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景舟歷年紫砂壺拍賣紀錄(2017版)

2021-03-01 丁蜀文旅

關注丁蜀文旅

全方位了解丁蜀的文化、旅遊、陶瓷

這裡還有你想了解的紫砂文化

NO.1  顧景舟 《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

2015北京東正秋拍,成交價:RMB92,000,000

為目前為止紫砂壺拍賣價格之最

1955年,應人民大會堂的定製需求,顧景舟制此套松鼠葡萄茶具,做為對新中國的獻禮。作品壺身形制巨大,壺身容積達1400cc,一壺、一糖缸、四杯、四託,共計十頭,杯碟成套,更有造型得西制之意的糖缸成為又一大亮點。壺、缸、杯無論造型、裝飾風格統一,營造出一個愜意、天然為伴的畫面,充滿了勃勃生機。品茗之時,欣賞其靜中有動,別有一番情趣。

此套顧景舟花器巨製不僅形制恢宏,造型飽滿,而且是不為多見的顧景舟花貨作品,熔多種技法一爐,可謂巧奪天工;十頭成套更是難得珍稀,堪稱顧景舟制壺中的絕世翹楚。

NO.2  顧景舟制、吳湖帆書畫 《唐雲石瓢》

江蘇和信 2015秋拍 成交價:RMB 42,560,000

款識:無客盡日靜,有風終夜涼。藥城兄屬。吳倩並題

壺身一面刻詩文「無客盡日靜,有風終夜涼。藥城兄屬。吳倩並題」;另一面刻竹葉,書款「湖帆」。(2008上海工美拍賣有限公司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以315.84萬落錘。)此壺器型敦厚古樸、氣韻 深沉;書法若遊雲驚龍,銀鉤鐵 畫、筆底春風;竹枝圖靈動傳情、 刻工利落穩健。詩畫相襯、美不 勝收,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於疎枝密葉之間。 竹為花中君子,欺霜傲雪,文士風骨。此壺工藝精湛、色澤 古雅,頗顯文人雅趣,一如景舟 先生本人,襟懷若谷、卓爾不群。百世垂範不足道, 一蓑煙 雨任平生。

NO.3 顧景舟 《九頭詠梅茶具》

2014年嘉德春拍成交價:RMB28,750,000

紫砂詠梅作品歷來皆有,此類壺式原型是1930年代江蘇省宜興陶業職校王世傑校長所設計,1959年範正根、1964年朱可心均有製作。但是由顧景舟所詮釋的這件詠梅壺,全器的輪廓線條,既清新出塵,又能體會出梅枝傲骨不屈的精神,壺身氣度更是飽滿蘊蓄,神採奕奕。將紫砂壺藝中所需蘊含的形、神、態都具體表現出來,樹立了個人風格。正如宋伯胤先生指出的:「丁蜀陶人在以這些生長在他們周圍並且十分熟悉的對象做為題材時,並不是簡單的再現或仿造,而是把它們當作自己的作品,深深蘊含著作者的自我表現與審美觀念。」

自1970年代完成後,此套詠梅茶具一直展示於宜興紫砂廠陳列室,作為當代紫砂的指針性作品,顧老亦多次在陪同貴賓參訪時,介紹自己的得意之作。直到1996年由於陶瓷公司體制調整,這套珍品才經過紫砂廠,輾轉為臺灣某重要收藏家庋藏,近二十年來均被妥善保存於銀行保險庫中,完整如新,今日睹物思人,猶見顧老當年手澤。詠梅茶具達九頭之多,一壺、四杯、四託,彌足珍貴。顧氏極為重視傳統純手工制壺技藝,從手工捶泥到排窯送燒,一砂一泥、一杯一託,親力親為,毫不取巧。

NO.4 顧景舟制 江寒汀畫 《吳湖帆石瓢壺》

2015年東正春拍 成交價:RMB 28,175,000

正面:壺上孤雀雪梅畫  落款 湖帆道兄正畫寒汀
反面:鐫刻「細嚼梅花雪乳香」寒汀兄為餘畫茶壺倩自題

1948年,當時34歲的顧景舟正值壯歲。他精心製作了五把大石瓢壺,以輕舟運往上海,經上海鐵畫軒第二代傳人戴相明攜壺隨畫家江寒汀到吳湖帆家中,請吳湖帆為五把壺做書畫裝飾。吳湖帆在五把壺坯上題詩兩句,其中四把壺上各畫「風動疏竹」,這把則由江寒汀題孤雀寒梅。書畫成,仍由戴相明交貨船帶送顧家,並由顧景舟親自鐫刻。

