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特喜文創聚落:老城舊巷轉型文創商業街區,延續城市的記憶

2020-12-20 原山原水文旅研究院

「一個城市的進步,不在於豪宅改了多少,而是生活在這裡的人能不能時時感受到幸福的小氛圍。我們透過舊巷弄中的老房子, 並用「人的故事」延續一個城市的軌跡。」——範特喜微創文化創始人鍾俊彥

2008年的金融海嘯,全球經濟受到重創,經濟低迷。受其影響,企業倒閉潮及失業潮接踵而來。

在此背景下,臺灣島內微型企業興起,其中臺中的微型企業更一度佔了全臺總企業數量的近80%,成為了臺灣重要的經濟組成部分,同時它們也自然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尋租群體。

經濟的低迷,讓地產持有人對市場缺乏信息,無論租售都相對傾向於迅速出手。

這種形勢下,最早從事土木工程和室內裝修業務的範特喜,開始從活化都市限制空間和租賃給適合的微型企業的角度進行思考,從成立起就摸索著設立了一個未來十年發展的目標藍圖。

範特喜巷弄生態體系發展過程

■ 2011年,範特喜開始於臺中市西區美村路一段117巷內的連棟透天房子,以工業設計為主題,陸續設置一號、二號、三號、四號、五號、八號店鋪,形成第一個巷弄小聚落。

■ 2012年以烘焙為主題拓展到中興街與向上北路一帶,完成【範特喜甜點森林】。

■ 2013年以【與傳統製造業結合】及【小區閱讀】的概念,繼續深耕在中興街與向上北路一帶,再完成【綠光計劃】與【新手書店】。

■ 2014年以短期旅行為主題發展模範小區的街區巷弄,正建置青年旅社及創作換宿的空間,以及活化小區活動中心。

從微創概念拉伸綠光計劃,完成微創意聚落的成型,從「點——線——面」完成生活創意體系的塑造。

項目運營亮點

發展計劃

一、透過各縣市的聚落或工作站進行資源互換,在全省合理布局與地方和諧發展的範特喜。

透過在各縣市的聚落或工作站整合成範特喜的候鳥計劃,讓資源能夠互相交換。以生活聚落為基礎,結合在地文化與當地文化與當地傳統產業資源,重現家鄉的記憶與美好,發展處和地方平衡的商業模式

二、將鄉鎮作為發展第一線。激發鄉鎮原有的魅力,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召回外出務工的年輕人,為省內的文化發展注意新鮮血液。

「無限的競爭壓力」、「完不成的工作任務」、「越來越糟糕的空氣環境」、「不放心的食品安全」等等因素,這些都讓忙碌的都市人開始感到疲倦和無措、越來越多的城市白領開始嚮往鄉村生活……由此,範特喜也將自己未來的目標放在了鄉鎮的發展。

總結&啟示

剖析範特喜的發展路程,可以說它是一個發揮【在地化價值】的成功範例,而且是可以被複製的微型文創產業的發展模式。有了可複製的機制,乃可創造更大的產值。

個案中,通過總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1、訴求準確:是一個以記憶的延續、綠色的覺醒、創作的熱愛與夢想的加乘為核心精神,這也是【在地化價值】的根本元素。

