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熱搜,這周你感覺如何?
文 | 田蔚琪 陳星萌 編輯 | 星煮
微博熱搜停更一周後,
聽說有人把熱搜榜背下來了???
01
央視對話了——
A、郭傑瑞
B、郭老師
02
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拍了_______宣傳片。
A、禁毒
B、抗疫
03
上一周熱搜榜上_______承認自己結婚生子。
A、明道
B、吳尊
全部回答正確!不愧是——
微博熱搜停更一周過後,估計哪怕從沒聽說過郭傑瑞的微博用戶都知道他和央視對談了;明道承認已經結婚生子的八卦直接從地下秘密變得人盡皆知;楊冪的「水亮大眼」也被展覽了一周,雄踞了榜一整整七天的「教育部要求嚴格國際學生申請資格」最後更是收穫了38w+的曝光量。
停滯在熱搜榜上的事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持續曝光,省下千萬推廣費。但看著熱點一天天地餿掉,有人擔心變回「山頂洞人」,有人感慨世界終於清淨……
「沒熱搜怎麼辦啊啊啊」
@某新媒體小編
自從沒有熱搜,我都不知道怎麼工作了。以前每天抱著手機刷熱搜追熱點,雖然常常因為自己腦迴路過慢而搶不到,但好歹還能撿漏。現在連熱搜都不能刷了,熱點更加難追……這太為難我一個新手小編了吧!這該怎麼找選題啊啊啊啊!!
@某社恐
所以最近有啥大事發生嗎?我好像與社會脫節了,活回山頂洞人。平時跟同事本來就沒什麼共同話題,每天吃飯的時候好尷尬,本來還可以聊聊熱搜,這下子該聊啥……
「沒有熱搜的世界多麼和諧」
@某學生黨
挺好的!終於可以安安靜靜看書了,學習的時候真的忍不住刷手機,然後一個一個熱搜點開來,一上午就沒了……明明知道浪費時間還是忍不住去看,毫無自制力我本人:)
@某網上衝浪選手
想吃瓜還要什麼熱搜,有豆瓣鵝組就夠了!而且不管有什麼其他奇奇怪怪的需求,豆瓣總有能滿足你的小組!(欸?怎麼突然給豆瓣打起了廣告?)
@某網友:
沒有熱搜的這一周讓人感覺平靜了,少了很多帶節奏的事情,也少了很多謠言和令人無語的「反轉」,血壓飆升的情況有改善到。熱搜可以別回來了。
突然停了的熱搜讓各方各懷心思,不過在這過去的一周,我們有錯過什麼嗎?
全網人均「周震南」???
沒有官方熱搜的時間裡,微博網友們也沒閒著。他們自發組織起來,手動列熱搜,為了讓更多的人不至於變成「周震南」,網友們微博衝浪發博的時候紛紛帶上「我周震南了」的話題,以至於在搜索框輸入「我周震南了」,你就可以掌握第一手八卦。
「周震南了」是啥?《超新星全運會》節目曾經有一個名場面,周震南看到于小彤在拍陳小紜,「你幹嘛明目張胆地拍人家?」于小彤一臉震驚,「這我女朋友。」周震南一臉驚訝,「你們什麼時候在一起的?」于小彤一臉嫌棄地回:「全世界都知道。」
後來,周震南還被發現用2G上網,用QQ聊天,跟李佳琦直播時對發紅包、包郵等操作表示很迷茫、因為流量上網費用較高還被簡訊通知關網等等,而他也自稱「斷網少年」。
(李佳琦直播間裡的周震南)
於是,周震南了/zzn了成為了消息不靈通,與熱點脫節,什麼都不知道,跟不上步伐的代稱。
但其實,有一些人根本不用熱搜就可以靠著老派的口口相傳方式火得人盡皆知:
比如,微博停更的這一周,周杰倫的新歌還是成功地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12號凌晨歌曲一上線,評論就迅速過萬。上線僅一個小時,騰訊音樂三平臺銷量就突破一百萬張。第二天人們醒來後更炸了鍋。截至12日8點,新歌各平臺累計總銷量 184 萬張,預計收入將近 552 萬。說微博欠周杰倫一個熱搜榜一不過分吧!這杯「Mojito」,我幹了!
以及12日下午,《乘風破浪的姐姐》低調開播。沒有熱搜的提醒很多人反應都慢了半拍,但架不住姐姐們的魅力足夠大,網友們很快就在微博、朋友圈開啟了刷屏模式。上線不到24小時,網播量就已經超過2億。網友們還貼心地為姐姐們準備了「定製版熱搜」。
在其他自製的熱點熱搜榜上,姐姐們都還是穩穩地佔據在熱搜前十!
