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沙特和卡達籤和解協議:這對冤家能「一笑泯恩仇」?

2021-01-20 澎湃新聞

2021年1月4日,沙特宣布停止針對卡達長達三年多的封鎖,重新開放與卡達的陸路、海陸和航空交通。

次日,在沙特西北部沙漠城市歐拉,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舉行了第41屆領導人峰會。沙特王儲穆罕默德與到訪的卡達哈馬德·阿勒薩尼埃米爾和科威特埃米爾阿赫馬德·薩巴赫會談。

2021年1月5日,沙烏地阿拉伯歐拉,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舉行第41屆領導人峰會。圖|人民視覺

當天,沙特與阿曼、巴林和阿聯等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國領導人,共同籤署了「團結與穩定協定」,強調「海灣國家、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國家之間的團結和穩定,增進不同國家和人民間的友誼和兄弟情義」。

在經歷了三年多的對峙之後,海灣阿拉伯國家間關係迎來了重大轉機——內部紛爭,似乎煙消雲散。

這對「冤家」,真的能「一笑泯恩仇」嗎?

事情似乎沒有那麼簡單……

文 | 王晉 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編輯 | 李雪 瞭望智庫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內部分裂

2017年6月,沙特聯合阿聯、巴林和埃及,共同宣布對卡達實施封鎖,並向卡達提出了「十三條要求」,作為解除封鎖的前提條件。

其中,沙特等國指責卡達「支持恐怖組織」、與伊朗保持密切關係、收留他國反政府人士,要求卡達關停「半島電視臺」、驅逐收留的異見人士。

然而,面臨來自以沙特為首的阿拉伯國家的巨大壓力,卡達認為,此舉是在幹涉自己的內政、在「損害卡達主權」,因此拒絕接受。

2021年1月10日,沙烏地阿拉伯與卡達邊境附近的胡夫沙漠。圖|人民視覺

此番沙特對卡達的封鎖,實際上是敏感時期的特殊政策產物。就在不久前,沙特剛剛經歷了王儲人選的變動,年輕而大膽的穆罕默德最終取代自己的堂兄納耶夫,成為新任王儲,打破了數十年來沙特王室繼承人「論資排輩」的政治傳統,躍升為沙特家族第三代成員的核心人物。

實際上,在接下來的兩年多裡,穆罕默德王儲(還是副王儲)已經成了沙特國內政治經濟和軍事諸多決策的重要參與者和實施者。比如,具有巨大爭議性的2015年3月軍事介入葉門和經濟「2030願景」,在外交政策上針對卡達提出激烈批評。在這種情況下,沙特高層立場(尤其是「新官上任」的王室決策層)很難做出讓步。

面對沙特的壓力,卡達埃米爾塔米姆表現出了極大的克制和忍讓。在接受了伊朗「糧食援助」的同時,卡達仍然積極地與科威特和阿曼等國家磋商,繼續維繫與美國的友好關係(籤訂購買美國武器的軍購大單),不願意加劇海灣國家內部分裂。

需要明確的是,我們不能把這種「忍讓」理解為卡達會在短期內做出巨大讓步。沙特等國提出的所謂「最後通牒」,實際上意味著要實現卡達內政和社會理念和體系的根本轉變,使之成為其他國家「監管下」的一個「小傀儡」。因此在當時的內外形勢下,卡達很難全盤接受。

初期,沙特對卡達進行制裁和封鎖的確實起到了很大的震懾作用。沙特切斷了通往卡達的陸海空通道,截斷了它與沙特溝通的各類物資網絡,使其國內一度陷入食品和藥品短缺的窘境。

另外,國土狹小、軍力有限的卡達十分擔憂沙特的軍事幹涉。2011年,巴林動蕩,沙特曾派出軍隊進駐平息暴亂。

不過,這些壓力並未能迫使卡達改變既有的外交戰略。

伊朗和土耳其及時伸出援手,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緩解了卡達的燃眉之急;土耳其向卡達派遣軍事人員,保護卡達王室的安全,防止可能出現的沙特幹涉;海灣阿拉伯國家如科威特和阿曼,並未同沙特一起制裁卡達,而是保持著自己的外交靈活性。

