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尼古拉斯·溫頓走了|【冰點舊聞】「英國辛德勒」名單:669條命

2021-02-23 冰點周刊
2015年7月1日,被譽為「英國版辛德勒」的尼古拉斯·溫頓辭世,享年106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溫頓曾從德國納粹手中救出669名猶太兒童。冰點周刊謹以此文向這位「拯救了一代捷克猶太人」的英雄致敬。

除了一不小心活到了105歲,尼古拉斯·溫頓不覺得自己有什麼異於常人的地方。可在旁人看來,從納粹手下救走669個孩子,這事好像沒那麼容易被忽視。

二戰爆發前,這個普通的英國人組織了8列火車,將669名猶太兒童從納粹佔領的捷克斯洛伐克送往英國,與集中營和死神擦身而過。近70年過去,這些「溫頓兒童」及其子孫,約有6000人因溫頓而得以存活於世。這位「拯救了一代捷克猶太人」的英雄被譽為「英國辛德勒」,英國女王封他為爵士,捷克總統親自為他授予了最高榮譽「白獅勳章」,被他所救的「孩子們」把他視為親生父親,倫敦和布拉格車站立著他的雕像,太空中甚至遊蕩著一顆捷克發現、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可直到如今,這位「隱瞞」了自己善舉長達半個世紀的倔老頭依然固執地認為,自己只是做了一件正常人都會做的事,換做誰都會如此,只不過當時歐洲瘋了而已。1938年,當英國首相張伯倫興高採烈地揮舞著《慕尼黑協定》「把和平帶回英國」的時候,德國猶太裔移民溫頓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我比大多數人、特別是比那些政治家更清楚德國正在發生什麼。」當時29歲的股票經紀人尼古拉斯·溫頓受朋友之邀,新年前夕臨時取消去瑞士滑雪度假的計劃,改道前往布拉格。25萬剛從德軍佔領的蘇臺德地區逃出來的難民擠在這座戰爭陰雲籠罩下的城市裡。很多猶太父母自知難逃厄運,想用最後一點力氣把孩子送到安全的地方,在捷克難民營所見的絕望和悲傷令同行的友人在帳篷裡抽泣不止,溫頓則立即學會了克制,不被情感吞噬才能把全部精力集中在能做的事上。當歷史的列車向著脫軌的方向一路疾馳,「溫頓列車」悄悄啟動了。溫頓成立了專門負責救助兒童難民的辦公室,從早到晚接待前來登記孩子信息的猶太家長們,而後馬不停蹄地遊說各國當局接收這些孩子。只有英國同意接收這些小難民,但要求溫頓必須為每個猶太兒童在英國找到願意收養他們的家庭後,政府才會同意頒發籤證。「這些猶太難民兒童是希特勒的眼中釘。我決定試著幫他們辦理前往英國的通行證。我想,如果你所做的事本質上合理,就一定能辦到。」溫頓製作了一批印有孩子們信息的小卡片,假期結束回國後一個一個落實收養家庭,不僅辦下了籤證,還為每個孩子募集到了50英鎊的旅費。「他有那種熱血、一根筋的韌性,他不在意自己要做些什麼,他只是下了決心就一直做,無論付出什麼代價。」多年後,提及父親這項當年所有人都視為「不可能的任務」時,女兒芭芭拉說道。1939年3月14日,兩名志願者在捷克組織,溫頓在英國接應,載著脖子上繫著標明身份號碼的猶太兒童的第一列火車悄悄從布拉格出發。次日,德軍進入捷克首都。