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評社》社評:民進黨選舉無敵 臺灣怎麼走下去?

2020-12-16 騰訊網

高雄市長補選落幕,民進黨籍候選人陳其邁以壓倒性的7成得票率當選,國民黨籍候選人李眉蓁只拿到25.9%、臺灣民眾黨吳益政則為4.06%。這是民進黨繼2020選舉、罷免韓國瑜之後再一次展現實力。18歲投票權在「朝野」高度共識下可望近期完成「修憲」,國民黨距離執政更遙遠,倒向小綠更沒前途,兩岸都得面對民進黨在臺長期執政、兩岸愈走愈遠的現實。

高雄這次市長補選,投票率雖只有4成1,卻可觀察到許多重要的現象。

第一,國民黨2018縣市長選舉的狂勝(22個縣市贏15席)已是過去式。不但「韓國瑜旋風」變成「韓國瑜災難」,蔡英文2020選舉的大勝依舊穩固,帶動各項選舉氣勢如虹。南臺灣的臺南、高雄、屏東又全部插上綠旗,2022縣市長選舉國民黨可能僅能保住新北市、金門、馬祖、花蓮,以及新竹縣、苗慄等客家優勢選區。2014縣市長選舉,民進黨拿13席,國民黨6席;2018變成國民黨15席,民進黨6席,活生生就是鐘擺,下次鐘擺再擺回去不是不可能的事。

第二,醜聞打不垮民進黨。這次補選期間,民進黨發生許多爭議事件,包括前蔡辦秘書長蘇嘉全家族惹出一堆問題,「綠委」蘇震清涉貪被收押,還有綠營人馬毫不避諱包「政府」標案,鬧得沸沸揚揚,讓蔡英文都把創黨教條「勤政、清廉、愛鄉土」搬出來告誡黨內「升官發財請走別路」。儘管負面事件一堆,國民黨也把陳其邁父親陳哲男在陳水扁任內涉貪的事拿出來打,卻絲毫沒有影響到選情。

對於這些醜聞,民進黨前秘書長羅文嘉日前受訪時曾直言,民進黨有些處理事情的界限超過他的理解,這遲早會出事。這不是只有羅文嘉一個人的看法,不少藍軍人士私下都認為,國民黨打不過民進黨,等民進黨出事國民黨就有機會了,就像當年的陳水扁貪汙讓國民黨重返執政。不過從這次補選看來,民進黨問題陸續浮現,國民黨也沒佔到什麼便宜。這其中,這次也有「藍委」涉貪固然是原因之一,國民黨政黨形象低落,民進黨多年加工「天然獨」都是重要因素。

第三,民進黨基本盤穩固,再加上選舉權年齡下降到18歲,更是如虎添翼。2018臺灣公投門檻首度下修至18歲,首投族就有60萬人,選舉權下降到18歲更是兵家必爭。國民黨為了爭取年輕人支持強力支持18歲選舉權,但很殘酷的是,臺灣民意基金會6月公布的民調顯示,20至24歲青年31.4%支持民進黨、19.7%支持民眾黨、18.3%支持時代力量,國民黨支持度竟然為0%。國民黨再怎麼努力爭取年輕人支持,還是為人作嫁。部分國民黨改革派認為兩岸路線跟著綠營走就能搏得年輕人好感,完全是一廂情願。未來,柯文哲的臺灣民眾黨萎縮後,還是民進黨較有機會吃到民眾黨的票。所有的小綠在「大選」也都是支持民進黨的。

第四,臺灣民眾黨難以奮起。這次高雄市長補選,臺灣民眾黨吳益政只拿4.06%得票率,未達5%連新臺幣200萬元保證金都拿不回來。民眾黨超低得票率有可能是「棄白保綠」所致,一些較認同綠營主張的民眾黨支持者看吳益政沒希望,索性投給陳其邁。但也顯示民眾黨一直拉不起來,柯文哲光環快速退潮,藍白合作不可行,排第三名的政黨很容易被棄。這預告民眾黨想要在2022保住臺北市是很難的,柯2024想攻大位也沒什麼機會了。民眾黨窘境跟柯文哲的個人主義風格有關,黨的擴張力太弱,無法招到強兵強將,就只是在內鬥,體質虛弱,有能力的人就不願進來,最近不斷傳出民進黨向民眾黨挖角就是如此。

