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融資難,依然是眾多小微企業的心頭之痛。
背靠大樹好乘涼。如果你的企業所在的行業有一個「老大哥」,他願意站出來,幫助你解決融資難題,則無疑是小企業之大幸。
現在,溫州的一些支柱產業的「帶頭大哥」意識到,如果沒有眾多「小弟」的一起繁榮,則這個產業的未來堪憂。幫助小弟,其實也是幫自己。
所以,他們就萌發了這樣的想法:憑自己的實力,找銀行合作,然後把錢交給需要錢的生意夥伴,幫他們解決融資難題,以「以大幫小」的形式來實現行業的共同繁榮。
鋼管作抵押融資隔天放款
不久前,溫州中躍不鏽鋼有限公司負責人黃海武從「溫州大宗商品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獲得一筆500萬元的貸款。黃海武介紹,由於不鏽鋼行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訂單一來就要購買原料加工,市面上無縫鋼管每噸價格從15000元到18000元不等,而一家生產無縫鋼管的企業前期墊資上百萬元乃至上千萬元是很常見的事情,造成資金需求量大。
黃海武告訴記者,以前融資都是走銀行貸款或者通過民間借貸。銀行貸款不僅需要抵押物,而且審批時間可能需要一個月,貸款下來訂單就來不及了。而民間融資利息較高,對於一噸無縫鋼管只產生一兩百元利潤的公司來說,成本過高。
一名從事企業貸款業務的某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涉及鋼材貿易型企業的融資由於數額較大,一般超過50萬元,多以抵押貸款和聯保貸款為主,而龍灣多數中小不鏽鋼企業不符合貸款要求。
如今,溫州大宗商品電子商務公共平臺服務中心融資成為黃海武的另一個選擇。黃海武將價值550萬元的無縫鋼管作質押,運到平臺倉庫,經過評估之後,隔天他就獲得了一筆月息為1%、時間為三個月的500萬元的貸款。他直言,這種做法方便快捷,解決了公司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多方合力助推供應鏈金融
據介紹,「溫州大宗商品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由多方聯合打造,旨在解決行業內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標準低、銷售難問題。
2012年,由龍灣區金融辦牽頭,溫州電子商務行業協會搭建框架,轄內某不鏽鋼龍頭企業下屬溫州不鏽鋼電子交易中心為經營主體,共同組建了溫州大宗商品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利用該區不鏽鋼特色產業集群優勢,以溫州金改為契機,聯合行業龍頭企業,建立了面向大宗商品(不鏽鋼),集合交易、倉儲、質押融資、供應鏈融資於一體的現代化電子交易模式,這也是目前我省唯一的大宗商品不鏽鋼電子交易平臺。
經過前期準備,龍灣區大宗商品(不鏽鋼)金融電子商務供應鏈融資平臺於去年3月啟動建設,平臺與中信銀行、平安銀行等6家銀行籤訂了供應鏈金融融資協議,總的融資規模達到26億元。今年4月,平臺全面投入使用,按照平均供應鏈融資周期為三個月,最大容載量15億元計算,一年將為龍灣大宗商品不鏽鋼融資60億元。
「自去年下半年試運營以來,已經為30多家下遊企業提供了金額達到6000萬元的融資。」溫州大宗商品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負責人李建豐告訴記者,「該鋼鐵企業作為行業龍頭,響應溫商回歸的號召紮根本土,靠貸款賺錢並不是成立平臺的初衷,引導不鏽鋼行業抱團取暖、共同成長才是目的。」
「這個項目在緩解下遊企業融資貴、融資難的同時,更要看遠一步,解決行業內不鏽鋼標準不統一、銷售難問題,」李建豐表示,「原先你貨物放在自己的倉庫,買賣雙方信息不通,造成銷售難。現在把貨物統一公共倉儲,經過電子平臺網上公開化,雙方一目了然。統一集中產品解決了企業分布亂、倉儲散、運輸繁情況。」
除免費公共倉儲外,公共服務平臺還提供不鏽鋼設備檢測、統一物流、統一訂單生產等服務,以區域龍頭企業為先鋒,引導下遊企業,整合資源,帶動產業抱團成長。溫州市電子商務行業協會秘書長曹王強表示:「協會作為平臺框架的搭建方,運用金融服務和電子商務服務雙管齊下,以求解決傳統優勢行業生產中的實際困難。」
融資形式走向多樣
無獨有偶,除傳統銀行融資和民間借貸融資之外,企業通過貨物質押、經營數據融資等新型融資方式正在增多。據了解,我市目前有包括服裝、低壓電器等多個產業的龍頭企業也開展了供應鏈金融業務,均是以一家龍頭企業發起,為該行業的配套企業或供應鏈上的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浙江招財貓金融負責人黃言豐表示:「圍繞核心企業,以上下遊企業的經營數據和貨物質押獲得融資,是現行信用環境下可大力探索的一條路。」融資平臺將貨權、應收帳款質押作為抵押物,通過進銷存大數據分析,建立科學的信用風控模型,將企業的數據轉化為資產,提供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無抵押、免擔保、低利率、快捷高效的綠色信用融資通道。
前不久由溫州金投集團主持運營的溫金貸通過採集小微企業主的個人數據及企業經營數據,在資料庫進行綜合評估,即可根據數據得分,向企業發放不同利率、不同額度的貸款。
在企業融資路徑拓寬的同時,個人融資途徑也在走向多樣化。溫州天易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推出的金易貸提供給普通市民黃金質押業務。市民可以將黃金作為抵押獲得一筆月息為0.55%、不超過質押品評估價值80%的貸款。P2P融資也成為市民的選擇,我市多家P2P企業開展包括房屋抵押、汽車抵押、信用貸款等在內的多種融資業務。
>>>評論
「抱團取暖」與「大樹遮陰」
前幾年,溫州的企業去銀行貸款遇到抵押物不足或缺少擔保人等情況時,比較多見的一種方式是「互保」,即找到幾家「哥們企業」,你替我擔保,我為你擔保。在當時,這種被稱為「創新之舉」的做法,切實解決了很多企業的資金所需。
但這種方式的缺陷也是致命的。當一家企業不能按時還銀行的貸款時,銀行就會向為它提供擔保的企業去「追債」,這樣一來,這家本身自己沒什麼問題的企業,會因為替他人擔保而被拖下水。
企業間互保,本來的目的是「抱團取暖」,到最後卻無奈演變成了火燒連營,大家捆在一起死去。
這幾年,政府部門為解除「互保鏈條」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本巨大。
在一個地方,某個產業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除了必須有大量的同類企業外,配套的企業也很多,他們一榮共榮。「互保」的弊端顯現之後,企業間怎麼樣相互提攜?「溫州大宗商品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的這種做法值得借鑑,與「抱團取暖」不一樣的是,它提供了「共榮」的另一個樣本:大樹底下「供」乘涼。
一棵大樹能得到更多的資源眷顧,龍頭企業得到的政策優待、銀行信貸優待等,都是小微企業無法比擬的。利用自己的優勢,為行業內的小企業提供更多資金方面的支持,這也許比抱團取暖的效用更直接。
在短期來看,這種做法或許是對「小弟們」的提攜,從長遠來看,其實也是讓自己做得更大更強。
本文轉自:溫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