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臺灣夜市文化:是生活也是經濟(圖)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25日,士林夜市斷水、斷電,從此告別露天街巷,搬入「士林市場」大樓。告別時分,人們驚覺對士林夜市有那麼多的回憶與不舍。原來夜市早已融入了日常生活,成了城市知名的地標。此時,夜市的前世今生都湧上人們的心頭——

  關於夜市,我們有多少事要說……

  熱鬧的士林夜市已成回憶。

  午夜時分,也有不熄的爐火和不散的人流守候著你,冬天有熱乎乎的藥燉排骨,夏天有涼絲絲的芒果冰,煩悶時有新鮮時尚的小玩藝,需要時有便宜耐用的日用品。這個地方,就是夜市。

  夜市沒有冷氣,拒絕炫富,你花再多的錢,也成不了這裡的VIP。這裡平等地給予所有人俗世生活的樂趣,邊走邊吃邊逛,有雨絲飄過,有月光普照。

  我曾對一位臺北人說:「臺北人太幸福了,如果北京人的家裡來了外地親戚,要陪著去一趟長城。而你們呢,陪著去一趟夜市,就能賓主盡歡。」

  因為夜市很大,有多少攤的小吃,誰也說不清,這次從士林夜市搬進市場的小吃攤就多達上百家。在這麼多家的小吃攤裡淘寶便是樂事一樁,「到了士林一定要吃豪大大雞排」、「到了饒河街一定要吃隊排得最長的那家的胡椒餅」、「通化街越南新娘賣的涼拌青木瓜你吃了嗎?」我曾經接受過臺北人密集的「夜市情報」。走進夜市,小吃攤攤主和名人的合影、媒體報導的讚譽掛得花花綠綠,青蛙下蛋、大腸包小腸、大餅包小餅、蚵仔煎、炒花枝、麻油豬腰的招牌令人食指大動。走過密集的攤檔找到傳說的那一家,坐下來享用一份,即便有點小失望也沒關係,還可以再找下一家,永遠有新的誘惑等在前面。而且,攤檔雖多,也大多是自發而設,但我發現左鄰右舍已形成非常合理的配置,比如你剛在一個烤串的攤上過了癮,就發現隔壁是賣楊桃汁的;剛吃完肉粽,扭頭就看到了紅豆湯;吃到街的盡頭,有什麼在等你?一定是新鮮應季的水果,切成小塊碼在盒子裡,一盒40元(新臺幣,下同),可以一路吃回家。

  夜市不等於小吃街,百貨、電遊、按摩、挽面……連你想不到的都有。東西不貴,但不意味著低檔,士林夜市就有幾個名牌折扣店,上一季的款式7-5折,再早的低到1折。而百貨也都是最新潮的,和一位臺北的同行逛街,她拿起一個包說:「這是最流行的,我在夜市見到了。」另外一個同行已經是報社的高層了,平時不苟言笑,在夜市上卻玩起「撈小魚」的遊戲,伏身在一個大盆上撈小金魚,邊撈邊喊:「小魚,快來!」看到我詫異的表情,他解釋說:「我小的時候爸爸就帶我到這裡撈小魚,現在我也帶我的兒子來。」夜市,成就了一家三代的快樂與回憶啊!

  夜市是生活也是經濟,它早已成為臺灣銷售鏈上重要的一環,也是製造業倚重的市場觀察站,更是眾多普通百姓跌倒後再出發的起點。你經營失敗、過不下去了,沒關係,支起一個小攤子,從夜市出發,好的攤位一夜流水能達1萬元,就此養家餬口、東山再起。

  臺灣的大小城市都有夜市,哪怕是經濟不景、白天冷落的城市,到了晚上,夜市照樣大放光明。最早的夜市當數25日遷址的士林夜市,已有百年歷史。夜市的形成多由三五攤的貨擔子、小吃攤而起。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是臺灣加工業的鼎盛時期,夜市也隨之一夜壯大,加班的工人在此聚餐,檢驗下來的衣服、鞋帽、玩具在此銷售。上世紀70年代中期,西方因石油危機而引發了退單、退貨潮,夜市承擔起外銷品內銷的重擔,從此奠定了在臺灣百貨銷售鏈條上的位置。雖然現在勞動密集型企業外移,但中小企業的很多產品仍然依賴夜市的銷售能力。設計者更是把夜市當成風向標,只要在夜市投入後受到歡迎,就意味著能夠贏得市場,擴大生產後,商品可通過夜市一夜之間在全島鋪開。

