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蛋龜其實指的是一類龜,並不是單獨的某種龜。只因為它們看起來像雞蛋一樣圓圓的,所以我們才這樣稱呼它們。就如同巴西臉龜類那樣,很多都是「難兄難弟」,讓你一時半會分不清它們誰是誰。顯然,蛋龜當中也存在這種情況,比如剃刀、巨頭、虎紋,就有龜友開始被迷惑了,分不清誰是誰。當然,你是老手了,自然一目了然,但對於還不熟悉的龜友來說,這就有點難了。小編也很清楚這種感受,最初也是覺得巴西臉分辨困難,甚至看不明白黑頸和草的區別。這個還得多看,多熟悉,有些專屬的特徵記熟了,自然我們就不會在臉盲了。
然而,除了麝香屬的需要區分,我們常見的頭盔和東方是不是也長得很像,沒有注意就陷入了雙胞胎的假象當中了。
先看看麝香和體型相近的泥龜要怎麼區分,沒看熟悉覺得也都差不多,小苗子也都一點點。其實我們看看它們的腹甲就明白了。泥龜的腹甲會有長著上下兩個鉸鏈結構,類似於閉殼龜,腹甲可以整個覆蓋到身上的肉。所以我們也會看到很多的泥龜長大了都是可以閉殼的,像紅面就是,雖然不是閉殼龜,但是能閉殼。而麝香類的腹甲面積一般較小,不存在鉸鏈。
那麼針對東方和頭盔,它們長得還是蠻像的,要怎麼去區分它們呢?
看頭紋!東方泥龜的頭紋大多是呈斑點狀的;頭盔泥龜,它的側臉有明顯的黃色條形紋路。頭盔和東方在外觀上,頭紋是最明顯的區別。頭盔和東方,腹甲都具有前後兩塊可閉合的鉸鏈盾甲,頭盔的背甲通常呈現出黑色或者黃色,而東方泥龜的背甲多為橄欖色至深棕色,其實區別並不是很大。另外,頭盔和東方的習性很相似,養法也可以相同無差異。
東方泥龜和頭盔泥龜的個頭也都比較小,符合一般蛋龜的氣質,成體不過十多釐米左右,公母的體型都差不多大,沒有太多的雌雄二態性。公母的區別主要還是一樣在尾部,公龜的尾巴明顯更為粗大。此外,公龜的腹甲也多呈凹陷狀。個頭小、易飼養、互動佳、可冬眠,對水質的要求也不是很高,食物上並不挑剔,很適合現代城市家庭飼養的寵物龜種。
對於頭盔和東方來說,並不需要多複雜的環境,簡單穩定才是關鍵。大家一般都會認為泥龜類的蛋龜水性會比麝香類的差,如果按照原生地分布和習性來說,確實是的。泥龜類並沒有生活在太深水的環境下,更喜歡沼澤類的淺灘。但是蛋龜類的品種,其實水性再差也是有限的,而且不少龜友對於「深水」這個概念有爭論。其實個人認為沒有必要,爭論多少才是深水有意義嗎?只要水深適合龜生存又適合我們觀賞和飼養,這不就好了嗎。而且每個人家庭環境不一樣,飼養環境也不一樣,能給多少水深也是不一樣的。再說了,我們愛好者一般的家庭飼養,肯定比不了外池外塘飼養,所謂的深水又能有多深呢,是吧,哈哈。適合龜適合自己就是好的。
總的來說:東方泥龜頭紋為斑點狀,頭盔泥龜側臉有兩條亮條紋,這是它們最大的不同。它們的性格較為兇猛,和其他龜混養要慎重。如果已經是大龜了,自己抓拿都要小心它那張嘴,小編就差點吃過苦頭。張嘴咬下去後,居然還聽到清脆的「嘎」的一聲,想想就感覺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