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內地與香港文化形成全方位、多渠道交流格局

2020-12-25 央視網

文化部:內地與香港文化形成全方位、多渠道交流格局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記者李寒芳 周瑋)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前夕,文化部副部長丁偉25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回歸以來,內地與香港的文化交流呈現出日益緊密、豐富、健康發展的態勢,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的交流格局,有力助推了中華文化在香港的傳播與傳承,對增進香港同胞對國家、對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發揮了積極作用。

  丁偉說,回歸以來,內地與香港文化交流量穩步增長,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港工作戰略方針指引下,內地與香港文化交流豐富多彩,項目年均交流量達750項、1萬人次,較回歸之初增長了一倍。

  丁偉表示,文化部與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2005年籤署《內地與香港特區更緊密文化關係安排協議書》,以「互惠雙贏、加強合作、共同發展」為原則,規劃了內地與香港在文化方面加強合作的領域和渠道,從機制上保證了與香港地區的文化交流與合作。黨的十八大以來,雙方在重大文化活動合作、文化遺產保護、文化惠民服務、文化產業合作、攜手共推文化走向世界等方面合作全面深化,促進共同發展。文化部加強與香港開展重大文化活動合作,全力支持香港特區政府依法文化施政。鼓勵特區政府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參與和舉辦重大文化活動,支持香港實現成為國際文化大都會的願景。經過多年合作打造,「歡樂春節」、「香江明月夜」慶中秋活動、「根與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故宮精品系列展」、「中國戲曲節」等品牌項目持續不斷地將內地文化藝術精品帶到香港。同時,「港澳視覺藝術雙年展」「香港經典電影展映」「香港北京舞蹈雙周」等活動在內地的影響不斷擴大,逐漸成為內地與香港藝術交流的重要平臺,讓內地觀眾更加直接了解和感受到香港文化藝術發展與精彩魅力。

  他介紹說,文化部與香港特區主管部門暢通溝通渠道,協調工作機制,確保香港參與國家非遺項目申報和保護工作,支持香港開展非遺普查。截至目前,香港共有10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有3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2009年粵劇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香港引起熱烈反響。《中國民族民間文藝集成志書》香港卷編纂工作已順利開展。這對於促進香港挖掘文化精髓與歷史資源、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加完整表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豐富內涵都具有重要意義。

  在文化惠民服務方面,文化部持續打造「國粹香江校園行」「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活動」「香港中學生民族民間研習考察計劃」「香港校園藝術大使文化之旅」「內地與港澳青年文創交流營」等一系列面向香港青少年的示範性品牌項目,以文化講座、田野調查、崗位實習、同輩交流等多種形式,幫助香港青年學生開闊眼界、增長學識、提高能力,尤其是加強其對國家歷史文化與社會發展的了解和認識,增進內地與香港青少年的交流互動與情感融合,夯實中華文化在港傳承弘揚的基礎。

  在文化產業合作方面,回歸以來,內地與香港文化產業合作在政策制定、平臺搭建、人才培養等方面全面推進,取得積極成效。優化文化產業合作環境。內地與香港積極推進落實《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及補充協議涉文化領域的相關政策,推動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逐步放寬香港服務提供者在文化產業領域的準入門檻,逐步給予國民待遇,方便香港同胞進入內地文化市場,參與推進內地文化消費發展。廣州南沙開發區、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珠海橫琴新區等重點地區的粵港澳文化產業園區,積極探索,先行先試,促進內地與香港文化產業資源互補和融合發展。推進業界務實合作。充分發揮文化展會的平臺作用,積極鼓勵內地與香港業界務實合作。

  丁偉表示,香港不僅是一個對外傳播中華文化的窗口,對內還是一個海納百川、借鑑吸收各國優秀文化的橋梁和試驗田。「十三五」時期是促進文化繁榮發展關鍵時期,內地將與香港攜起手來,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深化人文思想層面的交流,促進內地與香港青少年間的文化交流,促進更多實質性的文化創意產業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出新的貢獻。

  丁偉說,香港可以發揮自身優勢,搭建更多交流平臺,鼓勵支持民間交往,在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民心相通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文化部將積極鼓勵推動香港參加更多國際多邊文化活動和國家對外文化項目,特別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的文化交流與合作。