卡達-沙特摩擦,使海灣阿拉伯國家的內部分裂呈現長期化特徵。

2

從相煎到妥協

2017年後,沙特外交並不順利。

在對外政策上,沙特由於介入葉門戰事而受到了巨大的輿論壓力。一些批評人士指責沙特在葉門的空襲和軍事打擊行動,不僅耗費巨大且未取得預期勝利,還造成了巨大的平民傷亡。

在國內政策上,王儲穆罕默德主導的政治和社會改革,如削弱王室成員權力、允許女性開車、開放電影院、鼓勵「溫和伊斯蘭」等,受到了較大輿論非議。2017年,沙特異見人士卡舒吉遇害案,更是將沙特推向了國際輿論的風口浪尖。

2021年1月10日,沙烏地阿拉伯薩爾瓦,民眾接受海關檢查後乘車進入卡達。圖|人民視覺

卡達儘管扛住了來自沙特等國的封鎖和威脅,但是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卡達航空無法再使用沙特領空,許多航線不得不改道飛行;

受到來自於沙特和阿聯的壓力,很多中東國家降低了與卡達的關係,卡達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降低;

在利比亞問題、巴以問題等地區敏感議題上,卡達的「特立獨行」受到了其他阿拉伯國家(尤其是阿聯、埃及和沙特等國)的批評;

加之疫情和低油價的雙重影響,卡達經濟在2020年出現了負增長。

在內憂外患之下,緩和與其他阿拉伯國家尤其是周邊鄰國的關係,成為了卡達的重要選擇。

在雙方共同訴求的驅動下,2019年下半年,沙特和卡達關係已經出現了緩和的跡象。

首先,2019年11月底,在卡達舉辦的「海灣杯」足球賽。儘管之前一直有聲音認為沙特和阿聯、巴林等國將會抵制此項賽事,但是相關國家還是派出了球隊參賽。

其次,卡達塔米姆埃米爾出現在當年12月舉辦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立30周年」的會議上,顯示出其維繫海灣阿拉伯國家內部團結的意願。

第三,在阿曼的協調下,卡達和沙特相互溝通取得了一定突破,在一些關鍵議題上達成了一定的諒解。如卡達降低或者放棄對於一些「恐怖組織」的支持,得到了沙特、阿聯、巴林和埃及的歡迎。

3

美國和科威特做了什麼?

在卡達-沙特關係緩和的過程中,美國和科威特發揮了作用。

川普政府旨在重新建構中東地緣政治、促成以色列和中東阿拉伯國家關係正常化、營造中東「反伊朗同盟」體系。

2020年12月,川普與沙特國王薩勒曼通電話,勸說後者放棄對卡達的「海陸空封鎖」,以此作為「實現阿拉伯國家和解的第一步」。在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籤署「團結與穩定協定」現場,美國總統顧問、川普的女婿庫什納受邀出席,顯示出其在此間發揮的重要作用。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科威特分別對兩國進行了遊說,希望促成和解、維護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的團結。

原因不難理解,不同於沙特、阿聯和巴林,科威特能源相對匱乏,是海灣阿拉伯國家當中唯一一個天然氣進口國;並且,科威特與伊朗共享海上油氣田(科威特稱為多拉氣田,伊朗稱為阿拉什氣田),因此需要平衡沙特、卡達和伊朗之間的關係,因此,對封鎖卡達持保留態度。

2020年12月初,科威特外交大臣穆罕默德·薩巴赫表示,即將在2021年1月於沙特舉行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上,將會促成沙特和卡達之間危機的解除。沙特外交大臣法爾罕·薩烏德稱,自己對於卡達和沙特之間的關係「感到一定的樂觀」。

4

息「戰」,只是臨時的

沙特和卡達看似「一笑泯恩仇」,其實矛盾仍然存在,未來很可能會重新激化。

其一,沙特和卡達王室之間關係不佳。

1995年哈馬德·本·哈立法·阿勒薩尼通過軍事政變,從父親手中奪取政權後,卡達就一直受到沙特的壓力。在沙特等其他海灣阿拉伯國家看來,哈馬德埃米爾的權力並不合法,不應予以承認。因此直到哈馬德執政多年後,才獲得其他海灣阿拉伯國家的認可,代表卡達參加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的正式會議。儘管最終關係得以緩和,但是卡達和沙特之間的隔閡難以彌合。

其二,卡達試圖挑戰沙特在中東地區的領導地位。

哈馬德執政後,充分利用能源經濟帶來的紅利,積極拓展卡達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卡達組建了半島電視臺,高調進軍歐洲足球市場,資助法甲豪門巴黎聖日耳曼,支持佔據加沙地區的巴勒斯坦抵抗運動「哈馬斯」等,國際影響力不斷上升。

