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結婚,我媽讓兩個女兒一人拿15萬,拿不出來不讓回娘家」

2020-12-19 阿莎普

文|阿莎普#情感故事#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插圖:《愛的釐米》劇照

有一句話叫作:「不要輕易評價別人,因為你沒有經歷過他的人生。」

但在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人總愛用自己的想法,去評判別人的故事。

最近看電視劇《愛的釐米》,真的被關永年那樣的爸氣得沒話說,他對女兒也不是不關心,但只要遇到兒子的事情,他那重男輕女的思想就顯現得特別嚴重。

兒子結婚一分錢沒有,全指望女兒幫扶,哪有這一說。說句不好聽的話,一個即將成家的男人,連一點老婆本都沒有,還結什麼婚,就算姐姐幫著把媳婦娶到家,婚後的日子該怎麼過。

作為父母更是不該一味的偏袒兒子,壓榨女兒,女兒再有本事,掙的錢再多,也是她們自己努力的辛苦錢。

就說關雨晴,她是飛行員,電視劇裡有好幾次都在飛行的過程中遇到了危險,這些她爸關永年從沒有看到過,也想像不到女兒每次出門工作有多危險。

但如果兒子跟他要房要錢娶媳婦,他理所應當地就讓女兒承擔,哪怕兒子惹是生非,也是讓女兒跟著收拾爛攤子。

這是電視劇大家能看到,像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別人是看不到的,不了解內情的時候,可能女兒不幫忙了,還會被人指責不孝,或者無情。

可是,每一個出身在重男輕女家庭的女兒,都有外人想像不到的苦衷,沒有經歷過被原生家庭傷害的人生,永遠也體會不到那些深陷在原生家庭泥沼裡,無能為力的痛。

我身邊有一個朋友,結婚後和她的父母不再來往了,她說:「弟弟結婚,我媽讓兩個女兒一人拿15萬,拿不出來不讓回娘家。」

她沒有拿,和父母也鬧翻了。她媽生病的時候,她回去送了3萬,陪了一天床就再也沒有回去過,之後是她弟弟和妹妹在照顧,親戚們都說她不孝順。

但實際情況沒有人知道,她在結婚前,一個月收入1萬,每年年底給父母交6萬,這在我看來是很不錯的。

可是,她爸媽每一次只要有大的事情,需要花錢的時候,還是問她一個人要,她爸想買輛老年代步車,讓她一個人買。

因為她妹妹那時還在讀書,當時,她跟她爸說,她和弟弟一人拿一部分錢,他們姐弟兩人合著給父母買,很合理的說法,她爸卻說她大不孝,給父母買輛車都不願意。

再來說她的弟弟,一開始好吃懶做,二十多歲的男人了,天天啃老,後來在親戚的介紹下,找了份工作,但人家一年到頭沒有給過家裡一分錢。

她的爸媽最愛說的一句話是:「你弟弟將來結婚用錢的地方多,他的錢要自己存著養家餬口,你一個姑娘家,早晚要嫁人,有沒有錢都無所謂。」

她也知道父母對她很不公平,但她是家裡的老大,不能什麼都不管,儘管父母偏心弟弟,但她依然按照舊例,年底照常給父母交6萬。

從工作到她結婚,中間有5年的時間,她都是這樣過來的,談了男朋友之後,他們年齡不小了,就計劃早點結婚。

到結婚的時候,她婆家本來說好的給10萬彩禮,也說好了這10萬可以不用帶回去,留在娘家,但她爸媽死活不同意,在她結婚的前兩天,硬逼著讓她公婆再拿8萬。

要知道在一個普通家庭,要拿出十萬八萬的可不輕鬆,她老公最後沒辦法找了三個哥們,各湊了幾萬塊錢,給她父母又拿了8萬。

錢到位了,她爸媽讓正常結婚,但去接親的時候,她媽等在門口,讓新女婿給1萬,才讓進門,她當時在屋裡哭著喊著讓她媽放老公進來,但她媽就是無動於衷。

伴郎們又湊了1萬,進去接新娘子,她擔心爸媽再為難婆家,就讓她舅舅去勸她爸媽不要太過分,她舅舅說話還是有點用,她爸媽在婚禮上沒有再為難男方家。

她結婚後,她爸媽說讓她每年還要給家裡5萬。她妹妹剛工作,父母要求妹妹留點生活費,剩下的錢都交給家裡。

她怕妹妹像她一樣,就私底下跟妹妹說要她自己存點錢,不能全部交回去,她妹妹是看著她被父母如何壓榨的,所以,人家很聰明,根本沒有跟父母說自己的實際收入,他們也不知道。

