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鄉愁,「秀」出鄉村文化建設風景線

2020-10-22 青州文旅

青州市深入挖掘當地特色的文化資源,精心打造室內村史館、戶外牆體畫,各具特色,成鄉村文化建設一道風景線,實現了村莊的華麗變身。

傳承紅色文化 村史館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因人文歷史悠久,「先有胡林古,後有青州府」的說法廣為流傳。走進景區,胡林古獨創的陶瓷大壁畫,既是胡林古的地標之一,也是遊客們喜歡的打卡地。益都縣政府舊址位於中心街區,是紅色教育基地,在這裡可以聆聽先烈們的英雄事跡。

據清光緒《益都縣圖志》記載,「臧臺」因臧文仲重修此臺而得名。這裡就是當年臧臺戰鬥的發生地。如今的何官鎮臧臺村,處處彰顯著紅色文化名片,臧臺戰鬥紀念館、臧臺暴動舊址、古鹽道遺址、民俗小院、臧臺博物館,每天都有很多村民前來參觀,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紅色傳承拉高了臧臺村人氣!

何官鎮石家村紅色鄉情記憶館是一座新建成的展館,由中共益壽臨廣四邊縣委書記丁亦民烈士紀念館、紅色鄉情記憶館抗戰展館、石家村農耕文化展館、古石碑展館、當代史展館五部分組成。記憶館的建成,不僅展示出了革命先輩的光榮事跡,而且還在村民心中形成了文化認同,增加了村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提升了文化精神面貌。

激活記憶 村莊特色盡收眼底

走進邵莊鎮王家輦村,齊國古大門、「齊國古幣」景點、「成王之路」「民俗文化展示」牆體彩繪一條街、投資200餘萬元打造的鄉村記憶館,濃厚的齊文化氛圍在身邊環繞。傳統村落的保護性開發,也帶熱了古村遊,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看到「陳黍村」這個村名,就知道與五穀雜糧有關,走進邵莊鎮陳黍村的大街小巷,一幅幅充滿田園氣息的牆體畫映入眼帘,頗具藝術感的雕刻工藝讓這些畫面又增添了幾分生機。綠樹陰涼下,村民們或聚堆聊天,或休憩娛樂,悠然自得,好不愜意。

留住鄉愁 村史館成情感紐帶

斑駁鏽跡的煤油燈、手搖式粗布紡織機、渾圓的青石碾子……推開邵莊鎮北馬村村史館的大門,仿佛走進時光隧道,一個個老物件記錄了這個鄉村的巨變。

「有些勞作工具已經不用了,放在村史館比閒置在家更有意義。」即便後代脫離了土地,也能在這裡了解祖輩的勞動生產和生活,傳承勤勞質樸的精神,「光靠口述是不夠的,圖像和實物更能有說服力。」北馬莊村黨支部書記張文斌介紹。