沙特則力圖保持在海灣阿拉伯國家中的主導權,同時在巴勒斯坦內部,支持與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相互之間的競爭態勢,將繼續成為未來沙特與卡達雙邊關係的重要障礙。

其三,沙特和卡達的矛盾,關係到沙特的地區盟國,並非沙特一國的利益。

2017年針對卡達的封鎖,儘管沙特是主導國家,但是沙特的重要盟友阿聯、巴林和埃及同樣對卡達心懷不滿。

*在阿聯和巴林看來,伊朗是海灣地區最大的安全威脅,因此強調卡達與伊朗「劃清界限」,是未來海灣阿拉伯國家內部和解的重要前提;

*在埃及和蘇丹等國看來,卡達收留反政府人士,尤其是被埃及定義為「恐怖組織」的「穆斯林兄弟會」重要領導人的尤素福·格爾達維等人,以及「半島電視臺」對埃及政府的批評和指責,是影響埃及與卡達關係的重要障礙;

*沙特與卡達的「和解」,並未得到阿聯的理解和支持。卡達和阿聯都是海灣阿拉伯小國,地理位置、經濟結構和發展戰略極其相似,相互關係很可能會形成競爭的「內捲化」。因此,阿聯一直希望繼續維持對卡達的封鎖,反對在卡達接受所有條件前,與卡達實現完全的和解。

在這種環境下,即使沙特和卡達能夠實現和解,未來海灣阿拉伯國家和埃及的地區盟國,仍然會與卡達發生摩擦。

其四,沙特和卡達之間的關係,仍將受到伊朗因素的持續影響。

沙特仍然將伊朗視為地區安全的最大威脅,即便在「團結與穩定協定」發布現場,沙特仍然強調應當遏制「伊朗威脅」。

卡達則需要維護與伊朗的友好關係。卡達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仰仗天然氣開發帶來的紅利,沿海最大的「北方天然氣田」緊鄰伊朗的「南帕爾斯油氣田」,要保證天然氣開發的安全,維護好與伊朗的關係是必然選項。

卡達更希望平衡來自於伊朗和沙特兩大地區強國的影響,不過分地倒向某一個陣營。對於伊朗地區角色的不同理解,也必然會成為未來阻礙卡達和沙特等國關係改善的重要障礙。

總而言之,沙特和卡達關係「破冰」,只是雙方關係僵局的背景下謀劃轉變的第一步。冤家易結不易解,雙方均難以改變其國內的政治立場和外交戰略,兩國關係前途上的「隱裂」難以避免。