柯文哲的下個危機點會落在2022,如果他所推的市長候選人落選,失去臺北市政府基地,整個黨就會面臨崩解的壓力。現在藍綠都等著在接收民眾黨的票,雖說柯的兩岸路線和國民黨較接近,但民進黨還是對年輕人較有吸引力。如果臺北市丟了,柯也沒選2024「大選」,可能就類似時代力量的規模了。回顧去年柯對參與「大選」舉棋不定,很多事一旦錯過,機會就不會再來。

《美麗島電子報》7月民調,民眾對國民黨的好感度27.5%,接近這次國民黨李眉蓁25.9%的得票率,這約也是目前國民黨的支持度,顯示國民黨的基本盤已從昔日的接近4成,退到只有2字頭了。2020韓國瑜拿3成8,2016朱立倫拿3成1,或許還不是國民黨的谷底。

(本文來源於香港《中評社》略有刪減)

相關焦點

  • 香港《中評社》:民進黨選舉無敵 臺灣怎麼走下去?
    第一,國民黨2018縣市長選舉的狂勝(22個縣市贏15席)已是過去式。不但「韓國瑜旋風」變成「韓國瑜災難」,蔡英文2020選舉的大勝依舊穩固,帶動各項選舉氣勢如虹。南臺灣的臺南、高雄、屏東又全部插上綠旗,2022縣市長選舉國民黨可能僅能保住新北市、金門、馬祖、花蓮,以及新竹縣、苗慄等客家優勢選區。
  • 中評社:臺灣四大選舉夢魘一掃而空
    參考消息網1月15日報導 香港「中評社」15日發表題為《馬英九連任 臺灣的夢魘不見了》的評論文章,作者鍾維平稱,臺灣選舉塵埃落定,馬英九連任,國民黨繼續執政,這樣的選舉結果是最符合臺灣與兩岸關係發展趨勢的,選舉以來一直壓住臺灣的夢魘,一掃而空。
  • 前臺南縣長蘇煥智:民進黨再這樣走下去 臺灣必倒!
    前臺南縣長蘇煥智(圖片來源:中評社)【環球網綜合報導】距離島內的「九合一」選舉越來越近,臺南市長選舉目前呈現「七搶一」的局面。已退出民進黨、以無黨籍身份參選臺南市長的蘇煥智6日在臺南的一場座談會上表示,臺灣的危機已經是全面性的,讓蔡英文當局繼續這樣搞下去,不只是民進黨沒有前途,臺灣也會沒前途,最後是死路一條。據香港中評社8月7日報導,曾經三屆「立委」、兩屆臺南縣長的蘇煥智,在目前媒體公布的民調中處於落後局面,不過他的拜會行程依舊是按表操課。
  • 臺北市長選舉中隱含著民進黨為2020護盤的謀略
    中評社21日發表社評認為,年底臺北市長選情瞬息萬變,核心因素在於,柯文哲與綠營究竟是否繼續合作。然而,民進黨在其間似隱含為2020大選護盤的大戰略!在春節前一周,一般多認為柯綠合作的機會大,「形象牌」國民黨「立委」蔣萬安1月19日率先宣布退出臺北市長選舉;鄭麗文2月6日也以母親跌倒為由宣布暫停選舉活動。未料,除夕前,情勢逆轉,英系臺灣世代智庫2月14日(除夕前一天)公布臺北市長民調,指近8成民進黨支持者主張與柯文哲分手,自提參選人。
  • 臺灣2018縣市長選舉將至 民進黨將「力挺」柯文哲?
    柯文哲中國臺灣網1月29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接受電視專訪時曾說臺北市長柯文哲應再次確認「臺灣價值」,讓支持者覺得是可並肩作戰的人,日前又再度與柯文哲同臺。有評論指出,柯文哲擁有中間選民、淺藍支持者、年輕選票三大優勢,更加篤定民進黨可能在年底選舉挺柯文哲。臺灣2018縣市長選舉將至,臺北市格外引人注目,而臺北市長柯文哲因受較多年輕人支持,被各方視為強敵,外界也關注曾與柯文哲合作的民進黨是否會推出自己的人選。
  • 中評社:民進黨若輸掉阿里山代表什麼?
    中評社臺北11月30日電(評論員 林淑玲)距離12月5日臺灣縣市三合一選舉投票日只剩下最後一周,經過藍綠兩軍激烈對峙選情初步明朗,在17個縣市之中,綠營有機會穩住南部雲林縣、嘉義縣、屏東縣3個執政縣,北臺灣的宜蘭縣呈現五五波。民進黨若保住執政3縣就算小贏,但仍無助於化解因對抗兩岸和解所造成的邊緣化危機。
  • 香港《中評社》:藍白合作是當下翻轉臺灣政局唯一途徑