2、成功定位:以小區營造方式【創造幸福的小氛圍】,融入於居民為鄰的生活圈,而不是打造一個商圈或賣場。

3、模式創新:和房客共同合作,共享資源,共同發掘市場需求,並成立微創體驗店鋪,增加服務的實務經驗,達成即行成市、穩定成長的目標。

4、現金流加持:以公司型態整合所有參與店鋪,創造現金流及產值,解決新創視野缺乏擔保的問題。同時藉由育成概念輔助,讓陸續進駐的「小雞」終有變成「金雞」的未來憧憬。

相關焦點

  • 感受臺灣文創範兒"家傳-範特喜的100種生活"走進北京
    「家傳-範特喜的100種生活」臺灣文創設計展今日下午在北京舉行開幕式。聯合主辦方8位代表共同拉動紅絲帶,象徵「家傳」的四幅彩繪條幅從空而降,新穎別致的剪彩環節將開幕式推向高潮。(中國臺灣網 郜利敏 攝)中國臺灣網4月7日北京訊(記者郜利敏)「家傳-範特喜的100種生活」臺灣文創設計展今日下午在北京舉行開幕式。北京臺聯副會長鄭大、臺灣範特喜創始人鍾俊彥、愛傳家董事長李翰瑩、廣安控股董事長申獻國等嘉賓出席開幕式。本屆展覽由北京臺聯、愛傳家文化發展(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坊共同主辦,於4月8日起至16日面向大眾參觀者開放。
  • 臺灣如何用文創連結城市與鄉村?
    去臺灣學什麼如何做好文化旅遊企化案的頂層策劃城市文化旅遊及節慶活動該如何策劃如何講好當地故事提升文旅體驗度在地特色主題展覽的策劃與組織的實踐方法透過凝聚小區共識,循著教育學習一觀念改變-行動實踐的策略,在願景力量的帶領下,桃米村親經由持續不斷的教育學習,以及社造精神的凝聚,透過跨領域的多元合作,桃米村從一個傳統農村轉型成為一個結合有機農業、生態保育和休閒體驗的教育基地,並讓愛與互助的概念,成為震災省思後的新價值體系。
  • 感受臺灣文創範兒 "家傳-範特喜的100種生活"走進北京
    鄭大致辭表示,這次文創展覽作品都非常「接地氣」,「用人的故事延續一個城市的軌跡」,展示了臺灣文創生活。他表示北京臺聯將繼續發揮自身作用,致力於京臺兩地的溝通與交往,希望兩岸文創人士繼續紮根中華文化,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促進兩岸文化產業融合,為兩岸深化文化交流發展貢獻力量。
  • 臺灣文創與娛樂觀光工廠項目商務考察
    參訪單位介紹松山文創園區--臺灣設計及文創產業的基地桃米社區/紙教堂---臺灣震災後重生的建築指標,也是回歸自然生態的園區範特喜文創---臺灣人氣文創休閒據點範特喜悄然在臺中巿美村路一段117巷萌芽和成長。
  • 臺灣文創研學之旅:探尋城市與鄉村活力背後的邏輯
    城市文化旅遊及節慶活動該如何策劃如何講好當地故事提升文旅體驗度在地特色主題展覽的策劃與組織的實踐方法如何通過社區營造激活鄉村活力地方特色伴手禮的設計與升級鄉村生態修復與生態保育路徑透過城市與鄉村視角,刷新文創賦能新價值文創,是進入城市與鄉村建設最好的入口研學,是進入城市與鄉村建設最快的入口
  • 臺灣文創研學之旅,帶你從鄉村一路「文藝」到城市
    城市文化旅遊及節慶活動該如何策劃如何講好當地故事提升文旅體驗度在地特色主題展覽的策劃與組織的實踐方法如何通過社區營造激活鄉村活力地方特色伴手禮的設計與升級鄉村生態修復與生態保育路徑透過城市與鄉村視角,刷新文創賦能新價值文創,是進入城市與鄉村建設最好的入口研學,是進入城市與鄉村建設最快的入口
  • 鄉創聯盟 | 臺灣如何用文創連結城市與鄉村?
    ,學習借鑑項目如何定位與規劃、頂層設計與運營落地,②深度研學9大重點考察主題文創園區:松煙文創園區/誠品書店城市文創商圈:宮原眼科/範特喜微創文化聚落特色民宿:緩慢民宿/卓也小屋如今,西門紅樓以扶持藝文與創意團隊為精神,持續為臺北市西區的文創發展注入活力,在這裡新與舊的共生共榮,是古蹟、文化、商業的三角渡,更是西門町地標級建築更勝從前。
  • 「無心插柳柳成蔭」,從「二房東」如何變身成文創聚落經營者
    從單純的包租收益走到街區改造運動,甚至成為文創孵化基地,範特喜微創獨特的經營手法結合了臺中本地文創人,建築行業以及文化產業裡的各種元素糅合而成。 2009年受到金融海嘯的襲擊,臺中不動產市場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加上當年誠品書店宣布進駐綠園道,帶動周邊文創氛圍發酵,使得一家建築裝飾公司受到催化,走上老屋整合改造,演繹出獨特的街區商場模式。這家公司的名字如今被不少人熟知,他這是範特西微創,也是創製街區形態商業模式的幕後推手。
  • 臺灣文創 除範特喜、紙箱王,還有那些精品酒店
    縱觀臺灣文創發展,它們對於傳承歷史文化、活化閒置資產、打造城市意象、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創新環境氛圍、倡導生活方式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臺灣不僅是觀察文創業的表面繁華,更重要的是理解臺灣怎樣創造整個文創產業的價值鏈。只有理解透這裡的人文地理、政策舉措、產品研發、生產製作、消費市場特徵等全價值鏈後,我們才能在本地因地制宜地打造出最適合本地化的文創項目。
  • 老城裡新世界文創主題街區開街 突出獨有特色
