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背後的故事

2020-12-24 中國軍網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中國的改革從農村掀起的同時,一首記錄這一段偉大歷史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也應運而生,唱響全國。

這首歌「就是寫給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安徽的」

《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詞作家是陳曉光,曾任文化部副部長,在1981年創作這首歌時,他還是《歌曲》月刊的一名編輯。這首充滿激情和活力的歌詞,當年他僅用了半天時間,更準確地說是3個小時就寫成了。當別人誇讚他下筆神速時,他卻不以為意,並指出這種思想和情感的醞釀過程,可不只半天或半年,而是用了近半輩子的時間。陳曉光覺得,寫出這首歌,可以說是自己多年生活、感情積累的一次藝術爆發,而改革開放的農村形勢正是觸發點,沒有農村的新希望,就不可能有這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如果我們了解到陳曉光的人生經歷,就能深切理解他說這番話的內涵。

陳曉光的中學時代是在北京海澱區八一中學度過的,他當年是校園裡的小詩人,由他作詞的校歌激勵了一屆又一屆的學子。中學畢業,他被選送航校,沸騰的軍營生活,使得他的詩作有了更廣闊的視野。但天有不測風雲,「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由於家庭歷史問題,陳曉光從飛行員一下「落」到了地上,再沒有重返藍天的機會,只好到中學當了一名語文老師。在課堂上,他因為說了一句「哪兒有那麼多壞人」,被送到「五七」幹校進行再教育。在冬天寒風刺骨的清晨,陳曉光裹著老羊皮襖,舉著鞭,縮著脖子,趕著吱吱呀呀的送糞車,每天往返在京郊立水橋。此時的陳曉光心裡的抑鬱有多深,我們無從探知,但陳曉光的身影卻不時出現在著名詩人賀敬之、柯巖夫婦的小屋裡。儘管小屋的主人是個「反動學術權威」,但源於對詩歌執著的共性,他們就有了共同的話題。

1978年,陳曉光來到了《歌曲》編輯部工作,他的創作春天也隨之來臨了。

「《在希望的田野上》就是寫給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安徽的。」陳曉光曾明確交代過這首歌的寫作背景。1981年深秋,中央電視臺導演鄧在軍邀請陳曉光為一部農村題材的專題片寫首歌。陳曉光剛好從中國音協和安徽分會聯合組織詞、曲作家到安徽農村深入生活回來不久,他深為安徽農村舉起改革大旗、農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大變化所震撼,心裡萌生了一種要說話的欲望。當他看完這部專題片後,僅用了3小時,就寫出了歌詞。

當年的安徽小崗村窮得一塌糊塗,缺吃少穿,村幹部、民兵時常要到火車站、汽車站、重要交叉路口圍追堵截蓬頭垢面、拖兒帶女出門乞討的村民,目的是不讓這些村民給社會主義抹黑。安徽是糧食大省,可時任安徽省委書記的萬裡到村民家訪貧問苦時,看到的情景卻讓他震驚。「我們必須改弦更張。」萬裡在後來召開的會議上堅定地說,「我們要用新的政策、新的辦法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此後,在萬裡的大力支持下,改革的春風開始在安徽農村吹拂,改革的雨露開始滋潤安徽農村大地,小崗村也隨之變了模樣,煥發出勃勃生機。

這才有了陳曉光等人的安徽之行。

施光南「歪打正著」

陳曉光把歌詞寫好後,交給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施光南看了歌詞,被歌詞中散發出的激情所鼓舞,僅用幾個小時就完成了譜曲。這首歌的首唱者是空政歌舞團女高音歌唱家楊淑清,1981年中央電視臺錄製了這首歌。大家都說這首歌詞好,旋律也好。施光南謙遜地說:「是曉光的歌詞寫得好,是唱得好。我作曲麼……算是歪打正著吧!」

施光南給陳曉光寄歌譜時附加了一封信,談了他作曲時的想法和追求:「……為你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曲時,我給自己提出了兩條要求:首先,力求做到雅俗共賞;第二,要力求體現民族精神和時代風格……」要在創作中找出能夠反映社會主義新農村、新農民的節奏和旋律,正如他在信中所說的,在給《在希望的田野上》作曲時,施光南把中國民歌、戲曲的韻味和進行曲的節奏融合在一起,使音樂既體現出時代精神,又洋溢著清新的泥土氣息。

