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對外戰爭,這個地方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殘酷的戰爭

2021-01-07 吳海韻說歷史

無論知識分子還是政府都大聲疾呼,要求全民拋棄墮落無恥的西化生活方式,用犧牲精神取代之,稱這才是真正的日本皇道。

他們的呼喚確實努力不懈,而且是無處不在。因為消費品愈來愈短缺,刻苦而又自我犧牲的生活事實上是無法避免的。

西方的奢侈品已從商店貨架上消失,城市婦女亦不再穿著時髦服裝,換上所謂傳統日式女性工作服,美容用的吹風機則送往軍方,作為再生軍用物資使用。

然而當文化行為與物資短缺或軍事需求無關時,其限制的效果則不太彰顯。人們對棒球的興趣仍然維持不減。

1943年10月,軍方開始徵召大學生入伍,當時在文部省強制下,大學間的棒球比賽已經被禁6個多月。即便如此,早稻田大學及慶應義塾大學的校方仍認為兩校間的棒球比賽是最好的送別方式。兩校的比賽吸引了一大批觀眾。

至於職業比賽,球員都換上軍隊制服及軍帽。1944年1月,聯盟名稱亦改為"日本棒球國家服務協會",但球迷依舊蜂擁到球場去。

甚至在1944年,當比賽在後樂園球場(今東京體育館所在位置)進行時,看臺上方要布置高射炮防守,平均仍有2500名球迷觀看這個敵國的全民娛樂項目。直到1944年11月,職業賽事才完全被禁止。

音樂界的情況亦如此。當爵士音樂被禁時,咖啡廳只是把留聲機關上幾天而已。但很快,老闆又開始播放舊流行曲,開始還把聲音調低,後來便愈來愈大膽。

甚至在軍隊內亦無法完全禁止"敵國音樂"。四個神風特攻隊隊員在等候任務分配時偷空參加了一個傳統詩歌創作比賽。在他們創作的和歌中,有兩句這樣寫道:

與美國人拼命的男人在聽爵士音樂。久違了爵士樂,真希望和平快點來臨。所謂超克近代文化的工作是充滿矛盾的,與新政治及社會經濟秩序事業的打造如出一轍,無法產生一貫的政策,在執行時亦漏洞百出。

在思想層面,反近代主義事實上源於西方,日本當時所用的觀念性語彙,均為歐洲的尼採及海德格爾等人所提倡。而且的確,當聲嘶力竭地喊出"超克近代"的口號時,所反映出的現實就是日本的近代化已根深蒂固。

在一般大眾層面,西方的潮流、品味及習慣已深深打進日本社會,無法輕而易舉地割棄。口號雖然叫得震天響,但要打仗,則必須倚賴"理性科學"以生產飛機,也要用它來應付生產及戰場上的各種需要。事實上,日本工程師所設計的零式戰鬥機十分出色。

另一方面,臭名昭著的"731部隊"細菌戰專家把冷酷的"近代"理性應用於生物戰爭計劃中。這支部隊亦被稱為"石井部隊",以其創立人石井四郎命名。

該部隊於1935年創立於中國東北哈爾濱郊區,日本軍方在此實施大量人體試驗,基本上以中國人為對象,過程相當殘酷,目的是要開發和試驗細菌對平民大眾的影響,例如鼠疫、肺結核等傳染病。

最後,我們必須了解到近代性及傳統價值的喪失所引起的不安並不限於日本或軸心國家,它是近代生活的一種明顯特點,全世界皆然。戰時日本使用極端方式以應付這種揮之不去的近代性難題,最後造成災難性後果。

在整個戰事過程中,日本人民私底下雖然有不少疑惑,但在公開場所,他們仍十分沉著,顯現出其堅忍的一面。不過到戰爭的尾聲時,社會崩潰跡象與日俱增。

就算在大空襲以前,工人還未需疏散到鄉村地方,日本各個大城市內工廠的缺勤率已達到20%,而且成為常態。1944年到1945年大空襲開始,缺勤率常為整個勞動力的50%,因薪資及工作環境引致的突發性糾紛層出不窮。