後來,這五把石瓢壺燒成後顧景舟自留一把,其餘四把分贈江寒汀、吳湖帆、唐雲、戴相明。五把石瓢壺被業內認為是「陶藝一絕、書畫一絕、篆刻一絕,可謂陶、書、畫、刻的珠聯璧合」,也見證了顧景舟與「海派」書畫名家之間的深厚友誼。而顧景舟之「舟」字款也自此始用,同樣意義非凡。

NO.5 顧景舟制 吳湖帆書畫 《相明石瓢壺》 

北京匡時2015年秋拍 成交價:RMB 27,025,000

正面畫面:風動疏竹,落款:「湖帆」

反面詩句:為君傾一杯,狂歌竹枝曲,落款:「相明先生,吳倩並提」

「顧景舟」 壺蓋篆印 「戴相明」 壺底篆印

早在2010年「相明石瓢」就曾亮過相中國嘉德春季藝術拍賣會,經多輪競價最後以1232萬元落錘,創當時紫砂壺拍賣世界紀錄。

在四十年代末顧景舟常往來宜興、上海之間,經鐵畫軒主人戴相明介紹認識了江寒汀、唐雲、吳湖帆、王仁輔、來楚生等著名書畫篆刻家,令顧景洲的創作思想與藝術格調多了不同視野的養分。1948年,顧景洲主動精心製作五把石瓢壺,除自留一把,餘四把慨贈戴相明、江寒汀、唐雲、吳湖帆。這五把石瓢的佳話,沒有戴相明的搭橋張羅,雅事實在難以促成。顧景舟感念戴相明,對他的情誼,也體現在他專門打造相贈的這把壺的中:壺蓋款是顧景舟,底款是戴相明。


這是在顧景舟從藝多年的生涯裡,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落底款「戴相明」。我猜想,顧景舟的用意,大概是要表明這把石瓢是兩人共同的成果,他要兩個人的名字和情誼刻在一把壺裡,流傳下去。

NO.6 顧景舟《菱花套組》

北京遠方國際2015春「走進無錫」藝術品拍賣會(7月1號)

成交價:RMB 19,320,000

款識:顧景舟(壺、蓋、杯)

顧景舟可以說是歷代紫砂陶藝名家中,名號最多的一位,他本名景洲,後改名為景舟、名號有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及壺叟等。

此套菱花套組壺為顧景舟紫砂壺拍賣首見,殊為少見。此壺通體作菱花式,蓋身渾然一體,分六瓣組成,上下對稱。稜線凹凸分明,有稜有廓,權衡比例,秀麗可愛。壺式由線雲壺變化而來,橋鈕與菱花瓣相融,嘴作稜花式,胥出自然,把彎曲恰體,端握方便,壺腹中央束一方腰帶,整個菱線自壺頂至壺底相交成一點,分毫不差。壺蓋六面可置換,十分嚴密。顧老一生製作的紫砂壺數量不是很多,他有時好幾年才做一批壺,而且把把要求高質量,不滿意的都要砸掉。

NO.7 顧景舟 《鷓鴣提梁壺》 

2016年江蘇和信秋拍 成交價:RMB17,920,000

鈐印:顧(蓋款)
銘文:相明我兄惠存,弟景舟制於滬上,癸亥春月。

此壺造型秀美,端莊。以變化提梁的型式及空心蓋鈕,以虛襯實,塑造了耐人尋味的效果。壺身呈短圓筒狀,自下而上逐漸收斂,線條洗鍊明確,與蓋和提梁渾然一體。配以較長的流,更有畫龍點睛之妙。

NO.8 顧景舟《矮井欄》

北京東正2017春拍 成交價:RMB 17,825,000

鈐印: 景舟制壺(底印);顧景舟(蓋印);壺叟(鋬梢印)
壺身銘文: 青松本無華,亞明

壺底銘文 :壺先秦有之,紫沙(砂)始於明正德,至今近五百年,高手不過十餘人。顧兄景舟當為近代大師,顧壺可見華夏之哲學精神、文學氣息、繪畫神韻。己巳白露於丁山。亞明記。
附壺身、壺底銘文及亞明畫松樹拓片。
[ 附銘文 ]  神手妙得
景舟,餘執(摯)友也。三十餘年前,一見如故。
賢兄雲,抗戰前曾於(與)一畫人有約,共制壺十把,炮聲使之成為泡影。
顧兄再倡議與餘共作,又因它故,至今未成。亞明,庚子清明。

