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太理解為什麼金庸要在天龍八部裡讓阿朱死掉,關於這一點,有人說是後來倪匡改的。事實並非如此,因為阿朱的死金庸從設定伊始就確定了,這是寫作大綱裡定下的。
為什麼金庸會定下這種大綱我不知道,但阿朱和阿紫名字的由來完全可以用作於參考,「惡紫奪朱」,這成語應該都聽過,大致意思就是封建認為「朱」這個顏色是正宗,「紫」就是雜色。
那麼金庸給兩人取了阿朱和阿紫,這兩個名字,多少有點用意在其中。
其次天龍八部這個整體的名字也可以用作參考,天龍八部,八個佛學形象,主題是「無人不冤,有情皆孽」。
比如蕭峰對應帝釋天,宿命是天人五衰,最終一定要滅亡,蕭峰最後死了;
再比如阿紫對應緊那羅,意為人非人,即沒人性。在書裡她就只對帝釋天蕭峰保留感情,其他任何人都沒有,包括父母。
相比阿朱則對應乾達婆,身上有香氣,意為變化莫測,我理解是阿朱的易容術,可能有點牽強。
所以說,金庸先生寫的書,並非全靠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有些東西的寓意你不看其他典籍根本理解不來。
最後就是金庸自己的用意了,讀了幾遍天龍八部,其實我們都能體會到,在這本書裡,幾乎所有人都沒能順心如意,慕容博,蕭遠山,遊坦之,阿紫,玄慈,丁春秋,段延慶……為什麼不讓他們順心如意呢?
這叫求之而不得,可能金庸通過阿朱的死,就是為了傳遞「莫執著」這個觀點。而作為第一男主的蕭峰更要體現中心思想,全書最慘才行。我說蕭峰是第一男主大家應該沒啥意見吧,這一點純屬個人態度,不必介懷。
前半段保護宋人,結果自己是「契丹狗」。好不容易說服自己,呵,殺他全家的還正好是宋人包括親師傅。去找真相吧,又打死了後半生唯一的寄託阿朱。
想好好做一個宋人,偏偏是契丹人;想報仇,偏偏打死了愛人。這不就是求而不得嗎?你看段譽,不想練武,練了一身絕世武功;喜歡王語嫣,偏偏人喜歡大表哥……
你蕭峰報仇阿朱全都要,金庸就偏偏讓你全都要不到。
可能這就是為了勸「蕭峰們」,放下執念吧。你會天下第一的降龍十八掌又怎樣?打不掉掃地僧的無形氣牆,報不了大仇,你唯一做到的,是一掌擊斃了自己的幸福。
所以阿朱的死,在金庸看來一定是要有的,這是對蕭峰的懲罰,同時也令蕭峰成長。少室山上大徹大悟放下仇恨,到放下民族身份捨生取義,這不就是一本書之中主角的升華嗎?沒必要為蕭峰的死感到惋惜,因為蕭峰這輩子唯一想做並且得償所願的,就是最後的捨生取義了。
當然了,有人說武俠小說主角學會蓋世神功並且抱得美人歸都是二三流,金庸不在此行列,這一點我自然也是認同的。