。
  • 原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任北京故宮顧問
    北京故宮博物院迎來了一位資深顧問——臺北故宮前任院長馮明珠(上圖),她在今年5月卸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職務後,7日正式從北京故宮掌門人單霽翔手中接過了聘書,表示將對北京故宮有問必答,分享她身為38年博物館人的經驗
  • 這時候,臺北故宮要換院長了
    臺灣《聯合報》1月14日又報導稱,準「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等人13日在記者會上宣布了新「內閣」名單,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待選任」。據報導,陳其南這幾天並未打包個人物品,臺北故宮內部對他不留任一事都很驚訝。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稱:「把臺北故宮變成臺灣人的故宮」
    文 I 蘭斌強昨天(16日)下午,臺灣新上任的「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召開的媒體茶敘會上稱:要「把臺北故宮變成臺灣人的故宮」、「臺北故宮的文物不是搶來的,中國不敢來要。」並囂張表示「不怕挑動敏感神經」。
  • 訪臺北故宮院長:向臺北故宮學習什麼?
    1972年,自臺灣輔仁大學法語系畢業之後,她就開始了在臺北故宮漫長的工作旅程。從基層導覽解說員做起,歷任務蔣復璁、秦孝儀兩任院長秘書,展覽組組長等職。在16年的展覽組長任內,她籌展無數,並於1989年創立志工制度。個性積極、認真、語文能力強且勇於直言,是臺北故宮老同事對周功鑫的共同印象。因與當時臺北故宮發展理念不合,1999年周功鑫自臺北故宮退休。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臺故宮文物沒有歸還大陸問題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圖片來源:中評社)【環球網綜合報導】新黨主席鬱慕明早前在談及「轉型正義」及國民黨黨產之時,提到了有關臺北故宮文物的話題。對此,民進黨「立委」黃國書16日上午詢問「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到底臺北故宮的文物是誰的?
  • 臺北故宮新院長公然叫囂「臺獨」,又稱「文物是我們的」
    海外網7月17日電 新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16日上午上任。上任當天,他就公然揚言自己主張「臺獨」,並叫囂「故宮臺灣化」,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他還聲稱,臺北故宮並不是「把人家的文物搶過來」,而是「這些東西不知道怎麼樣就跑到臺灣」。
  • 臺北故宮院長"去中國化"被諷:敢不敢送文物回北京
    環球網綜合報導 臺北故宮新院長陳其南16日提出「故宮臺灣化」,並提新建日本館等計劃。其言論在兩岸掀起巨大爭議,臺灣評論員祈懷秋質疑陳其南敢不敢做另外兩件事,其中包括把文物送回北京。
  • 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原標題:臺北故宮院長: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臺北故宮博物院名列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有69萬件珍貴藏品。  1983年,時任院長秦孝儀提出「從傳統中創新,藝術與生活結合」的文創理念,30多年來,臺北故宮已經開創出自成一格的文創產業。
  • 傳「行政院」人事異動 吳密察接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
    華夏經緯網2月13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日前傳出將文物外借的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傳出人事異動,據媒體報導,「行政院長」蘇貞昌最近完成「內閣」人事新一波布局,據悉,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將由文史館館長吳密察出任;海洋委員會主委將由現任代理主委兼「海巡署長」李仲威升任;「海巡署長」則由「國安局」副局長陳國恩轉任。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要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故宮院長:北京故宮文物數量是臺北故宮的20倍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這些項目包括與港臺地區及在京文博單位的合作項目,且許多研究工作在學術界具有前沿性和開拓性的特點,對今後文博界從事大型科研工作的模式具有積極的探索意義。」  雖然每一項的名頭聽上去都很「高大上」,不過實際效果卻個個「接地氣兒」。比如,故宮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與硏究項目的啟動,將喚醒沉睡了半個多世紀的兩萬餘片甲骨,《故宮百科全書》也將開始編撰。
  • 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1983年,時任院長秦孝儀提出「從傳統中創新,藝術與生活結合」的文創理念,30多年來,臺北故宮已經開創出自成一格的文創產業。從最早的絲巾、領帶、領帶夾、雨傘、布料、桌巾、扇子、小錢包、名片夾、鑰匙圈、筆記本、文具等日常用品,到圖像授權、出版品授權印製、合作開發、品牌授權等幾種衍生商品通道近年來,更致力於發展兼具藝術與實用性的文創商品,早已跳出了文物複製品的局限。
  • 臺北故宮
    外界揣測是失竊或內賊,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駁斥不可能:「如果我要盜,當然是盜懷表,怎麼會盜鑰匙?」此外她透露,杜正勝、石守謙、林曼麗等前院長對於文物缺損統統知情。民進黨「立委」陳亭妃質疑,清點是在前院長周功鑫任內完成,但周退休前職務交接,卻不見任何交代,有隱匿之嫌。陳亭妃要求臺北故宮據實以告,若24小時內不公布,她將向檢調單位、廉政部門、監察機構告發。
  • 專訪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臺北故宮票價仍然很低
    圖片說明: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 陳太曦攝【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太曦】驅車前往臺北故宮的路上,一出自強隧道右轉至善路就見到這樣的場面:十多輛大型遊覽車停在路邊,數百名大陸遊客魚貫下車,目標就是對面的臺北故宮。日前,臺北故宮宣布普通票從160元(新臺幣,下同)漲到250元,優惠票從80元調漲到150元。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北京故宮在臺「大選」後已暫停文物出借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25日表示,前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在交接時提到,大陸北京故宮博物院從今年1月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束後,就暫停文物出借給臺北故宮博物院。林正儀25日上午到「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業務報告,國民黨「立委」吳志揚提到,未來臺北故宮與北京故宮之間要如何互動?林正儀透露,「目前北京故宮文物不借我們」。
  • 臺北故宮
    外界揣測是失竊或內賊,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駁斥不可能:「如果我要盜,當然是盜懷表,怎麼會盜鑰匙?」此外她透露,杜正勝、石守謙、林曼麗等前院長對於文物缺損統統知情。民進黨「立委」陳亭妃質疑,清點是在前院長周功鑫任內完成,但周退休前職務交接,卻不見任何交代,有隱匿之嫌。陳亭妃要求臺北故宮據實以告,若24小時內不公布,她將向檢調單位、廉政部門、監察機構告發。
  • 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文物藏品比較
    在文化理論研究、政策科學研究、魯迅思想研究方面,有四部學術專著出版,還有兩部詩詞集問世。近年來提出了「故宮學」概念。  「兩岸故宮藏品,比起來哪家的多?哪家的精品多?」這是兩岸同胞乃至國際社會都不甚清楚而又很關注的一個問題。可以肯定地說,北京故宮不僅藏品遠遠多於臺北故宮,而且總體上精品也多於臺北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