  如果你細心,會發現臺灣很多夜市前還加了「觀光」二字,這意味著旅遊業在臺灣的地位提升後,夜市又加入了旅遊業這一朝陽產業。這並不是小街小巷裡的夜市自大,臺灣旅遊部門每年都做外籍旅客調查,有一年臺北的士林夜市居然超過了臺北故宮,被西方遊客票選為第一。

  此外,夜市也成為勞動力的調節站與蓄水池,一些在現代工商、科技業中失去競爭力的勞動力,只要肯幹努力,很容易在夜市立足。經濟不好時,碰到裁員潮,一些高學歷、高技能的人也進入夜市。等到勞動力短缺,夜市裡又能回流不少人才,別看小小一個攤位,懂設計、精銷售、與上下遊企業都保持密切聯繫的攤主大有人在。

  是夜市美化了城市?還是城市成全了夜市?一道低成本的小吃成為臺灣的大產業,小街小巷裡的夜市成了城市最大的招牌。

  去臺灣旅遊,大概十個有十個要去夜市,十個有八個要吃小吃,一碗並不複雜的牛肉麵,已經成了臺灣的特產,2011年臺灣旅客人數將突破600萬,估計這600萬人每人都至少吃過一碗牛肉麵。而鳳梨酥呢,一塊小點心已經變身「金磚」,成了一個一本萬利的產業。夜市更成為很多人去臺灣旅遊的動力。

  夜市是成全出來的。臺灣自從有夜市,就一直有「合法」與「不合法」的爭論,夜市帶來的交通、衛生、環境等等問題也一直存在。所幸沒有簡單的查抄、粗暴的拆遷,各城市只是把統一規劃、管理嚴格的夜市前加上「觀光」二字,對外接待遊客,而沒有「觀光」的夜市照樣熟客盈街,生意不錯。因為一種文化和生活的方式不能只靠幾條「觀光」夜市傳承,觀光夜市的風光需要整個的夜市文化鋪墊映襯。而造成市民不便的一刀切規劃是城市對人最大的不尊重。

  關於夜市,的確有很多事可說,有關生活、經濟、文化、管理……(本報記者 陳曉星文/圖)