相關焦點

  • 文化部:內地與香港文化交流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的交流格局
    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記者李寒芳 周瑋)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前夕,文化部副部長丁偉25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回歸以來,內地與香港的文化交流呈現出日益緊密、豐富、健康發展的態勢,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的交流格局,有力助推了中華文化在香港的傳播與傳承,對增進香港同胞對國家、對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發揮了積極作用。
  • 傳承拓展 欣欣向榮——香港與內地文化交流形成全方位格局
    新華社香港6月29日電(記者丁梓懿)香港回歸20多年來,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呈現出日益豐富、緊密、健康發展的態勢,雙方文化交流水平不斷提升,文化藝術和人才培養不斷融合發展,極大增強了香港同胞的文化歸屬感和愛國熱情,也推動了中華文化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
  • 內地與香港文化交流呈現日益緊密、豐富、健康發展的態勢
    ,香港回歸20年來,內地與香港文化交流呈現出日益緊密、豐富、健康發展的態勢,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的交流格局,深入推動了中華文化在香港地區的傳播和傳承,增進了香港民眾對國家、民族和中華文化的認同,增強了香港同胞特別是青年一代作為中國人的歸屬感和文化自信。
  • 內地與香港的文化交流任重而道遠
    今年,香港回歸祖國已經22年。二十多年來,內地與香港在文化交流方面不斷呈現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漸趨融合的良好態勢,雙方在文化藝術和人才培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日益增強了香港同胞的文化歸屬感和愛國熱情。但這只是一個階段性、過渡性的成果。
  • 文化部辦公廳關於公布2018年度內地與港澳文化交流重點項目名單的...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本部各直屬單位,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根據《文化部辦公廳關於啟動2018年度內地與港澳文化交流重點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辦港澳臺函〔2017〕238號),經評審和公示,現公布2018年度內地與港澳文化交流重點項目名單及資助金額(見附件1)。
  • 「2017香港歡樂春節文化廟會—熊貓故裡·錦繡四川」活動開幕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中國友好和平發展基金會名譽會長李小林,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葉壯,文化部港澳臺辦副主任李健鋼,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朱挺,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香港特區政府康文署署長李美嫦等近500名嘉賓和香港同胞參加開幕式。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李小林在致辭中表示,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內地與香港共有的文化基因。
  • 內蒙古非遺文化赴香港文化交流
    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內蒙古與香港經濟、文化、旅遊等各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
  • 王炳南:持續擴大內地對香港全方位高水平的開放
    自2018年以來,在內地與香港經貿合作委員會工作機制下,兩地先後成立了一帶一路建設合作專責小組和一帶一路工商專業委員會。形成了政府加業界多層次機制性合作體系,2019年支持成立一帶一路工商專業委員會西部經貿研究中心,為香港企業對接內地市場,以及兩地共同開拓外部市場創設重要的合作平臺。二是搭建平臺,支持合作區建設。
  • 數據顯示:香港與內地投資主導型經貿關係格局形成
    研究顯示,2010年香港在中國內地對外貿易中的比重較1997年大幅縮減一半,而在中國內地吸引外商投資中的比重於2005年止跌轉升,2010年達到57%,創歷史新高。同時,香港在中國內地對外直接投資中的比重幾經起伏達到2010年的56%。由此看出,兩地經貿關係已由貿易依存型轉入投資主導型格局。
  • 內地與香港特區更緊密文化關係安排協議書籤署
    新華網香港11月9日電(記者 廖翊)國家文化部部長助理丁偉與香港特區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9日在香港籤署《內地與香港特區更緊密文化關係安排協議書》。    「協議書」共有10項內容:    1、雙方鼓勵和支持各自管轄的文化機構、民間團體和個人在「一國兩制」原則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文化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中華文化的發展與傳播;    2、雙方同意建立溝通機制,根據實際需要,舉行不定期會議或會面,就進一步加強文化交流與合作事宜進行經常性磋商,並制定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執行計劃;    3、雙方鼓勵和推動藝術機構及藝術家之間在文學