彭麗媛的春晚演唱

在1981年舉行的青歌賽上,山東姑娘彭麗媛第一次演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時,還是一個不滿20歲的音樂學院學生。彭麗媛不僅嗓音甜美脆亮、質樸醇厚,舞臺形象更是端莊大氣,她將這首歌唱農村改革的歌曲演繹得大氣磅礴。她充滿青春活力的深情演繹,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4年春節,彭麗媛在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再次高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從此一舉成名。《在希望的田野上》便成為其代表作。

多年之後,彭麗媛演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依然代表著中國民歌的高度;多年之後,「嫦娥一號」衛星搭載著彭麗媛演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上了太空;多年之後,彭麗媛代表國家到世界各地訪問演出,多次演唱了《在希望的田野上》。這首歌不僅使海內外華人欣賞到「中國民族聲樂」的多彩多姿,而且讓世界認識了中國正在希望的田野上高歌前進的新形象。

2001年結集出版的彭麗媛歌曲專輯《30年珍藏金曲》,就用《在希望的田野上》做的標題。

施光南家鄉的村歌

1990年,人民音樂家施光南因患腦溢血倒在鋼琴旁。施光南的家鄉——浙江省金華市源東鄉東葉村的村民們聽到噩耗後,為他舉行了追悼會。第二年4月18日,村裡舉行了「施光南音樂作品演唱會」,緬懷這位為人民譜曲作歌的家鄉人。

2007年重陽節,村裡組織村民演出,其中一個表演曲目就是扇舞《在希望的田野上》。歡快的旋律,現實中紅紅火火真實的生活,洋溢在心中的幸福,讓大家對施光南的這首歌有了更深的認識,覺得這首歌確實唱出了他們的心聲,一些村民就向村幹部建議把《在希望的田野上》定為東葉村的村歌,這一提議得到了村裡男女老少的一致贊同。此後,這首歌被確定為東葉村的村歌,時常被唱起。