相關焦點

  • 飲食是一種生活,也是一種文化表現 從飲食文化看臺灣!
    飲食是一種生活,也是一種文化表現。臺灣特殊的歷史背景、突出的海島特徵、獨特的文化習俗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飲食文化。臺灣飲食文化以福建閩南飲食文化為主,但又結合了中國大陸各地的飲食文化特點。本文旨在通過對臺灣飲食文化的介紹,使人們對臺灣的飲食文化能有一個大概地了解。
  • 夜市裡的臺灣味道(看臺灣)
    「臺灣的夜市是個讓人開心的地方,既有吃的也有玩的。在我們那邊,只有過節的時候才有這麼熱鬧。」荷蘭姑娘珊娜說。   澳大利亞小夥威廉姆喜歡在夜市裡逛,「夜市裡有我最喜歡臺灣的兩樣東西,就是食物和人。小吃很有特色,攤主們都非常熱情,大家都很開心。」   臺灣的夜市之多,全球知名。
  • 臺灣的夜市文化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方藍色字「寧波共青團」關注【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臺灣夜市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呢
  • 立山區:發展夜市經濟 豐富百姓業餘文化生活
    為了積極發展夜市經濟,豐富百姓業餘文化生活,22日,由立山區沙河街道打造的孟泰公園夜市美食廣場正式運營並開展系列文化夜市沙龍活動,吸引了大批民眾前來體驗。晚上6點,立山區勞務市場院內,人頭攢動,沙河街道舉辦的文化夜市沙龍啟動儀式正在進行,形式多樣的歌舞表演吸引了大批民眾駐足觀看。
  • 臺灣的地攤經濟,也是一道美麗的人文風景...
    臺灣人平均月入約4至5萬元臺幣,折合港幣1.2萬左右,扣除房屋、交通、飲食剛性支出外,已所剩無幾,確實要尋求不同渠道開源,夜市、商圈中的地攤、街賣都相當盛行,2018年攤販總數近31萬,飲食類佔76%,衣履類約佔一成。 地攤文化可說是臺灣人生活的重要部分,以前多是年邁、老弱、無謀生能力者才會投身攤販行業,被視作不太體面的職業。
  • 臺灣夜市文化與介紹
    臺灣是個美麗之島,也是美食的天堂,要了解臺灣, 不能不了解臺灣的吃;要了解臺灣的吃,就不能不親自跑一趟夜市了!夜市小吃可以說是臺灣特有的 美食文化,許多旅客都愛上臺灣的傳統小吃,例如: 珍珠奶茶,魯味,小籠包,臭豆腐...等。
  • 臺灣文化 (2)| 帶你走進臺灣夜市
    你對臺灣小吃了解多少呢?有著成百上千美食的地方也就只有夜市街了吧!據說,沒有在夜市和路邊攤吃撐的旅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的臺灣之行是完整的!夜幕降臨,白天裡黯淡的街區逐漸燈火通明,空氣裡都是熱烈的食物香味。大腸包小腸、蚵仔煎、擔仔麵、滷肉飯、珍珠奶車……想想都是要流口水了。來看看臺灣夜市有什麼小吃吧.
  • 【愛琴海購物公園.臺灣夜市】7 月 26 日開市 ,人潮鼎沸、呈現臺灣夜市文化!
    在閔行區政府相關單位領導的支持鼓勵,以及愛琴海購物公園的邀請下,主辦方‟ 上海蘇暢文化傳播」與‟大饌餐飲管理」特別組織專業臺灣夜市團隊,以完善的臺灣 夜市管理經驗及臺灣夜市小吃的品項引入,及高標準的籌辦執行要求,推動「愛琴 海購物公園·臺灣夜市」,希望帶給上海市民親民、衛生、環保、安全的吃喝玩樂體 驗,並感受臺灣夜市的歡樂氣氛與文化內涵。
  • 臺中逢甲夜市光顧津門 臺灣夜市文化值得津城複製
    主持人:由中華海峽兩岸友好交流協會主辦的臺灣臺中逢甲夜市全國巡展美食團最近在本市鼓樓商業街開幕,60多個攤位囊括了近百種臺灣夜市特色小吃,在把美食帶來津城同時,以時尚化、本土化和年輕化為特色的臺灣夜市文化也為津城夜市文化帶來學習借鑑的地方。來聽實習生劉笑然的報導。
  • 經濟不景氣 小吃沒特色 陸客不捧場 臺灣觀光夜市漸「關光」
