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6 16: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
牆體彩繪,留住文明鄉村鄉愁
驅車進入掛有「草灘」牌匾的木門,越過長長的水泥道,就是南龍鎮妥家村。
很久沒有來這個地方,讓人無比新奇的是,這裡每家每戶的外牆上都畫有具有濃鬱鄉村特色的牆體彩繪。
一幅幅畫,映入眼帘,讓人不自覺聯想到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裡沈騰和馬麗主演的《神筆馬亮》故事片段裡的「茴香村」。
村裡每處地方,成了馬亮可以自由繪畫的天地,一幅幅畫,承載滿了馬亮對這個鄉村的愛和記憶。這個村子,也很快成了當地的旅遊村。
同樣地,南龍鎮妥家村,也有一名...也有可能是幾名這樣的「馬亮」,他們用一隻只彩筆,將原本灰白的牆體賦予新的活力,將鄉村的美好生活畫卷長長鋪展在家家戶戶的外牆上。
鄉村記憶、農耕文化、文明禮儀、生態和諧,一幅幅畫,成為妥家村美麗鄉村建設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
農耕文化院,留住鄉村農耕記憶
徒步進入村子裡面,一位大叔正在趕羊群,羊群旁邊,有兩個用木籬笆圍起來的農耕文化院。院裡頭用木頭製作的農耕場景栩栩如生。
院裡擺放的石磨,草垛,以及耕牛犁地的場景,親切又熟悉。
僅那倆草垛,就能讓人聯想到一場宏大的豐收場景......
麥子熟了,搶在大風大雨將麥子壓倒前,村民們幾十個人火速達成共識,團結一起用鐮刀割麥子,割的割,捆的捆,摞的摞(摞成麥堆)......
經過幾天的晾曬,在一個無比晴朗的天氣裡,整村的人聚集到壓麥場,摞好的麥子一一被卸到車上,拉到壓麥場鋪展開來,這時候拖拉機上場,開始一圈圈碾壓......
圍觀的人特別多,就像是村裡在開一場無比盛大的聚會一樣。
碾壓好了,就差不多已經到下午了,要開始揚麥去除雜物了,風機一吹,麥子在風中揚起又匆匆落下,這樣的動作重讀多次,就能裝袋了。
麥子豐收了。晚上就是開心的慶豐收宴啦。
你還記得這些農耕場景嗎?
打聯架(音譯),將曬乾的穀物鋪展開來,用這個物件倆人一前一後協調打穀物,很給力!
這個用來碾壓穀物的石墩,承載了厚重的歷史歲月,安安穩穩地鋪展在這裡;
掛在牆上的農耕文化;
一牆一風景、一院一文化。妥家村牆體彩繪和農耕文化院,就像是一個戶外展覽館,生動記錄著古今農耕文化及生活場景;
讓我們時刻銘記那些過往歲月裡的生活記憶,傳承傳統文化,留住記憶裡的鄉愁。
原標題:《農耕文化院&牆體彩繪丨「秀」出鄉村文化建設新風尚,為鄉村增質增顏!》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