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省蔣氏

2021-01-18 蔣氏網


(蔣宗宏、蔣利人撰)


一、臺灣蔣氏起源及分布


臺灣的蔣氏族人不是本島上固有的,蔣姓臺灣的源頭據臺灣史書載為:「系承伯齡,望出蔣鄉」。據《臺灣人的祖籍與姓氏分布》認定臺灣姓氏至少有1027個,而相對集中於87個大姓,其中閩南人、客家人最多。佔臺灣居民人口中的85%是來自福建,而且臺灣盛行閩南語。在基隆、臺中、臺北、南投、雲林、桃雲、桃園幾個縣市的「大姓」幾乎都在87個大姓中,而蔣姓也都有,人數也不少。據有關資料統計臺灣蔣姓人口有33000多人,在全島87個大姓中排行第66位,其地位顯赫。


雖然臺灣也有從江蘇、浙江、廣東以及其他省市族人在不同年代遷徙臺灣,但是遷往臺灣最早,人數最多的公認為福建蔣氏族人。特別是閩南各地的蔣氏族人,其中進入臺灣的第一個蔣氏是明朝蔣毅庵隨鄭成功收復臺灣,定居臺灣(蔣毅庵是鄭成功副手,歿葬臺灣,其子孫繁衍至今已2000餘人。)


蔣姓族人遷臺最早的是明永曆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當時,有位跟隨鄭成功父子在臺灣高雄反清復明大旗的在鄭氏軍隊中任副總的蔣毅庵(蔣毅庵死後葬於彰化市的八卦山麓)和一位鄭成功軍隊中的蔣姓部屬,定居臺灣墾港東裡西勢莊。追隨鄭成功的蔣姓族人已被認為蔣姓遷徙臺灣的始祖。


《福建通史》記載,臺灣的蔣氏主要來自福建泉州,而泉州的蔣氏始祖是南宋的大學士蔣邕(雍),人是莆田仙遊人,在南宋紹興年間由中原來泉州教書,後來定居下來,成為閩南蔣氏的開山祖。


另據《福全蔣氏宗譜》載,泉州地區晉江市金井鎮福全村有九世祖蔣學文遷居臺灣(系君齊公、良材之次子),還有15世蔣彩應家庭科遷徙臺灣漳化縣馬芝遴保管事厝莊(系五房天應之子),還有四房素齋廳蔣城移居臺灣,泉州福全蔣明俊隨先祖遷徙臺灣桃園。


據廈門翔安澳頭《蔣氏族譜》載,廈門翔安(原同安)澳頭村蔣孟育,福全派下蔣旺後裔,孟育公是明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補國子監祭酒,南京吏部左侍郎,由澳頭遷徙金門西山前社。後裔在1958年「8.23」炮戰後,有1千多蔣氏族人遷入臺灣居嘉義、高雄等地。金門至今仍有蔣姓後裔300多人。


另據《同安縣誌》載,澳頭遷臺始祖有二人,即蔣土魏遷臺北淡水,蔣本大居高雄,他們也成為臺灣蔣氏的又一宗支。


據莆田蔣姓史料載,在清末民國年間莆田很多人赴臺灣經營或開發,其中有不少蔣姓族人,如莆田秀嶼區厝村蔣文瑛因仕宦臺北,有蔣亞欣兄弟、蔣九樵、蔣亞紹、蔣金龍等遷臺灣,有莆田忠門半島南部,面積不足50平方公裡,自南宋至清末曾有蔣氏村落和居點三十處之多,他們都是莆仙始祖淵公、陸公後裔,後來不少人遷徙臺灣,所以與臺灣蔣氏乃連理之枝。


忠門半島又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故鄉。據漳州華安縣《蔣氏宗譜》載,有蔣宗清《紫林》華安首任長官代縣長,1931年調省城任職後帶其子女等均定居臺灣。


