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國推遲原定23日向緬甸遣返羅興亞人:準備工作沒做好

2020-12-25 澎湃新聞

孟加拉國方面推遲了原定於23日開始的遣返羅興亞難民回緬甸的步調。

據路透社22日報導,一名孟加拉國高級官員稱,因為收集和查對被遣返人員名單的工作還沒有完成,這項遣返計劃將被推遲。

「還有好多事情沒有處理好,被遣返的人員名單也沒有準備好,遣返難民的過渡營地也還在建設。」這名官員稱。

據新華社此前報導,根據孟緬雙方討論的安置方案,孟加拉國將建立5個過渡營地,被遣返人員將從過渡營地回到緬甸的2個接收營地。緬方將提供臨時住所並儘快修建房屋來安置被遣返人員。

緬甸和孟加拉於本月早些時候商定同意將於23日起在兩年內完成難民的自願遣返工作。緬甸方面稱,政府在邊境附近設立了兩個接待中心和一個過渡營地,來接待第一批到達的難民。

緬甸方面目前表示一切都已準備好。緬甸一名政府官員22日告訴路透社,已準備好接收返回的羅興亞人。但緬甸方面的官員拒絕評論孟加拉國是否已經向緬甸通報了推遲遣返難民的決定。

路透社稱,一名孟加拉邊境警衛官員稱,難民遣返工作的開啟可能還需數月之久。這一決定的背後因素還包括難民營中出現的緊張局勢,部分難民反對把自己送回緬甸,認為缺乏安全保障。據報導,22日早上,一批難民聚集在一起抗議,要求不要被遣返。

