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丁蜀文旅
全方位了解丁蜀的文化、旅遊、陶瓷
這裡還有你想了解的紫砂文化
NO.1 顧景舟 《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
2015北京東正秋拍,成交價:RMB92,000,000
為目前為止紫砂壺拍賣價格之最
1955年,應人民大會堂的定製需求,顧景舟制此套松鼠葡萄茶具,做為對新中國的獻禮。作品壺身形制巨大,壺身容積達1400cc,一壺、一糖缸、四杯、四託,共計十頭,杯碟成套,更有造型得西制之意的糖缸成為又一大亮點。壺、缸、杯無論造型、裝飾風格統一,營造出一個愜意、天然為伴的畫面,充滿了勃勃生機。品茗之時,欣賞其靜中有動,別有一番情趣。
此套顧景舟花器巨製不僅形制恢宏,造型飽滿,而且是不為多見的顧景舟花貨作品,熔多種技法一爐,可謂巧奪天工;十頭成套更是難得珍稀,堪稱顧景舟制壺中的絕世翹楚。
NO.2 顧景舟制、吳湖帆書畫 《唐雲石瓢》
江蘇和信 2015秋拍 成交價:RMB 42,560,000
款識:無客盡日靜,有風終夜涼。藥城兄屬。吳倩並題
壺身一面刻詩文「無客盡日靜,有風終夜涼。藥城兄屬。吳倩並題」;另一面刻竹葉,書款「湖帆」。(2008上海工美拍賣有限公司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以315.84萬落錘。)此壺器型敦厚古樸、氣韻 深沉;書法若遊雲驚龍,銀鉤鐵 畫、筆底春風;竹枝圖靈動傳情、 刻工利落穩健。詩畫相襯、美不 勝收,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於疎枝密葉之間。 竹為花中君子,欺霜傲雪,文士風骨。此壺工藝精湛、色澤 古雅,頗顯文人雅趣,一如景舟 先生本人,襟懷若谷、卓爾不群。百世垂範不足道, 一蓑煙 雨任平生。
NO.3 顧景舟 《九頭詠梅茶具》
2014年嘉德春拍成交價:RMB28,750,000
紫砂詠梅作品歷來皆有,此類壺式原型是1930年代江蘇省宜興陶業職校王世傑校長所設計,1959年範正根、1964年朱可心均有製作。但是由顧景舟所詮釋的這件詠梅壺,全器的輪廓線條,既清新出塵,又能體會出梅枝傲骨不屈的精神,壺身氣度更是飽滿蘊蓄,神採奕奕。將紫砂壺藝中所需蘊含的形、神、態都具體表現出來,樹立了個人風格。正如宋伯胤先生指出的:「丁蜀陶人在以這些生長在他們周圍並且十分熟悉的對象做為題材時,並不是簡單的再現或仿造,而是把它們當作自己的作品,深深蘊含著作者的自我表現與審美觀念。」
自1970年代完成後,此套詠梅茶具一直展示於宜興紫砂廠陳列室,作為當代紫砂的指針性作品,顧老亦多次在陪同貴賓參訪時,介紹自己的得意之作。直到1996年由於陶瓷公司體制調整,這套珍品才經過紫砂廠,輾轉為臺灣某重要收藏家庋藏,近二十年來均被妥善保存於銀行保險庫中,完整如新,今日睹物思人,猶見顧老當年手澤。詠梅茶具達九頭之多,一壺、四杯、四託,彌足珍貴。顧氏極為重視傳統純手工制壺技藝,從手工捶泥到排窯送燒,一砂一泥、一杯一託,親力親為,毫不取巧。
NO.4 顧景舟制 江寒汀畫 《吳湖帆石瓢壺》
2015年東正春拍 成交價:RMB 28,175,000
正面:壺上孤雀雪梅畫 落款 湖帆道兄正畫寒汀
反面:鐫刻「細嚼梅花雪乳香」寒汀兄為餘畫茶壺倩自題
1948年,當時34歲的顧景舟正值壯歲。他精心製作了五把大石瓢壺,以輕舟運往上海,經上海鐵畫軒第二代傳人戴相明攜壺隨畫家江寒汀到吳湖帆家中,請吳湖帆為五把壺做書畫裝飾。吳湖帆在五把壺坯上題詩兩句,其中四把壺上各畫「風動疏竹」,這把則由江寒汀題孤雀寒梅。書畫成,仍由戴相明交貨船帶送顧家,並由顧景舟親自鐫刻。
後來,這五把石瓢壺燒成後顧景舟自留一把,其餘四把分贈江寒汀、吳湖帆、唐雲、戴相明。五把石瓢壺被業內認為是「陶藝一絕、書畫一絕、篆刻一絕,可謂陶、書、畫、刻的珠聯璧合」,也見證了顧景舟與「海派」書畫名家之間的深厚友誼。而顧景舟之「舟」字款也自此始用,同樣意義非凡。
NO.5 顧景舟制 吳湖帆書畫 《相明石瓢壺》