相關焦點

  • 橫縣:鄉村風景線留住鄉愁印記
    近年來,橫縣以「美麗鄉村」建設助推鄉村振興,以六景、蓮塘、平馬、校椅為中心,輻射帶動橫州、平朗、巒城、鎮龍、那陽、馬山幾個鄉鎮,打造「康養之旅」「茉莉之旅」兩條「最美鄉村風景線」,在和諧、宜居、幸福、美麗的鄉村畫卷中留住美麗鄉愁印記。
  • 農耕文化院&牆體彩繪丨「秀」出鄉村文化建設新風尚,為鄉村增質增顏!
    農耕文化院&牆體彩繪丨「秀」出鄉村文化建設新風尚,為鄉村增質增顏!1牆體彩繪,留住文明鄉村鄉愁驅車進入掛有「草灘」牌匾的木門,越過長長的水泥道,就是南龍鎮妥家村。
  • 視頻|彌勒小路體:美麗鄉村建設留住鄉愁
    視頻|彌勒小路體:美麗鄉村建設留住鄉愁 作者:
  • 留住鄉愁振興鄉村
    此舉意在保護傳統村落留住美麗鄉愁、讓鄉村重煥生機。幸運的是,我市連雲區的黃窩村和大竹園村2個村成功入選。事實上早在2017年,《江蘇省傳統村落保護辦法》制定實施,開啟國內先河。經過3年左右的精心培育,首批107個省級傳統村落正式出爐。而一直以來,山海相擁都是港城人引以為傲的資本。
  • 「美麗鄉村」:記住鄉愁,留住文化
    夏鵬飛 攝  浙江在線9月1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偉斌)「美麗鄉村」建設,在改革開放這四十年間,有著非同尋常的歷史意義。  地處浙江省西北部的安吉縣,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的誕生地和中國美麗鄉村發源地。
  • 大莊許家村:留住美麗鄉愁 聚力鄉村振興
    ——第二十四期—— 大莊許家村: 留住美麗鄉愁如今,為留住美麗鄉愁,村黨支部注重文化建設與增收致富並舉,主打生態、文化和民生三張牌,實現了鄉村振興「美麗蛻變」。
  • 鄉村振興 如何留住鄉愁留住根
    鄉村振興 如何留住鄉愁留住根──來自「村裡」的人大代表共話未來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不僅把「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作為一部分單獨寫出來,還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深化農村改革,建設美麗鄉村。
  • 留住蛙聲 守望歷史——富川縣生態鄉村建設見聞-鄉村建設 國學經典...
    原標題: 留住蛙聲 守望歷史——富川縣生態鄉村建設見聞  近日,筆者走進「國家級鄉村旅遊示範村」——富川瑤族自治縣福利鎮茅廠屋村,清澈的溪水流淌在田間,綠油油的稻田裡傳來「呱呱呱」的蛙聲。「聽到這久違的蛙聲,感覺就像親切的鄉村民謠。」正在給稻田放水的村民楊學相告訴筆者,這樣的好環境多虧了生態鄉村建設。
  • 龍舞、川劇、銅絲畫……鄉村學校少年宮讓孩子們留住鄉愁
    鄉村學校少年宮是鄉村孩子夢想起航的地方,讓孩子放飛夢想,但也要留住鄉愁。9月23日,重慶市2019年鄉村學校少年宮第四片區培訓暨述職考評會在銅梁舉行,多所鄉村學校少年宮交出答卷,他們是如何讓孩子們記住鄉愁。
  • 保護傳統村落留住最美鄉愁
    保護傳統村落,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特色產業優勢,近年來,迎湖村堅定不移地走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中走出一條具有迎湖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走進迎湖村,粉牆黛瓦、小橋流水,保留傳統村落,迎湖留住了濃濃「鄉愁」。把綠色生態作為保留傳統村落的「主色調」,保留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村莊風貌。
  • 贛州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 富民惠民留住美麗鄉愁
    美麗鄉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贛州市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等具體要求,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通過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動、多彩民俗活動等方式豐富鄉村精神文明內容,因地制宜推進鄉村經濟發展,帶動百姓脫貧致富實現小康。
  • 鄉村旅遊:富民惠民 留住美麗鄉愁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鄉村旅遊:富民惠民 留住美麗鄉愁■新天水記者 黃虹景區全面升級,面貌煥然一新,鄉村旅遊景點人氣爆棚,農家樂、度假村、土特產品店生意火爆……「十三五」期間,天水市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把鄉村旅遊發展作為助推脫貧攻堅的有效抓手
  • 臥龍區青華鎮:保護傳統文化 留住美麗鄉愁
    隨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發展理念的提出,隨著「文化強區」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鄉村文化進入了大眾視野,並不斷地被發掘保護,但與城市文化發展相比,農村傳統文化的發掘保護依然顯得不足。究其原因,一是城鎮化快速推進的結果。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大量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農村空心化程度日益凸顯。
  • 臥龍區青華鎮:保護傳統文化 留住美麗鄉愁
    隨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發展理念的提出,隨著「文化強區」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鄉村文化進入了大眾視野,並不斷地被發掘保護,但與城市文化發展相比,農村傳統文化的發掘保護依然顯得不足。究其原因,一是城鎮化快速推進的結果。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大量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農村空心化程度日益凸顯。
  • 中央一號文件「留住」中國人的鄉愁記憶
    原標題:中央一號文件「留住」中國人的鄉愁記憶  新華網北京1月22日電(記者朱紹斌、韓喬)臨近春節,北京的公交車和地鐵增添了以往不常看到的各式包裹行囊,更顯擁擠。城市裡一批批返鄉的人,形色匆忙地去往各大車站。濃濃的鄉愁指引著他們回家的路。   年復一年,這種情愫撩撥著背井離鄉之人的期盼、快樂或苦楚。
  • 傳承文化,留住鄉愁!蝦米逗遊鄉建·家風記憶館、村史館...
    變。助推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顯。基本保留原有農舍建築及院落圍合的外觀肌理和空間關係,既留住鄉愁,又凸顯特色。顯現「吃、住、行、遊、購」於一體的旅遊、文化村。建設村史館、鄉愁記憶館,編纂村志,收集鄉村檔案史料,搶救鄉村歷史記錄,保存鄉村歷史文化,用圖文、影像、音頻等形式讓村史活化,讓「鄉愁」固化,是保存每一個人內心深處最寶貴的故鄉「財富」的最佳載體。
  • 鄉愁之路漸成風景線
    鄉愁之路漸成風景線源稿:東陽新聞網 |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24日 15:31:10 | 作者:徐曉天 樓媛芳 | 編輯:厲歡歡  18日,在我市廣福街湖倉村兩側,綠化工作人員正冒著小雨搶種香樟樹,同時利用稻草等對現植苗木進行冬季保暖。
  • 生態文明引領鄉村振興 鹽城大豐留住鄉愁
    美麗鄉村留住鄉愁 滿眼的綠色植物、清新的空氣、碧藍的天空與清澈的河水、河裡可以遊泳、溪裡可以捉魚、池塘可以洗菜……這種世外桃源般的鄉村,曾是幾代人記憶中最溫暖的回憶,也是現代人的期盼。如何讓今日鄉村承載起美麗鄉愁,我區凝心聚力,多措並舉,通過培植美麗村莊重點村、加大農村環境整治、推進農村康居工程建設等實招,努力把鄉村建成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牛灣河,流淌著西團鎮許多美好傳說,也承載著西團人最久遠的記憶。在西團鎮眾心村,記者看到,最新發展規劃正是沿著牛灣河有序鋪成。
  • 鄉村旅遊:富民惠民 留住美麗鄉愁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鄉村旅遊:富民惠民 留住美麗鄉愁■新天水記者 黃虹景區全面升級,面貌煥然一新,鄉村旅遊景點人氣爆棚,農家樂、度假村、土特產品店生意火爆……「十三五」期間,天水市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把鄉村旅遊發展作為助推脫貧攻堅的有效抓手
  • 麼鋪村鄉情村史陳列室:留住鄉村記憶 傳承鄉村文化
    在文人墨客的筆下,鄉愁是一枚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在背井離鄉的遊子心裡,鄉愁是一抹對家鄉兒時的記憶,而在麼鋪村有一處鄉情村史陳列室承載著濃厚的鄉村文化,老照片重現了記憶中的舊村風貌,已然成為麼鋪村留住鄉韻、記住鄉愁的重要依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