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三亞市民觀看展覽的飛行器。 本報記者 宋國強 攝
「在中國,滑翔傘是最有前途的飛行運動。」今天上午在三亞海棠灣舉行的「飛行嘉年華」上,具有30多年飛行經驗的德國傘翼運動員哈德說。雖然他個人最喜愛的是動力懸掛滑翔,但推動一個地區飛行運動普及的最好撬點是滑翔傘。
哈德今年69歲,退休前是德國一家大型公司中國區的工程師。因為迷戀中國文化,5年前退休後毅然選擇到廣西南寧定居。當地舒適的氣候、友善的人們,讓哈德生活很愜意,惟一的遺憾是沒有太多志同道合的飛行夥伴「鳥人」。哈德說,飛行尤其是傘翼運動在歐洲國家很普及,在阿爾卑斯山脈沿線分布著上千家航空俱樂部和飛行基地,飛行在當地就像登山、自行車一樣平常,我的一個朋友82歲了還在玩滑翔傘。
於是,哈德通過到南寧的戶外運動用品店找到了一家飛行運動俱樂部。從此,南寧飛行「發燒友」組織或參加的各種飛行運動中,總少不了一個白鬍子藍眼睛的「老外」。為方便尋找適合開展傘翼運動的場地,哈德買了一輛汽車,改裝成小型的「房車」,一有空就開車到處跑,一邊跑一邊尋找。
令哈德不解的是,每當他說到飛行時,中國的朋友總勸他說「太危險了」。哈德說,任何運動都不是百分之百的零風險,只要你了解風險,就可以把控風險。「飛行靠的不是身體,而是腦子,它是一門結合了智力與知識的科學,憑藉我現在的技術和身體條件,應該還可以再飛5年。」
3年前,哈德來海南旅遊,沒有在海南碧海藍天之間自由飛翔,成為他的一個遺憾。此次,他作為工作人員來參加「飛行嘉年華」。「我剛才在賽場看到了英國最新的動力三角翼『蜻蜓』,這是我在中國國內第一次見到『蜻蜓』,沒想到拉力賽吸引來了這麼多飛行好手和新產品。」哈德說,海南冬季海邊的風較大,正好可以發展初級牽引滑翔,待傘張開後,借著風力用一根繩索把運動員託起拋到空中,順著風向自由飄飛,這不失為一個普及傘翼運動的好渠道。
「輕型飛機太昂貴,動力三角翼對場地的要求又很高,而滑翔傘就不同,只要把傘包放進汽車後備箱,找到一個有氣流的地方就能夠飛翔,足可以證明飛行就是這麼簡單。」哈德笑著說。
本報記者 高虹 陳超
(本報三亞12月2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