北京匡時2015年秋拍 成交價:RMB 27,025,000
正面畫面:風動疏竹,落款:「湖帆」
「顧景舟」 壺蓋篆印 「戴相明」 壺底篆印
早在2010年「相明石瓢」就曾亮過相中國嘉德春季藝術拍賣會,經多輪競價最後以1232萬元落錘,創當時紫砂壺拍賣世界紀錄。
在四十年代末顧景舟常往來宜興、上海之間,經鐵畫軒主人戴相明介紹認識了江寒汀、唐雲、吳湖帆、王仁輔、來楚生等著名書畫篆刻家,令顧景洲的創作思想與藝術格調多了不同視野的養分。1948年,顧景洲主動精心製作五把石瓢壺,除自留一把,餘四把慨贈戴相明、江寒汀、唐雲、吳湖帆。這五把石瓢的佳話,沒有戴相明的搭橋張羅,雅事實在難以促成。顧景舟感念戴相明,對他的情誼,也體現在他專門打造相贈的這把壺的中:壺蓋款是顧景舟,底款是戴相明。
這是在顧景舟從藝多年的生涯裡,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落底款「戴相明」。我猜想,顧景舟的用意,大概是要表明這把石瓢是兩人共同的成果,他要兩個人的名字和情誼刻在一把壺裡,流傳下去。
NO.6 顧景舟《菱花套組》
北京遠方國際2015春「走進無錫」藝術品拍賣會(7月1號)
成交價:RMB 19,320,000
款識:顧景舟(壺、蓋、杯)
顧景舟可以說是歷代紫砂陶藝名家中,名號最多的一位,他本名景洲,後改名為景舟、名號有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及壺叟等。
此套菱花套組壺為顧景舟紫砂壺拍賣首見,殊為少見。此壺通體作菱花式,蓋身渾然一體,分六瓣組成,上下對稱。稜線凹凸分明,有稜有廓,權衡比例,秀麗可愛。壺式由線雲壺變化而來,橋鈕與菱花瓣相融,嘴作稜花式,胥出自然,把彎曲恰體,端握方便,壺腹中央束一方腰帶,整個菱線自壺頂至壺底相交成一點,分毫不差。壺蓋六面可置換,十分嚴密。顧老一生製作的紫砂壺數量不是很多,他有時好幾年才做一批壺,而且把把要求高質量,不滿意的都要砸掉。
NO.7 顧景舟 《鷓鴣提梁壺》
2016年江蘇和信秋拍 成交價:RMB17,920,000
鈐印:顧(蓋款)
銘文:相明我兄惠存,弟景舟制於滬上,癸亥春月。
此壺造型秀美,端莊。以變化提梁的型式及空心蓋鈕,以虛襯實,塑造了耐人尋味的效果。壺身呈短圓筒狀,自下而上逐漸收斂,線條洗鍊明確,與蓋和提梁渾然一體。配以較長的流,更有畫龍點睛之妙。
NO.8 顧景舟《矮井欄》
北京東正2017春拍 成交價:RMB 17,825,000
鈐印: 景舟制壺(底印);顧景舟(蓋印);壺叟(鋬梢印)
壺身銘文: 青松本無華,亞明
壺底銘文 :壺先秦有之,紫沙(砂)始於明正德,至今近五百年,高手不過十餘人。顧兄景舟當為近代大師,顧壺可見華夏之哲學精神、文學氣息、繪畫神韻。己巳白露於丁山。亞明記。
附壺身、壺底銘文及亞明畫松樹拓片。
[ 附銘文 ] 神手妙得
景舟,餘執(摯)友也。三十餘年前,一見如故。
賢兄雲,抗戰前曾於(與)一畫人有約,共制壺十把,炮聲使之成為泡影。
顧兄再倡議與餘共作,又因它故,至今未成。亞明,庚子清明。
NO.9 顧景舟《藏六方》
北京藝融2013年秋拍 成交價:RMB 17,825,000
鈐印:得一日閒為我福(底款);顧景洲(蓋款)
此壺是顧景舟大師的經典代表作之一,泥料為大師自調自用之泥,壺體砂質溫潤,色呈紫紅。壺身略成扁圓狀,由鈕、蓋、口、身以至圈足皆貫以六稜,線條明晰工整,轉折合度,筋囊飽滿圓潤,圓中見方、方中寓圓。此壺成型難度高,造型挺拔,做工嚴謹,極具收藏價值。壺腹、圈足、流、柄均作六稜形,蓋面呈六稜形拱起,上置一六方形鈕。由於具備鮮明的幾何元素,極具視覺衝擊力。「藏六方」底鈐陽文款識「得一日閒為我福」,此為顧景舟先生中年時期所用印款,標誌著其壺藝已趨成熟。
NO.10 顧景舟 《大提壁壺》
北京匡時2017年春拍 成交價:RMB17,825,000
NO.11 顧景舟《朱泥截蓋石瓢》
江蘇和信2016年秋拍 成交價:RMB 16,800,000
鈐印:武陵逸人(底款);景舟(蓋款)
銘文:杞鞠晉酒,楳雪煮茶。香浮雀舌,助我詘心。鼎和制。
