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屬於一種戶外運動,目標是用漁具把魚從水裡釣上來,而且釣魚不限制性別與年齡,大人小孩子都喜歡。釣魚親近大自然,陶冶情操。
臨水一長嘯,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廬。浮生多變化,外事有盈虛。今來伴江叟,沙頭坐釣魚。
那麼釣魚釣到所謂的白條到底是什麼魚?為什麼那麼多!
白條魚,Hemiculter leucisculus (Basilewsky, 1855),鯉科屬的一種魚類。中文別稱:條、鰷、子、白鰷、白鱎、藍刀魚、遊刁子、青鱗子、尖嘴子、浮鰱、餐條、餐子、川條子。臺灣別稱:白鰷、餐條、苦槽仔、海鰱仔、奇力仔。俗名:白翎子(雌)/紅翎子(雄)、苦槽仔、海鰱仔、奇力仔、白條、白鱎、青鱗子、尖嘴子、浮鰱、餐子、餐魚。
初級淡水魚。對水質要求較高,繁衍速度較快,嘴饞魚類,此種魚與馬口,翹嘴外形相似,營養價值較高,高蛋白,高營養。在陽光燦爛,較暖的天氣裡最為捕捉,喜腥類麵食。是低海拔常見之魚類,喜歡群聚棲息於溪、湖及水庫等水之上層。棲息深度:0至10米。
俗話說會遊泳的人叫浪裏白條不知道是不是用此魚典故的。實行雜,小白條會干擾臺釣的釣餌,什麼都吃。
白條魚「發白光」的原因至少有三點:一是天氣的關係;二是水的關係;三就是魚的關係了。白條魚在水裡遊,遊著遊著,魚翻了個身,恰好被太陽照著了,那本來銀白色的魚鱗就銀光閃閃了,加上水的清澈,這就是那一團白光。白條魚一般離水10分鐘左右就死亡了,因白條魚離水即死,因此出釣時,需攜一小桶備用;氣溫越高越不耐活,缸養困難,善跳躍。
白條魚繁衍速度較快,繁殖力及適應性強,能容忍較汙濁之水域,常群聚棲息於溪、湖及水庫等水之上層,主要攝食藻類,也食高等植物碎屑、甲殼類及水生昆蟲等,特別喜食河中的小型蝦類。和馬口,翹嘴外形相似,在陽光燦爛,較暖的天氣裡最為捕捉。
要想不讓白條鬧窩有什麼辦法呢?
避免小魚鬧窩方法有很多,打窩可以多選用大魚喜食的和大顆粒的窩料,讓小魚沒那麼容易吃進口,等待大魚進窩,大魚進窩了小魚自然就走了。釣餌你可以用大比重的餌料,少加或不加雪花粉和麩類這樣的狀態粉,讓餌料入水後不會那麼快的膨脹和霧化,開餌的時候水少加點,餌料拌的硬點,上餌用搓餌,餌料搓大一點硬一點,讓霧化慢點。
河裡白條多的話餌料少加腥餌或不加腥餌,腥餌容易招小魚。也可以加鉛釣鈍,讓餌料快速到底。還有就是子線短點不要太長,太長也容易招小魚。還有臺釣比較容易招小魚,因為臺釣是拋的,餌料到底還有一個弧度,餌料到底比較慢,你可以改成傳統釣,竿子伸出去放到位直接放下去,不要拋,這樣餌料是直上直下的,比拋的到底速度快,這些辦法都可以有效的避免小魚鬧窩。
如果還是有小魚鬧窩說明你前面釣的時候已經把小魚招來了不肯散,再好的辦法也避免不了小魚搶食了,那沒辦法了,換釣點吧。
其實白條魚可是進補的好水產食品,不僅味道鮮美,白條魚的營養價值體現為其蛋白質含量為豬肉的兩倍,且屬於優質蛋白,人體吸收率高。白條魚中富含豐富的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D和一定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魚肉中脂肪含量雖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
魚肉中的維生 素D、鈣、磷,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症。可抗衰老、養顏,有利於血液循環,開胃,滋補,防止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