憲兵亦注意到消極抗拒陸續出現,例如反政府塗鴉等,情況令人擔心。一個皇室家庭的助理在其日記中寫道,1943年12月他曾遇上一件令人驚心的事,一個喝醉的紳士在電車裡大聲唱歌並叫吼道:

他們發動戰爭他們肯定要輸卻死口說必勝、必勝大混蛋!瞧瞧,我們哪裡會贏失敗的歐洲變紅亞洲亦早晚成為共產世界當這時刻來臨正是俺之出頭天

戰爭勝負趨勢愈來愈明顯,日本人了解到大勢已去,難以逆轉,皇室、外交圈子、企業界甚至軍方少數將領,都有人考慮到徹底投降,它總比寧為玉碎的最後一戰好。近衛文麿親王便是持有這種想法中的佼佼者。

在幾年前,近衛前首相曾經是急進改革者所寄望的中流砥柱,但到今天,近衛和相當一部分人都害怕蘇聯會參戰,成為日本的敵國(在整個戰爭中,日本與蘇聯在1941年所籤訂的中立條約仍然有效)。

另一方面,近衛身邊的人最害怕戰爭膠著不前,最後可能會損害天皇制度,他們所擬想的是個三箭齊發的情況:外國入侵、下層民眾的騷亂、上層的革命行動,最後毀滅了日本整個精神及文化的核心世界。

他們的恐懼有點言過其實,特別是對軍方及官僚急進分子發動國內革命的恐懼。有關戰爭結束的方式的確存在著派系對立,尤其是近衛一派與陸軍領導層間的矛盾更為明顯。但他們間的差異並非是皇室近親者支持天皇,軍方革命者反對天皇。

他們爭論的核心是究竟要附和美國或蘇聯哪一方,亦即哪一方對天皇制度的威脅性最大。陸軍將領不喜美國人,他們甚至一度計劃在最後關頭時,一面在日本本島進行殊死戰,一面將天皇遷至亞洲大陸,由蘇聯庇護。而近衛一派則主張接受美國的和平條件。

在終戰第一階段中,陸軍的策略佔上風。首相東條英機已失去皇室、海軍及自身內閣官員的信任,於1944年7月辭職。不過統治階層認為他們無法取得陸軍信賴,故繼任的首相小磯國昭(1880—1950)仍出身於陸軍。

1945年2月近衛見事無可為,決定做最後一次嘗試,企圖由陸軍強硬派手中取得主導權。他親自向天皇提出一份名為"近衛上奏文"的文件,建議向美國謀和,縱使接受無條件投降亦在所不惜。近衛強調這個方法是唯一可以"救民於戰爭之水深火熱中,同時亦為維持國體、謀皇室之安泰"之道。

天皇似乎頗為動容,但無法接納其建議,因為沒有可用之人出任首相以實行近衛的主張。結果幫助近衛擬訂上奏文的人被捕入獄,其中包括戰後任首相的吉田茂及其他一些外交官員。小磯在公眾面前仍擺出信心滿滿的姿態,要繼續進行戰爭,不過私底下他卻向蘇聯示意,希望能得其協助,開展和平協議。

但到1945年春天,小磯的工作明顯失敗了。由於美國一直強烈要求蘇聯參戰,蘇聯宣布不會與日本再續中立協議。1945年4月小磯辭職,由海軍大將鈴木貫太郎(1867—1948)出任首相。當時整個環境十分惡劣,美軍已於衝繩展開激烈攻勢。

6月,美國終於取得衝繩,但戰場上的犧牲人數達1.25萬人,而日本陣亡人數更達25萬人,其中15萬人是衝繩當地的平民。這時德國已經投降,飛機空襲亦幾乎將日本各大城市夷為平地。那些能夠閱讀真實消息的人很清楚地知道,再繼續打下去是沒有結果的。

