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電動車,眾人必談的一點就是「續航焦慮」。可能很少有人不用為電動車的續航裡程擔心,畢竟即便現在部分電動車的標稱續航裡程已經達到了700公裡以上,但是實際續航裡程通常來說都是要打個八折以上的。當然,這還不是最嚴重的問題,畢竟國內消費者哪個不是「身經百戰」,打折什麼的誰還沒見過,更不用說就打個八折了。事實上,更嚴重的是電動車充電的時間都不算短,就算是再快的快充,沒個半個小時都解決不了戰鬥,車不太多的地方還好,但凡要是遇上點繁忙路段,前面再排個隊什麼的,那這個等待充電的時間就要成倍的增長了。所以對於消費者來說,電動車的續航裡程就成為了一個大家尤為關注的問題,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如何提升電動車的續航裡程。
哪些因素影響了電動車的續航裡程
很多人在考慮電動車續航的時候往往把電動車脫離於「汽車」這個本質來看,但就如同智慧型手機和功能手機都是手機一樣,電動車和燃油車也一樣都是車,所以影響他們續航的因素本質上也是一樣的。
首先,影響一輛電動車的續航表現最直接因素很明顯就是電池大小,這一點應該說非常好理解,就如同燃油車的油箱大了,可以裝載的燃油多了,續航裡程自然就上去了一樣,一塊100kwh的電池在同等情況下很明顯是要比一塊70kwh的電池能夠提高更長的續航的。
除了電池之外,影響續航的還有一個很直接的因素就是電耗水平,這一點和燃油車的油耗表現也是類似的,一臺燃油車的油箱再大,但架不住是個「油老虎」,那這續航裡程也好不到哪兒去。但是因為油費的價格要顯著貴於電費,而加油這件事本身又比較簡單,因此在燃油車上的時候,消費者在關心油耗的時候主要關心的還是使用成本問題,續航裡程相對關心就沒那麼多,而在電動車上的時候,電費其實沒多少錢,你電耗再高使用成本也貴不到哪兒去,但是電耗卻直接影響了車輛續航表現,因此這個時候消費者就會非常關心電耗問題。
到底哪些提升續航裡程的措施是可行的
看完了上面半部分你是不是會感到奇怪,難道影響電動車的續航表現的就只有電池大小和電耗兩個因素嗎?確實沒錯,電動車就只有這兩個影響續航裡程的因素,畢竟你要知道電耗本身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東西,它本身還要受很多不同的東西影響,例如電動機功率大小,車身風阻係數,駕駛者駕駛風格,能量回收系統工作效率甚至是路況都能夠影響電耗。
但是我們也知道,駕駛者的駕駛風格還有路況都是不可控因素,畢竟大家買車回來都是用來開的,誰也不想真買個「爹」回來供起來,你要是限制我每次平均時速都不能超過80,那我幹嘛不直接買個自行車呢,百公裡兩個饅頭豈不更省?
至於風阻係數,說實話,現在的電動車們基本在這方面也是「無所不用其極」了,幾乎在每個小細節上都考慮到了風阻係數的問題,最直接的一點就是你看現在的純電動車型幾乎都採用的是隱藏式門把手,酷炫是一方面,不能跟大家明說的是降低那一點可憐的風阻係數才是設計師心中隱隱的痛。所以其實到現在為止,電動車在風阻係數方面實在是沒有什麼能夠再改進的地方了。
剩下來的其實就只剩下電動機的功率和電池容量這兩塊是可變量了,但是電動機的功率如果太低了,那整車的動力就要受影響,考慮到目前多數電動車的售價都不低,要讓消費者能夠接受比燃油車更貴的電動車,動力太低了是說不過去的,所以目前幾乎唯一的辦法就是提升電池容量。事實上這也是目前各大電動車廠商最主流的做法,把70kwh的電池提升到100kwh的容量,那續航立刻就會有顯著的提升,雖然價格上是貴了不少,但是在直擊續航這個痛點的時候,消費者還是願意為更大的電池容量買單的。
而對於消費者和整個行業來說,我們現在最期盼的也是電池技術的進步,有朝一日,電池的能量密度能夠更高,用同樣的體積能夠搭載容量更大的電池的話,那電動車的續航表現也就能跟著水漲船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