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盡劫波兄弟在:他是魯迅的日本友人,將中國廢墟的鴿子救回日本

2020-12-24 人間六味志

奔霆飛焰殲人子,敗井頹垣剩餓鳩。 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精禽夢覺仍銜石,鬥士誠堅共抗流。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這是魯迅先生在1933年6月21日的日記中所寫,裡面記載了魯迅和一位日本友人的深厚感情。

西村真琴

魯迅的這位友人正是西村真琴博士,他是一位愛好和平的生物學家。1932年2月,日本侵略者突襲上海閘北地區,悍然發動了「一二八」事變之後,西村博士作為大阪每日新聞社的代表團團長,來到上海。他目睹著炮火下的一片片廢墟,心生哀傷,他默默地走進斷壁殘垣,徘徊良久後,在一個名為「三義裡」的弄堂裡,發現一隻受傷的鴿子在「咕咕」地哀鳴。他把這隻鴿子捧在手心,帶回日本自己的家中飼養。

西村博士還希望把這隻鴿子和日本鴿子進行交配,如果生出小鴿子,就把它當作「和平的使者」再送回中國。可是,第二年的三月,這隻鴿子卻不幸死去了。

西村博士將它埋在院子裡的紫藤下面,並立了一塊石碑,取名「三一冢」。他還為這隻鴿子畫了一張遺像,寄給魯迅,魯迅便寫了上面的《題三義塔》。

魯迅從西村博士對一隻中國鴿子的拯救,看到日本的民眾中也有愛好和平的一面,他除了憤怒地控訴了日本侵略者屠殺中國人民的暴行外,還預言罪惡的戰爭一定會消失,中日人民也會成為「兄弟」。