鈴木本人及天皇周圍的元老重臣雖然了解繼續作戰的結果只是造成更多的死亡及損失,但和談又沒有底線,皇室可能因此而消亡。從7月到8月初,日本統治者一面準備一場未來的侵略,在祖國大地上決一死戰;但另一方面,他們仍盡一切外交努力,期待蘇聯能起協調作用,日本投降後仍可以保有天皇。

到8月6日、9日,美國先後在廣島及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8月8日蘇聯向日本宣戰,8月9日蘇聯出兵中國東三省,天皇本人知道必須結束戰爭。縱然面臨上述各種重大打擊,日本仍差不多花了近一星期才達成投降決定。

8月9日最高軍事指揮官及內閣整日開會協商,到將近午夜12時再開會,裕仁天皇本人亦有出席。甚至到此時此刻,陸軍參謀總長、海軍軍令部總長及陸軍大臣仍堅決拒絕盟軍的"無條件投降"要求。

天皇最後投下決定性一票,同意首相及"最高戰爭指導會議"另兩名成員的提議,即投降的唯一條件是保有天皇制度。然而當時美國的答覆並不具體,只說天皇的命運應由日本人民自行決定。事實上華盛頓的高層決策者早已決定保留天皇,讓佔領能更順利進行。

到8月14日,也許認為美國佔領較蘇聯佔領為佳,裕仁天皇再次打破另一僵持的會議,決定接受美國的投降條件。8月15日,天皇親自通過廣播向全國宣布此消息。9月2日,日本代表與同盟國在停泊於東京灣的"密蘇裡號"戰艦上正式籤署受降文件。