    日前,位於南開區新世界購物廣場的老城裡新世界文創主題街區正式開街,以其承載的六大功能和著力打造的「四城」,成為傳承弘揚老城文化的新去處。      街區開業當天,新世界百貨(需求面積:50000-80000平方米)總經理張沁發言時表示,新世界百貨已經歷21載春秋,「老城裡新世界」文創街區的建立代表了新世界百貨的改變與發展。
  • 新項目開業 | 福州唯美客文創聚落·優客工場:打造三坊七巷裡的創新文化實驗與輸出平臺
    今天籤約並正式啟動的福州唯美客文創聚落·優客工場,就坐落於三坊七巷的黃巷。社區所在的唯美客文創聚落,由臺灣橙果設計公司創辦人蔣友柏擔綱總設計師,園區集結了來自臺灣及本土的手作好物、創意良品、手作體驗、咖啡輕食、創意辦公等複合式文創業態,同時聚合兩岸才華橫溢的青年設計師與藝術家,不定期舉辦各式展覽、live演出、集市、沙龍等藝文活動,在千年歷史街區中演繹出新興的人文藝術氣息、 一個屬於年輕人的閩臺創意生活空間。
  • 臺灣之文創&民宿遊學之旅
    範特喜微創文化:看準老屋改造衍生的文創商機,成功營造出3處超人氣文創休閒據點,共引進47家創意小店。分享會:(範特喜微創文化)學習主題:綠光計劃的商業模式隨著海陸運輸動線遠離、經濟結構改變,城市重心往內陸移動,大稻埕失去昔日的地位,逐漸成為臺北邊緣的老舊街區;然而經過多年沉寂,從二○一○年開始,一股文創狂潮卻悄悄急襲這個歷史風情飽滿的安靜區域。臺北一天自由行我們為什麼要去臺灣學習文創產業?
  • 成都玉林四巷「愛轉角」文創街區開街 打造沉浸式社區消費新場景
    在這裡,社區的老年人、青年人、小孩子都能找到各自適合的活動區域,一個「小而美」、「小而精」的沉浸式社區商業消費新場景正在講述著又一段新玉林故事。12月28日,「愛轉角」文創街區舉行了開街派對。老成都味道與新文化創意完美融合,開啟一場關於生活記憶、視聽盛宴和城市微更新的對話。
  • 走近文創聚落 唱響大面之歌
    走近文創聚落 唱響大面之歌 2020-05-30 02: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
    從而第一次給了它再利用的契機,並推動轉型。1999年,臺北酒廠正式更名為「華山藝文特區」,成為多元發展的藝文展演空間。2002年,臺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對華山藝文特區進行舊空間活化再利用,將其調整為「創意文化園區」。經過全面閉園整修,2005年底,結合舊廠區及公園區的「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重新開放,供藝文界及附近社區居民使用至今。
  • 探訪唯美客文創聚落:從「一平方米孵化」文創項目到「無邊界」服務...
    唯美客文創聚落內,遊客正在挑選文創商品。 閆旭 攝中新網福州12月6日電 (閆旭)一平方米的空間能做什麼?在位於福州三坊七巷黃巷的唯美客文創聚落,足夠孵化一個臺灣青年文創項目。「如果臺灣年輕人的文創項目適合了這個市場,我們就給他們一個更大的空間,更接地氣地進行營銷。」張釗瑞說,「快閃店」一般三個月到兩年時間不等,可以修正商業模式。唯美客內,一家名為「馬祖小鋪」的簡單空間,成為結合了福州、馬祖、臺灣元素,涵蓋咖啡、釀酒手作、文化創意、臺灣料理的獨特文化組合,創辦人曹立人來自馬祖。
  • 人大代表紛紛支招兒,因地制宜打造文創街區
    編制老城整體保護規劃、打造文創街區,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要內容。代表們建議,老城的街區建設要規劃先行,在設計中體現文化的可辨識性。編制老城整體保護規劃、打造文創街區,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要內容。資料圖 趙瑩瑩 攝老城街區建設要有可辨識性「新街口,一有歷史,二有特點,怎麼就沒能像西單大街那樣,也成為一條商業金街?」
  • 【砥礪奮進的五年】景德鎮陶溪川文創街區:陶瓷行業轉型升級的探索
    景德鎮市委宣傳部部長吳雋藉此機會向媒體隆重推薦了景德鎮陶瓷行業轉型升級的成功嘗試——陶溪川文創街區。這個類似於北京798藝術區的文創街區是通過改造宇宙瓷廠舊廠房而來的,於去年10月「瓷博會」期間正式對外開放。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這個集陶瓷工業遺產博物館、國際工作室、美術館、精品店鋪、青年藝術家集市、餐飲設施為一體的花園式街區已經成為外地遊客到訪景德鎮時必去的景點,也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新去處。
  • 福州:臺灣青年聚落 文創產品受歡迎
    圖為市民在唯美客文創聚落挑選臺灣知名文創品牌「紙箱王」文創產品。 張斌 攝 圖為唯美客文創聚落內,遊客正在挑選文創商品。 張斌 攝
  • 唯美客文創聚落,福建省首批臺灣青年體驗式交流中心
    唯美客文創聚落坐落於三坊七巷之一的黃巷內,園區由臺灣風物體驗空間、設計手作體驗空間、藝文展演體驗空間、創意創業體驗空間、IP設計研究所等六大院落和一個露天空地組成。在古樸的青瓦白牆內,集結了來自臺灣及本土的手作好物、創意良品、手作體驗、咖啡輕食等複合式文創休閒業態,同時聚合才華橫溢的青年設計師與藝術家,不定期舉辦各式展覽、live演出、集市、沙龍等藝文活動,在千年歷史街區中演繹出新興的人文藝術氣息、 一個屬於年輕人的城市創意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