可是,並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像山村博士。

1935年10月,日本一個叫野口米次郎的詩人,通過魯迅的好友內山完造得以見到魯迅,陪同的還有日本《朝日新聞》上海分社社長木下。

席間,正在談詩歌的野口突然問道:「日中能實現親日友好嗎?」

「日中親善友好」,一直是日本侵略者騙人的老調子,魯迅一下子板起臉來:「要是有可能,那也是日本人個人的說法。」

不料,野口又拋出一個更加無理的問題:「中國的政客和軍閥不能使中國和平,英國替印度管理軍事政治倒還太平,中國是不是也可以請日本來幫忙管理軍事政治?」

魯迅被野口的無恥口徑激怒:「同是把財產弄光,與其讓強盜搶了去,還不如讓敗家子敗光。如果同是被殺,我想還是死在本國人手裡好。」

魯迅鮮明的態度,使野口窘得面紅耳赤,不再開口,對中國一貫友好的內山和木下在旁邊也送了口氣。

魯迅在當天的日記裡還記載了這次見面,只是出於對野口作為一個詩人卻甘當日本侵略者口舌的行為的鄙視,具體的情形隻字未提。

魯迅當年曾留學日本,曾結交了不少日本朋友,但魯迅一向愛憎分明,泱泱大度也只獻給那些愛好和平者。

相關焦點

  • 「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兩句詩最先指的是什麼?
    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曾經寫過一首非常著名的詩,其中有兩句被很多人引用,這首詩叫做《題三義塔》。而其中最著名的兩句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便是「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些國家中,不僅有原先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西方列強,中國北方的沙皇俄國,還有一個國家,他是中國的鄰國,長久以來與中國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這次,他也參與到了對中國的侵略之中,這個國家就是中國東邊,與朝鮮半島隔海相望的日本。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長久以來都由幕府進行統治,天皇的權力一直都被架空著。
  • 「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兩句詩最先指的是什麼?
    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曾經寫過一首非常著名的詩,其中有兩句被很多人引用,這首詩叫做《題三義塔》。而其中最著名的兩句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便是「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些國家中,不僅有原先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西方列強,中國北方的沙皇俄國,還有一個國家,他是中國的鄰國,長久以來與中國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這次,他也參與到了對中國的侵略之中,這個國家就是中國東邊,與朝鮮半島隔海相望的日本。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長久以來都由幕府進行統治,天皇的權力一直都被架空著。
  • 讀魯迅的《題三義塔》有感,度盡劫波泯恩仇
    魯迅《題三義塔》三義塔者,中國上海閘北三義裡遺鳩埋骨之塔也,在日本,農人共建。奔霆飛熛殲人子,敗井頹垣剩餓鳩。 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精禽夢覺仍銜石,鬥士誠堅共抗流。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 日本友人的一封信,讓魯迅提筆寫詩,其中兩句成為最美好的祝福
    他並不像有些譁眾取寵的人,只知道非黑即白。我們能從他的遺作中,時時看到辯證精神的光輝,比如這首《題三義塔》:奔霆飛熛殲人子,敗井頹垣剩餓鳩。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精禽夢覺仍銜石,鬥士誠堅共抗流。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 日本友人的一封信,讓魯迅提筆寫詩,其中兩句成為最美好的祝福
    他並不像有些譁眾取寵的人,只知道非黑即白。我們能從他的遺作中,時時看到辯證精神的光輝,比如這首《題三義塔》:奔霆飛熛殲人子,敗井頹垣剩餓鳩。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精禽夢覺仍銜石,鬥士誠堅共抗流。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 讀魯迅的《題三義塔》有感,度盡劫波泯恩仇
    魯迅《題三義塔》三義塔者,中國上海閘北三義裡遺鳩埋骨之塔也,在日本,農人共建。奔霆飛熛殲人子,敗井頹垣剩餓鳩。 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精禽夢覺仍銜石,鬥士誠堅共抗流。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 香港大公報:魯迅"相逢一笑泯恩仇"詩句因何而作?
    魯迅的詩句「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自從被廖承志一九八二年七月致蔣經國的公開信引用,二十年已變成海峽兩岸論統一必言的名句,幾乎家喻戶曉。  不過,魯迅有生之年尚無臺海問題發生,此詩究竟因何而作呢?中國大陸出版物中關於此詩的注釋多語焉不詳,只言是「贈給日本生物學家西村真琴」的。
  • 魯迅充滿江湖氣的兩首詩,少年讀時只覺炫酷,中年再讀已溼了眼眶
    中國近現代沒有哪一位名人能像魯迅先生那樣,能同時有幾十篇文章入選中小學語文課本。年少的時候讀了那麼多魯迅的文章,總覺得自己已經很懂他了。的確,魯迅先生的那個年代,像他那樣覺醒的人很多,但他一定是文學界走在最前沿的戰鬥機。
  • 「相逢一笑泯恩仇」,你熟悉的許多名句,都有同一個作者:魯迅!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許多名句同一個作者——魯迅!除了「橫眉冷對」,魯迅還有許多暖心詩句,你知道哪些?你熟悉的許多詩歌名句,原來都是魯迅所寫,被默默引用多年!其中,「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二聯更是膾炙人口的佳句,此前或許你還引用過,但是,知道其作者為魯迅的,恐怕大有人在。
  • 除了「橫眉冷對千夫指」,魯迅還有許多暖心詩句,你知道有哪些?
    除了我們熟悉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外,還有些我們常常引用的詩句也是出自魯迅先生之手。比如「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等等。
  • 魯迅最具佛心的一首詩,其中一句成了武俠小說的常用語
    魯迅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認為一切好的詩,到唐已經作完。」由於魯迅在文壇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許多人將此話奉為圭臬,對近現代,甚至元明清的詩詞嗤之以鼻。這種厚古薄今的想法,實是對魯迅的話斷章取義。
  • 李敖說:魯迅從來沒有罵過日本人
    魯迅在東躲西藏的時候,幫他忙的是內山書店的老闆內山完造。並且最後的遺書是寫給日本人的。我們覺得有些遺憾,魯迅跟日本人的關係為什麼這麼好?今天大家促進兩岸關係,常常用到一句詩: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首詩是魯迅寫給日本人的。」
  • 魯迅膾炙人口的詩作,僅是最後兩句,就令人振聾發聵
    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文學家,更是一位大無畏的革命戰士。危急時刻,先生敢於挺身而出,絲毫不考慮個人安危;眾人皆陷入彷徨之境時,他卻用自己的筆桿子,號召人們不要沉睡。先生不僅膽識過人,而且具有超前的預見能力,下面介紹魯迅膾炙人口的詩作,僅是最後兩句,就令人振聾發聵。
  • 魯迅最成功的五首詩,每個人都能講兩句,大多都不知道是他寫的
    大家要是以為他只擅長散文,小說和編寫歷史資料什麼的,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魯迅先生的詩歌也寫得特別好,而且大多風格豪邁大氣,比他的文章更讓人熱血澎湃。這首詩一度被認為是魯迅先生最熱血的一首,「我以我血薦軒轅」,每一個字都豪情萬丈,讓人心潮澎湃。看似文弱,手無寸鐵的魯迅先生,卻能用文字表達出他如鋼鐵般堅硬的意志,一句詩就是感情的一次遞進。直到最後一句,將自己的愛國情懷升華到了全新的高度,不僅是自己的意願體現,更激起無數愛國人士的共鳴。
  • 《使徒行者2》: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從《旺角卡門》裡的阿華和阿友,到《古惑仔》裡的陳浩南和山雞哥,市井兄弟也有義薄雲天的豪邁。《碟血街頭》、《英雄本色》、《無間道》,每一部裡或多或少有些相似的情節,但描繪的卻是截然不同的兄弟情誼。片中的主角都帶有另類的個人主義,卻一樣都是將希望和正義交付給最信任的兄弟,而情義的背後往往又帶著同生共死的抉擇。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 「相逢一笑泯恩仇」是魯迅所寫,但知道它寫給誰,卻令人十分憤慨
    在現代詩肆意流行的民國時期,魯迅仍堅持以古體詩歌敲打舊世界的最後一道牢籠,「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他一生寫照,「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是他的赤膽忠心,「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是他的困獸之鬥。
  • 文豪魯迅滿是"江湖"氣的小詩,小時候覺得熱血,現在讀來淚目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首詩由於最後一句,讓很多人以為這是魯迅寫給他弟弟周作人的,是說兩個人在度盡劫波之後,還會在一起,相視一笑,恩仇隨風而散,周作人和魯迅卻是出現過一段時期的波折,兩個人互懟過一陣,但絕對說不上恩仇二字,這首詩其實是魯迅寫給日本的好友西村真琴的。
  • 魯迅最具佛心的一首詩,其中一句成了武俠小說的常用語
    魯迅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認為一切好的詩,到唐已經作完。」由於魯迅在文壇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許多人將此話奉為圭臬,對近現代,甚至元明清的詩詞嗤之以鼻。這種厚古薄今的想法,實是對魯迅的話斷章取義。這句話,一是對唐詩表示認可,更重要的是一句自謙之語,因為楊霽雲對魯迅的舊體詩讚不絕口,所以魯迅才回了這句話,後面他還說了
  • 魯迅充滿江湖氣的兩首詩,幼時初讀只覺炫酷,中年讀懂淚已兩行
    這首詩是一首七言絕句,很難想像,魯迅作為近現代史的文學家能夠將詩寫的如此精妙。作者首句便化用了典故,詩人難以逃脫愛神之箭,丘比特這位小愛神,原本射出的箭是讓人產生愛情,但魯迅中的箭卻是與家國產生了愛情,他愛他生活的家鄉,他愛足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