但是孟加拉軍方發言人Rashedul Hasan稱,他們沒有收到任何關於難民營內抗議事件的信息。

據新華社此前報導,緬甸若開邦自2017年8月以來發生多起襲擊,造成上百人死亡。襲擊以及之後緬方的圍剿行動導致數十萬羅興亞人越過邊境進入孟加拉國。

相關焦點

  • 孟加拉國稱將對27萬緬甸羅興亞穆斯林實施拘留或遣返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崔雲】據卡達半島電視臺11月26日報導,孟加拉國提出將通過外交途徑遣返其國內27萬緬甸羅興亞穆斯林人,並在遣返回國前將對其進行拘留。據卡達半島電視臺獲得的官方文件,目前約有27萬無國籍的羅興亞人生活在孟加拉國境內。他們或居住在擁擠的露營區,或生活在貧窮的村莊,用塑料或樹木建造居所。
  • 緬甸與孟加拉國就羅興亞人遣返問題籤署諒解備忘錄
    2017年11月22日,一名羅興亞難民男孩在孟加拉國一難民營放風箏。視覺中國 圖緬甸和孟加拉國23日就羅興亞人遣返問題籤署諒解備忘錄。路透社當天援引緬甸一名高級官員的話作出上述報導。緬甸勞工、移民和人口部常務秘書Myint Kyaing告訴路透社,在接受遣返前,羅興亞人需要填寫一個登記有個人詳細信息的表格,「一旦孟加拉國將表格發回,我們將儘快接受這些羅興亞人回國。」
  • 孟加拉國遣返羅興亞難民計劃受挫,無人自願登上遣返專車
    當地時間2019年7月22日,孟加拉國Ukhia,羅興亞難民在當地難民營裡棲身。視覺中國 資料圖8月22日,緬甸和孟加拉國聯手嘗試遣返羅興亞難民。孟加拉國22日準備了5輛巴士和10輛卡車,但等了一個早上,都未有羅興亞難民出現。
  • 緬甸與孟加拉國籤署「羅興亞人」遣返安排
    人民網曼谷11月23日電(記者 張志文)內比都消息:11月23日,緬甸與孟加拉國在內比都籤署「若開邦流離失所者」(「羅興亞人」)遣返安排,包括了系統辨識和接收這些人士的總體指導原則和政策安排。
  • 英媒:被遣返的羅興亞人完成驗證後可申請緬甸國籍
    參考消息網1月17日報導 英媒稱,孟加拉國1月16日在與鄰國緬甸舉行會談後表示,將在兩年內完成遣返多達數十萬名逃離緬甸衝突的羅興亞人的任務。據路透社1月16日報導,緬甸方面說,這項雙邊遣返計劃將從1月23日開始,但非政府組織對此抱有疑慮,他們說計劃沒有充分考慮到安全、生計和長期定居的問題。報導稱,孟加拉國外交部發表聲明說,遣返工作打算「以家庭為單位」,緬甸為返國羅興亞人提供臨時住處,然後為他們重建住房。
  • 2萬孟加拉國穆斯林示威 抗議緬甸屠殺羅興亞人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怡蓁】據法國媒體9月18日報導,孟加拉國當地時間9月18日,至少2萬名該國伊斯蘭強硬派人士走上街頭,抗議鄰國緬甸爆發攻擊穆斯林少數族群羅興亞人的事件,導致大量羅興亞人逃往孟加拉國難民營。
  • 孟緬遣返羅興亞人遭西方潑冷水,翁山蘇姬該明白他們的用心了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擊關注北京時間11月13日,緬甸和鄰國孟加拉國關於羅興亞人問題終於達成了初步的共識,因為緬甸軍方與羅興亞人衝突而躲入孟加拉國的羅興亞人終於可以被送回緬甸,根據初步計劃,11月15日孟加拉國會將第一批
  • 緬甸羅興亞人問題的歷史與現實
    2013年3月,密鐵拉市的佛穆衝突造成43人死亡,1300多間商店、房屋、宗教場所被毀,約1.2萬人淪為難民。之後,小規模的衝突事件時有發生,若開局勢動蕩不安。羅興亞人問題逐漸朝著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對地區安全構成了威脅。
  • 【深度】何處心安是吾鄉:羅興亞人劫後難重生
    「聯合國難民署給這些人提供了水、食物、醫療服務、教育和庇護。如今雨季就要來了,我們要儘量讓他們在雨季來臨前做好準備,」他說。回家去年10月,翁山蘇姬宣布緬甸將為若開邦發展建立新機制,推動若開邦居民回歸、重新安置問題的解決以及地區發展與和平。
  • 緬甸羅興亞危機一周年:仍有難民逃向孟加拉國
    如今,一年過去了,在緬甸政府宣布準備迎接羅興亞難民回歸,並與孟加拉國探討合作後,由於行動進程緩慢,依然有大批羅興亞人生存艱難。五千人的村子只剩下100人據路透社23日報導,兩個月前,貝格姆和丈夫一起帶著兩個孩子舉家逃離緬甸,來到位於孟加拉的一處難民營——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難民營。
  • 東協支持緬甸遣返羅興亞人承諾;馬哈蒂爾與翁山蘇姬握手成焦點
    此前,由於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就若開邦羅興亞難民問題對緬甸提出批評,因此,他與緬甸國務資政、事實上的領導人翁山蘇姬的任何互動都會引發媒體的關注。據報導, 東協領導人周日(6月23日)對若開邦危機表示關切,並呼籲將羅興亞難民安全返回緬甸,同時尋求追究針對該族裔群體的暴力和侵犯人權行為的責任。
  • 孟加拉國將羅興亞難民驅逐到颶風島
    孟加拉海軍成員監督轉移難民的工作(路透社) 2020年12月30日 沒有聯合國參與,孟加拉國海軍艦船開始將第二批羅興亞難民從科克斯巴扎爾難民營運送到孟加拉灣低洼地區的巴山查爾島
  • 緬甸的羅興亞人,為何被所有人嫌棄?
    1962年以後,新上臺的緬甸軍政府,開始逐步取消羅興亞人的自治地位,並拒絕承認這些人的公民權,而羅興亞人的零星叛亂也一直沒有停止。1978年2月,緬甸強人奈溫出動大軍,在6個月的時間裡,驅逐了25萬羅興亞人到孟加拉國,並聲稱這些人都是非法移民。經過多年的戰爭,到1991年,若開邦的羅興亞武裝幾乎都被剿滅,很多羅興亞人也失去土地,成為流民。
  • 為解決緬孟遣返問題 中方作了什麼?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一段時期以來,緬甸因為「羅興亞人問題」承受了來自美、英、法等西方國家和聯合國的壓力,緬甸和孟加拉國已達成一致,即將頂住壓力,於11月15日開始遣返首批2000多名「羅興亞難民」。美聯社11月11日報導,緬甸官員在當日的發布會上提到,「中國、日本、印度為遣返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幫助」,但未提供更多細節。在今天(13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華春瑩披露了相關細節。
  • 一個真正被拋棄的民族,緬甸羅興亞人,為何風雨飄零
  • 緬甸羅興亞人問題的視差——歷史、現狀與癥結分析
    一、歷史視差——羅興亞人的產生、詞義與境遇分歧 羅興亞人問題的視差,首先在於歷史認知。緬甸官方堅信羅興亞人是英國殖民者鼓勵和放任孟加拉國吉大港人向若開墾荒最終形成的「非法移民」群體;羅興亞學者則認為,該群體早在公元788年就存在,對此緬甸學者引用若開發掘遺址和英國歷史史料進行否認。
  • 孟加拉欲開發孤島安置羅興亞人:島嶼11年前形成,洪水頻發
    路透社報導,自今年8月份以來,有超過62萬羅興亞人逃離緬甸進入孟加拉國,其中大多數集中在孟加拉國南部的科克斯巴扎爾地區(Cox's Bazar)。孟加拉國本周批准了一項2.8億美元的計劃,改造位於孟加拉灣的巴山查爾島( Bhashan Char),以安置暫時不能遣返回緬甸的羅興亞人。
  • 緬甸一月內有上萬羅興亞人逃往泰國 或遭遣返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1月12日報導,緬甸境內的羅興亞人問題一直頗受關注。緬甸政府近期對羅興亞人實行的新身份計劃,引發兩年來規模最大的羅興亞難民逃亡浪潮,單在這一個月就有一萬多個羅興亞人逃往泰國。泰國警方表示,泰南卡泊縣岸外三公裡處的海域9日發現大約259個非法船民,這些人將被遣返回緬甸。
  • 緬甸若開邦連發襲擊事件,數千羅興亞人試圖入境孟加拉國遭拒
    截至目前,已有102人死於自25日開始的若開邦襲擊事件。27日,一名羅興亞母親流淚,她被孟加拉國邊境警察禁止入境。東方IC 圖通報說,27日凌晨,一家12口印度族人在若開邦孟都地區遭遇襲擊,其中6人當場死亡,兩人重傷;孟都鎮一個村莊的6名村民當天遇害,其中包括村長和一名兒童。
  • 聯合國:近六萬羅興亞人逃離緬甸進入孟加拉國
    逃離中的緬甸羅興亞人。【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星】近一周來,緬甸西北部若開邦政府軍與羅興亞人的暴力衝突已經造成近400人死亡,多處房屋被燒,25萬人救濟糧被斷,大批民眾不得已逃往孟加拉國。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日報導,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顯示,從8月25日衝突開始到9月1日,約5.86萬名緬甸羅興亞穆斯林翻山越嶺或沿邊界的納夫河進入孟加拉國。法新社報導說,孟加拉國已接納40萬羅興亞人,該國政府表示無力承接更多難民,關閉了邊境,導致2萬人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