據尤溪《蔣氏族譜》載,臺灣奉系蔣氏宗親有尤溪族人。


另據《閩連族譜》載,也有長汀蔣坊、蔣道訓在臺灣任官,長汀蔣承龍、蔣承為家人均臺北,蔣美蘭、蔣美礅等居淡水。


據長樂嶼頭《蔣氏族譜》載民國初期海軍總司令蔣拯上將後裔蔣銘、蔣秀瑩、蔣秀光等居臺北、蔣亨灝帶部分子女和蔣氏宗親由上海遷臺北、蔣開慧、蔣心德也居臺北,連江蔣書告、蔣啟弼等一家也住臺北,他們都是嶼頭吉公子孫,48世祖稔公之後裔。


在臺灣的蔣姓還有從沿海各地在不同時期,赴臺仕宦、經商、開發立基創業,千百年來傳宗接代,塑成了今日寶島之繁榮。以上足以證明閩臺蔣氏不僅同根共祖,而且一脈親情。

二、臺灣蔣氏支系(部分)

上世紀40年代中期,我國從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復臺灣,到上世紀40年代末,因內戰,國民黨政府敗退臺灣,民國總統蔣介石帶軍入臺,這個時期蔣氏亦有大量人口入臺,據資料統計,軍、政、工、商各界入臺定居者,約5000餘人,據浙江省文史部門資料顯示,浙江奉化溪口蔣氏去臺灣近500人,這些蔣氏不僅在臺灣繁衍生息,傳嗣子孫,還向世界各地延伸,人口不很大,但影響不小,還正欣欣向榮發展,這些蔣氏以福建籍遷入最多,不僅譽稱:「閩臺蔣氏是一家,也是大陸、臺灣蔣氏為一家」。


1、福建泉州地區蔣氏遷臺最多,如泉州、晉州金井鎮有蔣銘清後裔5支遷臺基隆、桃園等地。廈門澳頭村有蔣孟育於明萬曆年間全家遷往金門,後裔又遷遷往嘉義、高雄等地,為一大旺族。又如福建蒲田,淵、陸二公後裔蔣嚴欣等十餘戶遷臺亦為一大旺族。還有民國初蔣拯海軍上將後裔等跡遷入臺北市,迄今人丁興旺。


2、蔣中正(伯齡公後裔114代)、蔣經國(115代)及其部分族屬,由浙江奉化等地遷入臺,其後裔現分布各地及海外。


3、福州蔣亨灝(伯齡公—蔣吉公後裔),1949年去臺後,曾任金門、馬祖等福建所轄省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今後裔分布臺灣本土及歐美各地。


4、四川省安嶽縣蔣紹禹(民國政府空軍總隊長,外交部次長,伯齡公—97世瑛公後)1949年底全家入臺,退役後僑居美國,其子孫散居各地。


5、安嶽縣思賢蔣家璋(系臺北空軍地勤上校),1949年隨國民常政府入臺,現傳四世。


6、重慶大足蔣能煜(臺灣信託公司董事長),伯齡公97世芳三郎後裔,1949年全家隨軍入臺,迄今傳嗣子孫四代,散居各地。


僅以上幾例蔣氏族人從上世紀40年代入臺,到目前均已傳嗣子孫三—五代人了。可以想像上述入臺蔣氏數千人,在百年之後又是蔣氏遷臺分遷祖始祖了。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祖國大陸和平發展年代,國富民強,到處一派欣欣向榮景象,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春風吹遍神州大地,臺灣人民紛紛回大陸尋根認祖,我們蔣氏家人也隨之潮流,千方百計繞道香港回鄉尋根認祖。福建臺灣一水之隔,親人最多,眾臺灣回鄉尋根探親最熱。這裡略舉幾例。如八十年代起就有在臺北的蔣亨灝之妹蔣秀珠帶侄兒、侄女回老家長樂嶼頭尋根認祖時,他們與宗親們談及先祖義姑為撫侄終老不嫁的美德神話般故事,談及在臺北的福州蔣氏族人每年按家鄉風俗舉辦春酒,宴請福州在臺北的蔣氏家人足有十桌之多,以此來寄託血脈親情;有遷徙臺灣的蔣拯之孫女蔣秀瑩與其夫代表在臺灣的弟妹蔣銘、蔣秀光家人回榕。福州閩劇、泉州高甲戲、莆仙戲劇的閩音韻律還不時在阿里山上空唱響。事實證明海峽兩岸蔣氏的血緣和親情是不能割斷的。

