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020-12-09 人民網

原標題:著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點任務並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這對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具有重要意義。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應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大功夫、花大力氣。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市場體系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構建體系完整、機制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高標準市場體系,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其中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等。按照《建議》的部署,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重點之一是健全市場體系基礎制度,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必須從健全市場體系基礎制度抓起,提高制度供給水平和能力,保障市場體系有效運行,形成高效規範、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市場。重在健全產權執法司法保護制度,實施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健全公平競爭制度,清除市場壁壘,維護清單的統一性和權威性,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保障資源優化配置,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必須著力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場運行機制。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健全股票、債券等資本市場制度,加強資本市場結構、功能、制度規範、法律建設;健全數據、知識、技術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進一步激發數據、知識、技術等要素市場活力,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不同主體的權利義務,規範交易行為和市場秩序;加快完善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推動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加快構建「保護產權、同權同價、維護契約、平等交易」的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體系;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推動勞動力要素有序流動,深化勞動力要素市場體制機制改革,健全統一規範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完善要素交易規則和服務體系;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當前,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針對市場秩序不規範、生產要素市場發展滯後、市場規則不統一、市場競爭不充分等問題,必須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奠定堅實基礎。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基本經濟制度在制度體系中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決定著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基本經濟制度框架內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形成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好局面,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激發國有企業活力。重在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健全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分層分類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因地、因業、因企施策,支持民營企業、社會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國有資本投資入股民營企業;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新發展動能,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

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民營企業活力。重在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完善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法律環境和政策體系,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市場合作競爭,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重點在於統籌協調好市場與政府的關係。《建議》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在尊重並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作用基礎上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建設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更加尊重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最大限度地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和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幹預,創新完善宏觀調控,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要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通過科學的宏觀調控和經濟治理,最大程度地減少單純市場調節的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後性。重在深化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建立和完善權力清單、負面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更加需要正確處理市場與政府關係。必須進一步明確市場和政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定位,釐清市場和政府邊界,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增強二者的適應性、匹配度、融合度,充分發揮兩個方面的作用和優勢,更好發揮我國制度優勢,實現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與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同向發力,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建議》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其中包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其中包括「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等;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其中包括「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等。實現收入分配合理、社會公平正義、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分配環節的內在要求。

收入分配製度是一項帶有根本性、基礎性的制度安排。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在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分配製度,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與社會主義分配製度改革同向發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推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要健全和完善收入分配體制機制,通過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為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提供制度性保證。要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形成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關係,努力實現收入分配公平、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建立健全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構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發展新機制,通過制度安排解決民生問題,在更高經濟發展水平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作者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輿情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相關焦點

  • 範希春:著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應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大功夫、花大力氣。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市場體系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構建體系完整、機制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高標準市場體系,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
  • 張有立:全面深化改革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全會這一論述為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從而構建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指出了改革的目標和方向。
  •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這是我們黨對科學把握市場與政府的關係進行的深刻總結,標註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明確方向。將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優勢有機結合,是我國獨特的制度優勢,也是中國經濟之所以取得增長奇蹟的重要原因。
  • 王一鳴:新時代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賦予改革開放新的時代內涵和時代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的《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新時代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做出全面部署。
  • 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的戰略部署,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討論了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若干重大問題,並作出如下決定。    十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奮鬥    (40)黨的領導是順利推進改革的根本保證。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們黨在新世紀新階段作出的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決策,是對全黨新的重大考驗。全黨同志要充分認識肩負的歷史責任,不斷學習新知識、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繼續探索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的途徑和方式。
  • 1992事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
    他說,中國應該選擇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不用擔心它們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的方法。同年3月31日,共產黨機關報《人民日報》和其他6家全國性報紙在頭版用大部分篇幅刊登了關於鄧小平南方城市之行的報導,他在那裡發起了贊成改革的運動。中國電視臺首次播放了他南行的新聞紀錄片,畫面顯示出他儘管手有些顫抖,但是講話和手勢還很有力。
  • 充分發揮民法典的重要支撐作用 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增添新的活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民法典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權利義務關係的基本法律,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則,反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繁榮發展的制度需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法典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重大意義。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應充分發揮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支撐作用,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增添新的活力。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需要市場主體自主參與市場活動。
  • 每日一詞∣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n...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發布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旨在構建更加系統、成熟和完善的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意見指出,我國將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聚焦完善產權制度,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
  • 著力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這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理論和實踐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一個新飛躍,標誌著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對激發市場活力、制度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市委五屆九次全會精神,深刻理解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辯證關係,著力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 胡家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發展脈絡和基本輪廓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一個重大理論貢獻是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其精髓是:社會主義作為一種社會制度和市場經濟作為一種資源配置機制,可以有機結合起來,同時發揮二者的優勢,並生成新的制度、體制優勢。
  • DRC專家系列解讀⑥丨侯永志:高質量發展要求建立高標準市場經濟體制
    《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方向,提出構建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市場經濟體制,將有力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對中國的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圖片來源/新華社■ 侯永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是新時代出臺的關乎我國長遠發展的重要文件。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已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意味著發展目標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而高質量發展需要高標準的市場經濟體制。
  • 魏禮群: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豐富內涵及重大貢獻
    黨的十四大召開前夕,在研究確立一個什麼樣的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時,鄧小平明確表示贊成使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個提法。[7]根據這一意見,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四屆三中全會又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這個《決定》成為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行動綱領。
  • 著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丨代表委員議國是⑧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代表委員們表示,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在於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路徑選擇
    這凝聚了馬克思主義經典思想理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偉大實踐智慧,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的創新發展方向,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遵循。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和巨大成就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需要立足我國國情和具體實踐,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 白沙島論壇丨張軍擴:著力完善促進東北振興的體制環境
    張軍擴說,新形勢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完成好兩大核心任務。一是要進一步加大擴內需力度,更加充分地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使內需在支撐今後的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張軍擴認為,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創新發展,看似發展問題,實則改革開放問題。不論是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補齊經濟短板軟肋,還是充分利用我國優勢條件、挖掘內需潛力,最為關鍵的,都要靠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對於全國發展是如此,對於東北振興更是如此。通過改革促進東北振興和創新發展,要堅持問題導向,回應社會關切,不斷在經濟體制關鍵性基礎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創新。
  • 《資本論》,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指南
    《資本論》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思想指南,也是構建新時代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從唯物史觀的角度看,任何社會生產都以佔有和支配剩餘為目的。既定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是獲取剩餘的物質前提,生產關係則服務於對剩餘的佔有和支配。在《資本論》(包括其手稿)裡,馬克思將一種社會生產方式取得剩餘的方法劃分為兩種,即絕對剩餘(價值)生產和相對剩餘(價值)生產。
  • 發改委:明年要著力穩定宏觀經濟運行 強化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化解
    五是著力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推動出臺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等重大改革文件,發布《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穩步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加強重大外資項目協調保障。
  •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原則
    關於計劃和市場的爭論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鄧小平的南巡講話強調計劃不是社會主義特有的,市場也不是資本主義特有的,中共十四大(1992)才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式確定為改革的目標模式,而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則進一步明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