原標題:《鬥了1000多天,這對冤家真能「一笑泯恩仇」?》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一「抱」泯恩仇!沙特等國和卡達復交 三年危機何以化解?
    原標題:一「抱」泯恩仇!沙特等國和卡達復交,三年危機何以化解?   歷經三年斷交風波,沙烏地阿拉伯和卡達終於和好了。
  • 沙特主動與卡達全面和解,背後和以色列建交有關
    此前沙特與卡達迅速斷交沙特近期與「死敵」卡達的關係主動緩和了。2017年6月,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和埃及與卡達斷絕了外交,貿易和旅行往來關係。沙特,卡達相逢一笑泯恩仇2020年12月上旬,沙特王室宣布,已經與這個中東小國,但是石油、天然氣豐富的國家「達成了一項解決方案」。但是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是什麼讓沙特王國此時重新審查其對多哈的政策?
  • 卡達與沙特將籤「和解協議」?當事國家媒體諱莫如深
    【環球時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據卡達半島電視臺3日報導,在美國總統高級顧問、川普女婿庫什納的撮合下,卡達和沙特將達成一項「初步協議」,以結束兩個海灣鄰國之間3年多的爭端。半島電視臺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庫什納3日在卡達首都多哈與卡達埃米爾(國家元首)塔米姆·本·哈馬德·阿勒薩尼會面,此前一天,他還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會晤了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據《華爾街日報》3日報導,庫什納與卡沙兩國領導人的會談內容集中在如何解決卡達飛機被禁止飛越沙特和阿聯領空的爭議問題,而將要達成的初步協議並不涉及巴林、阿聯和埃及。
  • 沙特與卡達斷交3年後欲和解,最耐人尋味的是這點|京釀館
    2017年突如其來的「卡達危機」,是「一山不容二虎」、兩國各種積怨總爆發的結果。▲央視新聞截圖。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本·法爾漢。文 | 陶短房據新華社報導,持續3年多的海灣斷交危機最近傳出破冰信號。沙烏地阿拉伯、卡達和科威特等方面均對化解危機表示樂觀。美國消息人士披露,斷交相關方已經達成初步協議,有望在幾周內籤署最終協議。
  • 「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兩句詩最先指的是什麼?
    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曾經寫過一首非常著名的詩,其中有兩句被很多人引用,這首詩叫做《題三義塔》。而其中最著名的兩句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便是「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句詩被很多人引用為朋友兄弟之間的關係,比喻原先非常要好的兩個人,因為一些矛盾而導致關係惡化,多年之後再次相逢,彼此一笑便可以將以往的恩怨一筆勾銷。然而,這兩句詩最先指的是什麼呢?上世紀的中國,積貧積弱,也因此成為了許多國家欺凌的對象。
  • 揭陽再現兩村「一笑泯恩仇」,破除了數百年互不通婚陋習
    繼揭陽普寧市果隴村與北山村化解二百餘年「世仇」後,6月11日,揭陽市揭東區玉滘鎮池渡村與山美村也「一笑泯恩仇」,打破數百年不相往來、互不通婚的陳規陋習。    池渡村和山美村歷史上就有一條不成文的宗規,兩個村村民不得通婚。
  • 沙特等國與卡達「和好」
    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5日在峰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歐拉宣言》見證了各國強烈的政治意願和誠意,沙特、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埃及與卡達恢復全面外交關係,此舉翻開了促進地區安全與穩定的「新篇章」。  2017年6月,沙特等國以卡達「支持恐怖主義」和「破壞地區安全」為由,宣布與卡達斷交,並對其實施制裁和封鎖。三年半之後,對立雙方終於和解。
  • 「相逢一笑泯恩仇」非金庸所寫,是魯迅,但為何很少有人願意提?
    這或許跟他所處的年代有關,即使有很多文學家受到迫害,魯迅依然堅持自我,用手中的筆在戰鬥。相信大家都曾聽說過「相逢一笑泯恩仇」這句話,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的作者是誰。大多數人都誤認為這句話出自金庸等武俠小說作者之手,因為這種這兩句詩中的俠者之氣跟「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極為相似。其意思是曾經針鋒相對的敵人,如今釋懷了原先的恩仇,透露出一股敢愛敢恨的豪爽。
  • 沙特等國與卡達恢復外交關係 斷交危機迎和解曙光
    中新網1月6日電 綜合報導,持續3年的卡達斷交危機迎來和解曙光。5日,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費薩爾表示,沙特等國已與卡達恢復全面外交關係。卡達方面對此表示歡迎。
  • 卡達與沙特將達成結束斷交協議