NO.9 顧景舟《藏六方》

北京藝融2013年秋拍 成交價:RMB 17,825,000

鈐印:得一日閒為我福(底款);顧景洲(蓋款)

此壺是顧景舟大師的經典代表作之一,泥料為大師自調自用之泥,壺體砂質溫潤,色呈紫紅。壺身略成扁圓狀,由鈕、蓋、口、身以至圈足皆貫以六稜,線條明晰工整,轉折合度,筋囊飽滿圓潤,圓中見方、方中寓圓。此壺成型難度高,造型挺拔,做工嚴謹,極具收藏價值。壺腹、圈足、流、柄均作六稜形,蓋面呈六稜形拱起,上置一六方形鈕。由於具備鮮明的幾何元素,極具視覺衝擊力。「藏六方」底鈐陽文款識「得一日閒為我福」,此為顧景舟先生中年時期所用印款,標誌著其壺藝已趨成熟。


NO.10 顧景舟 《大提壁壺》 

北京匡時2017年春拍 成交價:RMB17,825,000

NO.11 顧景舟《朱泥截蓋石瓢》

江蘇和信2016年秋拍 成交價:RMB 16,800,000

鈐印:武陵逸人(底款);景舟(蓋款)
銘文:杞鞠晉酒,楳雪煮茶。香浮雀舌,助我詘心。鼎和制。

NO.12 顧景舟刻並制《玉璧提梁壺》

2014年上海春秋堂秋拍「天地方圓」宜興專場成交價:RMB 16,330,000

壺肩篆刻:孤松宜晚歲 眾木愛芳春 戊辰龍年三月

NO.13 顧景舟《五頭高腰線提梁壺茶具組》

江蘇和信2016年秋拍 成交價:RMB 14,560,000

鈐印:荊南山樵(底款);顧景洲(蓋款);顧景洲(杯款)

高腰線提梁壺源自古代青銅禮器造型,壺的身筒扁圓敦厚,渾圓飽滿。象足流線起伏變化,呈鼎狀支撐,霸氣中不失清秀氣息。壺蓋內嵌,上飾寶珠鈕,鈕型與蓋面弧度及身筒外擴過渡銜接自然。兩彎流半切式嵌入壺身,厚拙而不顯突兀。圓線提梁折成方狀,與壺身方圓相呼,虛實相應,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與精髓。三道半圓線依次環於壺身肩部,有效地平衡了提梁線折彎後上部空間的視覺重心。此壺造型光素簡潔,古意盎然,具備典型的民末風格,傳統而不失時代氣息。


NO.14 顧景舟、韓美林 《提梁盤壺》 

11年嘉德春拍 成交價:RMB11,500,000

NO.15 顧景舟 《雲肩如意三頭茶具》 

11年匡時春拍 成交價:RMB10,235,000


NO.16 顧景舟 《雙圈》 

12年翰海春拍成交價:RMB 9,430,000


NO.17 顧景舟 《「玉露」詩文五頭茶具》 

11年匡時春拍成交價:RMB9,430,000


NO.18 顧景舟 《矮僧帽壺》 

12年江蘇和信拍賣有限公司秋拍成交價:RMB 9,200,000


NO.19 顧景舟、韓美林 《此樂提梁壺》

13年嘉德春拍成交價:RMB8,280,000


NO.20 顧景舟 《矮僧帽壺》 

12年保利春拍 成交價:RMB7,820,000

底款:生蓮居大彬    壺內款:景記

    該壺屬矮僧帽壺,底部刻有「生蓮居大彬」款,壺內暗處藏有「景舟」小印。這雖仿時大彬的壺樣,但我覺得顧老對該壺的製作更加嚴謹,從壺身內外的工藝水準可看到顧老在方器製作上過硬的功力和法度。壺身上下線條變化豐富、比例恰當,特別是壺頸肩部用收緊的雲肩線,使壺的節奏感更加強力。蓮花瓣的比例及暢開的角度,有一種蓮花正在開放的態勢。壺嘴壺把的大小粗細與整體比例協調得體,壺蓋面層次有序加高,正託起了花頂摘手,使其更顯端莊、內斂,製作精緻,用溫潤的紫紅調砂泥製作,更使人愛不釋手,這是顧景舟先生超越前人的精神之作。