我這個朋友說她跟父母說,結婚了也有自己的小家要過,不能再給娘家錢了,她爸媽不是不知道他們的要求不合理,就把大女兒一年交5萬降到了3萬。

拗不過父母,她只好同意一年給3萬,到了弟弟結婚的時候,她爸媽提出了更過分的要求,她媽說讓兩個女兒一人給15萬,給兒子娶媳婦用,誰拿不出來不讓回娘家。

她和妹妹都能拿出來,但她妹妹只給拿了10萬,她是一分錢也不想再給了,她有孩子要養,總不能一味的填補娘家的無底洞,她老公多少也會有意見的。

她是剛結婚沒幾年,她老公還能忍,就像《愛的釐米》電視劇裡,關多雲的老公陳志軍一樣,一開始能接受,長此以往都不想再容忍了。

她已經給娘家不少錢了,弟弟結婚這一次她說什麼都不願意再出錢,她爸媽罵著她是白眼狼,不讓回娘家,弟弟結婚她被擋在娘家門外。

從此,她和父母就再也沒有聯繫了,娘家的親戚都不分是非埋怨她不孝順,有些人還說,娘家弟弟結婚,當姐姐的幫一把不過分,何必跟父母過不去。

後來她媽生病住院,她拿了3萬塊錢送去,想和父母和解,但她爸接下錢就罵她,她在她媽床邊照顧了一天,她爸罵的實在太過分,她就回家了。

親戚們去看望她媽時,只有她弟弟和妹妹在照顧,別人都說她太過分了,不管以前怎麼樣,自己媽住院了,無論如何都不應該躲著不去看。

其實只有她娘家一家人知道實際情況,但她爸不讓大家說,誰也不敢說,她就落了個不孝的罵名。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生活中,總有那麼一些人,在不知道別人經歷了什麼的情況下,就對他人的事情指指點點,說三道四,勸說別人做人要善良,要孝順。