    本欄目為中東研究通訊《周觀中東》系列欄目之《海灣地區一周觀察》。沙特據阿拉伯人新聞12月1日報導,沙烏地阿拉伯人力資源和社會發展部於12月1日起進入工資保護計劃的最後階段。
  • 海灣斷交危機曙光初現,沙特與卡達重修舊好?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鄒志強副研究員表示,沙特和卡達重開邊境代表了兩國關係的破冰,而卡達埃米爾是否參加海合會峰會,則是判斷兩國是否和解的重要依據。他說,兩國的和解還在進行中,還有一些重大分歧需要得到解決。2017年6月5日,沙特、阿聯、巴林和埃及以卡達「支持恐怖主義」和「破壞地區安全」為由,宣布與卡達斷交,並對其實施制裁和封鎖。
  • ...阿爾及利亞總統籤署憲法修正案、埃及與卡達籤署和解協議...
    選舉委員會稱,這一結果將避免觸發第二輪投票。此次總統大選共有16位候選人參選,包括三名女性候選人。其中,前總理阿尼塞-喬治·多羅蓋萊(Anicet George Pologuele)以21.01%的得票率位居第二,馬丁·齊蓋萊(Martin Ziguele)得票率為7%,位居第三。選舉期間,武裝叛亂組織的進攻導致數千人無法參與投票。
  • 卡達危機三年半終破冰:沙特重開邊境,海合會再次團結?
    塔米姆5日應沙特國王薩勒曼之邀抵達沙特西部城市歐拉,參加第41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首腦會議,這也是沙特宣布與卡達斷交三年半來,塔米姆對沙特的首次訪問。在此次會議上,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宣布,海合會成員國已經就「團結與穩定」達成《歐拉協議》,結束與卡達持續三年半的外交爭端。
  • 武漢大學VS馬來亞大學辯論隊 九年一笑泯恩仇
    武漢大學VS馬來亞大學辯論隊 九年一笑泯恩仇 本報記者 甘麗華     11月7日,國際大學群英辯論會(前身是國際大專辯論賽),武漢大學辯論隊擊敗「宿敵」馬來亞大學辯論隊,成為A組冠軍。9年前,武漢大學辯論隊由蔣舸、袁丁、餘磊和周玄毅組成。經過3年的磨合,當時他們沒有輸過任何一場比賽,處於巔峰狀態。不料最後卻輸了。     而今年,因為學歷問題,已是研究生的陳銘不能參賽,武漢大學辯論隊不得不臨時換將。3個隊員組隊辯論的時間只有20來天。每個隊員缺點和優點一樣突出。彭飛宇年齡最小,反應準確,是一個強大的辯手,但問題是自己沒有意識自己的強大。
  • 沙特與卡達握手言和 伊朗脖子上的繩套又被美國收緊一些
    而近幾年裡水火不容的沙特和卡達也傳來了好消息,卡達外交部長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赫曼·薩尼發表聲明稱與沙特為決海灣危機邁出了必不可少的一步,沙特外交大臣則表示雙方對達成協議保持樂觀態度。從伊朗的角度來看,沙特與卡達的和解顯然不是什麼好消息,兩者之間過去的矛盾為伊朗提供了外交施展的空間,而雙方一旦握手言和,這兩個同為美國盟友的國家會如何對待自己就不太好說了。沙特與卡達有什麼矛盾?
  • TheShy和寧王握手的那一刻,那個冠軍IG回來了,上野一笑泯恩仇
    雖然外界一直在傳寧王訓練賽菜到摳腳,菜到沒辦法上場,可訓練賽據說效果很好的樂言,卻在大賽上失去了方向,所以寧王在所有人的期待下,證明了自己,他還是那個總決賽FMVPIG又一次把自己拖進了決賽局,沒錯,今年的LPL兩隻戰隊出線都有些艱難,RNG決賽局輸給了FNC,遺憾S9,而IG昨天在對陣TL時,同樣也是決賽局,可IG卻以幾乎碾壓的姿態贏下了這場比賽
  • 陳慧嫻金曲點評:人生何處不相逢,相逢一笑泯恩仇!
    在夢菲同學看來,「人生何處不相逢」是一首足以傳世的經典之作,此曲有種「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滋味。百般無奈、千般思念、萬般感慨,在多年以後的重逢時,卻不過化作口中輕輕的一聲「你還好嗎?」 標題曲「秋色」同樣感人至深,瀰漫著「秋的溫馨、秋的冷感」。
  • 海灣斷交危機有望化解 沙特、卡達表樂觀
    海灣斷交危機有望化解 沙特、卡達表樂觀王宏彬持續3年多的海灣斷交危機最近傳出破冰信號。沙烏地阿拉伯、卡達和科威特等方面4日均對化解危機表示樂觀。美國消息人士披露,斷交相關方已經達成初步協議,有望在幾周內籤署最終協議。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4日通過視頻連線參加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舉辦的一場論壇。他在會上說,得益於科威特等國的持續調解,和解談判取得「顯著進展」,最終協議「看似觸手可及」,「我對斷交相關方接近達成一致頗為樂觀」。
  • 沙特等四國與卡達恢復外交關係 化解斷交危機
    原標題:沙特等四國與卡達恢復外交關係,化解持續三年半的斷交危機 海合會峰會釋放團結信號  1月5日,第四十一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首腦會議在沙特西部城市歐拉閉幕。會議籤署了《歐拉宣言》,強調海灣各國應團結一致,共同應對外部挑戰。有分析認為,峰會最大成果是沙特等4國與卡達恢復外交關係,持續三年半的海灣斷交危機得以化解。
  • 沙特外交大臣暗示解除卡達封鎖
    法爾漢表示,「我們願意繼續與我們的兄弟國卡達接觸,並希望卡達也對這種接觸保持有同樣承諾。」 沙特外交大臣表示,「但我們確實需要解決四方合法安全問題,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尋找到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