    香港《中評社》評論指出, 中國國民黨「人氣王」韓國瑜揮揮衣袖,在鐵粉送別下黯然離開高雄市政府。以民進黨一黨獨大政局,國民黨想要重返高雄執政,甚至未來想要贏得大選,機會都是微乎其微了。臺灣民眾黨柯文哲主動拋出的白藍合作方案,或為翻轉臺灣政局唯一途徑。
  • 民進黨議員:2018選舉丟兩縣市蔡英文將被逼辭主席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3月29日訊 民進黨在2016年「大選」中獲勝,蔡英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立委」囊括六成席次,達成完全執政。但輪替後,蔡當局政績表現慘且亂,近期公布將放寬農藥殘留標準遭民眾罵翻外,連自家「立委」都挺不下去。
  • 港媒:大陸關注臺灣「九合一選舉」,但不幹預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九合一」選舉即將舉行,香港中評社評論稱,大陸對此關注而不幹預,對此的強調和澄清很重要。據香港中評社11月4日報導,近一段時間以來,在大陸各地舉辦的涉及兩岸關係的研討會,臺灣「九合一」選舉及選後的臺灣政治發展與兩岸關係等話題,都是與會者關注的焦點。報導稱,其實這也是在情理之中,因為這場選舉,無論對臺灣未來的政治發展,還是對藍綠政黨及主要參選人或者是兩岸關係的發展等,都有重要影響。
  • 誰將代表民進黨角逐2024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這3人被點名
    誰將代表民進黨角逐2024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這3人被點名蔡英文在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選舉當中連任成功。按照慣例蔡英文將不能參選下一屆領導人選舉,所以四年後誰會代表民進黨參選,就備受媒體的關注。現在媒體說蔡的副手賴清德、桃園市長鄭文燦及交通事務部門負責人林佳龍3人很有可能代表民進黨參選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香港《中評社》指出,賴清德在臺南市長期間支持率就高,而在選舉中,扮演好副手角色;桃園市長鄭文燦也積極幫蔡英文拉票,有望成為臺灣地區行政事務機構負責人,林佳龍也是勢頭很猛,所以這三人都是熱門人選。
  • 中評社:臺灣無立場評斷港區國安法
    「港區國安法」實施細則7日生效,民進黨當局聲稱隨時緊盯該法施行,如果對臺灣造成傷害或是不合理的,「會考慮反制措施」。香港《中評社》今(8)日發表評論文章,稱民進黨當局究竟要如何反制,尚未可知,可能只停留在口頭上。因為臺灣有所謂「國安五法」,還有「反滲透法」,其實並無立場去評斷「港區國安法」。
  • 民進黨退出臺北市長選舉? 林濁水籲蔡英文說明
    (中評社 資料照)  民進黨在臺北市長選舉是否要和無黨籍市長柯文哲合作備受關注,針對眾說紛紜的說法,蔡英文日前受訪時表「傳言就是傳言」。對此,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今天在臉書質問蔡英文,民進黨退出臺北市長選舉,這個不是傳言嗎?他呼籲黨主席出來說明一下,好讓大家有個方向,不然各種立場的只好繼續堅持已見互相角力。
  • 蔡正元評蔡英文「新年談話」:永遠搞不清臺灣民眾要什麼
    此事引起島內各界人士議論,國民黨前「立委」蔡正元就表示,蔡英文搞錯了,這些都不是臺灣要的,蔡英文可能永遠搞不清楚臺灣民眾要什麼,「那只能說2020再見了」。蔡英文進行「新年談話」(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據香港中評社1月2日報導,蔡英文提出「四個必須」,包括大陸「必須正視所謂『中華民國臺灣『存在的事實」「必須尊重2300萬人民對自由民主的堅持」「必須以和平對等方式處理我們之間的歧異」「必須是政府或政府所授權的公權力機構坐下來談」。
