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莎普#情感故事#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插圖:《愛的釐米》劇照
有一句話叫作:「不要輕易評價別人,因為你沒有經歷過他的人生。」
但在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人總愛用自己的想法,去評判別人的故事。
最近看電視劇《愛的釐米》,真的被關永年那樣的爸氣得沒話說,他對女兒也不是不關心,但只要遇到兒子的事情,他那重男輕女的思想就顯現得特別嚴重。
兒子結婚一分錢沒有,全指望女兒幫扶,哪有這一說。說句不好聽的話,一個即將成家的男人,連一點老婆本都沒有,還結什麼婚,就算姐姐幫著把媳婦娶到家,婚後的日子該怎麼過。
作為父母更是不該一味的偏袒兒子,壓榨女兒,女兒再有本事,掙的錢再多,也是她們自己努力的辛苦錢。
就說關雨晴,她是飛行員,電視劇裡有好幾次都在飛行的過程中遇到了危險,這些她爸關永年從沒有看到過,也想像不到女兒每次出門工作有多危險。
但如果兒子跟他要房要錢娶媳婦,他理所應當地就讓女兒承擔,哪怕兒子惹是生非,也是讓女兒跟著收拾爛攤子。
這是電視劇大家能看到,像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別人是看不到的,不了解內情的時候,可能女兒不幫忙了,還會被人指責不孝,或者無情。
可是,每一個出身在重男輕女家庭的女兒,都有外人想像不到的苦衷,沒有經歷過被原生家庭傷害的人生,永遠也體會不到那些深陷在原生家庭泥沼裡,無能為力的痛。
我身邊有一個朋友,結婚後和她的父母不再來往了,她說:「弟弟結婚,我媽讓兩個女兒一人拿15萬,拿不出來不讓回娘家。」
她沒有拿,和父母也鬧翻了。她媽生病的時候,她回去送了3萬,陪了一天床就再也沒有回去過,之後是她弟弟和妹妹在照顧,親戚們都說她不孝順。
但實際情況沒有人知道,她在結婚前,一個月收入1萬,每年年底給父母交6萬,這在我看來是很不錯的。
可是,她爸媽每一次只要有大的事情,需要花錢的時候,還是問她一個人要,她爸想買輛老年代步車,讓她一個人買。
因為她妹妹那時還在讀書,當時,她跟她爸說,她和弟弟一人拿一部分錢,他們姐弟兩人合著給父母買,很合理的說法,她爸卻說她大不孝,給父母買輛車都不願意。
再來說她的弟弟,一開始好吃懶做,二十多歲的男人了,天天啃老,後來在親戚的介紹下,找了份工作,但人家一年到頭沒有給過家裡一分錢。
她的爸媽最愛說的一句話是:「你弟弟將來結婚用錢的地方多,他的錢要自己存著養家餬口,你一個姑娘家,早晚要嫁人,有沒有錢都無所謂。」
她也知道父母對她很不公平,但她是家裡的老大,不能什麼都不管,儘管父母偏心弟弟,但她依然按照舊例,年底照常給父母交6萬。
從工作到她結婚,中間有5年的時間,她都是這樣過來的,談了男朋友之後,他們年齡不小了,就計劃早點結婚。
到結婚的時候,她婆家本來說好的給10萬彩禮,也說好了這10萬可以不用帶回去,留在娘家,但她爸媽死活不同意,在她結婚的前兩天,硬逼著讓她公婆再拿8萬。
要知道在一個普通家庭,要拿出十萬八萬的可不輕鬆,她老公最後沒辦法找了三個哥們,各湊了幾萬塊錢,給她父母又拿了8萬。
錢到位了,她爸媽讓正常結婚,但去接親的時候,她媽等在門口,讓新女婿給1萬,才讓進門,她當時在屋裡哭著喊著讓她媽放老公進來,但她媽就是無動於衷。
伴郎們又湊了1萬,進去接新娘子,她擔心爸媽再為難婆家,就讓她舅舅去勸她爸媽不要太過分,她舅舅說話還是有點用,她爸媽在婚禮上沒有再為難男方家。
她結婚後,她爸媽說讓她每年還要給家裡5萬。她妹妹剛工作,父母要求妹妹留點生活費,剩下的錢都交給家裡。
她怕妹妹像她一樣,就私底下跟妹妹說要她自己存點錢,不能全部交回去,她妹妹是看著她被父母如何壓榨的,所以,人家很聰明,根本沒有跟父母說自己的實際收入,他們也不知道。
我這個朋友說她跟父母說,結婚了也有自己的小家要過,不能再給娘家錢了,她爸媽不是不知道他們的要求不合理,就把大女兒一年交5萬降到了3萬。
拗不過父母,她只好同意一年給3萬,到了弟弟結婚的時候,她爸媽提出了更過分的要求,她媽說讓兩個女兒一人給15萬,給兒子娶媳婦用,誰拿不出來不讓回娘家。
她和妹妹都能拿出來,但她妹妹只給拿了10萬,她是一分錢也不想再給了,她有孩子要養,總不能一味的填補娘家的無底洞,她老公多少也會有意見的。
她是剛結婚沒幾年,她老公還能忍,就像《愛的釐米》電視劇裡,關多雲的老公陳志軍一樣,一開始能接受,長此以往都不想再容忍了。
她已經給娘家不少錢了,弟弟結婚這一次她說什麼都不願意再出錢,她爸媽罵著她是白眼狼,不讓回娘家,弟弟結婚她被擋在娘家門外。
從此,她和父母就再也沒有聯繫了,娘家的親戚都不分是非埋怨她不孝順,有些人還說,娘家弟弟結婚,當姐姐的幫一把不過分,何必跟父母過不去。
後來她媽生病住院,她拿了3萬塊錢送去,想和父母和解,但她爸接下錢就罵她,她在她媽床邊照顧了一天,她爸罵的實在太過分,她就回家了。
親戚們去看望她媽時,只有她弟弟和妹妹在照顧,別人都說她太過分了,不管以前怎麼樣,自己媽住院了,無論如何都不應該躲著不去看。
其實只有她娘家一家人知道實際情況,但她爸不讓大家說,誰也不敢說,她就落了個不孝的罵名。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生活中,總有那麼一些人,在不知道別人經歷了什麼的情況下,就對他人的事情指指點點,說三道四,勸說別人做人要善良,要孝順。
但是,像文中這個朋友在原生家庭受的苦,沒有相同經歷的人,是很難體會到她的不易。
父母一味的壓榨和不理解,可她也有自己的日子和人生要負責,不能再無休止的給家裡錢了,而父母不考慮她的感受,只會埋怨她不孝,那些不明所以的外人,也跟著指責她。
他們所謂的善良,其實是對他人最大的惡意。
還有她的父母,希望早日能明白女兒的艱難,不要被重男輕女的思想一直束縛著,斷了和女兒的親情,寒了女兒的心。
圖片源於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