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赤水河波瀾壯闊,繞滇、川、黔三省交界,滋潤著千嶺萬壑。它是長江上遊唯一沒有修建幹流大壩的原生態一級支流,是長江上遊水生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樣本。翠色慾流的自然風光、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讓它不僅成為了一條美景河,更成為一條美酒河。
作為赤水河的中遊地區,位於貴州省西北部的仁懷市,背靠歷史文化名城遵義市,依託赤水河優質水源,以酒興市、以酒強市,培育出茅臺、國臺等馳名中外的美酒品牌。所謂「水乃酒之血,好水出好酒」,好的自然生態在一定意義上掌握著仁懷市白酒產業的發展命脈,只有綠水長流才能發展長「酒」。
近年來,仁懷市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赤水河作為「母親河」來守護,抓好白酒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赤水河流域仁懷段的生態文明建設,成功創建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成為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
高質量發展守牢生態底線
「要效益還是要環境的矛盾始終存在,關鍵在於如何平衡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之間的關係。」遵義市生態環境局仁懷分局副局長陳龍說。
過去,赤水河畔白酒企業星羅棋布,由於缺乏統一規劃管理,赤水河流域的出水水質曾跌至劣五類水。2011年《貴州省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出臺,對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提出明確指導意見。2012年起,仁懷市出臺了環境保護工作「一票否決」實施辦法和生態環境保護職責劃分規定等制度,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領導幹部必須以環境的「面貌」才能保住「官帽」;在《赤水河流域(仁懷段)環境保護規劃》條例的基礎上,編制了《仁懷市醬香酒產業發展區域布局規劃》,劃定白酒生產禁止發展區、限制發展區、規範發展區三個區域,確保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為保護治理赤水河騰出空間。
「白酒生產廢水通過過濾、調節、沉降、深度處理,最後以高於國家工業廢水排放最高標準的水質排入赤水河。」走進仁懷市名酒工業園區第一淨水廠,廠長蘇紅利正監測著廢水處理數據。他說,廠區於2012年投入使用,承接了附近8家白酒企業的汙水治理工作,日處理能力達1200噸。
這是仁懷大中小型酒企普遍引入的第三方治理方式,採取把治汙所需的設施、運營設備、維護工作交給第三方機構來完成的運行模式,最終實現排汙與治汙分離。
「要實現赤水河流域水暢、河清、岸綠、景美,就要管住汙染源頭,提高廢水處理排放能力。」陳龍說,仁懷市通過『制治分離』,充分發揮第三方治理優勢,明確細化排汙者與治汙者的責、權、利,讓企業和第三方機構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環保部門和企業共同制約監督,凸顯出前所未有的優勢,赤水河中遊的白酒企業汙水得到了有效治理,實現了達標排放。
目前,仁懷市已經建設白酒企業生產廢水連片集中處理廠8座,設計日處理能力2.8萬噸,累加企業自建廢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共計能處理廢水4.878萬噸/日,均衡分布下基本滿足目前白酒企業廢水全收集和全淨化處理,水質從原來的五類變為了二類水質。
傳承責任護好一河清水
「我們五馬鎮自清朝光緒年間就有保護生態,禁止捕魚的好傳統。」翻看著手機上《禁捕漁碑》的照片,53歲的郭小勇頗為自豪地說,一有空閒時間,他就喜歡沿著五馬河河堤走一走,傳承好先輩責任,守護好這一河清水。作為地道的仁懷市五馬鎮人,五馬河陪伴了他成長,他也見證了五馬河的改變。
五馬河又被稱為吳江河,全長39公裡,是赤水河上遊的一條重要支流。在郭小勇的記憶中,五馬河清澈見底,肉眼便能看見成群的魚在水中遊動。然而上世紀90年代,由於修建大量煤礦廠和造紙廠,五馬河周圍的植被越來越少,水質不斷惡化,加上人們的肆意捕撈,早已沒有了魚兒的蹤影。
「五馬河是我們的母親河,保護環境不光是政府的事,也是咱們老百姓的事兒。」郭小勇說,2017年5月31日,經過一年多的籌備,他和羅國紅、宋曉宇等當地居民,在五馬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五馬生態環境保護協會。這也是仁懷市第一個民間環保組織。
協會成立後,擔任常務副會長的郭小勇和會員們經常開著宣傳車,走村串寨,或利用趕集天,散發環保倡議書,倡導全民參與愛河、護河行動。協會還建立了10人一組的義務巡河小組,通過日常巡察、監督,與執法機構協同合作,對破壞生態的行為進行勸導。
三年來,越來越多的鄉鎮幹部職工、居民、農民、商販、退休幹部紛紛自發加入,既當治汙治水的參與者,又當環境保護的監督者,協會會員從最初的20多人,發展到了現在的390餘名。
如今,五馬河的水質持續穩定在二類標準,已成為仁懷市境內保護最好的河流之一。在五馬鎮生態環境保護協會的帶動和示範下,仁懷市各鄉鎮(街道)共組建生態環境保護協會20個。
嚴格執法把住生態命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陳龍介紹,針對長期以來赤水河流域環保處罰成本低、打擊力量弱的情況,仁懷市創新體制,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先後成立公安環保偵查大隊、生態環保檢察局等環保司法機構,建立了公、檢、法、司、環配套的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司法體系,為環保執法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不斷加大對重點汙染源和飲用水源保護區、危險廢物等敏感區域監管力度,從源頭上防止環境汙染,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今年以來,仁懷市通過建立健全環境風險應急處理機制和環境應急體系,切實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充分利用「12369」 環保舉報熱線和「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及時獲取突發環境事件信息,處置各類環保信訪投訴案件73件。檢查企業、場所1415餘家次,查封停產287家,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04件,擬處罰金額1375.44萬元,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12件。
站在紅軍長徵「四渡赤水」的茅臺渡口眺望遠方,但見上下天光,碧波蕩漾滾滾東流。動真格留住藍天白雲,下決心換來青山綠水,用行動實現業興酒香百姓富,仁懷市正用它的生動實踐,持續推動生態環境汙染治理水平不斷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構築起赤水河流域綠色生態走廊。
今日推薦
來源/昭通日報全媒體 記者 李明坤
原標題:《感恩紅色·走進赤水(33) | 仁懷:綠水長流才能發展長「酒」!》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