  • 蔡英文辭去民進黨主席意味著什麼?
    聊聊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那些事兒) 11月24日,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進行投票,民進黨大敗,蔡英文宣布辭去民進黨主席職務,以示對該黨在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中的表現負責。
  • 臺灣地區2020選舉藍綠民代大洗牌 民進黨也接到警訊
    (原標題:藍綠民代大洗牌 民進黨也接到警訊)11日進行投票的第10屆臺灣地區民代總計113席次,分別為區域民代73席、少數民族民代6席、不分區民代34席。其中,民進黨區域民代獲得48席,不分區民代14席;國民黨區域民代獲得25席,不分區民代13席;「臺灣基進黨」區域民代獲得1席、無黨籍獲5席。「時代力量」不分區民代3席;臺灣民眾黨不分區民代4席。民進黨民代61席再次過半,佔54%。國民黨仍然衝不過濁水溪以南,反而是在臺中最穩的兩席被翻盤,跌破各界眼鏡。
  • 臺灣《旺報》社評:臺灣人也是中國人
    島內極端綠營人士從來對「中國人」身份認同抱持敵意,國臺辦曾表示,民進黨上臺後不但不思如何改變目前兩岸關係的僵局,反而在島內放任和助推「去中國化」等「臺獨」分裂活動,阻撓兩岸交流合作,煽動兩岸民意對立,這是當前兩岸關係發展的最大障礙。 對於島內那些意圖「去中國化」的極端分子,臺媒也看不下去了。
  • 環球時報社評:美國在操縱臺灣選舉,卻賊喊捉賊
    臺灣「總統」選舉兩周後就將舉行,蔡英文當局不斷指責大陸方面試圖幹預這次選舉,美國新通過的國防授權法案甚至煞有介事地出了一個條文,要求美國務院在臺灣選舉45天之後評估中國大陸是否對選舉進行了幹預。然而必須指出的是,不斷做幹預臺灣選舉動作的不是北京,而恰恰是華盛頓。
  • 中評社:大陸對臺灣情況把握達到歷史最高點
    【環球網綜合報導】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不久前在「中評社」臺北會議室舉辦座談會,邀請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邵宗海、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嶽、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臺灣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楊開煌與會。
  • 胡錫進評臺灣地區2020年領導人選舉
    臺灣地區領導人和民意代表選舉11日舉行,從目前情況看,蔡英文以超過半數的得票率實現連任,民進黨的「立法會」席位超過半數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已經宣布辭職。2018年11月的臺灣地方「九合一」選舉中民進黨一度慘敗,蔡英文遭到民進黨內的猛烈抨擊,險些被該黨拋棄。
  • 臺灣經濟靠誰?民進黨當局不要搞錯了
    (圖片來源:香港中評社)民進黨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操弄讓兩岸更加對立撕裂,疫情結束後兩岸情勢如何發展也令人關注。中華兩岸事務交流協會總會長謝正一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時表示,真正在破壞兩岸關係的是民進黨當局,對於疫情結束後兩岸情勢如何發展,臺灣經濟需要靠大陸,要緊張的應該是臺灣,該擔心的也是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