    ——汪寅仙

NO.21 顧景舟 《茄段壺》 

11年匡時秋拍 成交價:RMB7,475,000

鈐印:顧景洲(蓋)、自怡軒(底)

把自然界的瓜果蔬菜入壺,似乎是花貨作品創意之源。而此尊寶器源意茄段,成以素樸光器,於抽象中得靈氣。通體不著點滴筆墨,僅以造型、材質示人,其光華內斂,有丈夫清高內斂之氣,令觀者叫絕。渾圓素樸的茄段造型,淳樸自然,素麵素心,大巧若拙。圓弧形壺蓋,壺紐似茄蒂,二彎壺流與耳狀壺把以壺身中線呈對稱呼應,壺身線條過渡自然流暢,周身光澤溫潤,非影像器材能詮釋,非親眼目睹不能領略其妙。

NO.22      2011和信秋拍成交價:RMB4480,000

鈐印:景洲、自怡軒

此壺為顧老之早年作品。花貨作品實屬罕見。

NO.23  顧景舟 《綠泥石瓢壺》

2011年嘉德春拍成交價:RMB4255,000

鈐印:景舟七十後作(底款);顧景舟(蓋款)

此壺由黑泥製成,泥土淘洗精細。其造型為扁圓,壺體上小下飽,斜面過渡自然。壺身、流、把、鈕、足搭配恰當,線條利落明快,起承轉合交代清楚。顯得挺拔精神,沉靜而深意雋永。

NO.24  顧景舟 《匏瓜壺》

2011嘉德春拍成交價:RMB3450,000

鈐印:自怡軒(底款);景洲(蓋款)

匏瓜即葫蘆,屬肖形之作。壺鼓腹,下大上小,過渡自然口蓋截面平直,使之渾然一體。此壺整體造型古樸、大氣。沒有任何多餘裝飾,恰到好處。

NO.25  顧景舟 《三足乳鼎壺》

2012年春秋堂春拍成交價:RMB2185,000

鈐印【底款】景舟制陶 

【蓋款】顧景洲【把款】景舟

關注丁蜀文旅,我們接下來將為您全方位呈現丁蜀的風物人情,讓您足不出戶,了解紫砂,神遊丁蜀!

.

掃描上方二維碼關注我們哦!

