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12月14日電 (記者 張曉曦 劉舒凌)由《旺報》、《海西晨報》與新浪網共同主辦的「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14日在臺北揭曉,「望」字拔得頭籌。
12月14日,由《旺報》、《海西晨報》與新浪網共同主辦的「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在臺北揭曉,「望」字拔得頭籌。圖為臺灣中華書學學會會長張炳煌現場公布這一獲選漢字,並以不同字體進行展示。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攝
主辦方表示,今年的漢字評選由各界知名人士推薦,經兩岸逾1000萬名網友通過新浪網等網絡渠道投票,選出最能代表今年兩岸現象的漢字。最終,臺北書院山長林谷芳推薦的「望」字以51萬1871票獲選。
當天,臺灣中華書學學會會長張炳煌受託公布這一獲選漢字,並以不同字體展示。《海西晨報》副總編輯陳煒明解析,「望」字反映兩岸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期望;「望」也可解讀為展望,兩岸和平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未來兩岸同胞仍將共同攜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而拼搏。
12月14日,由《旺報》、《海西晨報》與新浪網共同主辦的「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在臺北揭曉,「望」字拔得頭籌。圖為十餘名兩岸書法界人士在現場提筆書寫「望」字。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攝
主辦方認為,2018年,大陸推出惠及臺灣同胞的「31條惠及臺胞措施」(即《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各地也相繼出臺落實辦法,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安居樂業提供便利;今年臺灣「九合一」選舉的最終結果,也反映了臺灣民眾對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熱切期盼。
臺灣《中國時報》發行人暨《旺報》社長黃清龍表示,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漢字票選寄託了人們的思考,兩岸同胞共同參與投票,相信票選結果代表了兩岸心聲。臺灣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劉兆玄認為,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希望評選出的「望」字為兩岸未來帶來正能量的期待。
12月14日,由《旺報》、《海西晨報》與新浪網共同主辦的「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在臺北揭曉,「望」字拔得頭籌。圖為《海西晨報》副總編輯陳煒明發言,解析「望」字獲選的意涵。
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 攝
據了解,今年入圍決賽投票的十個漢字為「人、望、融、變、合、化、克、破、聚、青」。其中,高雄市市長當選人韓國瑜推薦「化」字,希望兩岸「化幹戈為玉帛」;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推薦「人」字,提倡「兩岸一家人」思維;導演徐克推薦「克」,意為遇到困難要想著去克服;全國臺企聯總會長王屏生推薦「聚」,盼凝聚共識;福建省油畫學會副秘書長張及時推薦「融」,倡議構建命運共同體。
《海西晨報》自2008年開辦年度漢字評選活動,2010年起與《旺報》、新浪網合作,邀請讀者及網友參與投票。「漲」「微」「平」「進」「轉」「和」「變」「創」等漢字曾在近年獲選。
另外,於本月6日揭曉的一項漢字評選活動中,「翻」字當選「臺灣2018代表字」,該字被解讀為表達民眾希望臺灣從此「翻」出更蓬勃的競爭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