籤證遲遲不到,溫頓開始偽造入境文件,3月到8月,先後8列火車載著669名猶太兒童逃出地獄。當年被媽媽放在火車上時,阿爾弗·杜布斯勳爵只有6歲,「我仍然能看見布拉格車站——孩子們、父母親們、戴著納粹十字記號的士兵們,」這位英國工黨政治家回憶道,「當我們第二天晚上到達荷蘭時,大人們都歡呼起來,因為我們終於離開納粹統治的境地了。我那時還不太明白。」如今83歲的勒娜特·拉克索娃當時也不明白,為什麼自己連「以後一定會好好吃菠菜」這種「毒誓」都發下了,爸爸媽媽還是要送自己上車;當時8歲的託馬斯·格勞曼牢牢記住了媽媽在車站說的話,「好好學英語,所有的事情很快都會好起來的。」如今他的英語非常好,但再也沒見過媽媽,也沒見過本該坐9月1日的火車去英國的弟弟。第9列火車沒能跑過德國的閃電戰。1939年9月1日清晨4時40分,德軍閃擊入侵波蘭,原定於當天出發的列車在邊境被截下,直接改道去了索比堡集中營的毒氣室。「那一天,250個家庭等候在利物浦大道上,結果等到的卻只有失望。如果火車能夠提前一天出發,結局將完全不同。」時隔多年提及此事,溫頓依然為沒能再快一點懊悔不已。15000名捷克斯洛伐克兒童在二戰中喪生,「溫頓兒童」們基本再也沒有見過自己的父母。當身後的祖國變成人間地獄,這669個「勇敢的求生者」走下溫頓列車,在異國他鄉開始陌生的生活。多年後,捷克總統讚揚溫頓給了捷克的孩子們「最好的禮物」:獲得生命和自由的機會。被溫頓救出的孩子包括著名電影導演卡雷爾·賴茲、工黨政治家阿爾弗·杜布斯勳爵以及正準備將溫頓事跡搬上銀幕的加拿大著名記者喬·史萊辛格。在一些獲救孩子的心中,噴著蒸汽的火車成為最痛苦也最慶幸的回憶。直到1988年,溫頓的妻子格萊塔在整理閣樓時發現了一本已經發黃的剪貼簿。這本冊子把79歲的溫頓帶進了BBC一檔流行的周日晚間節目「那是生活!」的演播室,和其他人一起坐在觀眾席第一排。主持人艾斯特·蘭澤恩一邊翻閱著那本剪貼簿一邊講述那段歷史,孩子的照片和基本信息、籌資記錄、英國政府表示不能再接收更多難民的信函……直到最後,主持人從一份列著獲救孩子名單上讀出了一位現場觀眾的名字,「維拉·迪亞曼特,」蘭澤恩對這位白髮蒼蒼的老太太說道,「溫頓先生就坐在你旁邊。」世界安靜了兩秒鐘,帶著全然不知如何是好的笑容,維拉伸出雙臂擁抱溫頓先生,「謝謝,謝謝」,她喃喃說著,眼裡的淚花在閃爍。主持人問:「在場還有被溫頓先生救過的孩子嗎?」除了第一排的溫頓先生,全場觀眾都默默地站了起來,注視著溫頓先生,有人悄悄抹淚,但沒人說一句話。「我的命是他給的,」杜布斯勳爵回憶道,「當有人救了你的命時,那種感情非常強烈,我簡直不知該如何自處。」78歲的溫頓緩緩地站了起來,回過身望了望這些如今都已年過半百的「孩子」,又緩緩地坐下,也什麼都沒說,只是把食指伸到鏡片後抹了下左眼,又抹了下右眼,緊緊抿著嘴,強迫自己的臉保持平靜。「和戰爭本身比起來,戰前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了。」溫頓過後說道,「我不是故意保密……我只是沒說而已。」值得一提的是,在失去父母半個世紀之後,當年獲救的「溫頓兒童」們發現自己的「再生父親」尚在人世,從此溫頓多了很多白髮蒼蒼的孩子。2002年被英國女王冊封為爵士,溫頓坦率地說:「65年前的事情為我贏得榮耀,這讓我有些驚訝。真正讓我高興的是那些『孩子』們———當然他們現在也當爺爺奶奶了———都打電話過來向我表示祝賀。」