而大家頗為關心的另一個熱點,《楚喬傳》原作者瀟湘冬兒抄襲蕭如瑟的《斛珠夫人》,也在熱搜停更期間定了二審判決。瀟湘冬兒在其個人的微博主頁上向蕭如瑟進行了賠禮道歉。當年趙麗穎主演的這部《楚喬傳》可謂是火爆,網播量甚至破了400億。如今抄襲的事實已定,對於粉絲來說,著實是難以接受。
仝卓高考造假該有的處罰也逃不掉。6月12日,山西省教育廳發布的關於仝卓以偽造應屆生身份參加高考問題的調查處理通報表示,山西省招生考試管理中心作出仝卓參加山西省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各階段、各科成績無效的處理決定。
同時,中央戲劇學院也撤銷了仝卓的畢業證書。臨汾市紀委監委也發布了關於仝卓以偽造應屆生身份參加高考等問題調查情況的通報,相關的責任人員全部被處理。
沒了熱搜的地球照樣在轉,就算沒有官方的榜單,真正值得「出圈」的人物或事件好像也不會被埋沒。
看了很多的熱搜,還是什麼都不知道
不知道你會不會有這樣的熱搜強迫症:當看到出現了新的熱搜榜時,一定要點進去看完才甘願退出來,時不時總要點開再刷新幾次,總擔心自己錯過了什麼。
正常的微博熱搜更新時間是一分鐘一次,一天看那麼幾次,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浪費小半天。對信息感到好奇是人類的天性,但問題是,如今的熱搜,好像總是悄咪咪混進了很多讓人云裡霧裡的奇怪信息。
比如某天可能突然冒出來一個你完全不認識、也沒有發生任何新鮮事情的路人甲上了熱搜,後面跟著「xxx 哭了」「xxx 衣服」,這種無用的信息看下來,只讓人想問一句「就這?然後呢?」最終只是損耗了我們寶貴的時間與注意力。
微博熱搜其實早已變成了一門一本萬利的生意,根據多個渠道報價,熱搜榜前3名報價在5萬-6萬元,前5名報價約4.5-5.5萬元,前10名約4萬到6萬。並且根據佔榜時間不同,價格也會做出調整。
花錢就能上熱搜的機制讓熱搜榜的邏輯從「大家點擊量多了就可以上熱搜了」無縫連接為「放上熱搜位了大家點擊量就多了。」這種性質的熱搜不是我們普通用戶的熱門搜索,反倒成了任資本和代碼打扮的小姑娘。
於是我們遇到了這樣一個困境:明明看起來信息那麼豐富,但很多都是無用不需要的,我們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裡,有用信息變得稀缺。
1941年,著名作家博爾赫斯(Borges)在小說中描寫了一座名為「巴別」(Babel)的虛構圖書館。這座圖書館收藏了所有語言的所有書籍,包括所有正確與錯誤的書目,涵蓋所有歷史與預言、真理與謬誤的無窮信息、無數的書籍都被擺放在無數一模一樣的六邊形平臺上。
(巴別圖書館)
巴別圖書館正是我們今天信息爆炸又信息稀缺的寫照:當你徜徉在這個圖書館,你名義上可以擁有一切信息,但也可能找不到需要的一切,就像整改前的熱搜。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曾經開展了一個名為「多少信息」的項目,研究美國人獲取信息的情況。研究人員估算出,一名美國人每天從電子郵件、網際網路、電視和其他媒體獲取大約10.05萬個單詞的信息量,相當於大腦每秒接觸23個單詞。
研究人員認為,如此大的信息量會給大腦帶來壓力,人集中注意力時間將因此縮短。所以當我們沉迷於不停地刷新熱搜時,我們獲取的大量信息都停留在了表面,正如心理學家愛德華·哈洛韋爾所說的,「犧牲了深度思考和感受,變得把自己隔離起來,失去了與他人之間的聯繫」。
或許,我們想看到的熱搜,不是堆砌了過量無用信息的熱搜榜,而是能多一些有價值的,值得我們關注的真正「新鮮事」。
那整改的一周過後,熱搜被幹預的現象能不能有所改善呢?
17日下午三點,小南打開了微博開始蹲熱搜,三點零二分,熱搜終於實時更新,很多網友吶喊「斷網了一周,終於又和世界連結上了」。比起那些讓人看起來一臉問號的人和事,當時熱搜榜上的第一位「32省區市新增確診44例」,它才是真正讓大眾值得關心的話題吧。
參考資料:
1.http://news.sohu.com/20091215/n268964960.shtml
來源|南都周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