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景舟紫砂壺鑑別的關鍵特徵

2021-02-08 博搜霸屏推廣

  用蓋子輕敲壺體,儘管有人不贊成這麼做,但是這點非常有效。真顧景舟紫砂壺壺敲擊的聲音清脆悅耳,聲音短暫,敲擊結束聲音立刻停止;普通陶土的假顧景舟紫砂壺,敲擊聲音沉悶渾厚短暫;瓷器敲擊的聲音比紫砂的更加清脆有點像金屬撞擊的聲音,一般人不好區分。但是有一點非常明顯的區別就是,瓷器的聲音波長明顯,敲擊結束後,聲音仍然持續數毫秒,而真顧景舟紫砂壺是立刻停止。

  顧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別稱: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自號壺叟、老萍。被譽為「紫砂界泰鬥巨匠」,其作品亦被稱作紫砂界的「元青花」,為海內外各大藏家喜愛,並被各大博物館、文物館收藏。其作品充分表現精、氣、神、韻之美,不但深具東方藝術特色,更賦予時代氣息,堪稱為紫砂壺之一代宗師!80年代在港拍賣價已為65萬元。目前,顧景舟的紫砂壺少也是300萬元,部分紫砂壺甚至已經達到上千萬元,且廣受海內外收藏家爭相購藏,惜生前作品不多,能珍藏者少之又少。

  關注紫砂拍賣行情的藏家或還記得,2010年5月16日,同樣由已故紫砂顧景舟所作的一把石瓢壺,在中國嘉德以1232萬元被拍出,創下當時宜興紫砂器拍賣單價的歷史之。今年保利春拍,顧景舟作於1948年的「大石瓢」紫砂壺以2450萬元落槌,終達到2817.5萬元,創下顧景舟單把紫砂壺紀錄。2010年6月4日《矮僧帽壺》拍得313萬;2010年8月2日甚至一對顧景舟製作的紫砂杯就拍到了20萬的高價。值得一提的尚有,在北京保利2011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壺藝泰鬥」顧景舟的提璧組壺以1782.5萬元的創下其時紫砂拍賣天下紀錄。提璧壺,高145mm,口徑78mm,寬185mm。因其壺蓋面似玉璧而得名。

  


  從2000年開始,香港、臺北、北京等地的大型藝術品拍賣會上先後出現當代紫砂壺。2008年,開啟了紫砂壺的專場拍賣,進一步調高了當代紫砂壺的收藏投資人氣,自2010年,顧景舟的過千萬元的紫砂壺出現,到2015年一套紫砂壺以8000萬元落槌(加上佣金近億元),點燃了紫砂壺市場的廣大愛好者、特別是機構投資的收藏熱情。以顧景舟為例,他的紫砂作品從幾百元到上百萬元用了近10年時間,從100萬元到1000萬元又用了10年,從1000萬元到近億元同樣用了近10年時間,10年一個臺階,帶動了整個宜興紫砂行業的大發展。 顧景舟三足提梁壺,517.5萬元 清早期時大彬款巨壺,34.5萬元 清早期龔心釗舊藏陳鳴遠制拼砂梅樁壺,358.4萬元 江蘇宜興紫砂壺從明代朱元璋提倡喝散茶後誕生,起初僅作為泡茶的工具,直到明代中後期才開始進入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從董其昌、陳繼儒等文人開始,紫砂壺逐漸走進文人生活圈。

  紫砂壺的造型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講究其點、線、面的美感。講究壺體整體的設計、新穎,要求製作人員以人為本,加以人性設計。壺體講究氣度,講究合理的壺咀、壺把、壺鈕的功能搭配協調。 對於愛壺者而言,先分清壺的製作,是全手工或是手工壺,觀觀察壺體的造型是否優美,有無作品個性。壺體結構搭配是否協調,這是關鍵,如果是光貨表面是否平滑,咀把過渡是否自然,做工是否精細、乾淨、利落。

  


  顧景舟紫砂壺鑑定方法:

  顧景舟作品特色是,整體造型古樸典雅,形器雄健嚴謹,線條流暢和諧,大雅而深意無窮,散發濃鬱的東方藝術特色,所制之器脫俗樸雅,儀態紛呈,堪稱「集紫藝之大成,刷一代纖巧糜繁之風」,被海內外藝術界專家譽為「壺藝泰鬥」。

