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西關永慶坊旅遊區極具嶺南文化特色,吸引遊客慕名前來。 鄭 楊攝
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採用修舊如舊、建新如故的「微改造」模式,讓西關永慶坊旅遊區煥發新活力。
「4A景區+非遺街區」雙驅動,不僅推動了非遺在永慶坊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帶動了文旅資源集聚融合。永慶坊正探索通過「跨界」發展,營造全新的街區型藝術體驗,打造極具嶺南文化特色的品牌。通過高品質的業態規劃及品牌入駐,永慶坊預計每年創造銷售額2億元,年客流量將達到500萬人次。
喜慶熱鬧的醒獅、虎虎生威的武術與溫婉恬靜的西關小姐在西關老街上靈動相遇……10月24日,一場跨「粵」西關快閃情景劇在廣東省廣州市西關永慶坊旅遊區上演,歷史文化街區化身為流動劇場,一幕幕精彩劇情見證廣州老街區的新活力。今年國慶和中秋假期,永慶坊景區接待遊客8.4萬人次,同比增長48.6%。
西關永慶坊歷史文化街區位於廣州市荔灣區,隨著城市中心東移,永慶坊建築一度年久失修。經過兩年改造修繕,永慶坊在「老城出新」上交出了一份新答卷。
還原「老廣」記憶
荔灣區委書記陳小華告訴記者:「我們更加注重文明傳承和文化延續,下『繡花』功夫,『微改造』精雕細琢老建築、老街區。」
自去年9月起,荔灣區將永慶坊核心區及周邊區域約76公頃劃入景區範圍,以三大標誌性景點串聯5個廣州歷史文化街區,打造西關永慶坊旅遊區。荔灣區通過不斷挖掘旅遊景區文化內涵,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提升旅遊服務質量。今年10月,永慶坊順利通過了國家4A級旅遊景區驗收。
「我們還原了1.2公裡騎樓街和200多棟嶺南傳統建築的風貌風骨,永慶坊4A景區掛牌,廣州首個非遺街區開市,粵劇粵曲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創建,廣東省美術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文學館落戶白鵝潭畔,把歷史人文和都市生活完美融合在一起,讓隱藏在小巷深處的文化經典走向公眾視野,留下城市記憶和鄉愁。」陳小華介紹,如今永慶坊二期正式運營,沙面首屆藝術季精彩紛呈,西堤夜色媲美外灘風情,泮塘五約重現了老西關文化印記,廣東老城新活力文化遺產深度遊在全國12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中佔據一席之地。
廣州荔灣區住建局二級調研員江偉輝認為:「修舊如舊、建新如故的『微改造』模式,成為永慶坊重生的關鍵詞。我們用『繡花』功夫去維修歷史建築,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環境,能夠讓我們的歷史文化街區不僅不再衰敗,而且能煥發新機。」
漫步永慶坊,西關騎樓、西關名人建築、荔枝灣湧、粵劇藝術博物館、金聲電影院等屬於「老廣」的集體記憶符號再現眼前;古風古韻的麻石小徑、煥然一新的灰色外牆、絢麗多彩的滿洲窗……別致的西關風情撲面而來。「真是沒有想到,住了幾十年的地方變得這麼漂亮、乾淨。」附近居民葉姨感慨道。
啟動非遺街區
8月22日,廣州首個「非遺街區」在永慶坊開市。原先分散在城市各角落的廣繡、廣式琺瑯、廣州餅印、象牙雕刻、廣東醒獅、廣州簫笛、廣州欖雕、嶺南古琴藝術、廣彩瓷燒制技藝等10家非遺大師工作室進駐街區。「我們與市民之間交流更方便了,更了解年輕人的想法,更有創新的靈感和信心了。」廣彩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譚廣輝說。