溫頓100歲時,孩子們沿著當年的路線、坐著蒸汽火車來看他,溫頓早早地等在車站,一如70年前一樣。拉克索娃終於見到了自己的「老父親」,可是人人都往溫頓身邊擠,她好不容易握到了他的手,吻了一下,可是準備的禮物一直沒有機會拿出來:那是一幅木雕的小版畫,上面是一列正穿越歐洲地圖的火車,從捷克到倫敦,從東到西。捷克總統米洛什·澤曼在給溫頓105歲生日的賀信中寫道:「你的生命因眾多原因而非比尋常。但你不認為自己是個英雄,(你的義舉)樹立了一個人道主義、利他主義、個人勇氣和謙虛低調的榜樣。」不久前,捷克派遣軍用飛機專程將老人接到布拉格,在七位「溫頓兒童」的陪同下,接受總統親自授予的捷克最高榮譽「白獅勳章」。溫頓的獲獎感言一點也不煽情:「感謝那些願意收留他們、接受他們的英國家庭,還有那時竭盡全力與德國人戰鬥的捷克人們……我也只是提供了一點幫助而已,得到了這個獎。」這位頭髮全白、牙齒已經全部掉光的老人一字一句地說著,極度克制和沉默寡言是戰爭留給他的刺青。但在場的「溫頓兒童」阿薩夫·奧爾巴赫注意到:「連總統都在偷偷拭淚。」他的故事感動了所有人,這個不苟言笑的倔老頭卻把如潮水般湧來的讚譽歸結為自己活得太久了,「(救人之舉)在今天看起來可能挺偉大,可我當時做的時候真沒覺得怎麼樣。」他不喜歡被稱為「英國辛德勒」,認為自己當時沒遇到什麼危險,在捷克避開蓋世太保耳目的志願者才是真正的英雄,只是其他人都已不在了。「有的人生來偉大,有的人追求偉大,有的人硬被人說偉大。」溫頓認為自己顯然是第三種。一個捷克導演曾拍了三部以溫頓為原型的電影,與溫頓交談時,他不得不花上幾個月的時間,試圖說服這個「一根筋」的「辛德勒」相信自己在捷克那9個月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光。溫頓則堅持認為對的事情不需提,做完一件事再去做下一件就可以了。他戰後致力於幫助智力殘障人士的生活,並協助修建了很多老人院。1983年,為表彰他為老人福利所作的傑出貢獻,英女王授予了他帝國榮譽勳章(MBE)。溫頓不願一遍一遍地提及過去,也很少考慮將來,他不願人們用近80年前的火車為自己貼標籤,更從沒想過把那8列「溫頓列車」連成通往名利的橋梁。他的女兒芭芭拉說自己的父親沒什麼野心,也沒什麼自信,只是對於不公正尤其憤怒,在糾正一件錯事上特別一根筋。當人們為「溫頓列車」曾經的壯舉喝彩時,這位世紀老人卻一字一句地說:「現在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危險,只要存在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就再也沒有安全可言了……我認為我們沒有吸取過去的教訓,什麼也沒有學到。」他最終同意女兒芭芭拉為自己寫了一本傳記,芭芭拉在書中寫道,父親不希望被視為一個遙不可及的英雄,「如果讀了他的故事讓人覺得『那是個英雄,我永遠做不到』,那絕非他所願。」書名《如果並非不可能》,來自他的座右銘:「如果一件事並非不可能,那麼一定有辦法去做。」溫頓最近有點愛忘事,稍稍有點聾,比較容易累。大多數時候,他端端正正地坐在輪椅上,嘴巴抿成一條線,厚厚鏡片後的眼睛沒有多少情感表達。但在面對插著105根蠟燭的生日蛋糕時,這位爵士堅持要站著說:「我覺得我只是在對抗時間,我一點病也沒有……確切地說,我只是有點老態而不是老。」


