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早期】安陽曲溝一帶娶袖的都有啥道道?先睹為快!
作者|老薑
我們必須先弄明白
我們今天所說的這個話題僅僅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這一段的事兒,你千萬別和現時的或更早時期的對號,況且你也對不上。
河南省安陽市西曲溝【老照片】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曲溝一帶的男婚女嫁,不論是靠說媒拉縴兒成親的,還是倆人自搞(自由戀愛)連理的,都得有個媒人,哪怕是做做樣子也行,否則會被人看不起,會說這家的閨女有點「瘋」,對家族的影響不好。其實這也只是掩耳盜鈴而已,咱中國人都是這,總想保住的面子。
一般來說,靠說媒拉縴兒的婚配,辦事兒(大婚)之前,一般還要經過初見面,相莊的、吃定飯、大見面(由換書兒演變而來)、照相兒、截衣裳(截布,買一些做衣裳的布料)、擇日今(期)兒、送娶嫁等一些個流程,只有人家女方接了你的娶嫁了,你就可以按著選好的日子給孩子娶袖的了!
要說娶袖的道道兒,那可就繁瑣了。擇日今兒之前,事主就得先攏攏你都準備動誰,就是都請誰過來,啥盤的,就是吃啥喝啥,「嘬事兒」(這件事兒)撲的多少錢辦勒,然後,再把本村自己比較信得過的、「拿大嘀」的「拘長」(做飯的頭兒)請過來大「鋪鋪盤兒」,炊事員都誰能來等等。然後提前逐個兒給人家打個招呼,這樣你才能給女方送娶嫁。
娶袖的究竟該鋪多大的盤兒,這要因人家而異。一般來說有這麼幾個等級:比較好的是官席+行席+潑頂的菜,統一坐桌。席又分「八四」的席(八碗兒四個盤)和「八八」的席。同時,席不僅有桌數多少和厚薄(品質)之分,還有毛底和淨底之別。皮渣墊底的叫毛底,山藥墊底的稱為淨底。一般的是官席+海碗菜+潑頂的菜或大鍋菜。潑頂的菜就是大鍋的白菜盛到碗裡以後,往菜的上面澆個肉頂兒,有的可能摻點海帶或煎叭豆腐(油煎豆腐)。潑頂的菜都是做桌子吃的,大鍋菜就不是了,大鍋菜都是盛到碗裡自己端著吃的。
當然也有不辦的。西村就有一尖兒(家兒),倆孩子他娘死的早,當爹的領著兩個孩子艱難度日。不過這倆孩子長大後都比較「戳莽」,(就是精明、膽大的意思)很受外村姑娘們的青睞。雖是家境比較貧寒,但她們樂意,結果就跑到家裡不走了,而且還列開整本開始過日子。鄉裡鄉親眼氣的不行(羨慕),「你瞧瞧涅(人家的意思)XXX,不咚咚,不恰恰,兩個媳婦到了家。」問其緣由,姑娘卻說,「這有啥的,能找流氓,不找窩囊。流氓就這一段兒,浪子回頭金不換,但窩囊卻會叫你窩囊一輩子!」結果證明,她們的想法還真不錯,現在兩家都是過得「萱等等的」(比較富裕的意思)。
本文中出現部分安陽話
不準確之處
歡迎留言指正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