相關焦點

  • 「歌曲背後的故事」十有九假,但這個故事是真的,且感天動地
    平常我們在聽到很多流行歌曲的同時,偶爾還會聽到一些「歌曲背後的故事」,而故事總是很感人,讓歌曲的感染力瞬間提升。比如唐磊《丁香花》背後悽美的愛情故事,比如張雨生《大海》背後感人的兄妹情,比如《感恩的心》背後的母女親情等等,而事實上,大多數所謂「故事」都只是故事,不是真事。
  • 李叔同歌曲背後的故事
    歌曲,可以成為幾代人共同的記憶,激起幾代人內心共同的柔軟。  很多人都知道《送別》出自近代著名的奇才和通才李叔同之手。李叔同壯年出家,人生堪稱傳奇,而其作為音樂家的故事,他創作的眾多歌曲背後的時代和人生,則在新近由山東畫報社出版的《夕陽山外山:李叔同歌曲故事》中被完整地呈現出來。
  • 真實故事改編的這些歌曲,除了好聽之外,故事背後,令人黯然淚下
    很多歌曲,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優美的旋律以及歌詞抒寫的生動感人。其實,在這些歌曲的背後,都有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歌曲的創作者,有的是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而寫的,有些是被身邊的人和事感動而寫的。無論如何,那一首首經典動人的歌曲,都讓人為之感動。
  • 在希望的田野上,博白亞山千畝馬鈴薯種植熱火朝天
    ▌在希望的田野上,博白亞山千畝馬鈴薯種植熱火朝天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11月16日,當記者來到博白縣亞山鎮民新村,見到廣闊的田野上,農戶正在開展冬種馬鈴薯的熱火朝天的景象,心中不禁想起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
  • 天津歌舞劇院嘹亮歌聲唱響「在希望的田野上」
    天津北方網訊:11月29日下午,天津歌舞劇院歌舞團在天津音樂廳上演一場名為《秋——在希望的田野上聲樂演唱會》。這是一場以秋為主題的聲樂演唱會,有與秋相關的歌曲《秋水長天》;有民族風歌曲《火紅的薩日朗》《卓瑪》《格桑拉》;有《女兒情》《問情》等經典影視歌曲,更有《你是我的眼》《傳奇》等流行歌曲。
  • 《在希望的田野上》——IN THE FIELDS OF HOPE
    在希望的田野上In the fields of hope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Smoke was floating on the newly built house咳 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生活We have lived on this field for generations.
  • 譚詠麟經典歌曲:(講不出再見)的背後的故事及歌曲解析!
    今天給大家帶來譚詠麟的一首歌(講不出再見),相信大部分的人都聽過,但你絕對不知道歌背後的故事,那麼今天宇辰就給大家嘮嘮你們不知道的故事!(講不出再見)這首歌由譚詠麟在1994年所演唱的歌曲。是譚詠麟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雖然近代流行音樂的發展已有近半個世紀,但是沒有哪首歌能像(講出再見)一樣。每次聽起總能讓無數人因歌曲中所表達的情感而落淚。
  • 歌曲背後令人感動的故事
    這首歌背後有一個真實的故事。1999年10月3日,在貴州馬嶺河風景區,正在運行的纜車突然墜毀,在纜車墜落的那一剎那間,車廂內來自南寧市的潘天麒、賀豔文夫婦,不約而同地使勁將年僅兩歲半的兒子高高舉起。結果,這名名叫潘子灝的孩子只是嘴唇受了點輕傷,而他的雙親卻先後死去。1999年10月3日的這場災難讓當時只有2歲半的潘子灝變成了孤兒。韓紅最終寫了這首種暗淡、悲傷、沉重卻最後給人希望的歌曲。
  •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寶原創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希望像一輪明月,照在浩瀚的夜空裡,皎潔如玉,希望像一抹朝陽,在新綠中透射下來,斑駁深邃。這種感覺會無理由的吸引我們去探索,去找尋,我便在靖宇這片生我養我的,遼闊的熱土上找尋著我的夢想和希望,一路走著,從未彷徨。我希望靖宇的紅色旅遊蓬勃發展。
  • 庾澄慶(春泥):歌曲背後的故事!反應了婚姻要門當戶對!伊能靜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首歌曲背後的故事;(春泥)!正文:歌曲(春泥)背後的故事告訴我們:庾澄慶和伊能靜情斷,其實反映了婚姻要門當戶對。春泥這首歌是庾澄慶演唱的歌曲,由伊能靜填詞庾澄慶作曲,收錄於2003年,6月6日發行的音樂專輯(哈林天堂)。
  • 劉仙會:在希望的田野上
    工人日報客戶端訊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咳!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奮鬥,為她幸福,為她增光。」這首廣為吟唱的經典老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是全國勞動模範、陝西省鹹陽市武功縣后稷新田園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仙會的最愛,也是她在家鄉沃土上傾情「為她打扮,為她梳妝」的生動詮釋和寫照。播種綠色、收穫希望。