  • 澳門蘇州聯誼會成立 冀促進澳蘇經貿文化交流
    新華社澳門2月5日電(記者郭鑫)澳門蘇州聯誼會5日晚在澳成立,聯誼會旨在聯絡在澳蘇州鄉親,促進澳門與蘇州之間經貿文化交流。  澳門中華工業集團主席徐公敏出任聯誼會會長。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姚堅、澳門日報社社長陸波、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會長張國良等出席聯誼會成立典禮。
  • 線上「雲」推介開啟新模式 推動內地與港澳文旅交流合作
    11月23日,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的「2020港澳『美麗中國·心睇驗』線上系列旅遊推廣活動」第3場——「高鐵之旅」推廣活動成功舉辦。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張旭、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分別視頻致辭。
  • 大足石刻形成全方位保護格局
    大足石刻形成全方位保護格局 2020-12-20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香港青年暑假內地交流忙
    探訪內地歷史古蹟,感知當地風土民情,領略華夏山河如畫,了解國家發展歷程……這個暑期,形式多元的香港青年內地參訪活動如約而至。凸顯人文特色,注重交流體驗,主題活動讓香港年輕人受益良多。該交流團成員小黃說,隨著內地經濟高速發展,大灣區建設為港青提供了更多機會和選擇,希望在參觀交流的過程中尋求發展機會,未來有望赴內地創業。為未來發展做好準備領略祖國秀麗風光,感受內地城市發展開放,也是交流參訪的題中之意。
  • 香港電臺開始轉播央廣節目 將加強內地與香港間文化交流
    【環球網綜合報導】香港電臺停止自1978年開始轉播的英國廣播公司(BBC)國際頻道,4日開啟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香港之聲的轉播。  據了解,香港電臺第六臺於1989年12月3日啟播時以英語廣播,全天24小時轉播英國廣播公司國際頻道。
  • 增進內地和香港教育交流互鑑 建構開放的校園文化
    約百名來自內地與香港的中小學和特殊學校青年校長參與其中。相關言論摘編如下:中國內地的教育總體發展水平已進入世界中上行列,香港是國際公認的現代化教育水平較高的地區,在「一國兩制」的大背景下,香港的教育和內地的教育完全可以互為借鑑,開展更多的交流互動,實現更好的融合發展。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2016年文化發展統計公報
    出臺《文化部關於推動文化娛樂行業轉型升級的意見》,推動文化娛樂行業建設場所陽光、內容健康、服務規範、業態豐富、受眾多樣、形象正面的現代文化消費場所。出臺《文化部關於規範網路遊戲運營 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工作的通知》和《網絡表演經營活動管理辦法》,新興文化市場進一步規範。加強制度設計,構建以「三名單兩機制」(黑名單、警示名單和紅名單及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為核心的文化市場信用體系。
  • 司法部:內地與香港區際司法協助體系逐步形成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 高凱)中央依法治國辦副主任、司法部部長唐一軍4日在北京表示,近年來,內地與香港在司法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區際司法協助體系逐步形成。唐一軍在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內地與香港在司法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在司法領域的合作交流逐步深化。近年來,司法部保持並深化同香港律政司、懲教署、律師會、委託公證人協會等香港司法法律界組織和人員的溝通交流,完成香港法律學生法律資格考試和內地實習等相關工作,為深化大灣區法治合作提供保障。
  • 澳門與內地籤署文化深化合作協議
    人民網澳門12月1日電(記者蘇寧)澳門特區政府分別與文化部及國家文物局籤署有關文化及文化遺產領域的交流合作協議,進一步深化兩地的文化合作。 籤署儀式於11月30日在特區政府總部舉行,在行政長官崔世安、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及澳門中聯辦主任鄭曉松見證下,由文化部代表、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與澳門特區代表、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籤署《內地與澳門特區深化更緊密文化關係安排協議書》,協議全面落實澳門與內地在文化藝術、文化產業、青少年文化培育,以及國際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 司法部:近年來內地與香港在司法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化
    司法部保持並深化同香港律政司、懲教署、律師會、委託公證人協會等香港司法法律界組織和人員的溝通交流,完成香港法律學生法律資格考試和內地實習等相關工作,為深化大灣區法治合作提供保障。4日,國新辦就2020年全國「憲法宣傳周」活動安排及「七五」普法工作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