但是,像文中這個朋友在原生家庭受的苦,沒有相同經歷的人,是很難體會到她的不易。

父母一味的壓榨和不理解,可她也有自己的日子和人生要負責,不能再無休止的給家裡錢了,而父母不考慮她的感受,只會埋怨她不孝,那些不明所以的外人,也跟著指責她。

他們所謂的善良,其實是對他人最大的惡意。

還有她的父母,希望早日能明白女兒的艱難,不要被重男輕女的思想一直束縛著,斷了和女兒的親情,寒了女兒的心。

圖片源於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弟弟結婚,姐姐打算給一萬五人情紅包,媽媽:這點錢好意思拿出來
    昨晚,蕭山一網友在蕭內網 App 發帖:親弟弟結婚,出嫁的姐姐給多少人情錢合適?我說給一萬五,我媽說這點錢你好意思拿出來?感覺我媽從我這裡能搞一點錢是一點,難受 ……評論區不少網友跟帖曬出自己結婚時姑嫂給了多少錢,或者弟弟結婚時自己包了多少紅包。
  • 結婚你回娘家帶不帶東西?網友:不帶東西會心寒的,是自己的心
    結婚你回娘家帶不帶東西?網友:不帶東西會心寒的,是自己的心你要沒錢,爸媽都看不起你,這是真的。不帶東西會心寒的,是自己的心,父母沒看在眼裡的女兒出嫁就不要回娘家,我以前找個窮光蛋,又老是愛回去,父母從沒做過一次好吃,午後就催著回家,離婚後找了個有實業的,買衣服買首飾給錢的,十多年過去了父母也沒給過熱臉,明明你買的很貴,非說是便宜的,一斤幾十的活魚說是哪裡哪裡有賣一條十斤快衣服一百四十元說是四十的拿去賣四十,有事情要幫忙沒給錢就不來
  • 「弟弟結婚,姐姐拿1萬不過分吧」父母要求讓女兒惱火:不可能
    今年年底,朋友弟弟要結婚了,娘家媽打電話給她,希望弟弟結婚她能包1萬元紅包。朋友拒絕了,說我不是樊勝美,今年日子已經很難了,我生意差你又不是不知道,憑什麼讓我包1萬元,我身上連5000元都拿不出,更別說1萬元了。
  • 「你弟剛結婚,你離婚了回娘家不吉利」「好的,我去住酒店」
    當其他遠嫁的姑娘都在為過年回誰家吵得面紅耳赤的時候她是沒有這個煩惱的,因為她說她老家嫁出去的女兒是不能回娘家過年的,她的兩個姑姑就一個嫁在鄰村一個嫁在本村,過年的那一天也從來不會回娘家。燕姐家裡兩個孩子,她下面還有一個弟弟,馬上要結婚了,燕姐說除夕那一天她本來打算去幫父母燒年夜飯的,可是還沒到廚房就聽見父母在吵架,因為媽媽覺得不能讓他們在家裡一起吃飯,而爸爸說外面到處都不能走動,你讓他們去哪裡呢,這是女婿第一次在家過年,飯還是要讓他吃的。
  • 杭州一姐姐給弟結婚隨禮一萬五,媽媽嫌少:這點錢好意思拿出來?
    近日,杭州蕭山一姑娘對於自己親弟弟結婚隨禮有感而發,姑娘說道:親弟弟結婚,出嫁的姐姐給多少人情錢合適?我說給一萬五,我媽說這點錢你好意思拿出來?感覺我媽從我這裡能搞一點錢是一點,難受……對此,引發熱議,不少網友曬出自己結婚時姑嫂給了多少錢,或者弟弟結婚時自己包了多少紅包。大部分網友都表示,對一般家庭來說,弟弟結婚,姐姐包一萬五的紅包不能算少。
  • 「伏地魔」妻子拿8歲女兒救命錢貼補娘家,丈夫傷心欲絕跳橋輕生
    「扶弟魔」,就字面意思理解,幫扶弟弟,親人之間互幫互助是應該的,但是要幫到哪種程度呢?入痴成魔。多數表現為女性在結婚後,不顧老公和兒女的反對,甚至掏空自己的小家,都要去幫扶自己娘家的弟弟,從他結婚買房到結婚生子,甚至弟弟兒女的上學結婚買房費用,無論自己有能力與否,都全力去承擔。這種無怨無悔地付出奉獻的姐姐,我們稱之為「扶弟魔」。
  • 「婆婆,借我十萬給我弟弟治病」 「不借,娘家的事情你不要管」
    女人的一生中有兩個家,一個是娘家,一個是婆家。結婚前,女人住在娘家,親生父母撫養女人到二十多歲,教會女人讀書、寫字、做人。結婚之後,女人從小生活的家就變成了娘家,這時候女人會到婆家生活。娘家人覺得女人嫁出去,就不再是娘家的人了。女人回到娘家,也始終覺得自己像個外人。
  • 弟媳婦生孩子我給2萬紅包,卻被娘家嫌棄了
    相信很多女兒都和我一樣,雖然嫁了人,可心裡還是牽掛著娘家。尤其是在婆家娘家資源調配時,有意無意地總會往娘家偏移點。而作為娘家,尤其是那種有兒有女的娘家人,總是在有意無意間來提醒已經出嫁的女兒:回娘家來時,多準備點東西,可別讓兄嫂或者弟媳婦有意見。
  • 兒媳娘家拆遷分80萬,婆婆讓她拿40萬給小兒子買房,兒媳:你吃相
    在個人利益問題上,我相信每個人都會特別關注。不過,如果這次拆遷,是兒媳和娘家,那麼作為婆家,是否也應該有權參與?實話實說,兒媳娘家拆遷,把錢給了自己的女兒,這就是心疼女兒,給女兒撐的。為得到兒媳婦的拆遷款,兒媳婦卻眼紅,要兒媳婦拿出一半給兒子買房子。所以兒媳婦有拿錢的義務嗎?事實上,兒媳婦願意給是情分,不給也是情分。
