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汽車#
汽勢Auto-First|梁樹一
智己汽車新近宣布正在與寧德時代共同開發「摻矽補鋰電芯」技術,該電池未來將搭載在智己汽車旗下車型上,最高可實現1000公裡的續航,並在20萬公裡內實現零衰減,而產品預計在5年內推向市場。
汽勢Auto-First注意到,智己汽車是上汽集團在今年11月底推出了全新高端汽車品牌,寧德時代則是外界熟知的動力電池巨頭,而續航1000公裡、續航零衰減的產品迄今為止沒有先例,可以說,如果真正能夠實現,這無疑是新能源車的又一裡程碑。
續航多少夠用?
對於新能源車而言,消費者最最關心的無疑是續航,而由於新能源車起步較晚,新能源車進步的空間也相對較大,尤其是續航層面,幾年前,我們常見的純電動車續航均為200km左右,而後迅速進入400km時代,到如今,低於500km的新車似乎都不好意思跟同行打招呼。
之所以新能源車續航越來越長,一方面是動力電池成本導致,另一方面則是電動化從概念化向真正具備實用性的轉變,畢竟一輛續航200km的新能源車在大多數情況下並不能滿足消費者日常使用。
那麼續航究竟多少夠用呢?需要注意的是,純電動車不比燃油車,其充電時間相對較慢,既是如此,充一次電就必須要具備一定的續航,否則則會影響出行節奏,讓本來愜意開車通勤變成拖累。
以一線城市為例,大多數車主沒有固定車位,充電也需要到公用充電樁進行,這樣一來,充一次電則起碼需要滿足一周的通勤,而對於一輛續航500km的純電動車來說,一周工作5天平均每天可以分得100km續航,通勤顯然基本足夠了。
而對於三四線城市,甚至城鄉消費者來說,他們往往雖然沒有了「燃油指標」一號難求的窘境,但是大多擁有固定的車位,幾乎每天都可以進行充電,且在家充電時電價也更加便宜,既是如此,他們對續航的要求可以進一步降低。
可以說,如果只用作上下班通勤,續航500km已經可以勝任,但如果偶爾跑長途,無非是在服務區多休息一下即可,當然,有長途剛需的消費者大多也並不會選擇純電動車,燃油車似乎永遠都要更安心一些。
續航是否越長越好?
儘管剛剛提到500km的續航對於日常通勤已經夠用了,但是毫無疑問,續航越長便可減少充電次數,將少用車續航焦慮,所以電動車的續航越長顯然是越好的,當然,還有一個前提……
沒錯,就是價格。眾所周知,動力電池作為一輛電動車的核心零部件,價格不菲,而與價格最直接掛鈎的便是容量,而與容量最息息相關的便是續航,既是如此,針對同一款電動車,往往多存在高低配車型之分,高配車型價格高,但是續航更長;低配車型價格低,但是續航更短。
顯然,在價格一定的情況下,消費者會毫不猶豫的選擇續航長的車型,但價格一定顯然並不可能,那麼選擇在價格、續航二者之間最為均衡的車型才是上上策。
汽勢Auto-First了解到,目前終端市場上有一款車的續航相對堪憂,甚至背負了不少罵名,它就的一汽-大眾高爾夫·純電,其工信部續航僅為270km,的確,它真的是一款看似及其不合時宜的車型。但需要注意的是,指導價14.77萬起的它目前在終端市場存在極大的優惠,起步價還不足9萬元,顯然它是值得購買的。
還有一款車,它是當下純電動車市場的「網紅」車,它刷新了新能源車月銷紀錄,它就是宏光MINI EV,但是這款車的頂配車型續航也僅為170km,完全是10年前的產物,但是它足夠便宜,所以它產品力十足。
在汽勢Auto-First看來,儘管續航是純電動車用戶非常關心的點,但在價格面前,續航也只能屈居第二,而對於一款車而言,續航固然越長越好,但也必須建立在價格優勢依舊的基礎之上。
續航、快充誰更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新能源車而言,各大車企每此推出新產品也都在強調車輛的續航升級之處,但也有車企在加緊推動快充技術,二者最終的追求都基本相同,讓消費者減少裡程焦慮,不過區別在於前者要的是單次充電續航更長,後者則是讓用車感受更趨近於燃油車。
以側重續航的智己汽車為例,如果未來真的實現續航1000km,那麼駕駛者充一次電可以幾乎可以做到肆意駕駛,畢竟1000km幾乎超過了大多數燃油車的續航,但需要注意的是,1000km續航放在當下也並不難實現,無非是加大電池容量罷了,而之所以沒有應用的原因則是剛剛提到的成本。不過,既然智己汽車要將1000km續航推出,或許「摻矽補鋰電芯」還能做到更低的成本,否則將毫無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摻矽補鋰電芯」另一大優勢似乎比長續航更誘人,就是20萬km零衰減,因為動力電池衰減是當下普遍存在的現象,且初代電動車的動力電池的衰減更極其「感人」,續航甚至均達不到剛到手時的半數,但目前來看零衰減也沒有先例,能否成功還有待觀望。
汽勢Auto-First注意到,就在本月月初,現代汽車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發布了全新電動汽車專用平臺——E-GMP,作為一款模塊化平臺,依託E-GMP平臺可推出不同級別的電動車並不意外,而意外的是現代還首次發布了針對該平臺車型打造的快充技術。
E-GMP平臺搭載了400V/800V多功能快充系統,可適用於800V超高速充電系統以及其它各類充電基礎設施,而採用800v超高速充電設施,車輛在14分鐘內可充電80%(針對續航600km的電動車)。需要注意的是,之所以消費者對新能源車存在裡程焦慮,根源也並非續航短,畢竟燃油車續航也多仿上仿下,而關鍵則在於充電時間長。值得一提的是,現代最新的快充技術將充電時間縮短了一半還多,倘若14分鐘就能充至80%,似乎基本可以解決裡程焦慮。
當然,快充也絕非一片光明,更大的電壓隨之而來的就是消費者關心的安全問題,或許會讓本身相對而言就不夠安全的電池再添一道風險。
顯然,續航、快充都非常重要,但也各有利弊,利在降低裡程焦慮,而前者弊在成本,後者弊在安全。但隨著科技的進步,或許這些也都不再是問題,甚至可以得兼,而那時電動車市場也將迎來真正爆發,且不需要考慮政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