相關焦點

  • 「英國辛德勒」溫頓的故事(圖)
    原來,兩地正在同時舉辦題為「溫頓列車」與「溫頓兒童」的圖片和文獻資料展覽,祝壽活動正式拉開了展覽的序幕。在布拉格維謝赫拉德公園展覽現場,那些珍貴、感人的文獻資料與圖片,帶記者穿越歷史,並為我們述說了70多年前那段令人不堪回首的往事。  這位102歲的老人,就是被稱為「英國辛德勒」的尼古拉斯·溫頓先生。
  • 人物 尼古拉斯·溫頓
  • 感動世界:從納粹手裡救出669名難童的人——尼古拉斯·溫頓
    英國首相卡梅倫在推特上寫道,溫頓的行為值得全世界銘記。「這個世界失去了一個偉人。我們絕不能忘記尼古拉斯·溫頓爵士從納粹屠殺中救出這麼多孩子的人道之舉。」從納粹手裡救出669名難童的人(尼古拉斯·溫頓 )二戰前夕,溫頓憑一己之力從納粹鐵蹄下救出669名捷克兒童,並將這個秘密保守了半個世紀。
  • 尼古拉斯·溫頓——一位值得尊敬的老人
    英國人道主義者尼古拉斯·溫頓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當地時間7月1日,被譽為「英國辛德勒
  • 尼古拉斯.溫頓——上帝的力量
    ↑↑↑點擊關注「以色列計劃」✡以色列計劃讓你全面認識以色列精彩勿錯過除了一不小心活到了105歲,尼古拉斯.溫頓(Nicholas Winton)不覺得自己有什麼異於常人的地方。可在旁人看來,從納粹手下救走669個孩子,這事好像沒那麼容易被忽視。二戰爆發前,這個普通的英國人組織了8列火車,將669名猶太兒童從納粹佔領的捷克斯洛伐克送往英國,與集中營和死神擦身而過。
  • 尼古拉斯·溫頓
    風雪交加的1938年底,二戰一觸即發,去瑞士滑雪途徑捷克,溫頓發現一大批被納粹扣留的猶太兒童。他的目標是遊說德國軍方放過他們,並交給他運往英國,救助工作危險而艱辛。最終,他動用各種關係,用8列火車救出了669個孩子,而孩子的母親,很多都未能活著走出集中營,隨著二戰的到來,溫頓加入了英國皇家空軍。戰後,他遇到了自己心愛的女人Grete,結婚了。戰前的救人舉動,他從未對誰提起。
  • 尼古拉斯.溫頓 | 一個不想被人認出來的人格高尚的人
    時隔多年提及此事,溫頓依然為沒能再快一點懊悔不已。 15000名捷克斯洛伐克兒童在二戰中喪生,「溫頓兒童」們基本再也沒有見過自己的父母。當身後的祖國變成人間地獄,這669個「勇敢的求生者」走下溫頓列車,在異國他鄉開始陌生的生活。 多年後,捷克總統讚揚溫頓給了捷克的孩子們「最好的禮物」:獲得生命和自由的機會。
  • 尼古拉斯-溫頓,隱藏了半個世紀的秘密.善良的人們不要忘記他!
    老人名叫尼古拉斯 · 溫頓。1938年,他還只是一個29歲的普通英國青年,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從死人堆裡救出了幾百條生命!在戰亂中,他悄悄幫助669個捷克兒童逃出納粹集中營,安排8趟列車將他們送往英國,拿出全部積蓄,為他們找好新的家庭,讓這些孩子活下去。
  • 尼古拉斯-溫頓,隱藏了半個世紀的秘密.善良的人們不要忘記他!