相關焦點

  • 對越戰爭時,我軍的兩個禁忌,曾因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對越戰爭時,我軍的兩個禁忌,曾因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親自經歷戰爭是讓一個新兵變成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兵最快速的方法,日常軍事訓練好像我們平時學習,只是學習理論和要點,只有參加戰爭才是真正的實踐,近代的中國經歷了需多長戰爭,中國軍隊也從這些戰爭裡面總結出了很多有用的經驗,這些經驗也為後來軍隊的成長的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日本人為何始終不肯向侵華戰爭道歉?
    後來,日本發動了針對中國的大規模侵略戰爭。今天,小編告訴大家,為什麼日本在侵略中國戰爭後不肯為侵略中國的戰爭道歉。一位日本老兵告訴你真相。 在這期間,大量的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殘酷殺害。有一段時間,它就像人間的地獄。當然,在侵略中國的戰爭中,中國抗日戰士英勇作戰,從不後退半步以上,即使犧牲也是如此。
  • 二戰中美國對日本使用核武器,為什麼在韓戰上不敢用原子彈?
    熟讀世界近代歷史,全球發生最大的一次戰役,當屬第二次世界大戰了,這場戰役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雖然戰爭最終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勝利告終,但是戰勝國也付出慘痛的代價。
  • 車臣戰爭珍貴照片|殘酷的戰爭與俄羅斯的眼淚
    疲憊不堪的士兵正在休息俄軍的傷員正在登機準備回國,車臣戰爭異常激烈,導致出現了大量殘疾軍人,他們是不幸的,卻又比很多戰友幸運,因為他們活著回來了俄軍的裝甲部隊終於趕到了前線陣地,卻發現小夥子們很多都已經陣亡了,擔架上躺著的是昔日的朋友,今日再見卻已成永別。
  • 影評《1917》,看著熒幕裡面殘酷的戰爭,感慨尤甚
    2020年的第1場電影,直接就貢獻給了一部戰爭大片《1917》,看著熒幕裡面殘酷的戰爭局面,到現在還有感慨,原來看起來如此平淡的生活,也隱含了無盡的幸福。對於這一部電影的評價,大家都在稱讚導演,用幾乎完美的方法,做了一鏡到底的處理。但是這樣的技術過於優秀,反而衝淡人們對於整部劇情的熱情。
  • 打打停停、代價高昂的戰爭,使葡萄牙掙脫西班牙束縛,獲得獨立
    借著西班牙陷入戰爭的時機,葡萄牙人發起了反抗西班牙統治的活動,並開啟了與西班牙的戰爭。一、 衝突的爆發和葡萄牙獨立1641年初,西班牙面臨著與法國的戰爭以及加泰隆尼亞和葡萄牙的叛亂。西班牙為了能夠保持住自己在主戰場的優勢,因此希望能在鎮壓葡萄牙起義的戰爭中迅速地取得勝利,於是立即向葡萄牙邊境派遣了7個團。
  • 車臣戰爭:俄羅斯史上最殘忍「絞肉機」戰爭,死傷幾十萬平民
    在戰爭當中,軍人的死傷還不是讓人最痛心的,讓人最痛心的是將近10萬平民在車臣戰役當中死亡。平民是無辜的,一場戰役的慘烈,平民的死亡數量有著絕對的話語權。而在漫長的車臣戰役之中,最慘烈的就莫過于格羅茲尼巷戰。車臣與俄羅斯先後於1995年和1999年發生了兩次格羅茲尼巷戰。格羅茲尼是車臣在戰略戰爭過程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城市。
  • 我們付出的高昂代價,換回了哪些教訓?
    我們付出的高昂代價,換回了哪些教訓?這其中,僅美國死亡病例就超過20萬,比它在韓戰、伊拉克戰爭等5場戰爭死亡人數的總和還多。最令人心痛的是,這些死亡和苦難有很多是本可以避免的。在這一場人類與病毒的世紀大戰中,人類無疑遭遇了慘敗。必須要說,作為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以及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美國難辭其咎。
  • 殘酷雪山戰爭,上萬士兵犧牲在這裡,原因竟是因為雪崩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出名的山脈,也是歐洲的標誌之一,這條山脈上不僅僅有著秀麗的景色,也埋藏著很多國家的歷史進程,很多歐洲國家在古時候在這條山脈上發生戰爭,犧牲了太多士兵的生命,所以現代社會的和平實在是來之不易,誰又會想生活在一個戰火連天,生靈塗炭的國家呢。
  • 史匹柏戰爭力作《血戰太平洋》影評:殘酷戰爭中展示真實人性
    在2010年舉辦的第62屆艾美獎頒獎典禮上,《血戰太平洋》榮獲最佳迷你劇、最佳電視電影、最佳電視專題片、最佳演員陣容四項大獎,獲得了業內的高度評價和嘉獎,這也是對全體演職人員辛勤付出的一種由衷的肯定。讓筆者帶著大家一起回顧這部優秀電視劇作品的精彩時刻,重新回到戰火紛飛的太平洋戰場去感受別樣的人性和殘酷的戰爭過程。
  • 太平洋戰爭最慘烈戰役,美日殘酷對峙70天,日軍斷糧集體自殺
    1941年12月,自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正式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之後美日兩國在太平洋島嶼上展開了一系列島嶼爭奪戰。最著名的島嶼戰有瓜島戰役、琉磺島戰役、衝繩島戰役、貝裡琉島戰役等等。在這些島嶼戰中,貝裡琉島戰役又是最血腥慘烈的一場戰役,美日殘酷對峙了70天。