  • 「媽,弟弟結婚買房,憑啥叫我出錢出力」「因為你是女兒」
    導語;「媽,弟弟結婚買房,憑啥叫我出錢出力」「因為你是女兒」很多人號稱自己不會偏心,不會重男輕女,尤其是父母,這其實不太符合事實,偏心其實就是偏好,沒有偏好的人不存在,只要有兩個孩子以上,偏好就會產生,
  • 廣西妹嫁浙江婆家隨禮金兩萬五,娘家不回禮,女兒:再也不回娘家
    堂姐嫁去浙江三年了,因為經濟不允許,這期間都沒有回娘家。就在去年堂姐帶老公跟孩子第一次回娘家過年了。娘家對於堂姐來說很陌生,畢竟沒有在這裡長大。堂姐回到娘家我們時常一起聊天,聊浙江的風俗,不知不覺聊到了結婚禮金問題,我們就說到江西的禮金最高需要幾十萬,當時堂姐的媽媽也在場,她表態「是的,我嫁女兒才要兩萬五的禮金,一點都不多」。
  • 為什麼有的女人結婚後,再也不回娘家?
    前天下午,讀者梅梅和我聊了很久的微信。梅梅說:「我再也不想回娘家了。」我問她:「沒有娘家的女人,就像一片浮萍,找不到根,你就願意這樣漂泊著嗎?」她說:「我寧願一個人漂泊一輩子,也不會和娘家人有什麼瓜葛了。」梅梅的父母非常重男輕女,在梅梅還小的時候,父母就不願意送她去讀書。
  • 不願意回娘家的三個理由,聽聽一個已婚八年的女人的自述
    前兩天和美美聊天,美美告訴我,她一年回娘家就兩次,春節一次,八月十五一次。要不是因為這兩個節日,有可能回去的次數更少。我聽後感覺真的很驚訝,第一美美又不是遠嫁,一年才回娘家兩次,從她口吻了我聽的出來,貌似她不願意回娘家。
  • 已經結婚的女兒,娘家事情還應該再管嗎
    周圍朋友都在說我已經結婚了,就不應該再關心娘家的事,也有的說我是多管閒事的,但是我覺得娘家的事要管的還是必須得管。那時的我也特別戀家,在外出差,稍有時間就抽空回家,可自從結婚之後,我感覺一切都變了,變得那麼熟悉而又陌生、變得一切那麼冷漠無情、變得不可交流。結婚一年後,娘家的事務也開始慢慢交給弟弟妹妹們去做,有了孩子之後當了全職寶媽,就整天在家帶起孩子,娘家的事情也越來越少過問,只是有時間時候再回公司去上班。
  • 你媽給你弟買房了 這婚房是我娘家買的 我媽住為什麼不可以?
    當初我和我老公小張結婚的時候,我父母給我的陪嫁是一套房子,因為我是獨生女,我爸媽這樣做也是為了讓我過得好點,所以才會這麼大氣!我跟小張結婚的時候,婆婆只給了5萬的彩禮,婆婆說,還有一個小兒子在上學,她的錢不能全拿出來給小張,還得留點給老二。我也沒太在意。
  • 「老公,我弟弟一家三口去旅遊借2萬」無底線「扶弟魔」傷了婚姻
    小鳳跟她媽說不能那樣縱容弟弟,她媽還說:「你一個當姐姐的有什麼資格回來管娘家的事,讓你幫幫弟弟而已,有必要對我們指手畫腳嗎?」小鳳一開始還會和母親理論,久而久之她好像也習慣了那樣的家庭氛圍。結婚的時候她老公給了16萬彩禮,都留在了娘家,結婚後弟弟有一段時間倒是很少跟他們要錢。
  • 我懷孕後老公讓我回娘家養胎,看到朋友圈信息,我立馬搬了回去
    婚後一年我就懷孕了,老公家裡條件不好,但我看在他老實本分,對我一心一意的份上仍然嫁給他了。當時結婚的時候老公家裡拿不出來買房的錢,我父母為了我不受委屈拿出來了家裡的積蓄可算把房子買了。好在婆家人對待我不錯,懷孕了婆婆也主動說來家裡照顧我,所以我感覺自己挺幸福的。
  • 「小姑天天回娘家蹭吃蹭喝,不好吧」「她是我女兒,想回家就回」
    結婚一年多以後又生孩子,以前劉佳和李文沒結婚的時候,小姑子就總帶著孩子回娘家。懷孕期間更是直接住了過來,當時李文心疼妹妹,對於這個事也是同意的。但是劉佳和李文結婚之後,按理來說小姑子就不應該再過來了。小姑子一回來,家裡明顯就不一樣了。小孩子哭鬧,婆婆又得費心思做女兒喜歡吃的。
  • 「彩禮20萬,五金10萬,改口費10萬」娘家的貪心是在葬送女兒幸福
    高偉在旁邊表示:「伯母,我實在沒有這麼多錢,而且我們在一起肯定也會準備買房買車等等,所以彩禮我真的拿不出這麼多,而且改口費什麼的也要不了10萬吧。」嚴冰媽媽一聽這話,立馬就拉下了臉:「你沒有錢還想娶我家女兒,你怎麼不說讓別人送你得了,連40萬都拿不出來,你還想要給我女兒幸福啊。」
  • 我每月給爸媽一千,如今弟弟蓋房子,爸媽讓我出八萬:給你留間房
    大部分女人出嫁後依然心系娘家,當娘家有困難,她們也會伸出援助之手,可幫忙也要有限度,不能為了娘家而犧牲自己的小家,你們覺得呢?我和老公結婚五年,如今兒子三歲,婚後我們的日子一直過得挺緊張。為了養家餬口,我們一直在外地打工,兒子從小就過著留守兒童的生活。說實話我們也想陪在兒子身邊,讓他快樂成長,可條件不允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