  鑑別紫砂壺是綠色的、顏色怪異的壺不看! (綠色、銅綠、紅的都是加化工料) .壺表面水色好的要小心!如果是未泡養過的壺,看上去水色就很好的,這種壺儘量不要!   一種情況是泥細,漿泥。壺表麵漿厚,看壺的顆粒都被表面一層漿裹著,或者更本就看不出顆粒,這樣的「泥壺」不要,因為透氣性大大折扣,失去紫砂的味道了,紫砂壺應注重「砂」感。

  


  顧景舟成名史:從其祖母邵氏學藝,潛心磨練製作技巧,方二十便己身列紫砂名手之林。數十年來飽覽歷代紫砂精品,深入鑽研紫砂陶瓷相關工藝知識,旁涉書法、繪畫、金石、篆刻、考古等學術。豐富的人文素養加上精練制壺技藝,蘊釀出其紫砂創作的獨特藝術風格,而顧景舟對於紫砂陶傳器鑑賞亦有高深獨到的造詣。

  真顧景舟紫砂壺並不鮮豔,他的紋理清新、圓潤,視覺有亞光的效果,有眾多分布均勻的細小類似金屬光澤的顆粒(紫砂顆粒)。有的手工壺內壁,有從中 心圓點向四周的放射狀線,屬於加工工藝過程中形成的。用普通陶土仿冒的紫砂壺色澤暗淡,而且很少有光彩,內壁也沒有放射狀線(這叫「推牆刮底」工藝)。如果拿在手上的顧景舟紫砂壺過於豔麗,那麼所用的泥料一定不是原礦。而對於老壺來說用得越久光澤越好,這種光澤不是亮麗的光澤而是溫潤軟糯之色,若您手上的紫砂壺久泡而顏色不變,則也很有可能是假的泥料。