NO.12 顧景舟刻並制《玉璧提梁壺》
2014年上海春秋堂秋拍「天地方圓」宜興專場成交價:RMB 16,330,000
壺肩篆刻:孤松宜晚歲 眾木愛芳春 戊辰龍年三月
NO.13 顧景舟《五頭高腰線提梁壺茶具組》
江蘇和信2016年秋拍 成交價:RMB 14,560,000
鈐印:荊南山樵(底款);顧景洲(蓋款);顧景洲(杯款)
高腰線提梁壺源自古代青銅禮器造型,壺的身筒扁圓敦厚,渾圓飽滿。象足流線起伏變化,呈鼎狀支撐,霸氣中不失清秀氣息。壺蓋內嵌,上飾寶珠鈕,鈕型與蓋面弧度及身筒外擴過渡銜接自然。兩彎流半切式嵌入壺身,厚拙而不顯突兀。圓線提梁折成方狀,與壺身方圓相呼,虛實相應,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與精髓。三道半圓線依次環於壺身肩部,有效地平衡了提梁線折彎後上部空間的視覺重心。此壺造型光素簡潔,古意盎然,具備典型的民末風格,傳統而不失時代氣息。
NO.14 顧景舟、韓美林 《提梁盤壺》
11年嘉德春拍 成交價:RMB11,500,000
NO.15 顧景舟 《雲肩如意三頭茶具》
11年匡時春拍 成交價:RMB10,235,000
NO.16 顧景舟 《雙圈》
12年翰海春拍成交價:RMB 9,430,000
NO.17 顧景舟 《「玉露」詩文五頭茶具》
11年匡時春拍成交價:RMB9,430,000
NO.18 顧景舟 《矮僧帽壺》
12年江蘇和信拍賣有限公司秋拍成交價:RMB 9,200,000
NO.19 顧景舟、韓美林 《此樂提梁壺》
13年嘉德春拍成交價:RMB8,280,000
NO.20 顧景舟 《矮僧帽壺》
12年保利春拍 成交價:RMB7,820,000
底款:生蓮居大彬 壺內款:景記
該壺屬矮僧帽壺,底部刻有「生蓮居大彬」款,壺內暗處藏有「景舟」小印。這雖仿時大彬的壺樣,但我覺得顧老對該壺的製作更加嚴謹,從壺身內外的工藝水準可看到顧老在方器製作上過硬的功力和法度。壺身上下線條變化豐富、比例恰當,特別是壺頸肩部用收緊的雲肩線,使壺的節奏感更加強力。蓮花瓣的比例及暢開的角度,有一種蓮花正在開放的態勢。壺嘴壺把的大小粗細與整體比例協調得體,壺蓋面層次有序加高,正託起了花頂摘手,使其更顯端莊、內斂,製作精緻,用溫潤的紫紅調砂泥製作,更使人愛不釋手,這是顧景舟先生超越前人的精神之作。
——汪寅仙
NO.21 顧景舟 《茄段壺》
11年匡時秋拍 成交價:RMB7,475,000
鈐印:顧景洲(蓋)、自怡軒(底)
把自然界的瓜果蔬菜入壺,似乎是花貨作品創意之源。而此尊寶器源意茄段,成以素樸光器,於抽象中得靈氣。通體不著點滴筆墨,僅以造型、材質示人,其光華內斂,有丈夫清高內斂之氣,令觀者叫絕。渾圓素樸的茄段造型,淳樸自然,素麵素心,大巧若拙。圓弧形壺蓋,壺紐似茄蒂,二彎壺流與耳狀壺把以壺身中線呈對稱呼應,壺身線條過渡自然流暢,周身光澤溫潤,非影像器材能詮釋,非親眼目睹不能領略其妙。
NO.22 2011和信秋拍成交價:RMB4480,000
鈐印:景洲、自怡軒
此壺為顧老之早年作品。花貨作品實屬罕見。
NO.23 顧景舟 《綠泥石瓢壺》
2011年嘉德春拍成交價:RMB4255,000
鈐印:景舟七十後作(底款);顧景舟(蓋款)
此壺由黑泥製成,泥土淘洗精細。其造型為扁圓,壺體上小下飽,斜面過渡自然。壺身、流、把、鈕、足搭配恰當,線條利落明快,起承轉合交代清楚。顯得挺拔精神,沉靜而深意雋永。
NO.24 顧景舟 《匏瓜壺》
2011嘉德春拍成交價:RMB3450,000
鈐印:自怡軒(底款);景洲(蓋款)
匏瓜即葫蘆,屬肖形之作。壺鼓腹,下大上小,過渡自然口蓋截面平直,使之渾然一體。此壺整體造型古樸、大氣。沒有任何多餘裝飾,恰到好處。
NO.25 顧景舟 《三足乳鼎壺》
2012年春秋堂春拍成交價:RMB2185,000
鈐印【底款】景舟制陶
【蓋款】顧景洲【把款】景舟
關注丁蜀文旅,我們接下來將為您全方位呈現丁蜀的風物人情,讓您足不出戶,了解紫砂,神遊丁蜀!
.
掃描上方二維碼關注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