相關焦點

  • 1953:臺灣省主席吳國楨與蔣氏父子決裂驚人內幕
    1949年12月15日,尚未復「總統」職的蔣介石便以臺島最高行政長官的身份任命吳國楨為臺灣省主席。對此,吳氏大惑不解。因為陳誠掌管臺灣省的大印不足一年,沒有功勞亦有苦勞,且在吳上任省主席位不久前,陳誠曾約談吳氏,邀吳屈就臺灣省政府秘書長一職,遭吳婉謝。吳對蔣說:「陳誠將軍不是做得很好嗎?最好由俞大維擔任。」蔣則毫不隱諱地回答:「你很恰當,我要你今後全力爭取美援。」
  • 《武嶺蔣氏宗譜》續藏寧波天一閣:兩岸蔣氏一脈相承
    圖為《武嶺蔣氏宗譜》續藏天一閣捐贈儀式現場 李佳贇 攝  浙江奉化溪口武嶺蔣氏一族曾出過蔣介石、蔣經國等名人。3月30日,該族後人將新修訂的《武嶺蔣氏宗譜》續藏於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私家藏書樓——寧波天一閣,與同藏館中的1948年版《武嶺蔣氏宗譜》一起,「續寫」家族文脈。  《武嶺蔣氏宗譜》收藏於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緣起上世紀四十年代。
  • 蔣氏家族讚歌!天下蔣氏一家親!蔣家兄弟姐妹轉起來!
    滿江紅·蔣氏文/蔣成州史海三千方顯出蔣姓本色百萬人加強團結永記家訓齊心協力共耀祖奮發圖強振家風同努力伯齡裔樂安郡三徑堂九侯聲有祖譜記載本是一脈五湖四海皆同宗天下蔣氏一家親共發展泱泱中華,姓氏堂堂蔣氏文化
  • 蔣氏宗譜年底入臺
    圖:《武嶺蔣氏宗譜》\網絡圖片  【本報訊】浙江省寧波奉化市檔案局11月1日透露,新修訂的《武嶺蔣氏宗譜》日前入藏奉化市檔案局。時隔64年,曾出過蔣介石、蔣經國等名人的奉化溪口武嶺蔣氏一族完成宗譜大修,新修訂的《武嶺蔣氏宗譜》收錄了7房7代7000餘名蔣氏後人,其中在臺蔣氏後人約500人。  據中新社報導,還有3套將於今年年底運往臺灣,其中一套將陳列於臺灣相關紀念館。  據奉化檔案館負責人介紹,家族宗譜是以記載一個血緣家屬的世系與事跡為主要內容的史料文獻,是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之一。
  • 標稱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蔣氏豐收腐乳店生產的蔣氏茶油腐乳被檢出...
    信息顯示,衡陽市南嶽區粵客隆商場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蔣氏豐收腐乳店生產的蔣氏茶油腐乳,經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湖南有限公司檢驗發現, 大腸菌群項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大腸菌群是國內外通用的食品汙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檢出大腸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致病性大腸桿菌)汙染物可能性較大。