    資料圖:臺灣夜市曾經人聲鼎沸的場景。近年來,夜市倒閉的消息不斷傳出,僅臺中市在短短1年多的時間內,就倒閉了6家大型夜市,其中一家還是號稱全臺最大的「經貿文創觀光夜市」。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形?  陸客銳減衝擊消費  夜市的生存,離不開客流和消費。前些年,大陸赴臺旅遊人數多,出於對夜市文化的嚮往,大家在臺期間晚上都喜歡到夜市品嘗臺灣小吃、購買伴手禮。
  • 臺灣旅遊之「覓食夜市方知小城滋味」(圖)
    臺灣旅遊之「覓食夜市方知小城滋味」(圖) 2008年06月25日 13:49 來源:新京報 去夜市尋覓小吃,排隊等位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供圖/任祖祥   臺灣全省319個鄉鎮,各地皆有可口小吃。
  • 莎車縣:夜市文化促進「夜經濟」發展
    莎車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不斷豐富夜市文化,不僅為市民們提供了品味美食的休閒好去處,也促進了「夜經濟」發展。  記者走進莎車縣某夜市,看到美食廣場燈火璀璨,燒烤的香味在整個廣場上空飄蕩,吸引了不少市民在此小聚品嘗美食。
  • 經濟不景氣陸客不捧場 臺灣觀光夜市漸「關光」
    臺灣夜市曾經人聲鼎沸的場景。(資料照片)王凱是一名在臺灣交換的大陸學生,剛到臺灣時他很喜歡夜市的氛圍,幾乎天天都走一圈,可是個把月下來便興致索然。「這些夜市差不多長得一樣,除了小吃攤就是賣淘寶貨。陸客銳減衝擊消費夜市的生存,離不開客流和消費。前些年,大陸赴臺旅遊人數多,出於對夜市文化的嚮往,大家在臺期間晚上都喜歡到夜市品嘗臺灣小吃、購買伴手禮。但如今,赴臺的大陸遊客數量銳減,通過所謂「新南向」增加的旅客人數上沒法彌補缺口,消費力更不可同日而語。
  • 澳門文化節 韓國風情周——1912街區「文化夜市」引領城市時尚生活
    澳門文化節 韓國風情周——1912街區「文化夜市」引領城市時尚生活 資訊標籤: 1912街區「文化夜市」 合肥1912街區
  • 夜市經濟 | 城隍廟做不好夜市?彭浦新村與新天地齊飛?上海夜市如何...
    不錯,上海正在有計劃地推動夜間經濟發展。2月下旬,市商務委正式啟動「具有國際消費城市特徵的夜市模式」建設計劃,今年年內就要力爭推出4至5個能夠體現上海飲食文化、民俗風情,且滿足海內外遊客多元消費需求的「地標型夜市」,形態有特色街、餐飲集聚型夜市廣場和商旅文體融合型夜市等三大類。
  • 【臺灣夜市文化】最全臺灣夜市,你都吃過嗎
    臺灣夜市是臺灣草根飲食文化的薈萃地。若想多快好省地瀏覽臺灣美食,夜市是必修的一門功課。
  • 看「不見」的臺灣 ——文化創意人帶您閱享臺灣創意經濟
    古蹟經濟、人文客棧、茶文化與茶產業、人文品牌、食養經濟、觀光工廠、文化園區、溫泉休閒、歷史回望、陶瓷勝地、建築景觀.博物院集中華文物之大成,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因此擁有「中華文化寶庫」的美名。為全球第四大博物館。
  • 平潭將建首個臺灣夜市 臺灣文化廣場總投資6億
    明年3月份,集臺灣青年創業基地、臺灣觀光夜市、臺灣歷史演進走廊、文創基地與綠色建築於一身的商業綜合體。臺灣文化廣場要在平潭開街啦!總投資6億!吃檳榔,感受臺灣原住民文化,看臺灣夜市街頭表演,品嘗臺灣特色美食,就在平潭喲!
  • 蠔仔煎、胡椒餅、棺材板 逛臺灣從夜市開始(圖)
    陳健聰攝「不逛夜市便稱不上到過臺灣。」在臺灣,幾乎每座城市都有紅火的夜市,琳琅滿目的小食、雜貨、衣服、飾品,讓整個寶島變成不夜城。如今,隨著赴臺個人遊的開放,臺灣夜市也成為吸引眾多遊客的重要內容。在臺灣的夜市,你可以盡情地用眼睛看、用嘴巴嘗,用心去感受這種獨特的夜市文化。●蠔仔煎蠔仔臺灣人亦稱蚵仔,而蠔仔煎是許多遊客最愛的臺灣味小吃之一。飽滿的蠔仔、香噴噴的雞蛋和麵粉糊,少一樣都不行。在臺灣,想要吃蠔仔煎,不妨到臺北士林夜市,這裡有各種不同方式煎出來的蠔仔煎。
  • 北京臺灣街開夜市 人偶表演吸引遊客關注(圖)
    北京臺灣街開夜市 人偶表演吸引遊客關注(圖) 2011年07月13日 08:23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