走進永慶坊內的「趙家獅」非遺生活館,不少遊客正興致勃勃地欣賞陳列館內威風凜凜、神韻各異的非遺醒獅,在體驗區親身體驗舞獅。「廣州首條非遺街區落戶永慶坊,醒獅就是首批進駐的非遺項目之一,成為廣州老城新活力的重要見證。」非遺醒獅傳承人趙偉斌告訴記者,醒獅在廣州的發展極具創新思維,並在永慶坊煥發了新活力、新魅力。
在「趙家獅」非遺生活館,琳琅滿目的醒獅文創產品讓年輕遊客們直呼「錢包捂不住了」。「吸引年輕人,引領時尚消費成為非遺醒獅活化利用的運營方向。」趙偉斌說,在永慶坊非遺生活館裡,有100多種自主設計、獨立版權的醒獅文創產品,有濃濃中國風設計感的「醒獅」體感機器人,作為擁有人機一體操作技術的醒獅機器人,它以毫秒級響應實現了操作者與機器人的實時同步,不僅可以打鼓、舞獅,還可以上演「獅王爭霸」。
通過「4A景區+非遺街區」雙驅動,不僅推動了非遺在永慶坊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帶動了文旅資源的集聚融合。記者在永慶坊看到,「非遺街區」所匯聚的廣彩、廣繡、琺瑯、骨雕、欖雕、古琴等項目,都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市場運營能力。街區內10間集展示、展銷、體驗、傳承、交流、培訓等功能於一體的非遺大師工作室,成為歷史文化傳承和當代都市生活融合的城市更新示範項目,被遊客看作是品味廣州百年老街市井氣息、體驗嶺南文化藝術魅力的新窗口。
傳統與時尚在老街碰撞
今年以來,永慶坊內陸續上新,特色餐飲、休閒娛樂、時尚精品、老字號、文化藝術、創意工作室、精品民宿酒店等新業態紛紛入駐,為永慶坊注入了更多活力。
「截至目前,永慶坊已成功引進了鍾書閣等20餘個標杆品牌。計劃今年四季度內,二期首批改造區域全面開業。」永慶坊項目建設運營單位廣州萬科企業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透露,通過高品質的業態規劃及品牌入駐,永慶坊預計每年創造銷售額2億元,年客流量將達到500萬人次。
吸引客流滾滾來,要拿出「絕活兒」。記者了解到,永慶坊正探索通過「跨界」玩法,營造全新的街區型藝術體驗,打造極具嶺南文化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品牌。
近日上演的跨「粵」西關快閃情景劇就是一次創新探索。
在永慶坊內的一家特色咖啡店前,西關小姐與說唱歌手一起通過「傳統文化+酷炫說唱」的方式,把家喻戶曉的廣東民間音樂《彩雲追月》玩了一把「粵曲新唱」;在永慶坊「最美書店」鍾書閣前,粵劇經典曲目《穆桂英掛帥》響起,身穿戲服的小朋友與年輕舞者閃亮登場,鑼鼓喧天、節奏轉換,「慢板」粵劇步法秒變「快板」街舞動作,街舞與粵劇混搭讓人耳目一新……由荔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的這次活動,充分整合了永慶坊各類優勢資源,以嶺南文化為引爆點,讓藝術與市民「零距離」接觸,讓傳統與時尚在充滿廣府韻味的老街碰撞。
古老永慶坊的創新和傳承還在繼續。記者了解到,目前,永慶坊二期改造已列為國家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總投資約10.7億元,繼續以歷史人文融合都市生活,導入創新產業,打造個性工坊、人文小巷、慢調水岸、最美騎樓街、時尚天地、先鋒主場、創意部落7個片區,引入廣州老字號及時尚輕餐飲文化、「三雕一彩一繡」及粵劇粵曲等非遺文化工藝品、嶺南特色風情民宿、複合展演空間等新興業態。據悉,整體改造將於2021年底完成。
「老城市新活力的概念,正是從傳承和創新發展兩個角度讓城市綻放活力。廣州在舊城區注入新活力,使得城市的層級更加豐富、多元。相信廣州一定會更好。」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倪陽教授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鄭 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