相關焦點

  • 顧景舟紫砂壺顧景舟作品顧景舟紫砂壺價格
  • 顧景舟紫砂壺
    漢君壺 此壺選取墨綠泥為原料,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此壺色澤亮麗奪目,器型舒展大方。此壺流、把與壺體上肩線連成一線,整體線面明暢,修飾講究,一氣呵成,是顧氏砂壺早期創作中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漢君壺 此壺選取墨綠泥為原料,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此壺色澤亮麗奪目,器型舒展大方。此壺流、把與壺體上肩線連成一線,整體線面明暢,修飾講究,一氣呵成,是顧氏砂壺早期創作中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
  • 顧景舟紫砂壺拍賣記錄
    拍場上千萬級別的紫砂壺已不鮮見,而顧景舟算是最早出位千萬元的大家之一。2011年春拍,中國嘉德推出的顧景舟、韓美林所作提梁盤壺以1150萬元成交;北京保利推出的顧景舟、魏紫熙合作矮井欄壺獲價1035萬元……而顧所作壺的最高價出現在2010年中國嘉德春拍。
  • 顧景舟大師所做紫砂壺價值高達千萬,到底有什麼特點?
    顧景舟先生除了以紫砂壺造詣為世人稱道外,他的各類名號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對象。他自號壺叟、老萍、,又有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等別稱,可以說是現當代紫砂大師中名號最多的一位了。紫砂壺實在不算「大器」,從市場規律來說拍出千萬是非常不容易的。然而,顧景舟先生的紫砂壺,還不止這一套千萬級的作品。僅2018年內,各拍賣公司拍出的成交價過千萬的顧景舟紫砂壺,就超過10件。
  • 紫砂大師顧景舟紫砂壺存世量
    紫砂大師顧景舟的作品近年被愛壺的人瘋狂收藏,價格陡漲。其原因主要是顧老的壺確實製作上乘、自成一家,無人可比。另外的原因就是市場上很難見到顧壺了,尤其是早期紫砂壺很便宜時候的老壺,損壞散失所剩無幾。顧壺究竟存世多少?
  • 大師經典 顧景舟紫砂壺作品欣賞&鑑壺36招
    他視紫砂為生命,承前啟後,融古鑄今,一改清初以來紫砂壺纖細繁瑣、堆砌繁華之氣,追求壺體線條的流暢舒展,權衡比例的協調秀美,注重造型的簡樸大方,在20世紀40年代就有「寸壺竟有鬥米貴」的聲譽。1988年4月,顧景舟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10年05月16日, 顧景舟制、吳湖帆書畫《相明石瓢壺》拍賣成交價:1232萬元。
  • 自觀堂:如何分辨「顧景舟紫砂壺」?這幾個點一定要看清
    說到紫砂壺,就離不開「顧景舟」這個名字,顧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別稱: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自號壺叟、老萍。宜興紫砂名藝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他在壺藝上的成就極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廣。
  • 薄氏珍寶館收藏家薄維藏品紫砂系列顧景舟大師座有蘭言紫砂壺
    薄維收藏的最小一件紫砂藏品為顧景舟座有蘭言紫砂壺,該紫砂壺高為8釐米,腹部最大直徑約有15釐米左右,能容400毫升茶水。薄氏珍寶館重器一對紫砂望天吼莫要看這件顧景舟製作的座有蘭言紫砂壺是個小物件,它價值不菲,讓人著實感到震驚,顧景舟座有蘭言紫砂壺在民間上萬件藏品中入選了中國民間文物檔案。
  • 宜興專家鑑定「9200萬元紫砂壺」系顧景舟真品
    紫砂壺蓋通過X光拍攝,可以依稀看到一枚印章的痕跡。圖片來自網絡  人民網無錫1月8日電 (是鍾寅)2015年11月,「顧景舟制松鼠葡萄十頭咖啡套具」在北京一場拍賣會上落錘,成交價9200萬元。這套「天價紫砂器」刷新了中國紫砂壺拍賣的紀錄,也讓業內不少人士犯嘀咕,「都說顧大師以光器見長,而這套壺是花器,當真是他老人家的作品嗎?」7日,在顧景舟家鄉江蘇宜興,20多位紫砂大師經集體研討評判,基本達成一致意見:「松鼠報春壺」確為顧景舟作品。
  • 顧景舟歷年紫砂壺拍賣紀錄(2017版)
    《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2015北京東正秋拍,成交價:RMB92,000,000為目前為止紫砂壺拍賣價格之最1955年,應人民大會堂的定製需求,顧景舟制此套松鼠葡萄茶具,做為對新中國的獻禮。此套顧景舟花器巨製不僅形制恢宏,造型飽滿,而且是不為多見的顧景舟花貨作品,熔多種技法一爐,可謂巧奪天工;十頭成套更是難得珍稀,堪稱顧景舟制壺中的絕世翹楚。
  • 知壺與識壺 丨 史上最全顧景舟紫砂壺