  • 如何看待日本抗日神劇?正常看待日本歷史,日本人眼中的侵華戰爭
    而這些神劇大多都是由中國人拍攝進行描寫日本侵華的一些情節,但是近期日本也是拍攝了一部抗日神劇,而這一舉動更是讓眾人吐槽這還有自己抗自己的?如何看待日本抗日神劇?正常看待日本歷史,日本人眼中的侵華戰爭。原來這部劇是紀念日本反法西斯70周年所拍攝的作品劇情講述的是在二戰爆發之後女主角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毅然決然的成為了一名軍醫。
  • 十大經典戰爭片 為你展現最殘酷的戰爭場景
    人類的發展伴隨著戰爭,戰爭往往是血腥而有殘酷的,而且有時候一場戰爭足以改變歷史的進程。而戰爭片是以還原戰爭最真實的殘酷為目的,所製作出來的氣勢恢宏的影片,現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戰爭電影排行榜前十名的影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精彩的影片。
  • 如果現階段發生戰爭,日本還會想侵佔中國的領土嗎?
    我們都知道,上個世紀發生的抗日戰爭中,雖然以中國的勝利而結束,但是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若戰爭發生在現在,日本還有可能登上中國的領土嗎?對於這個問題,經過分析對比我們就知道。在二戰時期,日本陸軍的實力很強,步炮協同作戰運用的非常好,那時候我國還沒有強大的陸軍,而且日本以坦克開道,然後炮火掩護,步兵清場,這樣的戰法是所向披靡的。
  • 萬曆朝鮮戰爭,二次侵略朝鮮的日本軍隊結局如何?
    昨天文章介紹了第一次萬曆朝鮮戰爭,日本以損失35000人的慘痛代價被迫合談退軍,今天繼續聊聊四年後捲土重來的豐臣秀吉在第二次韓戰中的結局如何?戰爭第一階段,十幾萬日軍進攻朝鮮南原,副總兵楊元的6000部隊孤軍堅守數日寡不敵眾,守城將士除了楊元突圍出來的十幾人外,其餘全部陣亡,南原失守。猛將楊元被麻貴斬首示眾。攻破南原後,付出很大傷亡代價的日軍喪心病狂開始屠城,之後日軍又分別攻陷黃石山、金州、公州等地, 漢城的屏障盡失,明軍在朝鮮的形勢陷入被動,雙方展開拉鋸戰,各有傷亡。
  • 這些星座的愛情,必定會轟轟烈烈,但也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再一次,既然你選擇了這次狂歡,又必然要付出慘痛的代價。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每一個星座都是什麼樣的。水瓶座:為這份愛情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實際上不只是放入愛情,對於水瓶座的人來說,生活中也多是轟轟烈烈。她們這種類型的人拒絕平庸,更不喜歡俗氣和油膩,因此,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她們也必然會選擇自己獨特的道路。再一次說明,在他們心中,大多數人都有很遠大的理想,而這些理想從沒有想過,他們必然要付諸於行動,使之成為現實。而且說到這裡,我們回頭再看水瓶座的愛情,至少他們內心深處是這樣的:只求質量,不求數量。
  • 日本三次賭國運戰爭——日中戰爭、日俄戰爭、日美戰爭,先贏後輸
    對擴張的渴望,對土地和自然的貪婪,資本家對人民內部的剝削,導致日本的國內矛盾迅速升溫,日本急需要對外侵略戰爭以滿足國內各方面的需求。 當時的日本,正交叉進行兩次工業革命,1888年,日本產業革命出現高潮,因此急需對外的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但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國內本身就資源匱乏、市場狹小,加之國內封建殘餘勢力的濃厚及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的尖銳,因此以天皇為首的日本統治集團急於從對外擴張中尋求出路。
  • 《靈魂擺渡》阿茶永世孤獨,織女遭侮辱,趙吏為愛付出慘痛代價
    而在這部劇裡有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冥界的冥王阿茶,她是第一批人類,也是活得最久的一批人類,在很久以前神創造了人間,可是將神將所有的知識交給人類的時候,人類卻不甘於平庸,向神發起了戰爭,可是不料的是人類最終卻輸了。到這後來神創造了冥界。
  • 美國記憶猶新的一仗,損失不大卻比越南戰爭可怕,至今不敢再幹涉
    導語:美國記憶猶新的一仗,損失不大卻比越南戰爭可怕,至今不敢再幹涉眾所周知,越南戰爭20年,讓美國付出了經濟倒退10年的代價,然而真正讓美國記憶猶新且懼怕的,卻不是這場戰爭,而是1993年的索馬利亞行動,這次行動付出的代價跟越南戰爭相比不算大
  • 韓戰結束後,所有參戰國:我們是勝利者!紛紛扭頭,你也是?
    前言對於韓戰的認識,作為中國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彭德懷元帥領導的抗美援朝戰役,這也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役,是中國的立國之戰。殊不知這也是韓戰的一部分,韓戰原本是南北內戰,卻因為之後的各國的加入,開始變得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