相關焦點

  • 顧景舟紫砂壺拍賣記錄
    紫砂壺往年受人冷落的雜款紫砂壺從今秋開始已經走入了大家的視線,晉升為拍賣主角。我們不妨看看紫砂的行情。
  • 顧景舟紫砂壺歷年拍賣記錄
    顧景舟紫砂壺歷年拍賣記錄  2015年11月19日,北京東正拍賣行2015秋拍上,顧景舟制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以8000萬元落槌,加佣金為9200萬元成交,由影視界名人楊子競得,這一價格不僅刷新了顧景舟作品拍賣紀錄,也創造了中國紫砂壺的拍賣新紀錄。
  • 顧景舟紫砂壺鑑別的關鍵特徵
    真顧景舟紫砂壺壺敲擊的聲音清脆悅耳,聲音短暫,敲擊結束聲音立刻停止;普通陶土的假顧景舟紫砂壺,敲擊聲音沉悶渾厚短暫;瓷器敲擊的聲音比紫砂的更加清脆有點像金屬撞擊的聲音,一般人不好區分。但是有一點非常明顯的區別就是,瓷器的聲音波長明顯,敲擊結束後,聲音仍然持續數毫秒,而真顧景舟紫砂壺是立刻停止。  顧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別稱: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
  • 2017上半年顧景舟紫砂壺拍賣價格匯總
    顧景舟先生做壺60餘年,幼承家傳,及長即師從古法,臨制大量古代紫砂精品,並對於紫砂的研究鑑定作出重大貢獻。他所製作紫砂器,造形古樸典雅,雄健嚴謹。線條流暢和諧,大雅而深意無窮。他一生仿古不斷,從古代諸多紫砂精品吸取了各代各家之精華,並融入自己的工藝創意。北京翰海2017春拍-紫甌凝香 · 紫砂藝術2017年06月02日
  • 6個億紫砂拍賣保持者.顧景舟60把經典作品拍賣紀錄
    2015年11月19日,北京東正拍賣行2015秋拍上,顧景舟制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以8000萬元落槌,加佣金為9200萬元成交,由影視界名人楊子競得,這一價格不僅刷新了顧景舟作品拍賣紀錄,也創造了中國紫砂壺的拍賣新紀錄。
  • 顧景舟紫砂壺
    顧景舟18歲拜名師學藝,三十年代後期至上海制壺仿古,1954年進入宜興蜀山陶業合作社,1956年被江蘇省政府任命為技術輔導,帶徒徐漢棠、高海庚、李昌鴻、沈遽華、束鳳英、吳群祥等人。一生三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代表大會,在港、澳、臺、東南亞影響特大,被海內外譽為「壺藝泰鬥」,作品為海內外各大博物館、文物館收藏。
  • 大師經典 顧景舟紫砂壺作品欣賞&鑑壺36招
    他視紫砂為生命,承前啟後,融古鑄今,一改清初以來紫砂壺纖細繁瑣、堆砌繁華之氣,追求壺體線條的流暢舒展,權衡比例的協調秀美,注重造型的簡樸大方,在20世紀40年代就有「寸壺竟有鬥米貴」的聲譽。1988年4月,顧景舟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10年05月16日, 顧景舟制、吳湖帆書畫《相明石瓢壺》拍賣成交價:1232萬元。
  • 薄氏珍寶館收藏家薄維藏品紫砂系列顧景舟大師座有蘭言紫砂壺
    薄維的三千件藏品中,其中九件入選2017年中國民間文物檔案,在這九件藏品中,其中的一件便是紫砂系列的藏品。薄維收藏的最小一件紫砂藏品為顧景舟座有蘭言紫砂壺,該紫砂壺高為8釐米,腹部最大直徑約有15釐米左右,能容400毫升茶水。薄氏珍寶館重器一對紫砂望天吼莫要看這件顧景舟製作的座有蘭言紫砂壺是個小物件,它價值不菲,讓人著實感到震驚,顧景舟座有蘭言紫砂壺在民間上萬件藏品中入選了中國民間文物檔案。
  • 紫砂壺拍出1782.5萬元 刷新世界紀錄
    這是紫砂壺拍賣的最新世界紀錄,由顧景舟提璧組壺 (共計十一件)創造,就在剛剛結束的北京保利2011秋季拍賣會。  在今年的秋季拍賣會上,各藝術品拍賣公司紛紛推出紫砂壺拍賣專場。北京榮寶舉辦紫砂茗具專場,預展拍品66件;北京翰海將辦「垂範宜紫」專場,展出百餘件紫砂精品;中國嘉德辦「紫泥春華」專場,展出近現代紫砂珍品,另有「紫泥清心」專場,展出宜陶古器遺珍;北京保利將舉辦明清紫砂名品展,並有中國紫砂壺專場。  一時間,原本冷門的紫砂壺熱起來。這看似熱鬧的市場裡面,也不是所有的紫砂壺都成交,總的來說,老紫砂壺無論是成交價格還是成交率都要強於當代紫砂壺。
  • 顧景舟紫砂壺顧景舟作品顧景舟紫砂壺價格
  • 宜興專家鑑定「9200萬元紫砂壺」系顧景舟真品
    紫砂壺蓋通過X光拍攝,可以依稀看到一枚印章的痕跡。圖片來自網絡  人民網無錫1月8日電 (是鍾寅)2015年11月,「顧景舟制松鼠葡萄十頭咖啡套具」在北京一場拍賣會上落錘,成交價9200萬元。這套「天價紫砂器」刷新了中國紫砂壺拍賣的紀錄,也讓業內不少人士犯嘀咕,「都說顧大師以光器見長,而這套壺是花器,當真是他老人家的作品嗎?」7日,在顧景舟家鄉江蘇宜興,20多位紫砂大師經集體研討評判,基本達成一致意見:「松鼠報春壺」確為顧景舟作品。
  • 顧景舟大師所做紫砂壺價值高達千萬,到底有什麼特點?
    顧景舟先生除了以紫砂壺造詣為世人稱道外,他的各類名號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對象。他自號壺叟、老萍、,又有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等別稱,可以說是現當代紫砂大師中名號最多的一位了。紫砂壺實在不算「大器」,從市場規律來說拍出千萬是非常不容易的。然而,顧景舟先生的紫砂壺,還不止這一套千萬級的作品。僅2018年內,各拍賣公司拍出的成交價過千萬的顧景舟紫砂壺,就超過10件。