  • 「在希望的田野上」鄉村振興報告團走進重慶市農委
    5月11日下午,「在希望的田野上」鄉村振興報告團走進市農委,開展第29場巡迴報告。重慶市農委各機關處室和直屬單位、市農校學生以及市級農口單位的部分代表,共計400餘人參加報告會。據了解,為了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各項部署,激勵更多人才留在農村、回到農村、去到農村幹事創業、成長成才,市委宣傳部牽頭,會同市委組織部、市教委、市農委共同主辦了「在希望的田野上」鄉村振興報告會。
  • 古風歌曲《風箏誤》,背後的愛情故事
    其實目前歌曲來說,中國的古風歌曲的確讓人別有一份風味,在欣賞歌曲感慨文化的同時,也讓我們來接了一些歌曲背後的愛情故事,《風箏誤》本是崑曲的傳統劇目,後備劉珂矣演唱,讓人感覺到故事中的峰迴路轉。洞房之夜,如臨深淵,懊喪至極,結果銀燈高照,發現竟視美人二小姐,一風箏一誤會一段良緣,這就是崑曲《風箏誤》的故事。 風箏誤, 誤了梨花花又開。風箏誤, 捂了金釵雪裡埋。風箏誤, 悟滿相思掛蒼苔。一曲《風箏誤》也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愛情!當然現在有些平臺也將風箏誤編成了舞蹈,有興趣的話你也看一去看看。風箏誤!
  • 人類學家的田野故事為讀者揭開學科神秘面紗
    《鹿行九野:人類學家的田野故事》 鍾欣 攝中新網北京10月13日電 (記者 應妮)由商務印書館推出的《鹿行九野:人類學家的田野故事》日前出版。該書收集了國內外50位人類學者的59篇田野故事,試圖揭開人類學這一看似神秘學科的面紗,給讀者身臨其境的體驗。
  • 那些經典歌曲背後的故事究竟有多悽慘
    大家好,我是水哥,從記事起到現在,水哥也聽過不少的歌曲,各個國家、各種類型、各種風格的歌曲,但水哥發現,有故事的歌曲往往才是最能打動人心的。今天水哥帶你了解一下那些歌曲背後你所不知道的故事。歌手刀郎在為他們的故事感動的同時,也寫下了這首《西海情歌》。即便是沒聽過背後故事的人,也會被這憂傷的旋律和歌詞所打動。《丁香花》那墳前開滿鮮花,是你多麼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漫山遍野你還覺得孤單嗎?你聽啊,有人在唱,那首你最愛的歌謠啊,塵世間多少繁蕪,從此不必再牽掛。
  • 陳慧嫻的經典歌曲(千千闕歌)背後的故事:曲折又經典的來歷!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首經典之歌(千千闕歌),想必大家都聽過,但你絕對不知道歌曲背後的故事及來歷!(千千闕歌)這首歌是由香港著名女歌手陳慧嫻在1989年所演唱的一首經典的粵語歌曲,用他自己的話來講,這是一首與歌壇暫別的歌曲,當年24歲的陳慧嫻在歌壇正處於巔峰時期,卻突然宣布要暫時退隱到美國去留學,給香港的娛樂圈造成了巨大的轟動。
  • 經典歌曲《光輝歲月》+《天堂裡沒有車來車往》創作背後的故事
    而這些故事,有的人把它寫成了書,流傳世人閱讀。有的人把它寫成了歌,千古絕唱。第一首歌曲:《光輝歲月》是中國香港搖滾樂隊Beyond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黃家駒作曲並為歌曲的粵語版填詞,1990年,該曲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獲得十大勁歌金曲獎,該曲是黃家駒為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創作的一首作品。讓我們來看看其中背後的故事!
  • 盤點十首古風歌曲,它們背後的故事那麼美
    古風歌曲歌詞優美,歌詞多用我國古典文學中的典故,韻味十足,歌手宛如一個說書人,將一個或浪漫或悽美的故事,慢慢的哼唱出來,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古風中的十首歌曲,來聽聽它們背後的故事。1.《傾盡天下》的背後故事非常的悽涼,一位皇帝,草莽出身,推翻前朝,坐上高位,一生不納後宮,死時,盤腿而坐,面前是一幅畫像,畫中人一笑傾城,有人認出是前朝貴妃,正如那句歌詞:當時纏過紅線千匝,一念之差作為人嫁,曾經相許一生,敗給了一念之差,就算奪得了這天下,那個她,也站不到他身邊了。
  • 人類學家的田野故事為讀者揭開學科神秘面紗
    該書收集了國內外50位人類學者的59篇田野故事,試圖揭開人類學這一看似神秘學科的面紗,給讀者身臨其境的體驗。   《鹿行九野:人類學家的田野故事》是《北冥有魚:人類學家的田野故事》的姊妹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中心發起並主編,收集了國內外50位人類學者的59篇田野故事。
  • 歌曲背後的故事:林俊傑為遭遇空難的女友人創作《修煉愛情》
    而每段回憶背後似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或傷感、或喜悅、或無奈。因為一首歌,所有的故事才都有了名字。直到2013年為紀念出道十周年,唱片公司希望JJ可以將自己內心故事表達出來留以紀念,於是他才將這一段不願回首的往事寫成音樂,藉此抒發自己對摯友的追憶和對生命的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