    顧景舟做壺60餘年,心摹手追明代、清代、民國諸名家,有過之而無不及,每器必精心構撰,出手皆成華章,形成了雄健而嚴謹、流暢而規矩、古樸而典雅、工精而秀麗的藝術風格,被譽為壺藝泰鬥、一代宗師。他視紫砂為生命,承前啟後,融古鑄今,一改清初以來紫砂壺纖細繁瑣、堆砌繁華之氣,追求壺體線條的流暢舒展,權衡比例的協調秀美,注重造型的簡樸大方,在20世紀40年代就有「寸壺竟有鬥米貴」的聲譽。
  • 顧景舟制紫砂壺何以屢創天價
    一代宗師顧景舟制「松鼠葡萄十頭套組茶具」局部十月金秋祖國的河山瑰麗而沉鬱,而這個秋天,在陶都宜興,在祖國乃至世界各地的紫砂壺藝愛好者心中更多了一份感念。光陰荏苒,一代壺宗顧景舟大師已經離開我們近二十個春秋,今年正是顧景舟先生百歲冥誕,藝海揚舟,德藝之範,本著對紫砂行業多年來的情愫與當年與顧老相識交往的高山仰止,難抑心中懷念與激動,提筆寫下拙言。
  • 這些紫砂壺,都是顧景舟的巔峰之作!
    紫砂壺的款識,亦是屬於篆刻藝術的範疇,也是紫砂陶的重要組成部份,造型、泥料、製作、款識、燒成俱佳的壺,方為上品。 ▲右為長方小印 顧景舟先生的這方印,乃是由徐悲鴻弟子,黃養輝所刻,只有顧景舟認為是上品的壺
  • 顧景舟紫砂壺現身臺北拍賣場!一睹為快!
    顧景舟紫砂作品千金難買,本場有一件顧景舟六方紫砂壺據考為顧景舟六方器中工藝精絕的代表性作品。總體而言,允臧齋本季拍品質量上乘,且很有特色,值得一看,特此推介。商晚期 青銅獸面紋「亞隻」觚高 30 釐米 銘文:「亞隻」(圈足內壁)來源:1. 金從怡舊藏(1904 - ?)2.
  • 顧景舟大師復活了??
    顧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早年別稱瘦萍、武陵逸人、壺叟,宜興川埠上袁村人。顧景舟出生於紫砂世家,18歲隨祖母邵氏制壺。近年年來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那就是給紫砂壺,配上了高大上的作者的手寫證書,持壺證書,同時有的證書裡面還會有人民幣什麼的,因為人民幣有唯一編碼,編碼是他們提供的,查詢網站上面,可以查這把紫砂壺的真假,其中的真假虛實,更是令你琢磨不透。有些所謂的名家大師各種證書持壺照都有,他們起著代言的作用,與一些經紀公司合作。
  • 如何鑑定顧景舟紫砂壺?
    顧景舟大師的紫砂壺更是受到眾藏家的爭搶,顧景舟紫砂壺收藏大軍的龐大,使得需要鑑定其紫砂壺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除了專業的鑑定大師外,真正了解紫砂壺鑑定的人很少。在這教您如何進行鑑定。  1、顧景舟紫砂壺鑑定首先要看造型。每個大師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顧景舟在每個不同的時期所制的壺造型都不盡相同只有了解顧景舟生平經歷,清楚其發展過程才能真確辨認。
  • 紫砂壺拍出1782.5萬元 刷新世界紀錄
    這是紫砂壺拍賣的最新世界紀錄,由顧景舟提璧組壺 (共計十一件)創造,就在剛剛結束的北京保利2011秋季拍賣會。  在今年的秋季拍賣會上,各藝術品拍賣公司紛紛推出紫砂壺拍賣專場。北京榮寶舉辦紫砂茗具專場,預展拍品66件;北京翰海將辦「垂範宜紫」專場,展出百餘件紫砂精品;中國嘉德辦「紫泥春華」專場,展出近現代紫砂珍品,另有「紫泥清心」專場,展出宜陶古器遺珍;北京保利將舉辦明清紫砂名品展,並有中國紫砂壺專場。  一時間,原本冷門的紫砂壺熱起來。這看似熱鬧的市場裡面,也不是所有的紫砂壺都成交,總的來說,老紫砂壺無論是成交價格還是成交率都要強於當代紫砂壺。
  • 紫音希聲——【顧景舟】
    今泰州趙嶽在經手大量的顧景舟作品後,編撰顧景舟紫砂藝術研究的大部著作,是續了這個歷史的緣,為紫砂事業做了件了不起的好事。顧老身前未曾想到有人能以如此大的熱情對他的一生做詳細總結,九泉之下當感到欣慰。此後隨著對日本陶藝界以及其他工藝美術門類的考察,發現即便在工藝傳統保護得最好的日本,也難覓可以與先生所制紫砂壺製作工具相類比的事例。由此,逐漸對先生之於中國工藝美術行業的重要性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 收藏百餘紫砂壺自稱「千萬富翁」——說說市民戴仁和的收藏故事
    吉州區,有一位老人痴迷收藏紫砂壺20年,其稱「收藏的100多把紫砂壺中,有一半是名家製品。2012年,他花1000元『淘來』了當代名家顧景舟的一把真品,目前市場拍賣價為500多萬元。」 這個老人,是目前吉安唯一一位中國錢幣學會會員,也是中國當代藝術協會終身名譽主席;其人及事跡曾被收入《中國當代集藏家辭典》《中國當代文藝界人名大辭典》等,這個老人,名叫戴仁和。
  • 顧景舟:紫砂壺界「一代宗師」
    顧景舟所在的紫砂工藝廠也不例外,當時,紫砂廠到處懸掛著這樣的橫幅:三天學會製作高級工藝品,儘快實現制壺工業化。「多快好省」,是當時的時髦話,而手工制壺已經被公認為「速度太慢」而摒棄於一邊。甚至,有人公然提出,要用機械化來替代手工製作紫砂壺。對於純手制紫砂壺,持有深厚感情的顧景舟,出於心急,不顧形象、毫不忌諱地破口而出:「無知」。然而,一個人的聲音是無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