  • 顧景舟制紫砂壺何以屢創天價
    預展時間:11月17日-11月18日拍賣時間:11月19日預展及拍賣地點:北京凱賓斯基酒店 三層宴會廳文/史俊棠一代宗師顧景舟制「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局部十月金秋祖國的河山瑰麗而沉鬱,而這個秋天,在陶都宜興,在祖國乃至世界各地的紫砂壺藝愛好者心中更多了一份感念。
  • 中國「最醜紫砂壺」被載入金氏世界紀錄,怎麼做到的?
    毫不懷疑,這個建築造型就是宜興紫砂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紫砂壺建築,「無錫紫砂壺」在展示當天就獲得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頒發的「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證書,正式載入金氏世界紀錄。1948年,顧景舟製作了五把石瓢壺,自己留一把,另外四把送給了戴相明、江寒汀、唐雲、吳湖帆。這把容積為600ml的唐雲石瓢,就是顧景舟制、吳湖帆書畫後贈與唐雲。壺身刻有詩文,另一面刻有竹葉。
  • 顧景舟紫砂壺現身臺北拍賣場!一睹為快!
    新年伊始,藝術品拍賣精彩繼續。臺灣地區藝術資源相當豐富,而且藏家眾多,拍賣市場潛力很大。允臧齋是2019年才在臺北新成立的一家藝術品拍賣公司,公司由一幫具有國際視野和藝術品市場背景的80後主理,成立以來已經舉辦了三次非常有品質的古董拍賣,令業界刮目相看,聯盟此前已做過多次介紹。
  • 明清紫砂老壺身價待漲 紫砂壺收藏熱將持續升溫
    上世紀80年代起,來自臺灣的收藏家逢低在大陸大量收購紫砂壺,造成紫砂壺價格大幅上漲,以後紫砂壺價格又大幅下調。前幾年,紫砂壺的市場價格一度只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高價位的30%至45%左右。隨著國內收藏拍賣熱的興起,紫砂壺投資收藏群體正逐漸擴大,因而紫砂壺拍賣價格又逐步走高。
  • 上市公司耗資上億購買顧景舟壺攪動市場 收藏正當時
    市場  名家紫砂壺成拍賣會上常客  5月22日,上市公司中超電纜發布的一則公告,子公司中超利永斥資1.04億收購28把顧景舟紫砂壺,將大眾的目光重新拉回到對紫砂壺的收藏。對於1.04億購得顧景舟大師的28把紫砂壺,中超電纜董事長楊飛解釋稱,基於顧景舟紫砂壺拍賣價格逐年趨高的趨勢,市場價應該是超過2個億,甚至可以達到3個億的價值。他多次表示:「這幾年顧大師的壺一路走高,因為他是前無古人,後尚無來者。」  近年來,紫砂壺收藏漸漸成為一個熱門藏品,在很多拍賣場上,紫砂壺已成為常客,部分名家作品的成交價格也屢創佳績。
  • 紫砂壺拍賣屢傳新高!收藏級紫砂壺到底看什麼?
    收藏級別的紫砂壺總是深受眾多壺友的喜愛,這也是為什麼在拍賣場上紫砂壺拍賣屢傳新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那麼收藏級別的紫砂壺到底應該看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當初在拍賣場上拍出8960萬高價的顧景舟大師的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這套茶具為什麼能拍出這麼高的價格,除了因為它壺本身做工精緻高超之外,更多的是眾多壺友對於已故大師顧景舟的敬仰,顧景舟大師可謂說讓紫砂帶到了最為鼎盛的時代,他也是眾多紫砂藝人和壺友心中的一代傳奇。
  • 自觀堂:如何分辨「顧景舟紫砂壺」?這幾個點一定要看清
    說到紫砂壺,就離不開「顧景舟」這個名字,顧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別稱: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自號壺叟、老萍。宜興紫砂名藝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他在壺藝上的成就極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廣。
  • 《宜興紫砂珍賞》出簡體字版,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講述紫砂史
    聖思 壺1992年,香港三聯曾出過《宜興紫砂珍賞》繁體字版,銷售得很好,最近,活字文化策劃出版了《宜興紫砂珍賞》簡體字版。《宜興紫砂珍賞》是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先生晚年親自編撰的紫砂藝術史著作。黃健亮:紫砂壺在臺灣的發展黃健亮在現場就紫砂壺在近三四十年的發展進行了回顧。1979年的時候,香港和臺灣經濟繁榮,茶文化逐漸興起,香港著名的收藏家羅桂祥到宜興紫砂廠去參觀並拜訪了顧景舟。1979年時宜興紫砂工場的陶匠們都把紫砂壺當作商品生產,不是當作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