  • 30000步遊蔣氏故居與雪竇山風景區
    溪口風景區兩個點,一是蔣氏故居,二是雪竇山風景區,人文之景與山水之境。人文資源主要是晉代古剎的雪竇寺、與蔣公相關人、事、物;而山水則表現在雪竇山與山間溪流之中。然而,未知、未見、未聞的東西總是能吸引來好奇,如果沒有遊玩過想必是肯定要嘗試一下的,所以下面是一份近似攻略的東西,叫30000步遊蔣氏故居與雪竇山風景區。蔣氏故居一攬子遊玩涵蓋了武嶺城樓、文昌閣、豐鎬房等,走路步數在7000步左右,時間在2-3小時漫遊,景點均沿著溪口鎮武嶺路一線排布。跟著下面給的地圖,信步而走就行。
  • 惠安崇武峰前蔣氏鮮為人知的「俠客傳奇」
    惠安崇武峰前蔣氏是晉江福全蔣氏的一支衍派,明清以來,此族群憑藉南派石雕技藝遐邇聞名。 蔣氏宗祠 猶存明風 惠安縣崇武鎮五峰村位於縣東南,此地古有五座小山峰,明清時期有蔣、張、楊、蔡等姓氏族群相繼徙居於此,形成五個村莊,故稱「五峰」。此地蔣氏開基祖蔣鳳祖(字眉峰)建宅之所位於峰前,故其族群被稱為「峰前蔣氏」。
  • 東安大盛「蔣氏月餅」香飄百年的背後
    該鎮老街農貿市場內「蔣氏月餅」店剛出爐的月餅不時飄散出陣陣餅香,蔣金焱、陳梅秀一家燦爛的笑臉就像那餅香一樣喜悅甜蜜。一揉一掰,壓成餅坯,放入烤箱……對「蔣氏月餅」第四代傳承人蔣金焱、陳梅秀夫妻來說,製作月餅的步驟早已諳熟於胸。從清朝末年起,蔣金焱的祖先已開始製作「蔣氏月餅」。時光流轉,蔣金焱仍堅持傳統「蔣氏月餅」的製作工藝。
  • 應夢名山雪竇山和蔣氏故居半日遊
    蔣氏故居半日遊吃完開逛蔣氏故居,即蔣中正前後幾輩的故居,主要景點就是豐鎬房、武嶺門、 文昌 閣、玉泰鹽鋪、小洋房、蔣氏宗祠等,如果不進入上述小景點參觀,是不用買門票的。我們從中間進入景區,諮詢了人說向左向右都可以逛,反正就是逛完一邊逛另外一邊,反正都是那麼多人...好吧,那就右轉...
  • 蔣氏族譜目錄大全
    《泰裡蔣氏宗譜》條目。《酥溪蔣氏宗譜》條目。《酥溪蔣氏宗譜》條目。《酥溪蔣氏宗譜》條目。《道林蔣氏宗譜》條目。
  • 攻略篇:蔣氏故居,被遺忘的美食
    總不能讓這個長假就這樣泡湯吧,我們決定前往蔣氏故裡,也就是奉化溪口鎮蔣氏故居景區。這個溪口鎮以蔣氏故居、雪竇山聞名。最近,一直看諜戰片,對於老將也是非常感興趣的,打算親自的探訪一下溪口鎮。首先說說這個武嶺城門,是很有特色的,同時也是溪口的建築性標誌,也是進出溪口鎮的必經之路,過去只是個小庵堂,在1929年蔣介石為了壯大古鎮的門面,建造了這個武關式城樓。
  • 【今日代誌】「世遺」福建華安土樓蔣氏祭祖大典!
    福建華安土樓蔣氏祭祖大典今日,世界文化遺產福建(華安)土樓迎來眾多遊客,眼見土樓正門前懸掛著一副這樣的紅綢對聯,不遠處蔣氏宗祠,彩旗招展、拱門群立、迎賓氣球飄揚,一派喜慶的氣氛洋溢,不由紛感詫異!原來,卻是當地大地村蔣氏的一年一度祭祖大會將於明日(3月12日,農曆二月十五日)舉行,屆時全國各地的大地村蔣氏分支宗親將回鄉謁祖,數千人集聚大地村蔣氏宗祠(廷宗),緬懷先祖、祭拜英靈、庇佑後裔、興旺發達。今天村裡蔣氏理事會和本社群眾正緊鑼密鼓、忙前忙後地做著各項準備事項。