    老人名叫尼古拉斯 · 溫頓。1938年,他還只是一個29歲的普通英國青年,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從死人堆裡救出了幾百條生命!在戰亂中,他悄悄幫助669個捷克兒童逃出納粹集中營,安排8趟列車將他們送往英國,拿出全部積蓄,為他們找好新的家庭,讓這些孩子活下去。
  • 二戰「英國辛德勒」,隱藏50年的秘密是什麼?揭開真相後感動世界
    有一部電影出自著名導演史蒂文·史匹柏之手,同時這部電影也在影史上留下了輝煌的成就,一舉拿下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它就是《辛德勒的名單》。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人,他被稱為是二戰中的「英國辛德勒」,他的一生有又怎樣的事跡呢?如果說他的妻子沒有發現剪貼簿,那也許他所做的這一切將永遠不會被發現。尼古拉斯·溫頓是一名英國的股票經紀人,在1938年的聖誕夜前夕他原本為是要去滑雪,來享受自己聖誕假期。
  • 哪位英國人是669名猶太兒童的「親生父親」?
    除了一不小心活到了105歲,尼古拉斯·溫頓不覺得自己有什麼異於常人的地方。可在旁人看來,從納粹手下救走669個孩子,這事好像沒那麼容易被忽視。
  • 他偽造文件帶走669個孩子,還感動了全世界
    他偽造文件帶走669個孩子,還感動了全世界來源:恆星英語一個被隱藏50年的秘密,公開真相的那一刻,無數猶太人被感動!1939年3月14日,兩名志願者在捷克組織,溫頓在英國接應,載著脖子上繫著標明身份號碼的猶太兒童的第一列火車悄悄從布拉格出發。次日,德軍進入捷克首都。
  • 《辛德勒的名單》「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 」
    《辛德勒的名單》這部影片的名字並不吸引人,它只是闡述了一個物件——名單,可是「名單」是什麼?相信沒有看過的朋友會覺得,名單嘛,不就是記錄人的名字的單子唄。其實真正看過才會懂得,這不是一份簡單的名單,這張名單關乎著上千人的性命,這張名單承載了沉重而偉大的善心,它是一種救贖,也是一種大愛。
  • 《辛德勒的名單》經典中的經典電影,排行第一,無可爭議!
    我以為這是一部講述被屠殺的猶太人的名單,將近3個鐘頭黑與白的電影,放影的是一個德國納粹黨員在可遇不可求的戰爭中拯救一千多名猶太人的故事。「這這輛車,歌德應該會買.我為什麼留這輛車,它能換十條命,十條命,多救十個人.這枚胸針,可以救兩條命.這是黃金,可多救兩個人,他會讓我換兩個,至少一個人,他會多個我一個人,多一個人,是一個人,斯滕,這個可以換一人的命.我本可多救一個人,可我沒有,可我沒有。」那一刻,所有人都記住了這個充滿人性光輝的名字:辛德勒。
  • 《辛德勒名單》作者:辛德勒夫人的功勞被掩蓋了
    除了在澳大利亞本土獲得了無數獎項之外,他三度入圍英語文學最高獎「布克獎」短名單,1982年憑藉《辛德勒方舟》(《辛德勒名單》最初出版時的名字,電影上映後這本小說一般寫作《辛德勒名單》,故下文統一寫成《辛德勒名單》)折桂,這也是他最為人知的代表作。《辛德勒名單》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奧斯卡·辛德勒冒著生命危險,傾注所有財力和智慧,營救數百位猶太人生命的真實故事。
  • 人性的璀璨與黯淡:《辛德勒的名單》
    我仍然記得麥克阿瑟在「密蘇裡」號上為二戰結束而說的——「今天,槍炮沉沒了,一場大悲劇結束了,一個偉大的勝利贏得了。天空不再降臨死亡,海洋只用於貿易交往,人們在陽光下可以到處行走。全世界一片安寧和平,神聖的使命已經完成……」除了讀出了勝利的喜悅,更讓我感慨的,竟是由這段話想起的從前。
  • 辛德勒的名單-善與惡的博弈
    這讓我想起《悟空傳》中的,「我命由我不由天」,這是在和平年代下的吶喊,但是在戰亂年代中,生命並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納粹對於猶太人的傷害是滅絕性的,他們屠殺六百萬的猶太人,如果不是辛德勒拯救的1千多猶太人,這個民族應該就不復存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