  • 中國5A旅遊景點——浙江,奉化,溪口蔣氏故居。
    次日,去了溪口的文昌閣,小洋樓,武嶺學校,蔣氏宗祠,豐鎬房,玉泰鹽鋪,蔣母墓地。這些地方,如果跟著旅遊團匆匆忙忙的走,大約要4個小時吧!我和老伴慢慢的漫遊,用了大約8個小時。看的仔細,拍照片,錄像需要一些時間。總體來說,溪口值得一遊。
  • 奉化溪口武嶺蔣氏一族宗譜時隔64年完成大修
    原標題:奉化溪口武嶺蔣氏一族宗譜時隔64年完成大修   中國寧波網訊 時隔64年,曾出過蔣介石、蔣經國等名人的奉化溪口武嶺蔣氏一族完成宗譜大修,新修訂的《武嶺蔣氏宗譜》收錄了7房7000餘名蔣氏後人,其中在臺蔣氏後人約500人。目前,奉化市檔案局成為新宗譜的唯一官方收藏單位。
  • 他在蔣氏宗族中的輩分是什麼?
    最後一次大修是在1948年,由蔣介石主持, 蔣經國負責具體撰譜事宜,聘請陳布雷為宗譜總編纂,吳稚暉為總裁,具體編纂人為沙孟海,纂修了《武嶺蔣氏宗譜》。沙孟海結合蔣氏家族的各支族譜,考證出蔣氏乃周公之後,《左傳》載:「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至於從周朝起蔣氏的世系傳承,史料無載,得不到確切的答案。
  • 「軍中御廚」舊蔣介石行館上蔣氏江浙菜
    原標題:「軍中御廚」舊蔣介石行館上蔣氏江浙菜   中新網3月6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曾是蔣介石行館的臺灣華泰瑞苑墾丁賓館,新推「蔣氏風格」江浙菜,掌廚的鄧新鍾曾為蔣經國做菜,還服務過多位將軍,有「軍中御廚」之稱,經驗與手藝堪稱蔣氏風格江浙菜的最佳詮釋者。
  • 廣西全州蔣氏文化研究會考察鳳凰鎮上畔塘古村落
    #桂北古村落#廣西全州縣蔣氏多數全州蔣氏主要發源地為全州縣永歲鎮梅潭村,蜀國亡後,有20多萬人口。另一支較大的於明朝到永歲大崗定居,至今也有四萬多人口。全州縣鳳凰鎮上畔塘村的蔣氏也源自梅潭。近日,為了考察上畔塘蔣氏歷史文化,全州縣梅潭蔣氏文化研究會蔣連生會長、副會長蔣國友等,前往上畔塘村進行了考察。
  • 蔣氏通譜丨恭述族譜舊序
    按蔣氏出姬姓,周公旦七子,長伯禽封於魯,三子伯齡封於蔣,在今河南之汝寧光州,子孫以國為氏,<傳>言:凡、蔣、邢、茅、胙、祭皆周公之胤。廬陵春坊蔣氏,其先本長沙人。漢兗州守詡傳蜀司徒琬。至隋,琬之後萊州司戶啟。啟三世孫欽緒,仕唐吏部侍郎,長子沇,仲子清,清為東京留守判官,沇為湖南觀察使,因家湖南金灘之地。
  • 北宋名臣範仲淹和杭州蔣氏三兄弟,有啥一樣的?
    北宋名臣範仲淹和杭州蔣氏三兄弟,有啥一樣的? 北宋名臣範仲淹和杭州西溪溼地的蔣氏三兄弟 他們竟有這樣的共同點?
  • 臺灣省的行政區劃
    光緒十三年(1887年),為加強東南海防,清政府正式實行閩臺分治,設臺灣省。臺灣省下設臺北府、臺灣府、臺南府和臺東直隸州,三府下轄宜蘭、淡水、新竹、苗慄、臺中、彰化、雲林、諸羅、安平、鳳山、恆春11縣和基隆、埔裏社、澎湖3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